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通用11篇)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

關於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通用11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

  透過觀看電視劇《高山清渠》,我被村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人絕壁鑿天渠精神所感動到。工程難度換成現在,都是極其艱難。但是黃大發在經歷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沒有將他擊垮,反而一次次激發出他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豪情。其奮鬥的精神讓我看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經過了長期的革命鬥爭,終於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

  我黨這種建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永不落後,值得我們這些後輩們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

  近期觀看了《高山清渠》,這是一部高揚的英雄主義的電視劇,講述黃大發同志帶領村民用三十六年時間修水渠,改變全村貧困命運的故事,整部電視劇突出展現了平凡人的英雄主義和基層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身為一名中共黨員,作為一名學生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黃大發同志信仰堅定、品德高尚、心繫群眾、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情懷和風範,在工作上認真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心聲,勇於擔當的同時以身作則,不斷錘鍊自己的工作作風,帶頭爭做履職盡責、無怨無悔的表率。接過奮鬥精神的“接力棒”,繼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優秀部分,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3

  透過觀看《高山清渠》,讓我更加明白: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4

  老支書黃大發36年如一日,從青絲到白髮,最終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壩村貧窮落後的“標籤”,擺脫了長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後他緊鑼密鼓張羅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想方設法為村民脫貧致富找出路,始終秉持“村子裡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

  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榜樣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發揚苦幹、實幹、加油乾的硬作風,克服簡單的事情不想幹、複雜的事情不能幹、艱難的事情不敢幹的懶散思想,敢於“啃最硬”的骨頭,多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態、好思維、好方法在基層的大舞臺上多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5

  “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黨來了,分給我土地,讓我不再受餓挨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發誓,一定要為草王壩做點事情,報答父老鄉親。深知水對於草王壩來說就是救命的“東西”,下定決心一定要為村民“引水”,靠著這股勁一干便是一輩子。在“刷屏走紅”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時刻惦記著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草王壩有著獨特的感激之情。

  廣大基層幹部不能有高人一等、優人一級的優越感,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憂群眾之所盼,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作出成績後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懷著感激之情,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不驕不躁、勤勤懇懇做好基層工作。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6

  近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高山清渠》,用藝術手段再現"時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修渠的先進事蹟,跟隨跌宕起伏的電視劇故事情節,讓我再一次走進草王壩走近黃大發,去感知那段“苦”、“痛”、“贊”的燃情歲月,感悟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守和付出。

  戰天鬥地,怎一個“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物質稀缺。正當壯年的黃大發生活在偏遠落後的播州區草王壩村,面對缺水嚴重的自然條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飯的惡劣生存環境,他硬是憑藉堅定的共產黨員信仰,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效應,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千方百計克服修渠資金、技術等困難。黃大發在54歲的時候,還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為修渠打好技術基礎。在修擦耳巖段時,遇到一處倒懸的崖壁要修渠透過成了難題,年近60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身上吊下懸崖開展測量,最終水渠順利透過此地,這正是他常說的“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真實寫照。修渠過程中黃大發經過一次次失敗和絕望,又不斷的燃起不滅鬥志,終於用36年13140天的時間,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團結村缺水問題,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失去至親,怎一個“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在修渠最關鍵的時期,黃大發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卻承受著巨大的悲痛,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夠吃上大米飯,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毅然堅守在修渠一線。黃大發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著滿腔的工作熱情,融進一錘一錘的鋼釺敲打聲中、融進鋼釺與石頭碰撞四射亂飛的火花中,融進修渠大軍肆意揮灑的汗水裡,真正做到為大家舍小家,詮釋了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舊貌新顏,怎一個“贊”字了得!草王壩村老百姓在黃大發老支書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團結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特別是近幾年,在團結村建設有“大發渠”觀光長廊、“大發天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和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稻裡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環境如詩如畫,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好轉。今年國慶節前,經過團結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車,可以為當地農產品外銷和農村旅遊帶來新的良好機遇,當地群眾收入將得增加,這是隻想吃上大米飯的團結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黃大發帶領團結村村民自力更生,從貧窮到脫貧再到小康,切實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幹部要大力學習弘揚“大發”精神,實踐在當前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繼續貢獻統計調查新的力量。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7

  以老支書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開播,觀看電視劇後感慨良多,老支書黃大發帶領群眾用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難以想象冒著多大的風險,克服了多少困難,用36年的時間只為解決村子裡長期缺水的問題。

  《高山清渠》體現了黃大發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這種不等不靠、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抓實幹,埋頭苦幹。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8

  《高山清渠》劇中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在劇中看到黃大發老支書在艱苦面前絕不低頭認輸、堅持用雙手“找幸福”,我深感敬佩。

  “天渠”的修建,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解決了用水問題後,他繼續帶領群眾在幸福之路上奮鬥前行,建學校、架電線、修公路等等,黃大發老支書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奮力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們日子越過越好。我要以他為榜樣,不斷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精準精細為職工群眾服務,提升職工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9

  《高山清渠》表現了黃大發由一名普通的農民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過程,看來深有感觸。

  黃大發敢於與腐朽的封建主義思想鬥爭、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在工作中遇到難題不是靠“等、靠、要”得來,而是靠努力去爭取才能實現。

  黃大發不為自己,一心為草王壩村人民著想,一心思考怎麼去找到水,詮釋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精神。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怎麼去履行自己的義務,那就是以優秀共產黨員黃大發為先鋒模範,努力在公司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0

  《高山清渠》劇中說道:“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對困難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成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即使失敗了,也是一種難得的收穫。

  黃大發忠實踐行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放下面子、撲下身子、甩開膀子,做到“去時一股書卷氣,來時滿身泥土香”;要鼓起一股清風,不該想的不想、不該拿的不拿、不該去的不去;要無畏無懼,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和正確的進取心。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抓緊提高自身素質,抓緊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人民的各項事業添磚加瓦。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篤實篤行才能不負韶華,才能行穩致遠。

  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1

  《高山清渠》是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

  故事的開頭就讓黨員們震撼不已,黃大發的家鄉草王壩村,位置偏僻、地勢險峻,因為缺乏水源,村民連苞谷湯都很難吃的上,生活的貧困讓他們連出門都那麼艱難。故事在向前發展,黨員們的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被黃大發的所作所為深深感動著。“水是啥?那是盼頭,是命,是咱草王壩的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我就是用手刨,我也得把這水刨出來”錚錚話語迴響在耳邊,他下定決心,要"從天上引來水"。黃大發同志帶領群眾經過36年不懈努力,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地跨3個村約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拔掉了村子的“窮根”,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當代愚公”當之無愧。

  電視劇在黨員中引發了強烈反響,“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向老支書黃大發學習,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我進一步認識到要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黃大發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千方百計達到奮鬥目標,我要以他為榜樣,立足本職崗位,踏實肯幹,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好表率。”交流中,黨員們紛紛表達了對老書記黃大發和他身上的愚公精神的敬佩以及自己的感悟,今後大家將會更加深入學習黃大發不忘初心使命、執著堅守的品質,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