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通用26篇)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通用2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星球,它的名字叫做地球,從遠處看,它只不過是茫茫太空中的一葉扁舟,而從近看,它則像一個藍氣而又充滿夢幻的水晶球,這裡也是一個生命的搖籃,搖籃中的生命也有我們人類。

  地球母親慷慨的將那些優美的峽谷,美麗的森林氣勢磅礴的山河與那些可愛的動物夥伴們送到我們身邊,他的願望是能讓我們更好的生存。

  而我們又是怎麼樣做的呢?

  自從我們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廠,這些工廠嚴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汙水,臭氣從而破壞了那清澈的溪水,藍色的天空,讓魚兒沒了自己的家,讓鳥兒沒有了翱翔的天空。自從我們學會了造紙,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顧後果的砍伐森林,誰知道那些與我們一同生存的動物朋友們還無家可歸……

  看看這些!這些就是我們對地球母親的回報嗎?這時我們是否對自己的所做作為進行反省呢!是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態度,應該有自己心中明確的選擇,應該去改變這個被我們所破壞的環境!去保護這裡的生態平衡,把原本屬於它的色彩,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當然,我們雖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個,是不可能做出那麼多的發明去節約能源,也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去種植森林,但是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種一棵小樹,讓一隻小鳥有了它的家,我們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讓動物們有它的家,我們可以少開一天的車,減少碳排放,讓低碳的城市可以還小鳥一片遨遊的藍天!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雖然不能有很大的改變,可是如果每人種一棵樹,少開一天車,這樣一來的改變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們自己的力量雖小,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呢!所以我們只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說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變,只需從我做起就一定會有美麗的星球!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

  曾幾何時,耳邊響起的不再是清脆的鳥鳴,而是隆隆的機械聲;曾幾何時,眼前顯現的不再是蔚藍的天空,而是灰白的天空翻滾的黑煙;曾幾何時,嗅到的不再是清香淡雅,而是令人咳嗽窒息的汽油味。

  一位美國社會學家說過:“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就是我們自己。”這樣,我們為了追求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肆意地索取資源,汙染環境也許若干年以後,碧水藍天,鳥語花香只有在夢境中才會出現。也許若干年後,當我們的子孫備受生態破壞帶來的惡果時,我們才會流下悔恨的淚水;也許若干年後,當最後一隻鳥死亡,我們的進步也將戛然而止!

  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檔要等到滅亡才懂得悔恨,不要等到窮途末路才懂得懸崖勒馬,如果肥沃的土地變成荒漠,如果有害物質充滿空氣,如果河流被汙染得連魚兒都無法生存,那麼我們生存的意義何在?我們生存的根基又在哪裡?

  張正祥,一個平凡的農民,26年單身守護滇池,犧牲家庭,終令33個大中型開礦、採石場勝利封停。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個,他把生命和滇池緊緊地聯在一起,他是一個戰士,他的勇氣讓所有人膽寒,他是孤獨的,執拗的,是雪峰之顛的傲然寒松,面對貪婪,兇殘,他堅持信念,用勇敢和不屈不撓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確,我們沒有他的偉大,可是舉手之勞,同樣可以為環保生態做出許多。

  愛上環保,僅僅是隨手關上通明的電燈,僅僅是將身邊的垃圾分類處理,僅僅是更換掉手中的塑膠袋,僅僅是擰緊好還在哭泣的水籠頭。

  愛上環保,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習慣。“愛上環保”讓我們學會尊重善待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愛上環保”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神奇的自然賦予人類無限的智慧,希望人類開創更美好的未來,但人類反而破壞自然,請不要讓地球上最後一絲希望變成絕望,保護生態需要從你我做起,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母親,也保護人類自己。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3

  水,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和世間萬物的寶貴財富。它不僅滋養了時間萬物的生命,還哺育了人類文明,比如黃河就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埃及文明也是靠尼羅河才發展起來的。任何一種生命都需要水分,人體要是缺水90%以上,就不會有任何生命跡象,人體對水的需要遠比對食物的需要大,所以不管是什麼生物,第一需要是氧氣,第二就是水了,可見水是多麼金貴

  雖然水是那麼重要,可是目前的水源情況並不是那麼樂觀。在人類步入21世紀時,一場可怕的“水源危機”正在襲捲全球,世界上竟有80多個國家,20多億人口面臨著淡水資源危機。其中26個國家的3億多人生活在缺水生活的狀況中。就連 我國都有300多個城市缺水,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生活在缺水地區的人們,每天都要走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還有的人們因為喝了受汙染的水,得病死去。這一連串的數字和鮮明的例子,說明了水源的汙染的嚴重性。

  可是為什麼 那麼多的水都被汙染了呢?究其淵源,是因為人們把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排到了江河湖海里。對於水源的回收和利用,科學家們已經想出了很多辦法。對於水的節約,儘管政府已經宣傳,但每次都收效甚微,不起太大的作用。其實我們想節約水並不難,只需要每次洗手時少用一些水,洗完之後關緊水龍頭而已,解決“水源危機”是個大問題,但還是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就像廣告上說的:“每天節約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保護“生命之水”,建造美好的家園吧!否則,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4

  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和諧狀態,是對人認識自然、掌握和尊重生態規律水平的一種評價,是人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態度和行為方式發生變革的結果。生態文明建立在物質文明基礎之上,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水平,與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我們所面臨的生態破壞、環境汙染,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我們在發展的程序中加以解決!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建立起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習慣。生態文明要求發揮公眾的作用,採取有利於自然的生活態度、生產方式和消費習慣,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係;不僅要提高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還要將節約落實到日常行為中,形成良好的環境文化、社會氛圍和消費習慣,才能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生態文明的實質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平等。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卻在無限的開發著地球的資源,使地球漸漸成為一個空球。現在,我們身邊的樹木越來越少了,據資料顯示:世界的森林大約每分鐘就有30公頃消失,一年大約有14萬平方千米森林消失。樹木減少了,意味著空氣質量也越來越差,再加上一些廢氣汙染,使空氣質量更差。每次回到我的故鄉千島湖,最喜歡的就是看星星了,因為在城裡空氣差,看不到星星。如果我們平時少開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紙巾,少用一次性筷子,保護了樹木,就會使空氣質量漸漸好轉。

  現在地球上的淡水資源越來越少了,淡水遲早是會被用完的,就如廣告說得一樣,世界上最後一滴水,是人們後悔的眼淚。地球上的水儘管佔地球的70%,但淡水僅佔其中的十萬分之一。如果我們平時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洗拖把的水可以衝馬桶等,使水重複利用。

  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一切生物,為了地球的未來,我們要保護環境,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5

