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精選5篇)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精選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師雙減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1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雙減,中國教育又迎來了偉大的變革。那麼什麼是雙減政策呢?從通知來看,雙減一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二是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其中以“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為主要抓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在全國進行“雙減”政策推廣。政策中還提到要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也有不同學段的限制。這樣,既可以避免上學高峰期而產生的交通堵塞,也可以避免學生家校往返途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這樣來看雙減需要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生態系統,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減輕負擔,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教材二次消化適合學情解讀)、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教師要與班主任、同學科教師、跨學科教師通力協作,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係,雙方成為“雙減”的合作者。與同課教師一道深度參與集智備課,發揮群體大腦智慧,集智備課。備課組長提出備課時的困惑和問題。在集智研討基礎上,拿出視覺化成果:單元規劃表(框架),單元課時教學任務活動創意表,分課時教學設計教案。與班級任課教師一道共同制定學習規則,培養學生的內在秩序感,共同助力學生習慣養成。同時與本班課任教師合作,藉助班級作業協調員,控制作業總時長,徹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與跨學科教師協作,積極嘗試跨學科內容整合,開展拼教、拼研、專案學習等,盡而全面提升探究性、合作性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

  教師應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點燃者、困惑的點撥者、生命的點化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故教師與學生課內外相處時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學會換位思考。

  “雙減”要求教師放手、放權,要求學生學會自律、自控,學會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要讓學生潛意識跳出固定型思維走向成長型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感染、薰陶、培養“明生”。可見構建新型師生關係顯得多麼重要!

  通知中提到“明生”的範疇,應該有這樣的幾層含義:明學,思維比較清晰,元認識水平較高;自律意識、自控能力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素養高。明標,對“為什麼學習?學習終極目標是什麼”等有深度認知。明世:責任、擔當、改變世界是發自內心追求,人生價值意義非常明晰。一句話要讓學生成為“雙減”最直接、最大受益者。

  “雙減”,減的是負擔,增加的是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要傾聽教育外部的聲音,不要自我設限,讓思維發散,讓認知升級,構建新的思維模型,未來的學校將是一個學習綜合體,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共同興辦教育、參予教育改革。在“雙減”政策推行的過程中,校外培訓機構會逐步融匯於校內課後服務市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的學校既沒有課外服務的專業師資,又沒有課後服務中的專業課程,遠比不上校外培訓機構在這方面的成熟度和專業發展水平。因而,學校校內課後服務的推行勢必會與校外培訓機構共同攜手,促進教育未來的發展。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2

  雙減政策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和老師必須努力適應新的要求。就語文來說,只有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方法、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作業的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業要減負,先得在課堂上弄明白。要提前備課,集體研討,改變教學形式,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學設計、課件。同時,教研組的各位成員也要分工開發閱讀教材,開出系列化的閱讀導讀課,配套的背誦、習字練習,這樣面向全體的規範化、個性化、配套化的設計才能真正的全面提高課堂質量。

  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語文學科的作業總是機械性抄寫的多,作為語文老師,要在充分調研學生的基礎上,針對學情教學,帶領學生提前預習,緊扣教學目標,課堂抓能力訓練,紮實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課後能輕輕鬆鬆地做作業。

  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先複習,再寫作業,作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同時,每級教師要集體研討作業佈置。不要杜絕無效作業,分層佈置作業,課後服務鞏固時能夠精準的練習,可以做到面批面改,學生也就不會覺得作業難、作業多了。

  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律、高效的意識。我們將共同努力,引導孩子在校自覺自律地完成學習任務,然後同時也要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讓學生在學校快樂學習,在家快樂成長。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3

  雙減政策一下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歡喜的,有發愁的,對我們教育者而言,我倒是希望,雙減,讓我們的教育也有幸福感。

