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1

  近日聽同事議論,一個重點高中的兩個學生打架,一個同學吃虧,隨叫一個初中的同學一起報復,這名初中同學手持刀具把那名同學的頭劈開,至今還在重症監護室。據大夫說,醒過來的機率微乎其微,如今那兩個孩子也已經被控制。(這名初中的同學與過江龍同校)。

  聽著這個發生在身邊的血淋淋的事件,同作為孩子的母親,我的心震顫著,恐懼著,痛心著。這充滿著血腥之氣的暴力背後,有很多我們需要冷靜慚愧的反思,更有高度重視亟待投入的事情,這一切,刻不容緩。

  孩子成長的路上,究竟缺失了什麼?在來得及的當口,我們家長、學校、社會究竟需要做點什麼,才會讓這些燥熱的懵懂心靈得到寧靜的成長,得到理性和智慧?

  孩子的成長必須離不開善巧的引導。就如同小溪流向大海,首先溝壑必須先要通向大海一樣,孩子的成長方向一樣離不開溝壑的指引,離開了溝壑,溪水會漫無目的,導致乾涸枯竭,孩子的成長離開了方向,就會茫然無措,最終不能成為棟樑,乃至小樹。故而,引導對於成長期的孩子尤為重要。放手不管,就如同放任自流。

  這些引導不能僅限於對分數的追求,那樣太狹隘。應該包括正確的生命觀、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德行觀,這些看似假大空的東西,實際上如果把道理講透,會對孩子起到極大地作用。

  首先,教孩子尊重生命。弟子規中說,“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古人也是說一定要建立平等的生命觀,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我同在一個世界裡生存,誰沒有權利去傷害或者損惱他人的生命。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生命中的之寶,即使有的學習不好,有的調皮搗蛋、有的桀驁不馴,有的人微言輕,有的肢體不全等等,誰都沒有權利去傷害別人,這個意識必須深深根植於孩子的內心,這樣遇到躁動的境界時,他會自己抉擇行為歸於理性,而不是腦子一熱,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

  其次,教孩子樹立大志。當今的社會,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觀念滋生蔓延,孩子們大多早已沒有大志,有的也只是為考入某一個名牌大學作為志向,有誰還真正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報國宏誓?有誰還真正發出為拯救普天之下的病人解除痛苦而立志行醫的大願?有誰還真正心懷培養一流的教育工作者而立志求學的目標?這些已經很久不曾聽見或者發現,這是一件民族或者人民真正不幸的事情。

  沒有理想和志向的民族緣何與強國之林抗衡,緣何讓生命迸發出太陽一般的光明?孩子們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為了遠大理想而奮鬥的搏擊,他註定只會將成長的激素迸發到毫無意義的打鬥和彼此的傷害上,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教孩子立志,在青少年時期,正當時!沒有這樣的引導,只是分數的追逐,最終我們的孩子也只會“泯然眾人矣”。

  再次,樹立正確的德行觀。古人云“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個次第必不能亂,要先把德行的根紮好,行持做好之後,有多餘的力量,方可以習文。我們現在的社會,前面必須的德行基礎一概不管只求習文,只求分數,結果還是會問題重重。看看學習好的孩子依然會去持刀行兇,依然會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看似沒有問題,真的沒有問題嗎?作為父母,孩子遠行,我們放心嗎?

  讓孩子遠行,準備的行囊無所缺少,我們才會真的安心放心,這個行囊裡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德行。如果沒有德行相伴,就會成為孩子的一個隱形漏洞,在不經意的小事上,就會跌倒,甚至損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當慎思之!

