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1

  近期,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後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於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懲戒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

  我班上的文同學平時屬於活潑好動,管不住自己又經常會招惹別人的小孩,開學初期我就已瞭解到他的這些情況,我抱著滿腔熱情試圖感染他,改進他。然而收效甚微,他也時好時壞,犯錯不斷,我也曾想到過放棄他。但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文同學他也想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也想在老師面前好好表現,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也確實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我如果一味地只盯著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任何優點,我只會越來越急躁,後來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慢慢地我放平心態,不再用慣用的口氣和他說話,有時還會表揚他做的好的地方。對他的要求儘量細化,一小步一小步的來。平時有時間就和他談心。是啊,只有真正走進他的心靈,才能觸及到他,對他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才能讓他慢慢地成長!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在他的眼裡,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後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後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後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後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教會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透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儘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願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後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加強閱讀、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學生想要改變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教師書讀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髮展,也為了自己能夠遊刃有餘、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2

  “這是初秋的一個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陽光溫暖著大地……我給孩子們講述金色的秋天,講解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怎樣準備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當我深信孩子們已經體會和感覺到詞和片語的意思和豐富的感情色彩時,我就建議他們談談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翻開《給教師的建議》,我常常被蘇霍姆林斯基這份熾熱執著的教育情懷所打動。在蘇霍姆林斯基眼裡,“世上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他堅持根據兒童的特點因材施教。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與兒童之間除了個性特長上的差異,還有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教師應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每一個”這三個字令我感動不已。如果一種教育能夠使每一個孩子都看到自己的力量,願意主動地去攀登成長的階梯,這種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如果一個教師能夠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幫助他們建立對自我、對未來的信心,這樣的教師就是真正的教師,也是優秀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深知,在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教師能夠順利地幫助“每一個”的成長並非易事,尤其是當面對一些後進生時,哪怕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也常常感到束手無策。針對後進生的工作,蘇霍姆林斯基給出的建議是“迫使他們思考”。而加強這些學生腦力勞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大量的閱讀”,因為“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就越敏銳。”

  讀到這兒,我的腦海裡不經意地浮現出這樣的美好畫面:一個孩子正因自己的學習能力差而感到苦惱、不安的時候,書籍給了他信心和力量。透過閱讀,越來越多的知識進入他大腦,越來越多的疑問也在他小小的心靈產生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不得不閱讀更多的書籍,直到這些知識像網路一樣深深地建構在他的腦海裡,直到他的每一個腦細胞都迸發出靈動的火花……他下決心,即使比別人付出雙倍的努力,他也要前進,他的心靈推動著他這麼做……

  也許,在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看來,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描繪的幾乎是一個教育的童話。但是,它又確確實實發生過,對兒童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我們承認,在今天的環境要實踐這種理想的教育是困難的,畢竟,當下教育的大環境中更多地表現出急功近利,學校和師生承受的應試壓力似乎愈加沉重。學校和家庭評價兒童的方式過於單一,更多的以“成績”來衡量兒童是否優異,更多在牽引著兒童奔著“分數”前行。於是,“每一個”獨特的個體不見了,“每一個”豐富的童年生活消失了……但是,這並不應成為教育淪陷的藉口——美好的、符合人性的教育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它是一種信仰,一種激勵人的力量。

  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的日子裡,我的耳邊總會響起蘇霍姆林斯基親切而堅定的話語,他的為了“每一個孩子”的信念,重新喚醒了我的良知以及教育熱情。蘇霍姆林斯基讓我相信:唯有將每一個孩子裝進心裡,教學活動才能稱得上一種充滿情感、充滿創造性的活動;唯有為了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的天地才能變得廣闊而充滿魅力!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3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蘇氏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4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來驚天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淚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揚,歌詞動人,那份對老師的愛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這首歌唱了這麼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把我心中的愛繼續傳遞下去。

  我愛我的學生,但是我卻不知道怎樣愛他們。是給予無限寬容和自由馳騁的天地,還是一板一眼地嚴厲管教?這樣的困惑讓我這個新老師更加努力的學習,因為我要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溫暖快樂的學習天堂。

  除了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我還常麻煩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讓我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捧讀此書,不由自主地感覺這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面前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潤你的心靈。此書中每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實際的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這本教師寶典時,從字裡行間就能感覺作者對教育滿滿的愛,這是對學生無限的關懷,是對教育事業無盡的熱忱。而這種愛是特別的,不是縱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種拿捏到位的教育藝術。

  教育是愛的藝術,不僅需要老師付出愛心,更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份愛,還要他們懂得去愛別人。這一點,也是作者在此書中提到的重要一點。例如,有些孩子紀律散漫,影響他人,作者提到的解決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中體諒他人、愛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們帶出教室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世界。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在發生著不一樣的故事,細心觀察我們就能體恤人間的喜與悲,時間長了,孩子們甚至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於是他們開始為他人著想,思考著如何為所存在的環境添色,愛的光芒開始照進他們柔軟的心。如果班級的每個孩子也都能這樣體會老師,那麼老師的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能讓他們明瞭老師的心情從而乖乖聽話,這一響應卻再也不同於逼迫,而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

