查文庫>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精選9篇)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精選9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1

  1.鼓勵學生開展課堂練筆訓練

  古人劉勰曰:“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意思就是經過千百次的鍛鍊之後會有質的突破。現實語文寫作教學中,練筆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經過多次寫作的鍛鍊後,寫作水平較之前有顯著的提升。課堂寫練筆訓練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一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寫作訓練過程中,也需要保證語文課堂開展的高效性。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預先設計符合學生寫作水平的題目,以此作為課堂練筆訓練的開頭,同時課堂練筆的結尾也很重要。課堂練筆是教師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方式,基礎理論的產生、學生心智的發展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都與此環節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絡。由於初中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初中生大都沒有寫作的經驗和豐富的素材積累,因此,初中生在語文課堂寫作的積極性較差。學生在語文課堂的練筆訓練非常重要,在語文課堂的練筆訓練是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最基本的途徑。

  2.促進寫作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對於充滿好奇心的初中生來講,課堂寫作是一件覺得枯燥乏味的事情。為了提升初中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可將生活融入到寫作中去,讓初中生切身感受生活的樂趣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存在來提升自身寫作的熱情。生活中有許多很好的寫作素材等待學生去發現和積累,生活中許多趣事又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的興趣。寫作教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對初中生語文寫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體驗和觀察生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步驟,學生只有先學會對生活的多角度觀察,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細節之處,學生才能主動的把生活中發現的各種素材積累起來。美好的素材在學生腦海中逐漸被儲存起來,並且累積的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累積的寫作素材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就會很好的調動和運用起來。教師也可以透過組織一些創新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結束之後佈置學習任務,例如佈置學生將活動過程中的所想所感透過文字描述出來。教師的積極引導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素材的積累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能力和寫作習慣。

  3.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開闊視野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地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整體的閱讀。人們學習知識和提升技能離不開閱讀,閱讀不僅開拓了人們的知識面,增長人們的智慧,陶冶情操,而且還對人們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初中生的人生經驗積累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自然會遇到素材儲備不足的困惑。因此,提高閱讀量是在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水平方面的有效地途徑。初中生在文章的閱讀方面,需要對文章作者的資訊進行初步的瞭解,比如作者當時的生活年代背景、當時社會環境等等,瞭解作者創作此篇文章的心理狀態,這些對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思路和技巧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學生透過對閱讀文章的仔細分析與思考,會逐漸建立起一套更加縝密的思維,這對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素養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而是需要學生建立自身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自發的閱讀和學習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大門徑。

  4.改變傳統作文批改的模式

  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是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文書寫任務後進行批改。教師會選擇寫的比較優秀的作文加以表揚,這是教師批改作文積極的一面,容易被忽視的消極的一面是大部分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的寫作得不到鼓勵和認可,這樣容易導致寫作課上兩極分化的現象。兩極分化現象是寫作水平高一些的學生一直受到重視,寫作水平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得不到鼓勵,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在學習寫作之後的批改與講評環節也是非常重要。每一次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下一次寫作依然保持濃厚的寫作興趣,這樣才能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課堂效率。為了能達到良好的寫作教學質量,教學模式中的批改環節可以改成學生互相批改的課堂活動。教師將作文批改的模式變成隨意將學生的作文發放給學生,學生之間相互審閱文章和相互批改並做出正確的批註,在相互批改過程中,學生會找出與自己相同的問題,比如語句不通順、錯別字較多、中心思想不明確等。這樣學生自己在再次的寫作過程中會格外注重這些問題,並且學生透過分析文章之後還可以學生之間寫作思路的交流,學習別人寫作的思路。教師最後做出總的批閱,再次批閱學生的作文和批改學生的批註。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批改的環節是作文教學的新穎之處,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探索是一段漫長的工程。教師應致力於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探索更加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注重學生素材的豐富積累,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2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然而,長期以來,古詩詞教學都是困擾師生的一大難題,多數教師認為不好教。一來,古詩詞產生的年代距離我們久遠,學生缺乏相應的情境感受;二來,古詩表達形式重含蓄,詩文講究凝練,學生不易體會到其中的深層含義。針對這兩點,我認為在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應用獨特的方法,靈活有效的授課,讓學生學會古詩,愛上古詩。

  (一)“知人論世”。

  詩人寫詩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所以應讓學生有意識的瞭解詩人的生平和事蹟。對於這方面,我一般採用課前預習、查詢資料與課上故事接龍的方式進行。如講到李白的詩,就讓學生先去查查李白的資料,自己進行歸類整理;到了上課時,就請同學用接龍的形式,一個接一個的來講關於李白的小故事或介紹他的一些情況、詩歌風格等。這樣,學生們對詩人有了充分的瞭解,甚至對詩歌也有了興趣,學詩時自然事半功倍。

  (二)從詩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詩人都善於觀察,他們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優美精煉的語言刻畫出來。透過直觀啟迪,從詩文入手,讓學生對教材有感性認識,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夠觀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教學,只需引導學生從詩文入手,順理而下,自然就領會詩中意味:碧空萬里,江水浩蕩,江面一葉孤舟,揚帆東去。站在黃鶴樓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這隻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愛的孟浩然就在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遠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兒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見了。可見詩人矚望已久,思念之切。於是,長嘆一聲“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感情多麼真摯啊。

