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1

  多年來,本人一直擔任初中英語教學工作,兼任班主任以及英語備課組組長。在具體工作中,本人透過“三抓好”,較好地促進了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近年來的工作談談本人的幾點體會。

  一、抓好班主任工作,端正學生學習觀念

  眾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在班主任的具體工作中,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帶好一個班級真的不容易,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根據自己近年來的工作體會,我主要是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從小處著眼,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意識。一是充分發揮環境資源教育功能,如精心佈置教室,有意識地裝貼有關名言警句,開闢學習、評比專欄等,做到藝術性與教育性融為一體,既美化環境又薰陶學生。二是及時組建優良的班委會,讓那些品學兼優、集體榮譽感強、做事認真負責的學生當班幹部,為學生起模範帶頭作用,有機地協調師生關係,並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三是建立激勵機制,賞罰分明,獎懲有度,從各個方面去引導鼓勵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形成事事有人做,個個爭先的良好局面。

  其次是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再次是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及時消除心理障礙。

  所擔的班,歷年都取得優秀的成績。20XX年還獲得“厚街鎮優秀班主任”。

  二、抓好英語教學工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學科有其自身特點:詞彙量大,詞形變換多,且形式上較為零散,突然接受較多的英語知識實為不易。以七年級英語教學為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本人透過多途徑的歸納總結聯絡教學,採取把某些零散的知識點連貫起來,使英語學習既琅琅上口,又簡潔易記,最大限度地激發七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譬如,在教學單數名詞變為複數時,以f/fe結尾的變f/fe為v/ve加s,可編成這樣的順口溜:賊(theif)的妻子(wife)拿著小刀(knife)扎向拿著樹葉(leaf)的(wolf)。透過上述教學方式,寓教於樂,能較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效果頗為顯著。

  對學生亦師亦友,深受他們的喜愛。所任教的班成績優秀。在2006年被評為“厚街鎮教書育人優秀教師”。

  三、抓好備課組教研工作,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備課組須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適合學生特點,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模式。相對而言,我校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因人而異,採取易學、好學的途徑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達到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結合自己多年備課組長的工作經驗,主要體會有如下幾點: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鑽研教材,制定切實可行、合理的教學計劃。由備課組長牽頭,任課教師羅列出教材的網路體系,統一進度。

  2、團結互助,資源共享。抓住集體備課的契機,透過集體備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對照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不斷提高。

  3、最佳化課堂教學,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

  4、注意教學策略的不斷創新。

  5、健全傳、幫、帶制度,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鼓勵教學、趕、超、多渠道創造機會,使有能力的教師成為名教師。

  6、加大聽課、評課力度,老教師進行示範課,新教師進行彙報課,取長補短,查缺補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加強教研活動,確立教研專題,制定好本組的周活動計劃和內容任務。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2

  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參加工作時間也不長,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希望能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將近一段時間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一、尊重教學內容的實際。

  開展課堂教學,應該以教學內容的實際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課堂上,我們在選用各種教學裝置時,應遵循“簡單、實際、經濟、易操作”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適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為基本出發點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課堂迴歸自然。

  二、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我們還應充分重視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時並未達到教師的期望,學過的東西學生並沒有掌握好,有時又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課堂上,我們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們寧可不講,讓學生先放鬆一下,活動一下。學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一般也不能往下講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說,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以身作則,加強思想教育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我們的學生還是有許多願意去學,願意下苦功夫去學,有這樣一批好學生。作為老師更應該打起精神去幹、去真真實實的做到問心無愧。再一個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用一些真實的事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從中得到自己的一些好“東西”。例如:告訴學生跟自已一起唸書的兩個女同學,冬季在土質大混合宿舍住了一學期,並且土房的窗子是用化肥袋子遮擋的,等等,這些不僅對學生的思想觸動很大,而且對學生塑造健全人格也是極其重要。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認為:“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讓學生在上課其間能敢說、能積極說、也樂意去說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同時,在工作中,自己要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以自己的真心換得了學生的誠意。要讓學生懂得,老師不僅是老師,更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大朋友。努力開創老師與學生之間良好關係的新局面,使學生真正願意把心裡話給你說,當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願意向你尋求幫助;課堂上,在對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輕鬆,大家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能經常詢問老師學習不懂得地方。總之,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五、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採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應該盡一切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透過回答一些體現學生不同觀點的問題,讓學生能有心情、有激情、有興趣去學習,再加一些老師的鼓勵,給學生以及大的信心,讓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東西。別人的教學經驗也表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五、教師要幽默,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