  地球孕育了人類,是人類的母親,她提供了人類生存、生產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

  然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卻逐漸遺忘了地球的恩惠,肆無忌憚的破壞生態環境,作為地球的一員,人類的一員,湖南的一員,我們可曾想過昔日的地球草木蔥蘢、鳥語花香的樣子呢?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就要認清恣意破壞環境的危害,地球雖有“水球”之稱,但是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僅佔總量的2.47%。

  就在前幾天,我們全家去郊遊;當我們路過長沙的一家化工廠時,看到了工業廢水正順道往前流,那本來清澈的河水變得非常髒,一些死魚浮在水面上。再看河兩邊,草都枯萎了,小花也低下了頭。這些情景令我非常難過。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湖南的班團活動。共建綠色湖南的重要重性為主。

  世界上最美的顏色是什麼,毫無疑問,是綠色。綠色是大自然贈與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綠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綠,環保的顏色。有了綠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氣;有了綠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綠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希望。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主人,國家的未來要靠我們建設,環境也要靠我們保護,我們要勇於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共同維護地球母親的安全,共同建立和諧美好的綠色校園。

  而且綠色,又不僅僅是物質、顏色上的,共是精神上的。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明聯談趣》中談到一句“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關心。”這說明新時代主人的我們不能滿足於物質的需要,更要是精神的追求,做到物質與精神與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讓我們綠色校園更美好。

  讓我們撿起一張紙,節約一滴水,珍惜一朵花,愛護一棵草……用實際行動來履行我們的承諾,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6

  森林相當於地球的上“肺”,沒有森林城市,沒有生態文明,我們也不可能存在這世界。

  首先,“森林城市”也就是綠色環境,這讓人的印象是樹本茂盛的一個城市,那麼我心中的理想城市:蔚藍的天空,有朵朵白雲的點綴,寬廣的道路有一輛輛低碳環保公交車的點綴,清撤的溪水,有一片片森林的點綴啊!草地是綠茵茵的蝴蝶在森林中翩翩起舞,這多麼像一幅美倫美奐的畫啊!這才是我理想森林城市!可是,眼前的是……

  其次,現在的生態文明變化是發展迴圈經濟,走清潔、安全的發展道路,實現社會、經濟和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還要重點保護河流,水資源這些物件,還要保護大自然森林,還盡力要退耕還林的政策實施。工業企業的能源,水源等,都會汙染排放,影響著人們的安全生活,所以工業企業要注意排成有計劃的排放汙染,這就是目前的大自然。

  再次,我們沒有森林,會產生氣候異常,沒有森林,會產生風沙的巨增,沒有森林,會產生洪澇災害,沒有森林,會使大量的物種大量的滅絕,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所謂的生物多樣性就會不斷的減少,這些難道不是威脅到了人們的自然生活嗎?所以我們要多參加植樹造林,文明對待城市!植樹中,自身體會植樹的艱辛與快樂,有更多的是感動,正因為這是我們一輩子生活的城市與大自然。

  最後,我們雖然無法阻止人們亂砍伐森林,但我們可以節約每一張紙,不用一次性筷子了;我們雖然無法阻止人們大量用水,但我們可以節約用水,將水迴圈利用;我們雖然無法陽止人們開一輛輛高階汽車,但我們可以低碳環保行走出行!綠色的家園,森林的城市,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就如夜晚的夜裡,沒有彎彎的月亮,閃爍的星星一起點綴的話,就是一片漆黑的,不能有那樣美麗的星空夜晚,繁星點點!所以森林城市,生態文明,多讓工業企業的資源更好的去排放,人人少用一次性筷子飯盒等……

  所以我們的森林城市,生態文明呢?人人都付出一點點。正所謂“城市是我家,護靠大家啊!”建立一個森林的城市,弘揚一個生態文明的城市啊!這樣一來,這城市,何常不是森林城市,又何常不是生態文明的城市呢?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7

  “滴答,滴答,滴答”,從廁所傳來一陣陣漏水的聲音,吵醒了我的美夢,哦,原來是水龍頭沒關緊啊。但是我卻沒有抱怨,而是不顧寒冷,穿著秋衣秋褲去把水龍頭關緊了。你可能會說,不就是幾滴水嘛,計較什麼計較,你也太小氣了吧!

  這位朋友,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而現在全球區域性地區缺水,如果再不採取行動,世界上剩下的最後一滴水,就是人們的淚水!你想想看,一秒鐘浪費一滴,一分鐘就是60滴,一小時就是360滴,一天就是8640滴,一週就是60480滴,一個月就是259200滴,一年就是3153600滴!多麼驚心動魄的數字呀,難道我們不應該節約水資源嗎?

  而我,也不是從小就有這麼高的覺悟,恰恰相反,我卻曾經是一個喜歡浪費水的孩子。這是幼年就開始的事情了。

  記得小時候,我自從接觸到那種叫“水槍”的東西時,特別愛不釋手,尤其最愛一邊歡快地笑著一邊把水裝進那可愛的小水槍裡,然後一陣亂噴,或用它來攻擊“敵人”,或用它在地上寫下一個個大字,畫上一幅幅漂亮的畫。總之,只要看見那晶瑩的水花被太陽鍍上一層金色又耀眼的光芒,我小小的心裡就充滿著無限說不出來的快樂。

  我到了六七歲,兒時的最親密的玩伴之一——水槍,漸漸被我疏遠了,後來竟不知丟到哪裡去了,緊隨其後,洋娃娃很快取而代之,佔領了我的心。我開始像每個小女孩那樣死纏硬泡,終於讓爸爸媽媽給我買回了一個又一個的娃娃。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8

  水是生命的搖籃,水是生存的港灣!可見,水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多麼重要。沒有水,就沒有我們乾淨的衣服,沒有水,就沒有我們健康的身體。水,好比是幼苗需要的陽光雨露;水,好比是嬰兒喜愛的甘甜乳汁。3月22日,是世界愛水日,就讓我們協手,珍愛生命之水,共建生態文明!