  (三)深入詩的意境,與詩文產生共鳴。

  古詩的表達往往是言近而旨遠,景近而情深。不論是寫人、記事、狀物或繪景的詩,不論是抒情和敘事的詩,無一不是社會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詩文思想感情昇華。

  如柳宗元的《江雪》,透過概括描寫環境,襯托人物,精刻細節,來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選材詳略得當。講授時,可隨學生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看懂畫面上描繪了多少景物,確定詩人觀察事物的立足點;

  2、理清畫面的層次結構,探索出作者觀察生活的順序和展開想象的思路;

  3、弄清楚字、詞、句的確切含義,體會出詩人感情愛憎的傾向;

  4、有條件的還要儘可能考查詩人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評論出作者的功過得失以印證詩作。這樣既感觸到了詩人苦惱與孤立無援的處境,又堅決堅持自己的主張,寧折不彎,繼續探索的精神。

  (四)強化改寫,培養想象

  古詩詞的語言非常的精練,可說是字字珠璣。但對於初中生來說,他們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詩詞意,明白詩詞的字面意思,以達到快速背誦。因此,他們就認為象文言文一樣翻譯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這一點,我認為,簡單的翻譯是枯燥的,很難將學生帶進詩詞意境,不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為您編輯]所以我花在此方面的時間是相當少的。而把更多的時間是花在指導學生改寫上,讓學生髮揮想象,對古詩詞進行體裁的改變,用自己最喜愛得體裁的語言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篇優美的文章。改寫後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且選出優秀者在全班朗讀,然後再講解詩詞語言上的特點。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容易掌握知識,同時也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薰陶,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以它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優秀文化中一直閃耀著燦爛的光芒。古詩教學也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科學掌握,把握好節奏、方法讓學生在熱愛古詩中去欣賞學習它。讓學生從古詩中開智力之泉,養浩然正氣,立奮發之志,為將來的成就奠定基礎。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3

  一、大量閱讀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語言文字的表達需要一個積累和內化的作用,長期而大量的閱讀是最好的積累。當孩子的語言有了很深的積澱後,寫作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喜愛閱讀。因為閱讀廣泛,相較於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更加突出,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閱讀量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詞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在寫作上就會有異於常人的用詞和構思。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二、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三、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四、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採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裡,生活在多變的資訊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醜。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4

  時間飛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學期悄然而過,加入“自治區李芳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已經有一學期了。回顧在工作室的學習,我感受到這個集體給我帶來的歡樂與收穫,也讓我在這個團隊中成長。也許這一學期我並沒有值得誇耀的榮譽,值得炫耀的成績,但工作室主持人李芳老師及同行們好學上進、樂於創新、勇於開拓的精神給予我很大的動力,讓我在教育教學實踐的崗位上邁著堅實的步伐。成長是一個過程,是一份快樂。一學年來我收穫了很多,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現將一學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名師引領,提升思想

  在工作室,雖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動我都積極參加。我很喜歡來工作室,這裡團結、充滿學術氛圍,體會相互學習的快樂。工作室成員各有特色,每一次的活動,我們都是互相問候、交流談心、暢所欲言。透過互動聽課、研討和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我時刻以工作室成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上進,業務上刻苦鑽研,時時以身作則,處處為人師表。為了能在李芳老師的培養下儘快成長,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積極參加工作室活動,不斷提升。

  一學期來,我積極參加了工作室的各項活動,從不無故缺席。透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我不斷提升。在與同行們的交流中,我受到了啟發。一個個原來模糊的授課環節,一個個苦思冥想的教學設計,在這裡得到了解決。老師們的作品都是自己教學中的嘔心之作。各種課型的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的探討都是非常典型的,既有可觀性,又要實用性。知識性、趣味性、前瞻性,都讓自己大開眼界。在聆聽精彩的講座、參加活動中,被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所折服,同時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所有的課都是無不貫穿著新課改的思想,學生也沉浸在全新授課的陶醉和享受之中。無論是同行還是專家,他們獨到的絕活,高深而又實用的理論知識,都讓自己找到了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方向。特別是原來只有感性認識,透過學習,也找到了及時總結,慢慢提升的途徑。這為自己今後的成長打下了較好的基礎。過去的授課思路和指導思想得到了根本的變化。

  三、學以致用。

  學習之後我並不是把這些知識束之高閣,而是經常把它們運用於我的工作實踐中。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反思學習物件,從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不斷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為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明確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切實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實踐中我積極撰寫教學設計、教學隨筆、教後反思、讀書筆記等。

  總之,自治區李芳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的學習為我提高教育與教學水平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要珍惜在工作室學習的機會,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更加努力,向李芳老師學習,向工作室的各位同行學習,充分利用好這一學習平臺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5

