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600字(通用12篇)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600字(通用12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1

  對於家庭教育,自己覺得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家庭也好,就是盡本份三個字。真理總是隱含在樸實無華的點點滴滴之中,所以教育孩子,我們注重尊重孩子的主動性,給他一個儘可能有張有馳,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同樣,小樹不修不直溜,當孩子由於天性不能換位思考的時候,我們也會及時糾正,力爭在教育方面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別人的玩具他想要一起玩,他的玩具就不想分享,這時候,他媽媽總是問他,為什麼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你要分享,而你的玩具,為什麼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哪?這時候,孩子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孩子媽媽,我記得有一次是這麼循循善誘的,孩子媽媽問,兒子,我給你出個腦筋急轉彎好不好,孩子說好啊,她媽媽說,你看過年了大家團聚,有一大桌子美味佳餚,可好吃了,但是家裡只有一捆很長很長的筷子,怎麼辦,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吃上這些好吃的哪?孩子說,這可怎麼辦哪,就在那裡低下頭來,靜靜的去冥思苦想。一會時間,孩子說,有了媽媽,可以讓每個人夾著她身邊的人最愛吃的菜,另一個人也同樣給他身邊的人夾,這樣就不怕筷子長,每個人就都可以吃好吃飽了。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太多了,家庭教育是平淡而又潤物細無聲的。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平平常常的教育,但是我們珍惜孩子生在這麼一個偉大的時代,是黨和國家,學校以及幼兒園老師,為孩子日積月累,無私無我的辛勤付出,才真正給孩子們支撐起一片燦爛的星空,這裡感恩幼兒園的老師們,你們真的是辛勤的園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從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努力,每個孩子就像一個花朵,越開越鮮豔。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2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兒女,人生的經歷告誡我,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成長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天長地久的,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以身作則做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我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不行動,那麼,這種教育,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

  培養興趣樹信心,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去做好它,我想,帶著興趣學習和被動的學習,效果是不一樣的。

  勇敢面對挫折,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它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尊重、信任、鼓勵,把握好尊重、信任、鼓勵、批評的尺度。學會換位思維,尊重、信任孩子,多瞭解他們,以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他們的信任。日常生活中透過細心觀察、傾心交談、悉心照顧、耐心幫助等方式多瞭解他們成長的煩惱、心靈的需求,不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相比。每當遇到困難,多鼓勵安慰,幫他找回自信。以恰當的方式批評孩子所犯的錯誤。

  教育孩子是多方面的,我現在做的遠遠不夠,還應更加努力,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我也曾困惑和彷徨,也犯過錯誤,也鬧過矛盾,但我會依然執著和努力。我堅信:只要我賦予孩子更多的愛心和微笑,我的孩子一定會棒!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3

  透過海淀教育平臺線上直播,收看了孫雲曉教授的講座“父母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該講座對這部法律的重要出臺做了詳細解讀。孫雲曉教授從大量的資料、大量的專業詞彙、大量的案件、大量的典型事件,深入的詮釋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需要重視家庭教育,推進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引導家長們如何成為更好、更強大的父母。透過本次學習,受益頗深,心得體會如下: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如果父母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

  2、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因為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3、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責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的成長,而不只是物質資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4、積極響應“雙減”政策,家長角色迴歸,重視家庭教育,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繼續修行,培養出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孩子。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裡擔負起生命的責任,讓生命有價值和意義。它把人與人,人與社會僅僅的連線在一起,捍衛著人類社會的未來,也捍衛著國家的興盛和民族的崛起,這也就是所謂的生命責任和社會責任。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淺,感覺自己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4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德行是孩子的榜樣。因為幼兒的心靈象一泓清水、晶瑩剔透,不能滲透任何不良的渣滓,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耳濡目染,所以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要品行端正與優良,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帶動作用。

  1、父母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德行。正因為父母的德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影響、薰陶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首先應加強自身的品行與素養。要經常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拾到不屬於自已的物品要交給老師,要懂得關心、愛護、幫助他人,要樂善好施、助人為樂。

  2、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禮貌,要文明用語及如何接人待物,如何與人相處。比如見到老師、同學、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都要問“好”,在和別人分別時要說“bye—bye”,別人幫助自已,要說“謝謝”等禮貌用語,如果做錯了事要主動認錯,並且要道歉,說“對不起”,在和他人相處時要笑容可掬、和藹可親、相容幷包,千萬不能打人、罵人、說髒話和與他人頂嘴等行為。在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要遵守各種規則,自已的行為千萬不能干擾或影響他人的學習與生活。

  3、要引導孩子認知事物、辨明是非。社會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多面體,父母要告誡孩子好的事情可以做,不好的事情不能做,那些是好的事,那些是不好的事,總之要多做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有益的事。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5

