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骨幹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1

  7月20、21兩天,我有幸參加了縣裡舉辦的“十二五昌圖縣校級執政骨幹教師培訓”。在這兩天的培訓中,我們聆聽了縣教師學校領導的精彩講座,還有四位一線老師的經驗交流,使我每一天都感到很充實,收穫很大。我深知參加本次培訓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雖然天很熱,也很辛苦,但我格外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自始至終,我都在努力地學習,力爭做到不辜負學校領導的期望。

  培訓中,不僅是領導對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還有一線老師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生獨特的感悟,撥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麼樣的教師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這裡我就從聽取的報告中淺談兩點自己的感悟。

  一、在讀書中豐富知識,提高修養

  我們的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教育的智慧,我們要改變的是過去的老師形象。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有愛心、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學生快樂的人。要想讓自己的課講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我們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過多的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似乎也變得麻木,沒有動力。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獲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擁有幸福的能力,那學生就會更多的發揮他們自動自覺的一面;只有課堂上的生動語言和有深度的提問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只有常讀書,讀好書,在書中汲取豐富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才能講出生動的一課。

  二、轉變觀念,以學生髮展為主體。

  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前,我對指導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一點的認識,但苦於無法擺脫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知道要發展學生的能力,要讓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過程,但在課堂上卻仍然走教師講、學生聽的老路。不學習,不研究,閉門造車,坐井觀天。不知道別人是怎樣教的,別人在教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每天守著學生,對著教參,照著練習試卷,憑著自己讀書時老師給自己上課的感覺來上課。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的學習經驗。常常以我們成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並以自己多年習慣了的“題海”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天的培訓,幾位領導和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展示瞭如何管理班級,如何教書育人等方面的知識,以後我儘量讓學生在“樂學”“探究”中自求自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發展。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骨幹教師培訓物件,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的合格人才。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2

  上學期接近期末我有幸參加了由江蘇教育學院組織的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為期十天的培訓活動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每天都很充實。因為每一天都是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專家和教授,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但要採他山之玉為我所用,還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下面就這次培訓活動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彙報。

  首先,介紹一下此次培訓的總體內容。第一方面,有關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江蘇省教科院院長周成平教授就課程改革與教師的專業成長做了精彩的報告。指出在課程改革全面推開以後,教師的專業發展應緊緊瞄準和把握課改的主要目標,在實現課程改革目標的過程中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魏潔結合自己的專業成長經歷談了關於我們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與"技"。做一位成功的教師應"道""技"合一。

  第二方面,由南師大教授、省特級教師、省教研員等多位專家關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專題研究(如:如何教會小學生數學地思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數學學業測試與評價方式、計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解決問題教學等)。

  第三方面,是關於教師教育科研工作的技巧指導,為教師論文的寫作提出了規範。

  另外,中間還有兩次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一次是南京五老村小學的現場觀摩,重點展示了他們的校本教研活動。教研組內分工細緻,同組的教師人人參與,關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重點把握:課前預測分析、課堂提問有效性調查、課後再測反饋這三個環節。透過全方位的調查與分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次是南京芳草園小學的教學觀摩,主要體現了他們的課題研究方向。)

  培訓中,專家們對教育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而提出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則更為實用。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對"演算法多樣化"這一課題的理解以及教學處理的集體研討成果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各位老師有所幫助。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3

  在這種新學校資訊化建設,開發和應用背景,學校領導必須有資訊化領導——基本的資訊素養和資訊組織教學裝置的使用,合理評價教師、學生和學校管理人員能力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和鉛的影響,證明合理、有效地利用資訊資源的能力,在短資訊科技是使學校的能力取得應有的效果。學校領導資訊化領導,在資訊化環境中,學校領導反映了一種綜合影響力和領導才能。

  教育資訊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成功是受各種因素制約的。加強資訊化的領導,促進整個教育資訊化的發展,學校應該是系統規劃有序操作,關注和思考的東西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關注課程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的挑戰。

  教育資訊化領導應該體現在全面瞭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現狀和教育資訊化資訊化培訓心得體會,並進一步實現教育資訊化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資訊化實踐的創新。