  有幸參加我縣語文單元模組教學的培訓,單元模組教學就是把語文課本單元教學內容、主題叢書與其他資源整合為一個主題單元,再把單元內容分為整合閱讀、語文實踐、隨筆寫作三大模組,每個模組有不同課型組成,課型之間緊密關聯,隨著學習內容逐步推進,學生學習能力逐步提高,從而達成單元教學目標的備課方式與教學操作正規化。開展單元教學時為了體現學習領域水平目標達成的針對性、知識技能教學的連貫性和開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將整個教學置於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技能的綜合運用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識。

  我們把整個單元的各專案標加以整合,再分別把教學目標分配到各課時中,逐一落實,各個突破,就能達到“每課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一個有效的單元教學設計不能是教材內容的簡單呈現、識記或操練,它應該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並且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設計。

  在整個培訓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單元設計可以幫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題單元教學的學習內容,歸納學習內容。

  它可以:

  1、幫助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讀單元主題,帶著單元主題走進每個環節。老師在指導學習每個環節時,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模組中構建思路。

  2、有助於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智慧結構,對語文教師而言,顯然單元教學設計比傳統的單課時教學設計更具有挑戰性,透過單元教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視野從單課時的微觀範疇轉向更為寬闊的單元宏觀範疇,能夠從單元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有利於使宏觀層面的課程目標落到實處,同時又能使單元內的課時教學變得更加富有彈性,有利於最佳化教學效果。學完內容要進行梳理總結時,圍繞單元主題,抓住內容引導學生鞏固與綜合運用。

  3、有助於學生構建知識,單元教學的著眼點是“單元”。從教學內容看,單元教學以一個“單元”為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強調從單元這個整體出發設計教學,突出內容和過程的聯絡性和整體性。從教學目標看,單元教學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和有效落實問題逐步得以實現。從教學方法看,單元教學不是對單元內各課題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某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有一定思維梯度的科學學習過程,注重學習的階段性和層次性,避免了傳統課時教學的隨意性與盲目性。同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效能力,構建創新思維模式,為學生學習、研究及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透過此次的學習,我瞭解了單元學習規劃的重要性,使我對如何利用好本資源,做個優秀的引導者更有信心了。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6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我在這裡談幾點膚淺的個人看法。

  一、以學生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教學切入點,促進新知識的建構

  閱讀教學作為文字解讀活動,它是一場多向度的對話,即透過讀者對語言文字的確認,以及對單詞意義和音像檢視的解碼,然後進行意義重構和綜合,使讀者與文字之間相互作用。這一互動過程激活了讀者的社會知識、先前經驗、期望以及直覺,使其與文字進行交流、碰撞和對話,並理解文字,從而獲得精神參與的愉悅。然而,在我們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似乎很少產生這種愉悅。這是因為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把閱讀教學侷限在課堂、課文和各類語文知識點上。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儘可能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興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建構。

  例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的一次(或幾次)冒險經歷,回想在自己的冒險活動中父母的反應及態度。然後水到渠成地追問學生:“如果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的家庭,情況又會怎樣呢?”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營造平等、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

  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視個性,強調統一,迴避差異,出現了教參為教師導讀,教師為學生導讀,基本上把教參視為唯一標準的現象。所以,要使語文新課程閱讀理念付之於教學實踐,必須營造師生平等、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淡化教參、教師的權威意識,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分享彼此思考體驗觀念、實現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在具體實施策略上應注意以下兩點:

  民主、開放的課堂,並不等於課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馬行空的,甚至是一盤散沙的`。一堂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放與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在細心聆聽學生對文字的感受與見解的同時要及時介入,善於評價、總結、拓展、補充、提升,不能整節課都讓學生說了算,因為雖然學生對文字有自己的感受、體會,但對文字的理解是不同層次的,甚至是膚淺的。

  三、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利用教材中的學習資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學習價值。特別是在學校圖書資源、學生家庭藏書嚴重不足的落後山區,教師應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把其變為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發展的內容。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可以對教材內容作如下篩選、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

  材料二:草坪綠得可愛,像鋪上了用純羊毛織出的最精緻的綠毯子。(《駱駝尋寶記》)

  材料三:(花園)長滿了綠茸茸的青草,美麗的鮮花隨處可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還長著十二棵桃樹,一到春天就開放出粉撲撲的團團花朵……(《巨人和孩子》)

  首先讓學生分小組從修辭、表現手法等角度賞析並討論這三則材料,教師作出適當點評、小結後,讓學生選取夏、秋、冬的任一季節,作一段景物描寫,儘可能抓住該季節的景物特點,寫出新意。這樣把教材中相對零散的學習資源進行最佳化組合,使之更具有系統性和針對性,對學生學習、積累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7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於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揹負著歷史的重託和社會的期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說形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一 、學生是主體 關愛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閱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多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們的語文功底是不錯的。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趕超優秀生,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原來有些人成績平平,但到了現在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我班有個李某某,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王某某,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嚐到了一點學習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灑給每一個學生

  1、 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後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

  2、對中等生關愛並非溺愛。

  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往往保持優秀。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王某某是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能少做作業但不能不交.

  三、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8

  以追求美的享受——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

  語文教育應當並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本事、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口語交際本事。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語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很多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一樣,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著。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職責。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心得9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進取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經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