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讀了《有效教學,小學教師數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後,深有體會,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開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慧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髮展,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裡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2

  透過這段時間對數學高效課堂的學習和研究,我對高效課堂有了新的認識。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

  一、課堂教學模式應簡單實用

  教學中都是採用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然後再做全班展示彙報。做彙報的學生要講出思路、講出方法、講步驟……,彙報展示之後,臺下的學生如果誰有疑問,誰就可以隨時站起來進行質疑,主講學生能釋疑的就進行講解。而老師則適時作出補充。這樣的課很有效率,師講得很少,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時間還給了學生,把教師的"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達到了"低耗時高效率"的教學目的,老師教得不累、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學得紮實,並且效果相當好。同時也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其次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新的課堂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三、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六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四、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真正實現高效課堂以下是我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點燃探索的慾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樂意、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時,我是這樣匯入的,首先提出幾何引言中的問題四:"要在河邊修建水泵站,分別向張村、李莊送水,水泵站修在什麼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並嘗試解決。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一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透過這樣引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杆直尺,不爬樹測樹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範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例如在進行《幾何》中垂徑定理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1、讓學生動手。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要求學生自己畫一個圓,然後任畫一條直徑,再作這條直徑的垂線。並把畫好以後的圖形剪下來,再把圖形沿著所畫的直徑對摺。

  2、思考討論:①、圓是一個什麼圖形?有幾條對稱軸?②、從對摺後的圖形中你發現有相等的線段和弧嗎?並把你發現的結果寫下來。③、畫圖時,知道什麼條件?你得出的結論又是什麼?

  3、檢查學生動手討論的結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結果回答問題)

  4、讓學生總結出垂徑定理的內容。教師再作簡要的補充強調。透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認真討論,大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徑定理。這樣,透過自學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逐步掌握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教學效率。

  練習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起著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要遵循以下幾點:

  (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資訊反覆迴圈,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3)練習要有層次性。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優秀生"吃得飽"

  (4)練習要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選編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編多變、多解題等等。同時,練習時教師應習中要有反饋,教師要根據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數學教學所關注的。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可以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即教師的一切活動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這就是我們所需求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就要求老師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結合本人近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聯絡實際,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師生教學行為指向有效的基礎。對於每一課的目標確定,除了必須尊重本課教學內容以外,還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使之儘可能地切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目標過高,學生難於達到,目標過低,不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目標確定的過程中,應尊重學情的確定。

  如《有理數的減法》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體驗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形成過程,能熟練地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能用有理數的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在上這一課時,考慮到班級學困生較多的現實,把核心目標放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形成和有理數減法的運算上。透過教學,大多數學困生能夠較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2、尊重學情,實施教學過程

  一個個知識點的突破與實現,是教學目標達成關健。課堂教學過程中,由點到面、有淺入深、承上啟下、環環緊扣、條理清晰,讓學生聽得清楚,學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情境是一種以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為價值取向的資料材料和背景資訊,是從事數學活動的環境,產生數學行為的條件。教學中教師要透過情境的創設,架設起數學與生活這座橋,讓學生往返於數學與生活之間,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現實的數學”。從而使學生有興趣地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強烈的探索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教學《有理數乘方》一課時,首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張0.1毫米厚的紙對摺15次後,它的厚度會超過姚明的身高嗎?問題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些學生拿出紙開始對摺起來,有些學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數學生在我的啟發下,得出了疊合的紙共有2×2×…×2(15個2連乘)張。從而為新課程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引領學生,體驗過程

  初中學生數學底子薄、基礎差,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特別要注重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即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暴露知識的背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感知、發現、歸納,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過程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打消學生畏難情緒,保護學生參與的熱情。

  3、分層訓練,個有所長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尤其對於初中來說,教師的主導既要作用於中差生,又要充分發揮優等生。對於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保護他們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對於優等生要善於發掘他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加大思維的訓練力度。