  寬厚仁愛,理性達觀,陽光智慧,這是每一個家長夢想孩子所具備的內涵,然而這些不是坐等即有,不是期盼即有,而是和學校、和孩子一起,行在當下,努力在孩子的心靈裡種下諸多飽滿的、理性的、智慧的、仁愛的種子,這樣在風雨不定,坎坷泥濘的人生道路上,才可以趨利避害,才可以成長為一顆棟樑,才可以令我們安心。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安然離開。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2

  最近在媽媽的手機上,在電視的新聞裡,我常常看到全國各地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在媽媽的手機上看到的幾則新聞:江西南昌市一女生99秒被扇32記耳光事件;重慶女生因邋遢被5名同學圍歐致10級傷殘;海東市互助縣一名八年級學生陶某某,因不堪同學長期欺凌而在剛過完六一兒童節不久便服毒自殺了。看到這些新聞讓正讀五年級的我感到非常震驚,也非常憤怒,更讓我對今後的初高中生活感到十分恐懼。

  校園本是讓我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地方,不應該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古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之間應當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古人已然瞭解,與人交善,才能帶來進步。而作為未來主人翁的我們,卻野蠻的去踐踏這種思想,是何等的無奈。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怎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毀滅,作為新一代的主人翁我感到無比痛心。在此,我呼籲大家一起維護校園的學習環境,團結同學,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如果在我們身邊有這種事情發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袖手旁觀,一定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制止,讓我們一起攜手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校園。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3

  一個比一個誇張、一件比一件嚴重的校園霸凌案例被媒體揭露後,引起整個教育體系與社會關切,“反霸凌”聲音四起,“反霸凌”成為校園重點工作,於是反霸凌宣言、宣示、倡導一場接一場上演。

  惟投藥須對症,在深思如何運用教育力量防治彼等嚴重霸凌情事發生,須明瞭霸凌現況。相關調查指出,在小學“關係霸凌與語言霸凌”最常見,若此,反霸凌則應從教孩子如何與別人互動學起,從最根本的社會技能教起。

  首先,要教孩子學習友善對待他人,學習在與別人互動時,能表現出讓彼此溫暖的行為,增進彼此更親近的情誼。舉凡溫暖的微笑、善意的眼神、關懷的話語…都是友善的表徵。老師可以從鼓勵孩子口說好話做起,看見與讚賞別人很棒的地方,輔以適切的手勢、柔軟的表情更要以身作則隨時激勵孩子的好表現,要隨時看見孩子的進步,欣賞他,賞識他;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其次,要教孩子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主張。老師可以教孩子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訴求自己的權利,諸如:考慮對方的權利及心情、提出希望對方做什麼、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說話等。學會表達自己的主張,可以讓孩子維持自己的尊嚴,也能關心他人的權力和情緒,人際關係自然圓融。

  最後,教孩子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是重要課題。一個人若能學會情緒管理技巧,當負面情緒產生時,能察覺、接納,並且改變負面思想和態度,用比較好的行為模式來解決問題,使自己與他人有更好的互動模式。而“覺察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情緒”、“認知他人情緒”及“自我激勵”則是學習重點,以教孩子如何處理生氣這一個情緒為例:要教孩子對生氣有健康的.認知,認識人可以生氣,但不能讓自己被生氣抓住;要教孩子如何笑看生氣並採取適當的行動:包括認識生氣時的生理反應、明白生氣會作出後悔的事情、學習讓生氣冷靜的方法、學習轉換不好念頭、學習用正向想法思考事情等。經由情緒的辨識,能掌握情緒的理解能力,包括接納自身正向與負向情緒,同時瞭解他人情緒,進而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並能控制自我情緒能力。

  試想當孩子循序學會友善對待他人,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主張,學會情緒管理,在團體生活中面對問題時,他是不是更能與他人合作,更能同理他人,更能尊重他人,進而展現自律,活出自信,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當這些技能深植成為孩子的習慣,可以預見,校園中“關係霸凌”與“語言霸凌”之機率將降到最低,甚至趨近於無。教育本是教人成人之希望工程,反校園暴力應從孩子每天的學校生活學起,應落實在每天的學習課堂之中。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4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 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影片、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

  校園欺凌暴力心得體會5

  一、抵制校園暴力,辨別是前提

  一些同學在遭遇校園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卻全然不知,以為校園暴力僅僅是不禮貌行為;另一些同學在目睹校園暴力時也無動於衷,以為只是同學間的“嬉鬧”。要抵制校園暴力,首先要具備對校園暴力的識別能力。

  校園暴力包括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為暴力在校園暴力現象中最為普遍。

  行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鬥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二、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裡原本屬於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淨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衝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慾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願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資訊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暴力重於應對暴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