  說到教育的幸福感,其實我很久都沒有擁有過了,在我看來,教育的幸福感就是真正愛自己所任教的專業,愛自己的課堂,愛自己的學生!雙減,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感。首先,我們也改變了作業的佈置形式,作業的主體物件沒有變,依舊是學生,高光時刻到了,作業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從跳繩,做手工到親子閱讀,無不昭示著幸福感的來臨。由於之前一直任教的都是低段,接觸的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真的很為這個作業形式的改變感到開心。小學生嘛,就應該有小學生的朝氣與活潑,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這才是正常的狀態。其次,我們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抓緊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了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就拿我來說把,我開始更加爭分奪秒的利用課堂的時間,爭取不浪費一分一秒,把每一天所要做的事情儘可能提前規劃好,每完成一個就做一個記號,哪裡存在問題,我也能夠及時的記下來,防止下次問題的出現。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記在紙上,回去分析研究,和同組的老師研究解決的方法,感覺工作充實了許多。其次是,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們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多種形式的學習,比如,背誦兒歌,喚起孩子們對母語的熱愛,感受母語帶來的快樂。下課的時候,讓孩子們盡情的玩耍,感受課間十分鐘帶來的樂趣。還有和學生們一起跑步,跳繩,研究植物,感受天氣變化等等。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重視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真正的把學習的自律性轉移到自身上來,其實就是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並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對我們教師也是同樣的,我們也要在雙減政策下學會工作,學會生活。

  雙減政策的實施,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激勵,鼓勵我們從一定的方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教師也能夠幸福的工作。願我們也能夠像先輩李大釗同志那樣:鐵肩擔教育,妙手教學生!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4

  雙減政策“五項管理”對於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有積極的意義。我們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後服務等“五項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關於手機管理。透過召開班會、聯絡家長等形式及時宣傳相關的政策規定,告知家長管理好手機,儘量減少學生接觸手機的時間。除了學校特殊要求必須用手機完成的安全作業等任務,堅決不給學生布置必須用手機完成的`作業。對學生帶手機和電話手錶入校園進行了嚴格的管理。

  二關於學生睡眠。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10個小時。及時關注學生睡眠時間,與家長做好溝通,保障學生充足睡眠。程度較弱的學生作業速度很慢的,老師會特殊對待,佈置簡單的作業,以保證學生的充足睡眠。

  三是關於讀物的管理。按照教育部下發的不得推薦或選用為中小學生課外讀物12條負面清單,我們及時清查圖書室、辦公室、教室等處的書籍,嚴格按照規定管理。班級成立了圖書角,和圖書管理員。學生完成各項作業之後,中午時間和延時時間可以借書閱讀。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數量、梯度等作出明確要求。

  四關於作業方面。我們每天嚴格落實作業時間,作為班主任,每天不僅要負責語文學科,還要協調各科的作業時間,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各科老師在上完課之後就提前佈置了家庭作業,每天下午延時時間學生一半以上都能完成所有家庭作業,而且有的疑難題目學生也可以隨時在老師指導下解決。個別參加社團的學生和作業速度較慢的學生也能回家後迅速完成。

  五是學生體質方面。本學期每週都有三節體育課,每天上午20分鐘課間操,下午延時1小時陽光體育活動課,活動形式多樣化,眼保健操、集體跑步,做操訓練,以及跳繩打球等專案,足以使學生每天運動量達標。

  老師雙減心得體會5

  “雙減”政策自落地以來,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知道“雙減”指的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那麼,“雙減”的實質就是提高教學質量,而抓好這一步的關鍵在於教師。對於廣大教師而言,“雙減”意味著教師教育生涯中即將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戰。那麼,在“雙減”政策之下,身為一名初中英語老師,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好老師?我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創造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下,務必提高課堂效率,這要求我們課前備課要精準、最佳化。課堂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教師在備課中應有針對的備課,在教學中也應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的能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二、強化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能真實、快速反映出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利用堂清來複習並強化所學內容,是我們英語組的一大特色。每堂課新授內容之前三分鐘對學生進行堂清摸底,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夯實基礎,為新授課內容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掌握知識。課堂檢測的形式可以都多樣化,也可以在課中或課上最後幾分鐘進行。學生的課堂檢測是建立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部分,只有課前精心備課和鑽研重難點,課堂檢測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強作業管理。

  作業佈置形式多樣化,採用分層作業和素養作業等多種形式。素養作業包括繪製手抄報、製作思維導圖和錄製小影片等。作業佈置時,切忌只佈置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

  身為教師,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快樂幸福的好老師。讓我們堅守初心、身體力行,讓教育迴歸到最本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