  在課堂抽問、板演、合作交流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不冷落中下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問題,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4、激勵評價,促進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的評價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師應從學生知識的掌握、方法創新、習慣形成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激勵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體會到對進步的肯定,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評價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糾錯能力。

  一句鼓勵性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次充滿讚許的點頭肯定。讓學生在激勵評價中充滿自信,在激勵評價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感受!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透過教學反思,積極地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減負增效提質”是深化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其最為重要而有效地途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透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能力、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有效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更是我們在新課改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本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與實踐有效性教學,現將本人學習和實踐的體會與大家交流,懇請大家指教。

  一、實施有效教學,教師要把握“三個環節”

  1、教前要精心設計。

  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2、教學中要處理好四種關係。

  備課是戰略問題,授課是戰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係。即: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係;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係;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係。

  3、教後的練習要最佳化。

  (1)練習要有“方”。每一次練習都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每一次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成為練習設計的導航。設計的練習既要有利於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於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聯絡和區別,更要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2)練習要有“味”。練習有“味”,指的是練習的設計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練習要有“層”。學生因個體的不同總存在著接受能力、思維空間等方面的差異。因此,練習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創設一定的“層次”,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

  (4)練習要有“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確實存在著遺忘。因此,練習要把握“時機”。教師應搶在知識遺忘前,組織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練習。

  二、實施有效教學,教師要注重“四個實”

  1、結合實際。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而數學同時又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可以說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所以,我們所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實際生活、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即數學生活化,學以致用,那樣學生學習數學時就會倍感親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迅速高漲,學習氣氛也自然輕鬆、活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注重實踐。《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實踐活動是實踐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較強的一類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特點。由此可見,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實踐活動課”也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我們的教材中,出現在我們的教學中。“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數學新教材中的一種新課型。教材增設“實踐活動”是課程標準新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徑。

  3、講究實用。伴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我們的教學又迎來了新的階段。其中,生動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優美的文字無不清晰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充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根據實際需要,適當使用一些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課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著其不足的地方。有時,精美的課件往往使學生過多的關注於其中的優美畫面而忽視教學本身。並且,當教學中遇到偶發情況時,課件本身往往缺少應變,顯得比較呆板,等等。所以說,媒體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只要對教學有幫助,只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幫助,那就是好的媒體。總之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教學媒體就是最好的媒體,實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實效。所謂“實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一節課乃至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乃至一位老師教學水平高與低的惟一指標。不管是應用什麼教學方法、採用什麼教學手段、利用什麼教學媒體,一切都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應做到“五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 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 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麼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並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透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尤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透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

  2、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教師教學要有“物件”意識,不能“唱獨角戲”,因為離開了“學”,也就無所謂“教”。 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要透過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來體現。

  3、關注教學效益。

  教師教學要有時間與效益觀念,既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或“多花時間多出效率”。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和花多少時間,而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

  4、關注教學的可測性。

  教師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並應儘可能使目標具有可測性,教學完結時,能夠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實施測量。應該把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綜合起來,全面體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教師的教學效果。

  5、關注教學反思。

  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本人幾乎在每節課後都要進行這樣的教學反思,並在“教學隨筆”、“教後反思”中詳細記錄,用以指導自己不斷提高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水平。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要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規律,講究教學藝術,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標尺,並能做到在學習後反思,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相信我們大家都能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上探索出各具風格的新路來。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以下是我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的信心。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需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下去。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1、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

  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

  2、利用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

  當學生取得成功時,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新課伊始,教師能否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有意義的心向,對整節課的教學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課前巧妙設計好自學思考題,併力求做到所設計的問題明確具體,“淺”中見“深”具有啟發性。

  例如:在引入“過三點”的圓的新課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先在黑板上畫

  出圖形,然後提問:

  問題:

  ①有一個圓鏡被打碎,現欲重新配製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這塊殘片都帶去?