  六、活動形式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而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作支撐。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透過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才能使學生對新知識和技能的感知鮮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課堂活動太過頻繁,密度過大,學生忙於配合老師應付這些活動,忽略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課並不是一堆或有趣或無趣的活動的無序集合,而應該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絡的活動序列,這些活動相互強化和鞏固,從而使學習朝著教師努力的方向發展。無論教師採用何種教學形式,都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每個活動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有助於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學習與活動實現有機結合,使教學任務在活動中得以完成。

  總而言之,“課堂活動是實際的、千變萬化的;課堂是質樸的、創新的、激昂的;課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是情不自禁地從靈魂深處流露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的發源地。”讓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從“表裡不一”走向“表裡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共同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

  七、教師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

  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於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為學會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也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採眾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八、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

  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以上就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在教育教學上仍然存在著眾多的不足,但是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3

  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參加工作十三年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忙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使自我的教育教學本事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高。工作這些年以來,在教育教學方面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我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才能給學生以榜樣的示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認為:“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所以,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在工作中,我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我的真心換得了學生對我的誠意。

  在孩子心中,我不僅僅是教師,更是一位能夠信賴的大朋友。他們願意把心裡話對我講,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願意向我尋求幫忙,課堂上,在對聯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簡便,大家進取思考,踴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經常圍著我問這問那,從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談中流露出他們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求。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三、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採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教學經驗證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進取性和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師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於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為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採眾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4

  一個好教師,首先,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教育教學工作體會。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邊柯指出:高度熟練、真才實學、有本領、有技術、手藝高超、實事求是、不辭勞苦--這才是最吸引孩子們的東西。學生最佩服的是知識淵博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以下情形:當教師對所講授的內容鑽研不透徹,學生一質疑,教師就不知所措,回答起來模稜兩可,這時,學生投來的是不信服的眼神;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深入淺出,能幫助學生解決疑難,能結合教學內容談今論古,就能被學生看成是很有智慧,也就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自然能在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來豐富和充實自己,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才能真正堪為人師。

  其次,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樂於奉獻,有健康的價值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在於他教什麼,教多少,而在於他能否點燃學生心靈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賞識、期盼性的課堂評價能感染激勵學生,使學生欣喜不已,也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讓知識因為插上了感情的翅膀而變得更有趣味和魅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較快發展,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好的教師,他應該不僅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師要儘可能深入到學生中去,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學生之中。教師熱愛學生,這是最起碼的為師之道,這種愛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決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師對學生要做到愛而不寵,真真切切地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地發展。

  教育教學工作交流心得體會5

  “全員育人導師制”突出“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盡一切可能關注人的需求成為教師進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員育人導師制”作為推進個性化、親情化德育工作的一個有效載體,強調個性化、親情化、漸進性、實效性原則,以生為本,因人而異、目中有人、尊重個性、面向全體。

  作為初中生,他們大部分都處在青春發育期及心理叛逆期,他們雖然人是長大了,但心卻更細了,更為敏感了。所以我們的一種關愛的眼光,一種關切的詢問,一種關懷的手勢,一個關心的行動,總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滿關愛的神態或行為,都會在他們的心裡激起波瀾,他們就會向你敞開心扉,訴說苦惱,暢談未來。

  關心學生最好是從關心學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來就談學習,學生很容易煩惱,所以我們要從學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正確的引導,思想上他們如果能有正確的觀點,崇高的理想,那麼就能變成學習的內在動力。所以在每次的談話中,我都從生活中的話題談起,氣氛輕鬆愉快,讓學生忘記我們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在談話中他們會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實的想法和觀點。總之,多關心學生,對於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和提高教育教學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是一個良心活”,老師們不論生活中有多麼不如意,只要一站上講臺,望著臺下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什麼煩惱都會拋到腦後。這是一種教師獨有的精神,更是一種教師特有的美德。這種美德源於對知識的信篤,行於對講臺的痴情,對學生的愛與責任,傳遞著對做正直人的執著和做充實人的幸福。人們都愛將教師比作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比作辛勤不知日月的園丁,比作平凡而謙遜的綠葉,可當我成為教師時,我才深刻的感受到,教師是帕斯卡爾筆下“會思考的葦草”:平凡,堅韌,但卻因為善於思考,才變得那麼難能可貴。我們不斷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我們不斷思考如何教會學生做真人,我們不斷思考自身事業的價值,我們不斷思考奉獻的含義。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