  記得有一年,當時我還小,常常喜歡在衛生間裡玩水。盛滿一個小桶,奮力往天空一揚,看著大大小小的水滴,落到地上,灑在臉上,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一次、兩次,我玩不夠,三次、四次,我不滿足!就這樣,一桶桶純淨的水被無聲地浪費了。直到有一天,一條令我現在都難以忘懷的新聞報道改變了我的想法。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聯播。忽然,爸爸驚訝地叫了一聲,我趕緊詢問情況。爸爸對我說:“專家估計,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面臨嚴重的缺水。也就是說,再過幾年,我們還有更多的人都喝不上乾淨的水了!”什麼?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為什麼啊?”我疑惑地問媽媽。“孩子,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注意節約用水,浪費、汙染水資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聽了媽媽的話,我想到了自己玩水時的情景,慚愧地低下了頭。在幼小的心靈中下定了決心,以後不但自己要節約用水,而且還要用實際行動喚醒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保護水資源!當天晚上,我為這件事,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忽然,“滴答,滴答”的聲音傳入房間,我豎起耳朵細細地聽,原來是衛生間的水龍頭在滴水,要不要給它擰緊?我剛要翻身起床,卻又被外面黑黑的一片嚇了回來,怎麼辦?要叫醒媽媽嗎?我著急地不知所措。“滴答,滴答”,聽著水龍頭越來越傷心地哭泣,我終於壯起膽子,大步走進去,擰緊了水管,水龍頭不哭了!我高興地回到床上,這一覺睡得格外甜!還夢見了今後全世界的人們都喝上了甘甜、純淨的水呢!第二天,我把這個“壯舉”自豪地告訴給了爸爸媽媽,他們誇獎了我:“對節約就要從點滴做起!”是啊,關“住”點點滴滴,珍愛生命之水,共建生態文明!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9

  “春來江水綠如藍”“綠樹村邊合”“濃綠萬枝紅上點”……這些千古佳句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綠”,我們大家都知道,綠色代表著大自然,是一個極其美麗的顏色,然而,在最近幾年,綠色就逐漸要逐漸消失了。

  家鄉寬闊的馬路上,不時傳來刺耳的汽笛聲,還可以聞到令人咳嗽窒息的汽油味;大貨車隆隆而過,塵土飛揚,行人轉身避讓;工廠、供暖站煙囪翻滾著煙,為社群披上灰紗……

  一位美國社會學家說過:“我們遇到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這樣,雖然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產資源,但是如果我肆意地索取,那麼,當過去若干年以後,藍天白雲、花草樹木、清澈河流,以及我們人類的朋友——鳥兒,也只能在夢境中出現罷了。在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子孫孫將會承受著我們破壞生態的惡果,那時我們流下悔恨的淚水,那就已經太晚,太晚了。也許若干年後,當最後一隻鳥兒死亡之際,我們人類的進步也將戛然而止。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小事做起,一些舉手之勞,同樣可以為環保生態做出許多——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到社群義務撿拾垃圾,用自己的“小手”牽家長的那隻“大手”,讓保護“綠色”在我們的心中紮根永存,讓我們勇做小小宣傳員,牽上父母、親人的雙手,與家鄉人民共營生命綠色,共建生態文明……

  另一方面還要保護好森林和海洋,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汙染,從而保護那些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透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竹筷,節約一張紙……這些都是我們人類要保護生態家園的準則,只有遵守這些準則,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健康地茁壯成長。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0

  藍天、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和青山。這些都是我們所向往的。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都變了,天空變得灰暗而突兀;河水沒有以前清澈了;空氣經常被汙染;群山也變黃了。許多地方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我們的家也受到了環境汙染的襲擊。如果我們不停止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可以想象。因此,我們現在應該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採取措施保護我們的家園。

  以前一直以為生態文明離我很遠,所以經常做亂扔垃圾浪費資源之類的事情。雖然別人多次警告我要保護生態環境,但我始終沒有在意。覺得扔同樣的垃圾沒關係。但是中國13億人口,如果每個人都扔一張紙,整個中國就成了一個大垃圾場。

  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個炎熱的下午,我買了一根冰棒,走在街上。我想邊走邊吃。我撕開冰棒包,拿出來。然後我把包扔在乾淨的大街上。就在我要吃飯的時候,一個小男孩走過來,把我剛剛剩下的袋子撿起來,放進了垃圾箱。然後他就溜走了。這時我不禁臉紅了,心想:我是個七八歲的孩子,懂環保,可我呢?一個即將上中學的大男孩。還不如人家的。這個孩子知道如何保護環境。他真的很慚愧。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做過對生態環境不利的事情。每當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有不文明行為,我總是主動制止。

  但是保護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要從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筷子,多種樹,節水省電,少排放汙水,不隨地扔垃圾。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的資源是有限的。俗話說:“土壤肥力的生物是有極限的,人類的成就也是有大量的。因此,我們應該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雖然現在的環境汙染很嚴重,但我們不能對生活在地球上失去信心。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保護環境,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更好,天空會更藍,水會更清,空氣會更新鮮,我們的家會更綠。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1

  看到這個話題,我想到了我們居住的杭州;江南一座被稱為水鄉的城市,這裡水很清,地很綠。是什麼讓我們的城市如此美麗?當然,這和我們廣大市民和垃圾桶是分不開的。

  以前杭州沒有垃圾桶。人們在一個地方收集垃圾。與其說是垃圾場,不如說是垃圾場。每個地方都有很多這樣的垃圾場;想象一下當時的環境有多糟糕,空氣被汙染,人們的健康受到影響。後來政府要求大幅度改善環境,到處加垃圾桶和清潔車,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幅度改善,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遠離了髒亂和疾病;可以說,因為有了垃圾桶,我們的城市生態文明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生活中,雖然垃圾桶很容易被別人忽視,但它不是多餘的,因為有了它,我們的城市會變得如此美麗,空氣也會如此清新。

  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這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對我們來說也很容易。雖然一些城市在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它們仍然需要提高生態文明。因為有些工廠為了降低成本,排放大量的廢水和有害氣體,汙染了大氣。例如,上個月的霧霾天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所以一定要為全民行動,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低碳生活:比如我們在出行的時候,一般會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儘量減少碳排放;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少用紙巾,收回手帕,兩面各印一張紙,減少森林損失;手洗髒衣服可以節水省電;關燈,少用空調,省電,減少氟利昂的使用;多種樹,為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買單;綠化不僅是在郊區種樹,也是在家裡種花種花;不要亂棄廢電池,使用節能燈泡等。

  保護生態文明之美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一起停止亂扔垃圾,一起維護城市的生態文明。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2

  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空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空氣被汙染,人體會吸收大量其他物質。前兩年的空氣質量很差。有一種儀器可以測試空氣中的顆粒物,然後從收集口取出超細玻璃纖維膜。從顏色來看,顏色越深,空氣質量越差。前兩年空氣質量越差,纖維膜越黑。透過改善空氣質量,纖維紙顏色為淺灰色,空氣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碧水藍天工程——努力營造一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景更美的生態宜居環境。今年,石家莊計劃完成造林1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6%。可見綠化有多重要。一些汙染嚴重的工廠每年植樹節都會組織員工植樹,這也是對大自然的一種補償。最近我家周圍的草地上種了各種各樣的樹,草地上鋪了一條小路。環境優美,走過小路有一種清爽的感覺。今天去了岔河,那裡水很清,天很藍。有人在草地上野餐。保護環境的人不時來告訴野餐者不要在草地上扔垃圾。正是這位保護環境的祖先,讓岔河變得美麗。我們也需要維護環境,從小事做起。

  節能環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少開一天車,少抽一支菸,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膠袋。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3

  人們常說:“文明,從我做起。”沒錯,文明必須從自己做起。

  記得有一位哲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所以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麼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對於“做怎樣的人”這個問題,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可文明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文明就是遇見長輩、夥伴、親人時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是公車上為老弱病殘讓座;是別人有困難時積極幫助;是自覺把垃圾丟到垃圾桶裡;是得罪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是積極響應好的號召;是看到別人不文明的舉動時主動制止;是時刻都說著文明禮貌用語;是。文明就體現在這些日常生活細小的方面之中.