  ②這個實際問題若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同學們認為可轉化為什麼問題?(讓學生探索、討論)學生甲: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形鏡。學生乙:把玻璃殘片補成一個圓。③要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必須知道什麼?這樣圖文並茂的數學情境能使學生探索的慾望油然而生,促使他們集中精力,開動腦筋,嘗試探尋各種積極的解決方法,創造的靈感和頓悟很可能由此產生。

  自學討論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環節,是他們初步的認知過程。學生自學時我要求他們做到“三動”,即動口、動腦、動手,讓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進行《幾何》中垂徑定理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1、讓學生動手。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要求學生自己畫一個圓,然後任畫一條直徑,再作這條直徑的垂線。並把畫好以後的圖形剪下來,再把圖形沿著所畫的直徑對摺。

  2、思考討論:

  ①、圓是一個什麼圖形?有幾條對稱軸?

  ②、從對摺後的圖形中你發現有相等的線段和弧嗎?並把你發現的結果寫下來。

  ③、畫圖時,知道什麼條件?你得出的結論又是什麼?

  3、檢查學生動手討論的結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結果回答問題)

  4、讓學生總結出垂徑定理的內容。教師再作簡要的補充強調。透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認真討論,大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徑定理。這樣,透過自學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逐步掌握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檢查自學討論的效果,迅速獲取反饋資訊,並作必要的講授,以幫助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總的來說,我認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是靠增加課時,要靠提高每堂課的效益,減少無效勞動造成的時間浪費。要想提高課堂效益,必須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教材內容,對必學內容、選學內容、基本要求、較高要求等,每年的課程變化都要心中有數。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透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感觸極深,所謂“有效”,只要是透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教師乾的是個良心活”一直認為憑著良心教書,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越來越發現這一想法是錯誤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教師乾的是個良心活”,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隨著《數學課有效教學研究》課題的開展,我逐漸認識到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達到這種要求,教師就必須及時閱讀各類教育的報刊雜誌,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使自己的理念不斷得到更新,實現與時俱進。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

  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教學就能夠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個體及時調整,就能夠信手拈來,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實現真正的有效課堂。

  3、堅持寫教學反思力。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只有及時的寫好教學反思,才能及時的抓住課堂中的閃光點或者瑕疵,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相長。

  4、目標要有效:

  學生為行為主體;行為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教師再經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需要意圖的深入研究之後,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起導向作用。

  此外,教師還必須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課後的有效練習。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語言組織準確、簡練;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練習題量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它的實現有賴於教學各方面持之以恆的堅持。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8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一個新穎的有趣的情景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起來?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在思考也是不斷在實踐著的事情。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這點就更為重要。好說好動,精力分散是一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因此,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你的課堂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挖掘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題材,比如:現有的課件,教學參考以及任教過的老師的教學反思等,儘可能的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景以此來達到有效。

  我記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學 “10的認識”,其實學生都認識10 ,可我們書本上還是有這個知識點,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饒有興趣地聽課從而使得我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開頭:我簡單地操作鍵盤,螢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我自己配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 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學生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我操作,這時我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螢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效果出奇的好。

  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談有效。

  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已經熟練掌握了10 以內的加減法甚至20 以內的進退位的加減,有的還能做100以內的呢。剛開學的時候遇到有些家長他們會很自豪的告訴我他的孩子學數學應該沒問題的,因為孩子算題目很快。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的,那些以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出現錯誤,考試成績也不怎麼理想的。家長覺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是他們誤解了數學。數學並不是能做幾道加減法就可以的,透過數學學習目的是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課堂中更應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傳授,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點優為重要,我們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以準確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怎樣聽課,怎樣參與課堂,透過“提問、合作、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三、有效課堂的實現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1、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這麼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這比什麼都重要。孩子因為喜歡你,他們就會在你的課上表現的特別的積極,不管你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很好的去完成,師生間有了默契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益。

  2、教師與教材的關係:

