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1

  作為教師,不光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教學基本功,而且還要有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在本週一學習了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之後,心裡頗受震動,真正的好教師不是把學生教好管好就行了,還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小學的教師,以前總是抱怨教師工作是多麼的艱辛而教師的待遇卻是多麼的低,全身都充滿了銅臭的味道,還經常抱怨教學工作的繁瑣和費心於是就有了一絲敷衍,在教學上也不求上進,教學方法不求改進和實效,以至於自己的教學停滯不前,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接受的的境地,自己的課堂的吸引力和對學生的發展的促進作用顯得弱了些,現在我透過這次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學習認識到,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甘願清貧,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樂於奉獻,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把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這次學習,對於我來說像是醍醐灌頂,茅舍頓開,深深地體會到教師這一工作的真正意義所在。

  作為教師,更應該把學生的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危險到來時我一定會選擇做學生平安的堅強後盾,“範跑跑”的行為成了我心中最可恨可恥的不道德行為,譚千秋為了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絕情留給了自己,成了我心中學習的榜樣,這次災難我們有幸劫後餘生,我從中看到了那些高大的靈魂,我想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定時時刻刻鞭策自己把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得紮紮實實。

  作為教師,還應具有良好文明得體大方的衣著穿戴,不穿奇裝異服,作為男教師,我一把自己青春靚麗的一面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以追求卓越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在教學上端正教風以努力踏實的工作來回報學校、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對於這一點我可以做的更好,因為我一直以嚴格的作風要求自己要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對得起家長對學生的厚望。透過這次學習更加堅定了自己在工作上嚴謹的工作作風。

  作為教師,就應該關愛學生,把每個學生放在自己心中博愛的陽光下,讓自己關愛的陽光照耀他們美麗的心靈。作為教師就應該終身學習不斷的拔高自己,不斷的充實自己的那一桶水,讓自己的那一桶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變成源源不斷的知識傳承的活水。作為教師我謹尊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忠於祖國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的青春和汗水,無怨無悔的灑在祖國勃勃生機的綠色花園裡。在祖國蔚藍色的天空下守望他們成為祖國的棟樑!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2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為人師表”成為新時期師風師德建設的重點和基礎,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歷史時期,公眾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而學生們對自己的老師又有什麼樣的要求呢?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絡。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裡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師要最佳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學習心得體會3

  作為剛畢業不久的新教師,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上都較缺乏經驗,因此,我覺得以愛來教育學生更是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徑。教師如何傾注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呢?回首自己將近一個學年以來的教學教育工作,我覺得大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學生的人格尤為重要,作為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說理,穩住學生情緒

  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個愛的工作。但僅僅停留在愛上是不夠的,愛要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這種修養是師德的“調節器”和“控制閥”,是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本質上是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關係,對未成年人要允許其犯錯誤,教師要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對學生說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愛要做到心理相容,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

  教師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而不是老師施愛的被動物件。當老師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用讚賞的眼光去看他們時,就會發現他們有可愛之處,你不會不去愛他們。在有的教師眼裡,對後進生常常是不屑一顧的,然而,後進生的堅強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沒有的。他們明知聽不懂教師講課的內容,卻天天要堅持聽;他們面對考試,明知要失敗,但是屢敗屢考。如果教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就會發現他們值得你愛,你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