  首先自身不斷學習,做到言傳身教。記得第一節課是我和親愛的他一同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意願度百分百,方法無窮盡,就是灌輸家長的整個家庭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寶寶們的言傳身教中來的理念,透過規範自身的行為習慣,透過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孩子剛看的動畫片,學習之後,結合自身的知識積澱與孩子的實際,與孩子換位思考,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裡面,與他們交友談心,要全身心的透過行動來引導孩子行為。

  其次表揚毫不吝嗇,批評恰到好處。透過與孩子的及時交流,對於孩子在生活過程中出現的不正確的行為,不能一味批評,而是要耐心的和他講出行為的危害,找出錯誤所在,對於因認知不夠而做錯的次數我們可以理解,可以再教育,但對屢犯的毛病則要批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行為,是長期堅持後潛移默化下的改變,所以需要幼兒園和我們家長共同去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行為習慣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所以作為我們這一代年輕的父母粉須走進家長學堂,孩子入園,家長必須入學。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提供學習教育孩子的機會,感謝我的孩子,讓我有了學習的信心;感謝我的老公,讓我享受著為人母、為人妻的快樂和溫暖。如今,我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為了我的孩子,我會好好學習;為了我們的家,我會全力以赴。加油!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6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的確,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環,“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語在新時代同樣受用。《家庭教育促進法》進一步明確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各負其責、互相促進,這讓孩子健康成長有了更多保障。要知道,家長是孩子終身的老師,並且是孩子無法選擇的老師,引導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家長們一生的事業,廣大家長理應擔負起教育孩子的己責,扛起為國教子的重任。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堪稱家長們的教科書。它進一步釐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界限,更加充分地體現家庭教育的特點。並針對有的家長對未成年子女施加過重的學習負擔,對沉迷網路等行為疏於管教等突出問題,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相關職責,這對落實“雙減”政策等大有裨益,也促進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協同。

  十年育樹,百年樹人。做好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老師,我們要和家長密切結合,告訴家長們要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契機,落實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摸索出適合自己與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引導他們崇德向善、遵紀守法,尊重其參與相關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合理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切實把孩子們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7

  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後,對養育孩子的責任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國家的人才培養基地,最初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做好這個老師角色,透過學習,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育兒先育己,父母不是天生合格的教育者,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儘可能掌握相關的科學育兒方法。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去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積極實現自我價值,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作出貢獻。

  二、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需要父母和孩子有高質量的相處時光。孩子能夠從心底裡信任父母,才能順從父母的教導。對孩子的事情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多用耳朵聽,少用嘴,用彼此的相愛、尊重、信任、讚美和關心建立“紐帶”,在親子感情漸漸加深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才能水到渠成。

  三、豐富孩子的課餘時光,配合“雙減”政策,讓孩子的學習實現高質量,更全面地開展。在課餘時間,帶著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參與家庭事務分工,一起做菜做飯,讓孩子習慣參與到家庭中,從而對家庭產生責任感和歸屬感。有責任感的孩子,能克服成長中的困難,能抵抗生活中的各種誘惑,自律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在開拓視野,接觸社會,培養興趣特長的時候,意志更堅定。

  四、加強孩子對國家歷史的認識。多跟孩子講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家庭的家族歷史,讓孩子有民族傳承的使命感。培養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構建文明、和睦的家庭關係,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而努力。

  以上是我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收穫總結,希望在不斷地學習,反思中更好地掌握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8

  教育就是一個認識並用理性指導的過程。兒童處於發育階段,給予他們指導顯得格外重要。作為孩子的家長和監護人,父母承擔的教育責任無疑十分重大。

  每個孩子生來其實就在經歷一個不斷追求卓越的過程,但是由於個人特質或者環境的影響,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此時,家庭作為孩子的搖籃和第一個避風港,理應承擔指引的作用。家庭、學校、社會,只有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團結、協調並融合起來,才能不枉對社會未來的培養。

  學校由於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發揮的教育作用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學校除了肩負主動教育和矯正孩子的任務以外,還是一個實驗站,因為小孩早期家教的弊端和優勢定會在學校暴露無遺。有時,早期嚴重的錯誤一旦形成,就只有很小的可能性再把這些錯誤矯正過來。

  由此來看,家庭其實肩負著更大的教育責任。

  作為家長,我們在毫無保留愛孩子的同時,要給予孩子清醒的認識,瞭解自己孩子的特質。

  基於孩子的個人特質,給孩子賦予合理的發展預期,幫助孩子確立適當的目標。

  雖然要教育孩子不斷追求成功,但與之相比,更重要的是應該培養孩子成為勇敢、堅韌和自信的人。

  孩子終究是要在社會的大團體中和諧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成功與否還在於教育的成果是否符合社會公眾的利益,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培養他們的社會感情。