  我們每個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把握好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後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劃好教材上知識的呈現方式。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可是真的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往往是一節課上完總覺得有這樣那樣的遺憾,說到底還是我們沒把握住教材的編寫意圖,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時還會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記得我在初講兩位數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看完參考我覺得這個內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沒啥區別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兩個條件一個問題改成了情景,由學生看完情景自己說條件然後根據條件提問題列式解答。於是我就按照原來教學的那套方式來進行,結果班級我發現課堂氣氛很沉悶,學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說條件問題,效果不靈,下課後我就反思了,怎麼回事?上第二節課的時候我改變方式,不再提條件和問題了,每道題都讓學生看文字閉著眼睛想情景然後根據眼前想象的情景來提問題,忽然我就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舉手的學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節課好得多。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點、重點、訓練點和拓展點,最後理出一個更為合理更加貼近學生和更有利於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3、學生和教材的關係

  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這是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學要“以人為本”。要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就應該把握好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能忘了我們教學的物件是學生,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作為老師別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時需要我們放下架子,要裝著不懂,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是主人。

  四、從練習談有效。

  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複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儘量做到:1、少而精。2、具備典型性。3、能集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精華。4、題量適當、恰到好處。 5、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佈置,儘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佈置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一個學期的課堂實踐有收穫也有缺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反思,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相信我們大家都會有進步的。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9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教師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完成指定的教學目標,有效教學追求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強調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課堂教學的表現:課堂上教師能自由駕馭課堂,收放自如:要動能動,要靜能靜,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學生沒有一個睡覺、開小差等遊離於課堂之外的現象,課後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收穫,都有學習的快樂。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師生關係不和諧,那麼善意的批評、提醒則不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時甚至導致師生衝突,影響課堂教學。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要靠教師“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主要利用課間或課餘等學生休息時間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學生“親密”接觸,或聊天、或活動(打球、遊戲、講故事、講笑話等等),同時在活動中不忘適當的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師”,從而能“信其道”。

  二、備課要以本為本,以人為本。

  有些教師認為備課就是抄抄教案,以應付上級領導檢查,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認為所抄的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師、甚至是教育名家編寫的,有什麼不行?其實我認為這些“教案”的編寫大都是以本為本,是以教科書為本而編寫的,不能以人為本,因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我們備課就不僅要以本為本,而且還要以人為本,重點是要備學生,(教到什麼程度,教學難點是什麼,用什麼方法教),要讓每個學生上了這節課後,至少知道這節課是學數學,學了數學的哪些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難度、深度、廣度,而一部分學生卻跟不上來,勢必他們就會把精力轉移到與上課無關的事中去,就好比是營養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學生卻不原意吃,怎麼還談得上消化呢?所以備學生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觀念,打破正統的教學方式,有老師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就得非常的精煉,不能說一個與教學無關的字,我卻不認同,試想本來就單調枯燥的數學,再加上正統的教師,呆板一平如鏡的語言,我們那活潑好動的學生能堅持45分鐘嗎?所以教師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肢體語言的形象生動、甚至搞笑,都能及時喚起學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話語往往在語言的波峰或低谷時說出會更有效果。一節好的課,就好像一個廚師做一道色香味諸全可口的菜。我們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還必須新增適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雖然有營養,但難以下嚥。數學課堂也是如此,總得讓學生感覺味道好,愛聽,所以就得放點作料(笑話幽默),但不能太多,因為笑話幽默多了,課堂沖淡了,喧賓奪主,課堂沒內容,學生學不到知識。所以課堂裡只要有一兩句風趣的話或者一兩個幽默的動作,就足以引起學生們的興奮,然後再將他們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上來。

  四、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於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失敗的。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宜於內容的不同特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1、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

  如教學《打折銷售》,就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法,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收集的商場打折銷售情景,讓學生談參加市場調查所瞭解的打折銷售活動,接著提問:打折銷售後,商家一定會專本嗎?每件商品所賺的錢怎樣計算?引導學生得到:利潤=賣價-成本價。