  我曾經看過一則報道:在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汙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多驚人啊!這也說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透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記得以前,我還小,姐姐得了一個文明標兵,媽媽就跟我說:“你看,姐姐是文明標兵呢!你也要像姐姐一樣,爭做一個文明標兵哦!”“恩!”我使勁點頭。然後又跑去問姐姐:“姐姐,你說什麼是文明啊?我要怎麼做才是一個文明人呢?”姐姐竟一時語塞,“呃…呃…應該是…是…”我天真地望著她:“是什麼呢?”可姐姐嗑嗑巴巴說了半天也沒說出來,最後還找了個藉口走了。我便去問媽媽,媽媽說:“記住,文明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實際行動,你要想著:文明從自己做起。”

  從那以後,我開始蔑視那些成天喊著:“文明,文明。”卻不見一點實際行動的人。我也開始每天努力做一個文明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上街,只見不遠走來一個十分熟悉的身影,漸漸走近了,哦,原來是以前常來我家做客的許阿姨,但最近聽媽媽說,她和許阿姨因意見不同發生了口角,彼此都還在生氣。“許阿姨!”我叫了一聲,媽媽看了我一眼,拉著我就要走,“媽媽,你不是說要文明嗎?見了認識的人打招呼不是最基本的嗎?有了矛盾心胸放寬一些,不要斤斤計較,這不也是你教我的文明常識嗎?”媽媽臉上逐漸露出了後悔與羞愧的神情,於是媽媽轉過身,向許阿姨伸出了自己的手……我們又繼續逛街,走遠路繞開了施工剛剛完成,水泥還沒幹的路面,又把倒在路邊,寫著‘愛護可愛的小生命,不要踐踏它的’牌子扶了起來,“媽!那有一個垃圾桶。”我跑過去將手中拿了很久的塑膠袋丟了進去……

  慢慢地,我覺得文明要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其實文明也很快樂,很幸福啊!如今,開遠市要爭取成為省內首批文明城市,作為學生,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做好文明,讓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消失,在教室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同學之間相互的講髒話、粗話的事消失。

  我們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4

  “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草甸凝綠,杉竹滴翠,百花吐豔,層林盡染,形形色色的植物給大地披上了色彩斑斕的外衣。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魚遊淺底,萬馬奔騰,多種多樣的動物為自然的山和水增添了無限活力。

  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蹟,大自然因多樣的生命而變得生機勃勃和絢麗多彩。大自然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成千上萬的生物交織匯聚成這幅畫卷中最本質的色彩,揭示著生命的真諦,創造著生命的奇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清水秀,自然風光數不勝數,令古今中外的無數文人墨客為之痴迷。錢起說:“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韓愈說“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蘇軾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汙染,同樣也不是美麗中國。正如偉大哲學家所說:“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開發,我國的環境汙染日益加劇。我國環境汙染嚴重,其主要自工業的排放,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不堪重負的地球的哭泣”。

  美麗中國,就是讓人民群眾在享有豐富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透過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祖國大地披上美麗綠裝。在城市建設中務力做到高效利用和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把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結合起來。

  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的文明範型,把人類帶進了真正意義上的“文明時代”。人類一方面能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舒適生活,另一方面會被“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氣”的美景所環抱。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5

  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生態,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存在狀態,即自然生態。自然生態有著自在自為的發展規律。人類社會改變了這種規律,把自然生態納入到人類可以改造的範圍之內,這就形成了文明。

  近年來,由於人們的大量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受到了強烈的打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是我們唯一居住的家園,我們住在這裡,就應該愛護它,愛護它的環境,愛護它的花草樹木,愛護它的一切。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現在的我們對於生態還很陌生,但我們對於環境汙染並不陌生。垃圾分類,汙水處理,汙染物大量排放,氣候變暖,水資源短缺,荒漠化,無疑成了我們的頭等問題。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保護我們的環境,就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問題做起。比如說,垃圾分類。我們每人每天都會扔垃圾,但是同學們知道嗎,這些垃圾會被扔到垃圾場,但是垃圾場的費用是昂貴的。人們大量的排放垃圾,工廠農業大規模的生產垃圾,這樣做我們的地球還會好嗎?我們在地球上生活的日子還有多久。所以,我們要垃圾分類。其實,垃圾分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不難,如果我們勤奮一點,我們的家園正在向你揮手;如果我們少玩一點電腦,剩下來的時間倒不如去垃圾分類;如果我們節約一張紙,就等於救了一棵大樹。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保護環境,這畢竟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廢物利用,節約能源,這對我們來說很難嗎?

  生態文明從我做起。汙水排放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們每天都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如果我們節省一點,北方的旱災不會這麼嚴重。我們可以利用洗菜的水來淘米,用洗澡的水來與拖地,用洗衣服的水來沖廁所,總之,廢水再利用的例子遠遠不止這三種,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節約用水,就會節省下大量的水去做它應做的事。也許我們經常會看到水在沒人的情況下大股大股地流,這看著不寒心嗎?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不節約用水,那最後一滴水就是你的淚水。讓我們一起節水吧!