  教育,是一門需要終生學習的課程,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認知。家長並不一定都是善用技巧的專業教育工作者,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多學多問,與教師和學校攜手合作,努力尋求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難的品質,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呵護孩子健康體魄的同時,更要培養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9

  近期,國家頒佈家庭教育促進法。此訊息一經頒佈,大家更重視家庭教育的問題以促進教育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更重視教育問題,學校建設日新月異,硬體設施迅速改善,實現花園式校園。師資力量雄厚,智慧課堂、遠端教育都已經實現。但是,教育質量卻差強人意,很多孩子反而更加不願意主動學習,喪失好奇心、沉迷電子遊戲,和孩子的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已經成為孩子教育成長的短板。很多父母並沒有做好要做父母的準備,孩子就來到身邊,沒有做父母的經驗,打著愛的旗號,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忽視孩子心靈成長的需要,又或者說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喪失了自我認識、自我探索的權利和機會。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實現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希望全民重視家庭教育。千人千面,找對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次,參加家庭教育智慧父母知識學習。家長讓孩子們參加補習班,又有多少人願意參加家長補習班?最好的進步,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進步;

  三,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做父母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考驗。大家每天面臨的問題也是新的,新的問題就需要新思維去解決;

  四,社會做好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宣傳推廣工作,讓更多人學法懂法用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孩子成長的合法利益和訴求。

  五,杜絕家暴違法行為,別再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全社會行動起來,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就是孩子教育興起的時代,我們時逢盛世,趕上一個好時代,只要全民努力,教育發展指日可待。教育興,民族興,國家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到來。

  家庭教育本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以上為一點淺見,與大家共勉。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10

  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作為家長的我,感受良多。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一樣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成長,影響終生。《大學》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要學會做人,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是孩子將來的立身之本,是孩子將來一切發展的根本,更是決定著孩子將來的發展高度。而要做好這一切,就一定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家庭是人生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和家長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轉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暴露出一系列突出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具有重大意義,法律明確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援和服務,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履行家庭教育責任。

  頒佈家庭教育促進法,可見我們國家對未來、對家庭、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已經上升到一個法律層面,家庭教育也不單純的只是家庭的責任或者是父母的責任,這是全社會的責任,關係到民族的發展問題以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問題。所以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佈,應該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帶有中國特色的一部法律,更多注重的是去解決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如何引導的問題。同時教育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關係社會發展穩定,關係國家未來建設者的培養。國家有權利、有義務幫助父母教育好孩子。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性格決定命運,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在家庭教育上,對於未成年人來說,父母的陪伴其實是很重要,父母應該要多想一點方式或者方法對小孩子進行加強教育。關鍵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榜樣,另一方面就是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對父母進行相應的訓誡,法律也規定了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這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11

  1、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環境。當家庭成員有分歧、有矛盾的時候,大家能輕鬆交流、相互討論協商、共同處理問題。平時,家長應該與孩子多多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2、父母是孩子最大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成為值得信賴、有責任心和愛心的人,那首先家長要做好表率,讓孩子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家長身上的閃光點,因為孩子是比較喜歡模仿的,而最喜歡模仿的就是家長,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模仿物件,這樣也能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3、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信任孩子、鼓勵孩子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讓孩子取得成就感。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好,但對孩子好的事情是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家長不要一味逼迫孩子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這樣做不僅不能讓親子關係變好,還可能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4、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定期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經常和孩子聊天,用心陪伴,不做“影子父母”,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教會孩子正視挫折,採用恰當的方法表達情緒。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任重而道遠。只有透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瞭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特定的的心理,保持自身情緒的穩定,為孩子提供情感精神最有力的支援,並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肯定,用耐心,無條件的愛孩子,用行動影響孩子,用語言感化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心得體會 篇12

  在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中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並在2022年1月1日實施。針對近年來各地出現的未成年人犯罪及對未成年的迫害等問題,家庭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國家及政府針對此類問題有針對性的規定了家庭責任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國家各政府職能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個人對於家庭教育的支援都有了明確規定,並規定了怠於履行家庭教育責任或者非法阻礙實施家庭教育的予以批評教育、訓誡等。

  敘述了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即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並規定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週。

  家庭教育不在是父母或者監護人和老師的責任,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婦女聯合會、縣級以上精神文明建設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廣播電視、體育、新聞出版、網信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強調了家庭責任在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父母及監護人要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中小學校、幼兒園等相關社會組織建立家長學校、服務站點等形式,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進行指導服務。

  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該《家庭教育促進法》把家庭教育問題落到實處,家長們也要積極配合教育局、學校的工作,參加學習家庭教育的有關培訓,真正把自家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