  2、利用實物教學,可以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深奧的東西淺顯化,從而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運用電教手段教學

  (1)一堂課只有45分鐘,有些課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項多,它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相當複雜和抽象。若憑老師邊講邊寫,一堂課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結果事倍功半。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清楚,螢幕上的影象和顏色文字一幕瞭然。如講“垂直於弦的直徑”時,由於這節課的難度較大,我就在螢幕上打出了一組強化理解“垂徑定理”的判斷正誤題、選擇題、填空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對於要由一個運動的圖形得出規律和結論並證明這樣的題目,我們可以利用相關的數學教學軟體製作的課件來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函式的教學;例如要理解“圓柱看成是一個矩形旋轉得到的”和“圓錐看成是由一個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教育平臺製作一個運動著的課件,透過課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觀地將圓柱、圓錐的形成過程展示出來。

  總之,要經營好一個課堂,做一道既營養價值高又口味好使學生們都愛吃的“菜”,我們教師特別是數學教師就得想盡辦法讓枯燥的數學妙趣起來,讓抽象的數學形象起來,讓深奧的數學淺顯起來,讓機械的數學練習生動起來,讓怕數學的學生自信起來,讓怕數學老師的學生喜歡起你來,這樣你的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經過這次理論學習,我深深體會到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創設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具體場景,促使學生情感的體驗,誘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合適的情境,既能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也能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究,實踐合作交流等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物件等因素採取靈活多樣的情境去創設。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有趣的吸引力。創設情境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嘗試,使學生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創設教學情境要注意幾個方面:

  (1)真實性,不能為了教學的需要而創設一些虛假的情境,使學生感到虛無漂渺,教學情境和現實情境並不相悖。

  (2)數學性,數學教學生活化並不等同於生活。過多的無關緊要的資訊不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教學知識的掌握,從而使去創設情境的意義。情境創設要緊扣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設定。

  (3)發展性創設情境要適合學生的發展,如缺乏主觀感感覺可以用多媒體,需要深化認識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需要動手操作的,決不能簡單替代。

  (4)趣味性,創設情景要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挑戰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產生認識世界,追求真理的意向,產生學生的自覺性。

  二、聯絡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教學課程標準》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貼進生活的數學問題更容易喚起學生的親切感,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並引起學生的注意,集中精力,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聯絡生活實際時要注意選取現實的生活實際及學生日常熟悉的情境進行加工作為教學素材。同時要注意開放性的多元性,有助於學生將抽象知識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多元性的學習過程。

  三、注重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不是聖人,每一堂課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教到老,學到老,特別是面對新程改革,很多教師都面臨新的問題,這些問題無法用才方法解決。所以我們在上完每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課堂的情境設計,教學匯入引用例項,師生互動,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效果等方面都要進行總結,找出的有價值的東西,並不斷地反思,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取長補短,促進課堂教學的不斷提高。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我們教學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樂於學習,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美和趣味。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從10月開始的骨幹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學員們一起經歷了集中的理論培訓和課堂教學跟進兩個階段的學習,感觸良多。

  首先,在理論學習上,我們領略了曹培英,王煒等專家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先知先覺,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一個新的提升,尤其是他們所講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讓人感覺設計極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經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學疑問恰恰在這時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如一個教學處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練習設計,或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意外處理方法等等,為自身以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時也讓我明白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當然,像朱小青、黃開選、陳裕鑫、黃莉莉等這些身在一線的優秀教師更是把自己從教以來的教學經驗和經典教學案例,或是對教材的解讀,或是小學數學教學各領域內容的解讀等都讓我體會到,他們的課堂是那麼的實在,因為他們和我們有著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線,讓我們實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們一線的老師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共同探討。他們的講座讓我對數與代數、空間圖形、機率和統計等多個領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認識。