  生態文明從我做起,這不單單的一句口號,而是行動前的鼓舞,生態良好,景色優美,植物多樣,環境舒適,這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生態文明從我做起!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6

  樹木的希望是綠的,小草的希望是綠的,大地的希望是綠的,人類的希望更是綠的。

  曾幾何時,我們的大地,遍體鱗傷、渾身汙垢、奄奄一息。隨意砍伐樹木使之成為荒山,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工業廢水的隨意排放,溪流變成毒劑“垃圾桶”,使之不再碧藍;捕殺野生動物使之面臨絕種;濫用化學物品使之汙染水源;工廠煙塵廢氣不經過處理就排放到空氣中去,使之汙染環境;垃圾遍地,使之惡臭撲鼻,蒼蠅滋生,蚊蟲漫天。被汙染的生活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和危害。

  如今人們已幡然醒悟,懂得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愛護自己的家園。各行各業的人們紛紛行動起來為環境問題而忙碌奔波著。你瞧,茶鄉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天空煙霧繚繞的`景象一去不復返,瓦藍瓦藍天空,雲朵似棉花糖一樣白;從前光禿禿的山,穿上了綠衣裳,到處一片蒼翠;從前,垃圾漂浮、廢水橫流的大龍湖,變得清澈透亮了,河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閃爍,如群星燦爛。寬闊的河濱路似絲帶纏繞在大龍湖兩岸,路旁是一排排高大而整齊的樹木。微風拂過,絲絲垂柳輕輕飛舞,就像少女飄動的頭髮;樹蔭下,簇簇花兒含笑怒放,像兒童燦爛的笑臉;綠樹芳草間,鳥兒歡叫。小朋友挽著媽媽的手在樹下漫步,偶爾在樹蔭下歇歇腳、嬉戲打鬧。碧波盪漾的河水還引來了很多垂釣愛好者,他們正愜意地享受這美妙的湖光山色……

  記得爺爺曾對我說:“綠色生態是我們的追求,它與我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環保不只是講究衛生,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它需要全人類的參與。”爺爺的話我沒有全明白,但我知道,播撒綠色不僅僅是用一雙雙手,還需要用一顆顆心。那漂亮的綠衣是用千千萬萬顆愛心織成的。我種一棵樹,你植一叢草,他栽一盆花,都能讓大地一片勃勃生機。綠色是有靈性的。你滋潤它、愛它、護它,那麼它也會滋潤你、愛你、護你。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有付出,總有回報。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用愛創造綠色的世界吧!為建設美麗的家園——安溪繼續努力吧!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7

  “我眼中的美麗中國,就是讓人民群眾在享有豐富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透過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祖國大地披上美麗綠裝,實現中華疆域山川秀美,讓我們的家園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這一段話是國家林業局代表說的。確實,美麗中國就該是家園山更綠、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常聽長輩們描述她美麗的容顏:茂盛的樹木是她濃密的秀髮;清澈的湖泊是她明亮的眸子;美麗的紅海是她可愛的嘴唇;絢麗的晚霞是她抹上的胭脂;川流不息的江河是她的血脈,裡面流淌著她純淨的血液;透明的臭氧層是她美麗的水藍色紗衣;那悅耳的蟲鳴婉轉的歌聲……可如今,這美麗的家園在哪裡?

  人是生態文明的享受者,也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奉行“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的哲學,野蠻地踐踏和掠奪自然;有的人做一些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人類的生產生活環境嚴重惡化,土地沙漠化了,瀑布枯竭了,河水發臭了,空氣渾濁了等,人類正在遭受著自身行為的懲罰。環境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一把大傘,為我們遮風擋雨保護我們的家園,如果離開了這把神奇的傘,那我們的家園就會像撒哈拉大沙漠一樣,一片死氣沉沉,荒無人煙。所以我要向全球發出意示,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吧!

  空氣的汙染主要有3個來源:第一是工業生產。工廠裡排出的煙塵和氣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第二是生活爐灶與採暖鍋爐。生活爐灶和採暖鍋爐消耗大量煤炭,煤炭燃燒時釋放出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第三是交通運輸。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在燒煤或石油時,排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汽車汙染是最常見的一點,汽車尾氣中含有懸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質,對健康有害。現在很多人家裡都買有汽車,煤炭都在用汽車,出去辦一點小事,不管辦事地點離家多近或多遠,都要用到汽車,不管去那裡,都依賴著汽車,不願步行。

  記得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見坐在小轎車副駕駛位的一位叔叔從口袋裡拿出一張餐廳紙,擦了擦嘴,然後就隨手一扔,扔到了路邊,我非常的憤怒,心想:要是每個人都像他這樣把垃圾隨手一扔,那麼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呢?真的是太可怕了,整個世界就會變成了白色站。恐怕一陣風吹來,就可以使垃圾漫天飛舞。真的是越想越可怕。我急忙跑過去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前面不遠處的垃圾桶裡。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卻在下降。還有那些沒有道德的伐樹者,他們可有想過樹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呢?樹為我們人類付出了那麼多!那麼多樹為我們擋住襲來的沙塵暴和可怕的龍捲風,這些伐樹者真應該靜靜的好好的反省一下,如果沒有了樹,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是什麼樣子呢?可見目前我們環境的惡劣,也是在向我們發出了警告,提醒我們愛護環境刻不容緩!

  這些環境汙染都在威脅著我們的祖國,使它失去原有的光彩。那麼我們應該節能減排,法陣迴圈經濟,實行低碳生產,改變生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踐行低碳生活。為了能讓天空更藍,我建議大家如果家裡有小車的,不用去很遠的地方儘量少開車,你可以騎腳踏車,這樣既可以低碳出行,也可以鍛鍊身體。為了能讓大地更綠,讓我們從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多買一些樹種到荒山上種樹做起!我認為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守護者!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要把這句話銘記在心,把這句話當作一顆種子,我們細心去澆灌它,讓它茁壯成長,讓‘愛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傳遞下去。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周圍的環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8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乃至整個人類擺脫環境危機、破解發展的不可持續困局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十八大將生態文明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文明的建設並列,以“五位一體”總佈局凸顯五個領域的建設不可人為分割、需要協同推進和諧發展。十八大報告還以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期許,這無疑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景。建設“美麗中國”,不是消極地迴歸雞犬相聞的浪漫田園,而是要將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起來,以積極的態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從單純重視經濟增長轉向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並重;從環保滯後於經濟發展轉向環保與發展經濟並行;從主要透過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向綜合性地運用法律、經濟、行政辦法,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來保護環境。如果這些轉變不能夠到位,如果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落實不到位,那麼,“五位一體”的佈局就會落空,“美麗中國”的願景也會落空。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置於更為重要的制度體系位置,必須建立系統和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包括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最嚴格的制度體系來保護生態環境。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當前尤其需要重視和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生態環境治理的制度體系。首先,要建立生態環境治理的政績考核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發揮考核評價制度的“指揮棒”作用,激發各級政府部門、廣大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其次,要加快建立可操作性的政府環境審計準則體系,重點突出對政府執政行為是否符合環境保護法律要求進行責任審計。再次,要積極推行完善環境補償機制,重點建立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流域水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環境補償機制。