  第二,我們應該注意教室。

  創新教學和教學改革。領導在教育資訊化應該理解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實現資訊科技的有效應用需要的基礎上改革教學方法,實現了高價值的資訊科技教學應用程式以確保反映技術的有效整合。

  第三,我們應該關注學生。

  資訊化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創造的“學”為中心的資訊化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該是教育資訊化領導關注和思考的起點,應該知道如何建立學校、社群、家庭、緊密團結資訊化教育體系,學習如何使用網路技術開展的評價教師、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與家庭互動:瞭解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和全面發展的道路;瞭解社會資訊化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對學生的發展,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和基本素質。

  第四,注意老師。

  教師專業發展的資訊。教育資訊化應該反映在領導,在教育資訊化的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著新的要求和新的機遇。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術應用能力,需要掌握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教育技術能力,需要掌握的幫助下發展的資訊科技(it)終身學習能力。學校領導意識到面向資訊化的教師的專業發展,教育領域是一個資訊化系統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教師有意識地使用在教育資訊化執行。

  第五,關注環境問題。

  資訊化教育環境和學校文化建設。學校的領導們應該認識到,教育反映了資訊化建設的影響之一,是教育文化的改變。之間如何平衡學校資訊化建設和校園文化環境,共同促進發展,以獲得最佳效益的資訊輸入。

  第六,注重效率。

  區域教育資訊化投資效益評估。教育資訊化是一個經濟、人力、物力花費大量的.工作。學校領導應該有意識的和深刻的意識到,教育資訊系統規劃需要關注技術的好處,需要教育資訊化系統元素效應和整體利益考慮和認真的評估。

骨幹培訓心得體會4

  為期五天的市學科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就要結束了,這次培訓既有專家講座,又有同行互動交流,在理論上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說感觸頗多。

  透過本次的學習,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學,如何進行同伴互助,怎樣從一個單純的教書匠轉變成一個專家型的教師等等。這些理論對我來說很是及時,有了這些先進的理論,才能知道出有效的實踐。正如李元昌老師所說:高標準要求自己,高水平引領學生,高境界體現價值。

  透過本次學習,讓我感受到了名師的風采,聆聽了名師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教師真正征服學生的是其人格特徵。人格是什麼?是人的思想、品格、和情感的統一體。教育是傳播文明,塑造靈魂的神聖職業,優秀教師是以自己的人格來實踐對事業的追求的。一位教師如果對教育事業懷有興趣和感情,那麼他就具備了成功成材的先天優勢。與孩子相處,心中充滿愉悅,這是愛;上好一節課就能感受巨大的樂趣和滿足,這也是愛。這種愛來自於對教育的理解、來自於教育的成功體驗。

  透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共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我們應該願意和同學們交朋友,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心事,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變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實,因為學生是一個個富有個性的個體。與學生交流是教師獲得快樂的源泉,能夠在交流時使學生獲得快樂,獲得教育,同時也獲得了對你的肯定和認可。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常掛在教師嘴邊的句子,可是真正能做到愛心與耐心,卻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面對煩瑣的工作、調皮好動的學生,很多老師都感到工作壓力大,處理問題常會不講求方法,時常埋怨學生不聽話、腦子不好使或者給他個冰冷的眼神。從教這麼多年我也沒能脫離這樣的教訓內容。在這幾天的學習中,聽了幾位老師們的報告,他們的話語迴盪在我的耳邊,我從內心深處感悟到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信任的手勢、一段充滿愛意的評語,遠遠勝過大聲的斥責。(例如尹麗娜老師的教學情景)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把快樂和興趣溶入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在愉悅中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老師同步學習。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教育永遠需要愛,愛是教師的事業走向成熟的不竭動力。但是教師的愛不是盲目的,愛是一門藝術,我們不僅要能愛,而且要善愛。“愛“要一視同仁,學生沒有貧富貴之分,他們有一樣的智慧和熱情,有一樣被愛護的權利,我們應該用一樣的心去關愛他們,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去塑造每位學生真善美的人格和靈魂。

  雖然培訓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我會銘記這段“骨幹”培訓的日子,因為我的思想受到了震撼,我不斷的在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尋找自己與名家的差距。我自信,我將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