  第二,課堂跟進教學展示活動讓我也收穫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楊海鷗老師一同經歷了磨課的過程,雖然自身並沒有上課,但是在磨課中總是有許多思想共同交匯和分歧的時候,我們在這樣的交流碰撞和暢所欲言中共同學習瞭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數學課,當我們集體討論的結果得到優秀教師和專家肯定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的團隊合作是值得,至少他們的精彩中也有我們的一份。

  第三,當自己的評課記錄和主評的優秀教師不謀而合的時候,使我對教學又多了一份熱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課堂教學跟進活動中省教壇新秀黃開選老師點評的一節《小數的初步認識》當中,就點到了上課老師的一個可取之處和自己的觀點一樣的時候,自己心裡感覺到一絲的欣喜,心想“原來我的想法和省壇這樣優秀的教師也有交匯的時候”。是啊,優秀教師名教師他們也是一步一步從自己的真實教學中吸取和很多的經驗和教訓才會漸漸成長起來的吧。這時,我想到,那我們這些年輕的還在探索中的一線數學老師是不是更應該努力認真的去探索和學習呢。

  雖然,這個骨幹班的學習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相信由進修校陳益陽老師的認真熱心安排的集中培訓和課堂教學跟進活動必定能夠使我們的學員有一個全新的改觀。在這裡特別感謝蒼南進修校,感謝陳益陽老師為我們班所做的努力。最後,我想說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骨幹班的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是我們每個學員重新認識自己,改進自身的新起點。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在習的信心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下去。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1、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發現數學奧秘。

  2、利用好奇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自信心。學生取得成功時,便會產生一種滿足,快樂、自豪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新課伊始,教師能否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有意義的心向,對整節課的教學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課前巧妙設計好自學思考題,併力求做到設計的問題明確具體,“淺”中見“深”,具有啟發性。

  例如:在引入“過三點”的圓的新課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先在黑板上畫出圖形,然後提出問題:⑴有一個圓鏡被打碎,現欲重新配製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這塊殘片都帶去?

  ⑵這個實際問題若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同學們認為可轉化成什麼問題?(讓學生探索、討論)⑶要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必須知道什麼?這樣圖文並茂的數學情境能使學生探索的慾望油然而生,促使他們集中精力,開動腦筋,嘗試探尋各種積極的解決方法,創造的靈感和頓悟很可能由此產生。

  自學討論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他們初步的認知過程。學生自學時,我要求他們做到“三動”,即動口、動腦、動手,讓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在進行《圓》中垂徑定理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⑴讓學生動手。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白紙,要求學生自己畫一個圓,然後任畫一條直徑,再作這條直徑的垂線,並把畫好以後的圖形剪下來,再把圖形沿著所畫的直徑對摺。⑵思考討論:①圓是一個什麼圖形?有幾條對稱軸?②從對摺後的圖形中你發現有相等的線段和弧嗎?並把你發現的結果寫來來。③畫圖時,應知道什麼條件?你得出的結論又是什麼?⑶檢查學生動手討論的結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結果回答問題)。⑷讓學生總結出垂徑定理的內容,教師再作簡要的補充強調。透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認真討論,大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徑定理。

  這樣,就透過自學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逐步掌握了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檢查自學討論的效果,迅速獲取反饋資訊,並作必要的講授,以幫助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三、以新課標為指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堂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由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也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新課標為標準。

  1、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的數量和空間關係,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例如:商品買賣、儲蓄貸款等都要用到數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聯絡生活。

  2、應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他們自主地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強調他們的自主性、主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學任務實際上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一的、交往互動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只作聽眾,而應自覺地動起來,運算元學,透過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可透過師生及生生之間進行合作交往,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在發展個性中,要關注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4、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師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學生則是獨特的、獨立的和發展的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

  總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能靠增加課時,而要靠提高每堂課的效益,減少無效勞動所造成的時間浪費。要想提高課堂效益,就必須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教材內容,對必學內容、選學內容、基本要求、較高要求等,都要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