  第二,切實提高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如果沒有有力的監管,再好的法律、再嚴的政策都會落空。首先,要理順環保管理體制。針對環保監管體制不順、職責不清的問題,需要推行環保系統垂直管理,將管事與管人統一起來,推動形成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監管統一的環保行政管理執行機制,使環保部門的監管“一竿子插到底”,增強環保監管的權威性實效性。其次,要建立區域流域環保聯防聯控機制。汙染無地界,這就決定環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單打獨鬥”,必須聯手行動。應該儘快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河流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既強化屬地管理、各負其責,又必須區域聯動、整體配合,共同提升環境質量。再次,要加強環保監管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健全業務培訓機制,不斷提高環保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

  第三,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第四,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機制,培育生態環境意識,推動全民參與環境治理。生態環境保護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整體合力的結果。首先,要開展全民生態環境治理教育,把生態環境治理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大中小學的課程體系,增強生態環境治理憂患意識。其次,要推進公眾參與,理性維護生態環境權益。保障公眾的生態環境知情權,鼓勵公眾監督環境違法行為,推行環境破壞和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公民透過環境信訪、行政調解、尋求司法救濟等方式理性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再次,要倡導綠色消費,構築低碳生活。積極促進可持續消費,抵制過度、奢侈消費甚至扭曲性消費行為。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踐行低碳環保生活方式。只有當每位公民都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把保護生態環境變成個人的自覺行為,生態文明建設才能進入更高的層次。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19

  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化已經漸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去保護我們生存下的環境,這是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的,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拒絕用珍貴木材製品

  現在,社會上已悄然形成一種盲目攀比、追求奢華的消費風氣。“物以稀為貴”的思想使人們捨得花高價購買和使用珍貴木材製成的傢俱。然而這種畸形的消費觀念正對大自然造成嚴重的破壞。以紅木為例。紅木是熱帶雨林山產的珍貴木材,價格年年攀升。一雙紅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紅木傢俱數萬元、數百萬元,但仍有人購買。我國嚴禁砍伐紅木,我國的紅木傢俱都是國外市場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任何地區熱帶雨林的砍伐都會破壞動物的棲息環境,造成整體的生態失衡。另外,珍貴木材取自珍稀樹種,而珍稀樹種是不可復生的自然遺產。一萬年前,地球上約l/2的陸地面積覆蓋著森林,約62億公頃,而如今只剩下28億公頃了。全球的熱帶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著,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熱帶雨林資源就會被全部破壞。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將會不堪設想。保護雨林、保護珍稀樹種從拒絕消費珍貴木材製品做起。

  2。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稱“衛生筷”、“方便筷”,是人類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服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曾被視為一種文明標誌。然而,現實表明,其所謂“衛生”和“方便”不過是人們一種虛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與“折枝為筷”本質相同,與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眾多生產基地和繁瑣運送過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衛生,也不方便。它的生產,是一種野蠻的掠奪行為,它的儲運中伴隨著難以避免的汙染,而其使用,顯然是不潔和浪費。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卻不用自己國土上的森林生產,而且用後回收用於造紙等。我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因此,我們提倡外出就餐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時學習和工作中拒絕使用木杆鉛筆。

  3。使用節能型燈具

  在改善照明技術的過程中,白熾燈比蠟燭發光效率高70倍,壽命長100倍;比油燈效率高20倍,同時提供更高質量的照明。最新節能照明產品——小型熒光燈比白熾燈效率又高3倍,壽命長9倍,而且發出的光的亮度相當。和白熾燈一樣,小型熒光燈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國,小型熒光燈的照明成本僅為白熾燈的一半,即使減去燈本身的成本(約20美元),用小型熒光燈代替白熾燈,也能節省30美元。目前全世界使用著大約5億個小型熒光燈。如果同時使用的話,節約的電能相當於28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約2。8萬兆瓦。除此之外,使用節能燈還可透過減少耗電量減輕由能源使用導致的環境副作用。如氣候變化、酸雨和煤炭燃燒時產生鉛、砷等有毒金屬。同時,使用電能涉及發電、送電、用電以及大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所有步驟都會產生廢物。據估計,在美國,一支節能型的小型熒光燈最終將少產生90公斤固體廢物。我國素有節電傳統,應該發揚光大。

  4。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鹼製成的。肥皂使用後排放出去時,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對來說,肥皂在生產和使用上,對環境的影響是輕微的。與肥皂相比,洗滌劑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合成洗滌劑的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它的使用,特別是含磷洗滌劑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環境汙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鹽能刺激水藻的過分增長,水藻在死亡時會因其自身有機物質分解使水生態系統負荷過重,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被磷汙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長的豐富肥料,水藻的過分生長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裡的魚蝦因為無力與水藻爭氧而死亡。被磷汙染的江河湖海中,都會形成“死亡帶”。為了儘量減輕對環境的破壞,我們大家都應該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5。不焚燒秸稈

  日前,在全球範圍內,—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土壤的質量正在退化。儘管農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鉀化肥,它們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蝕過程中或在種植農作物過程中輸出的許多營養成分,但是在發現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產量的幾十年後,在許多國家,可種植的作物品種對化肥的接受效應達到極限,施肥也不再能夠掩飾越來越嚴重的土壤退化。化學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它們不能給土壤提供包括有機物,微生物、昆蟲、水等在內的一些基本成分。這些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會為植物創造一種有益的環境。比較流行和有效的做法是讓秸稈還田(秸稈還田的方式有多種,如翻耕、漚肥、生產沼氣後以沼氣渣追肥等),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防止土壤退化。我國—些地方有焚燒秸稈的壞習慣,應該敦促其改正。

  6。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在報紙電視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紙廠汙染環境的報道。大量的汙水把水體變得又黑又臭,魚蝦絕跡,兩岸農田減產或絕收。生產紙張大部分以木材為原料,而木材的來源——森林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時造紙還要汙染環境,所以節約紙張就等於保護了我們生存的空間。在我們每天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中,留心一下準備扔掉的廢紙,也許反面還能用。即使是沒有空白的廢紙也不要隨便扔進垃圾桶。回收一噸廢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生產800公斤好紙,減少35%的水汙染,節省—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我國的廢紙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進口廢紙,僅1996年就進口了137萬噸。我們可以把學校和家中的舊報紙、舊課本、廢紙片等集中起來,送往廢品收購站。在購買紙張時選擇再生紙,用實際行動支援廢紙的迴圈利用。還可以把廢紙回收的好處告訴同學和父母,大家都來回收廢紙。

  7。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為一種休閒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愛之處,但是近年來在一些發達國家,香糖的名氣卻開始臭了。原因很簡單:口香糖入口時爽口,“出口”時卻只會讓人噁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後形成的殘跡難以清除、難以降解,給環衛工作添了很多麻煩。在神聖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口香糖殘跡就像一攤攤雞屎,搞不好還會粘在遊人的鞋上。為了防止讓口香糖殘跡敗壞形象,國外—些城市近年來開始制定法規,禁止人們在公共場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膽敢在公共場合吃口香糖的人將被處以高額罰款。雖然現在中國還沒有對口香糖消費採取什麼限制措施,但任何一個關心環保的人都應該對口香糖說“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時不要出口成“髒”。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0

  在××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我們將擔當應有責任,爭取更大作為。

  在保護“一湖清水”上積極作為,重點從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園區養生態。對高汙染的專案定下“堅決不搞”的鐵律,做到高排放的專案不上,高能耗、低產出的專案不上,環保措施達不到要求的專案不上。二是岸上搞綠化。先要保護一片青山,突出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啟動環湖景觀林帶建設,加強對湖區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三是城裡治汙染。開展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專項整治等七項環保整治行動,中心城區新建兩個日處理能力達10萬噸的汙水處理廠,各縣(市、區)汙水處理廠年底全面竣工並投入運營。四是鄉村清垃圾。加強農村面源汙染控制,全面實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等模式,做到垃圾不露天堆放、不倒入江湖、不成為汙染源。

  在發展生態經濟上積極作為。按照功能區劃,推進工業向沿昌九高速、沿江區域集中,向工業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聚,打造星火有機矽、城西港區等新型工業板塊。大力發展湖區生態農業,抓好××優質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構建廬山—××大旅遊發展格局,把××打造成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旅遊休閒勝地。加大湖區水能、風能、地熱能、沼氣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開發力度,努力把九江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綠色綜合能源基地。

  在推進湖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作為。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合理佈局湖區交通路網,儘快啟動建設九江繞城高速,改造沿湖港口航運設施,沿湖鄉村道路全面硬化,提高湖區通暢能力。進一步完善湖區水利設施,支援配合××生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並建設一批相關基礎設施專案。

  在推進沿湖城鎮建設上積極作為。認真搞好湖區www.城鎮建設規劃,構建湖區新型城鎮發展體系。重點培育共青城、星子、都昌等一批沿湖中心城鎮,把星子、湖口、九江縣和瑞昌市納入“大九江”規劃建設。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團中央大力支援共青城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共青城和德安縣相向發展,透過3—5年的努力,把共青城建設成為30萬—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打造成經濟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有機統一的樣板、××生態經濟區的亮點、國際合作的示範區。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1

  這次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我們是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的實踐活動,為此我們小組的成員在採訪了校內同學,留學生和老師,在問卷中涵蓋個人關於環保節約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常識,瞭解到大家對這一熱點的理解和環保意識。

  透過這次學習,我們獲益匪淺,我們知道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說,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唇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我們想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就必須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且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而所謂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強調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不要再發展的同時忘了自然界的規律,必須順其自然,儘可能恢復原有生態的面貌與功能。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2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首先應搞清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個層面。

  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三個方面。

  生態意識文明。它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觀念形態,包括進步的生態意識、進步的生態心理、進步的生態道德以及體現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的價值取向。

  生態制度文明。它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制度形態,包括生態制度、法律和規範。其中,特別強調健全和完善與生態文明建設標準相關的法制體系,重點突出強制性生態技術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態行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態文明觀和生態文明意識指導下,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推動生態文明進步發展的活動,包括清潔生產、迴圈經濟、環保產業、綠化建設以及一切具有生態文明意義的參與和管理活動,同時還包括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能力的培育。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個層面建設生態文明,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汙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包括人類在生態問題上所有積極的、進步的思想觀念建設,而且包括生態意識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設。

  (一)經濟層面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層面,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綠色化”、無害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這就要求我們:

  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資源的觀念,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汙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應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迴圈利用資源和治理汙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並具體落實到單位、家庭、個人。實施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不僅指生產過程要節約原材料、能源並減少排放物,同時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整個生產週期對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態的損害。“預防汙染”是清潔生產的本質特徵,它適宜於包括工業生產在內的第一、二、三產業。傳統生產是一種只強調物質生產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改變這種生產方式,需要不斷進行清潔生產意識教育,引導人們轉變傳統生產觀念,讓清潔生產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採用清潔能源、預防和減少汙染成為政府、企業、社會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增強環保產業的職業責任意識。環保產業作為專門為改善生態環境而開發提供實用技術、商品和服務的產業,不僅是一種實體、一種市場行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會責任。因此,在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基礎上,應進一步透過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環保產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生態職業責任意識。

  (二)政治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層面,是指黨和政府要重視生態問題,把解決生態問題、建設生態文明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

  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生態觀。各級政府應發揮主導和主體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製度基礎、社會基礎以及相應的設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績效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加強生態法制建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法治國家程序的加快,生態保護的法律法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調動人民群眾主動自覺地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積極性,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來維護自身的生態環境權益,並敢於對汙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同時,要透過建立和實施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責任追究制度,激發和強化各級領導幹部、環保執法人員、環保產業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意識。

  重視生態行政建設。正確引導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瞭解經濟活動對生態變化的影響及其變化規律,提高對生態質量變化的識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進生態民主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主體作用的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將一事無成。應保證人民群眾生態文明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人民群眾從生態文明建設中深切體會和明確認識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激發其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

  (三)文化層面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層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動包括指導我們進行生態環境創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組織、規劃等意識和行為都必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生態文化意識。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化。新世紀新階段,人類已逐漸認識到長期對自然進行掠奪性索取、破壞必將遭受懲罰,一個從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到迴歸自然、珍愛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態意識覺醒之日,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之時。因此,進行生態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同,增強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化意識,是解決生態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

  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與道德不可割裂。生態環境的優劣,反映著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同時,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也極大地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優劣。生態道德驅動著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們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鬥爭。應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多種形式的生態道德實踐活動,努力形成防止汙染、保護生態、美化家園、綠化祖國的社會文明新風尚。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摒棄了人類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要求賦予文化以生態建設的含義。具體說來,生態文化大致包括生態哲學文化、生態倫理文化、生態科技文化、生態教育文化、生態文藝文化、生態美學文化、生態傳播學等幾個方面。

  (四)社會層面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層面,是指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革新。這就要求我們: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團結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形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最佳化“人居”生活環境。“人居”生活環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保持和最佳化“人居”生活環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慮農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內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社群,使城市內部與城市外部周圍地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良性迴圈區域。要加強生態型社會建設,努力滿足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品質愈來愈高的追求。就農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重點發展一批“綠色居住區”,建設包括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各種服務在內的配套設施。

  實現人口良性發展。繼續貫徹優生優育的方針,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實現消費方式的生態化。逐步形成有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節約型消費,改變“一次性消費”和“類一次性消費”。反對自私的享樂觀,拒絕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等消費行為。鼓勵從點點滴滴做起,減少或杜絕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3

  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再怎麼重視生態文明都不為過,從十七大的“四位一體”到十八大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人民大眾的幸福,關乎中國發展的未來,關乎我們的子孫後代,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對於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建設是重中之重,說到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得不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思想,它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絡的。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經濟的增長,簡單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理解,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說:霧霾、土地沙塵化、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汙染嚴重、湖泊面積縮減巨大、森林銳減、土地退化等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逆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象,並且已經明顯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利益的驅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疏忽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中不注重對環境的愛護,這樣的發展下去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建設中隔離出來,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又在經濟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發展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運用和愛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合規律性合目的性,必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我國的能源各種各樣非常的豐富,但我們也不能只注重當下的經濟利益,肆意揮霍各種能源,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暫時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速的發展讓環境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我們不能先發展後治理,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中,生態環境問題不像經濟危機那樣週期性爆發,它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一旦出現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珍惜生命那樣去愛護去關心我們的生態文明。

  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構成是: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在生態經濟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汙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資源與節約資源等;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擴大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在生態文化方面,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素質、開展生態建立活動等。在生態制度方面,應該投入保障、科學執政、資訊公開。

  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更應該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驅者,我們在學校裡學習了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把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要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中去。平時要學會垃圾分類並且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實現資源的回收和迴圈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資源。平時生活中也要節約用水,如關緊水龍頭。再著就是要節約用電,離開教室,宿舍的時候要隨手關燈,及時切斷電源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貌似很小也很瑣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做到的話,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真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平時在學校還可以多做一些環保的宣傳工作,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其實,建設生態文明,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並且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讓藍天、綠水、青山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4

  如今,“綠色”成為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透過對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認為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為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汙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透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為學生的生態行為。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為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透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核心,透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說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透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透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裡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汙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為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透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為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5

  我國已經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了,但真正能穿越歷史的就只有生態文明瞭。

  如今,黨的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又進行全面的開展。從原來的四體變成了現在的五體:“生態文明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而其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又是最重要,這不就又給予我們更深的忠告。

  生態文明是一種形態,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成果。人與自然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應當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讓我們尊重和愛護自然,進行“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的活動。讓自然遠離破壞,遠離威脅。曾經有人說過:“熱愛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為最大快樂,是人類追求的志趣。”對待自然就應該公平,友好。

  與生態相聯絡的就是文明,現在,人類對文明的瞭解有很多,文明從遠古到現在一共有三個階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時代;二:農業文明,有大量農耕技術;三:工業文明,也就是現在,利用資源生活。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徵。

  可是,文明講究的是節約能源,生態講究的是保護壞境,對於人類社會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區域性的資源已經接近尾聲,一些不再生資源也可能將消失在地球上,僅僅是區域性受破壞,但也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地球上的沙漠化越來越廣泛,植物越來越少。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別讓我們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全球氣候變暖,天然氣。石油。煤礦物質等資源急速枯竭,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們應該儘量少開發,多迴圈;要節約,少浪費,用生態理性代經濟理性,建設制度,制定標準。一棵樹好栽,一片森林卻難養,我們要同舟共濟建立小康社會,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資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後悔,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等到那個時候,河水乾涸,樹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們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遠,就得從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護環境。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可大可小,可遠可近,都取決於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能比現在久幾千幾萬倍,不讓人類變成下個滅絕的生物!

  保護生態文明心得體會 篇26

  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變化。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主張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設生態文明,則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瞭路徑。

  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尊重自然,就是強調自然與人出於對等狀態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不能絕對化人的主體性,也不無限誇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應該限制在保證自然界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限度之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二、順應自然,強調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要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具有客觀必然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建設則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戰略。推進產業生態化,培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護自然,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保護的角度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範圍內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絕不能把自然當做隨意改造的物件。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透過改造為我們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們不能對其加以改造和破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奉行的原則。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形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域性的戰略地位。只有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要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反映出事物普遍聯絡之中的共同性和統一性。恩格斯說過,“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自然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區域競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誰的環境好,誰就能讓更多的生產要素匯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

  聯合國釋出的《只有一個地球》報告中指出:“貧窮是一切汙染中最壞的汙染”,因為環境不可能在貧困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保護需要資金,資金需要透過發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開發資源才能有效保護生態,尤其是可以透過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儘量減少甚至避免工業化階段的汙染。由此可見,發展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總量增長取決於對資源的開發以及有效配置,有賴於人類智慧不斷地認識、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與經濟二者統一於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趨勢,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標誌。時勢所趨,經濟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從“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解脫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資源豐裕的經濟體更願意透過傳統的要素投入獲得增長,對技術創新意願不如資源缺乏的經濟體強烈。

  總體來看,當前欠發達地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應當看到,造成欠發達地區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約束,制度安排與推動綠色發展不相匹配,出現了一面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一面是不斷破壞生態環境,且破壞的速度比建設的速度還快。一些欠發達地區為擺脫貧窮,盲目追求增長,許多生態資源被濫採濫伐直至耗竭,資源浪費極其嚴重。這種任由稀缺資源繼續免費使用、廉價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決不能持續下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江西省透過實施戰略性新型產業和“六個一工程”戰略,大力發展風電能源、高效農業等生態、清潔、迴圈經濟,形成了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生態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環保型產業體系,並透過生態市場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態市場執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還積極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型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開展排汙費改環境稅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等。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還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經驗表明,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經濟規劃和相關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建設區域性優質農產品生產等傳統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將生態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銜接,利用迴圈經濟的理念使生態經濟的“涓滴效應”擴散開來,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發揮傳統要素優勢相互結合。這樣既可以賦予傳統要素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讓生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程序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制度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和價格機制,因為產權制度有效地促使人們保護稀缺資源,價格機制靈活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變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尋找替代資源、節約使用最稀缺的資源,透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推進綠色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路線圖”。欠發達地區往往蘊藏著較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面臨著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停止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另一方面,發展又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重蹈“先汙染、再治理、難治理”的覆轍。

  新世紀以來,江西依靠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區產業的低端環節,賺一些微薄的辛苦錢。江西要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富裕、社會和諧,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作為引領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龍頭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年多來,全面啟動了“十二項重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包括以生態保護、汙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6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以保護“一湖清水”為重點、最佳化能源結構的6大基礎設施工程。

  再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例,這是江西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水利建設專案,被譽為江西的“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航運等重大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該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對江西經濟核心區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達7.5億元。在防洪的同時,每年還可增加電量11.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江西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另外,萍鄉、德興等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透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地下”轉向“地上”、從“黑色”轉向“綠色”。

  江西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在鞏固提高中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1%,設區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列全國第一位,林業產值突破千億,上升為全國第六。

  當前,世界範圍內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轉型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欠發達地區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路徑,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帶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才能在擴總量、上水平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統一中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