  教育是愛的藝術,不僅是對學生的愛,我們也要學會愛自己。作者的這一觀點總是讓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們的心情保持愉悅,我們的雙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樂曲;只有我們愛惜我們的身體,我們才能在愛的舞臺上帶領孩子們跳出精彩的舞步。不僅如此,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更加睿智。我們每天要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潺潺不斷的流動,我們要給自己規劃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與智者對話,與知識共舞。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愛,作者還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中非常受用的。其實,我們對孩子起初的愛就像未經雕琢的水晶石,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將它打磨出越來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從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顏六色的愛的光芒。這愛是責任,是關懷,是包容,是鼓勵,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師的愛是一首深情的歌,點點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潤著你和我;老師的愛是一首奉獻的歌,美妙旋律像燭光映照著你和我。讓我們這首美麗的歌,充滿愛的能量,點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5

  雖然我已經不是剛剛走出學校的新教師,但是在這近十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確實遇到很多困惑問題,時常感到苦惱異常。當拿到學校給我們統一購買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時,裡面的一條條建議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的心田,它就像與我面對面一樣,針對我在教學中遇到的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讀完此書有一種讓我茅塞頓開的感覺。

  為什麼同時的教學,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環境,有的學生可以輕輕鬆鬆的把知識完美的掌握了,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現在我終於明白原來是因為我沒有好好根據學生的個人差異而備課,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讓每一個學生在我的教學中都各有所獲。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使有些學生無法學有所獲。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建議給了我很大的感悟。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經常都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一晝夜確實也只有24小時,而我們每天一來到就給滿滿的工作給包圍了,每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寶貴的建議,迫切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他在這裡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而且我們讀書不能只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看看一些優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的營養,這樣數量就逐漸轉化為質量。是什麼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堅持讀書閱讀呢?愛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蹟。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

  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度上,抱怨時間不夠的老師們往往只是一位在抱怨,卻並沒有真正抓緊時間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同時也是因為我們有時候只是人品時間溜走,而並沒有好好的儲存這是時間裡面的能量。對於那些經常讀書積累只是能量的老師來說,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裡就變得越來越小。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反思,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積累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但是經常我就在哪裡想著這些事情,而時間真如流水一樣溜走了。

  讀完了《給教師的建議》,我不時地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應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6

  加入第九期小學青年教師讀書班已有月餘,我也終於讀完了我的第一本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這是注入我心田的一股活水。在讀書班的開班發言中我就曾經說過自己被生活所累,很久很久沒有讀完一整本書了,今天才發現這不過是為自己的懶惰和拖延所找的一個藉口。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出生即在羅馬,那是很多人用盡畢生精力都到達不了的終點;這個世界又是公平的,無論窮人富人、老師學生,一天都是24小時。那麼身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合理利用這24小時呢?我仔細思考良久,頗有心得,與大家分享,我覺得可以把這24小時分為三部分。

  一、學生的時間

  作為一名教師,不算路上的通勤時間,在學校最少要有8個小時,這是必須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合理利用時間,是在為很多人節約生命,所以在學校的這8個小時重點應該放在學生身上。上課的時候關注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特別要留心容易開小差的孩子,其他老師上課的時候班主任也要適時的巡課,觀察學生在其他學科課堂上的表現,還要利用這個時間備課、改作業等等。下課時間是容易被忽視的,有人覺得學生下課了,我也可以休息一會,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上課的時候你面對的是全班的學生,只有下課了你才能點對點與學生交流,所以這個時候老師的腿要勤一點,多到班級走走,跟孩子們聊一聊,你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大課間、中午吃飯的時間更長,很多學生學習能力是有的,但學習態度不好,這個時候可以喊學生過來面批作業。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素養的重要方式,可以說作業是師生教與學溝通的橋樑,也是教與學的晴雨表。作業上有紅叉叉很多孩子視而不見,面批就可以督促學生及時訂正,而且經過老師的講解他能夠立馬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還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直接的交流,增進感情。總之一句話在學校的時間要花在每一個孩子身上。

  二、家人的時間

  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有家庭,需要扮演好女兒、妻子、母親各種角色,所以在工作的時候必須全力以赴,而工作之外也必須給愛的人分出時間,父母會慢慢老去,愛人之間需要交流溝通,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這個時候合理規劃和利用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個星期回家看一次父母,實在抽不出空也要跟父母影片聊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要趁早。每天柴米油鹽必不可少,這個時候是與愛人、孩子溝通交流的好機會,聊聊當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聊聊自己的困惑,聊聊詩和遠方。孩子的學習也不能忽略,我們是教師也是家長,應該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重在潛移默化,用你的實際行動去影響你的小孩。

  教師的時間從何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情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合理管理時間利用時間,做事就會事半功倍,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自然就不會覺得工作忙碌,就能度過一個有意義有溫度的人生。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7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8

  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既能讓家長孩子滿意,又能讓自己工作的順心愉快。今日有幸拜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最讓我收益的是其中的兩個有效問題:第一,如何教育好犯錯誤的學生;第二,如何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我們如何對待犯有較嚴重錯誤的學生,又特別是我們如何對待特殊家庭的犯有較嚴重錯誤的學生。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老師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感覺很是煩惱。“如果我們能夠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與家長有充分、良好的協商和溝通”,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確,“身為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並不僅僅限於對錯誤行為的矯正,更在於關注學生心靈和健康人格的成長,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成長背景的孩子。也許那些頑劣的行為背後隱藏著的幼小心靈在畸形環境中所受到的傷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和寬容。”

  那麼,如何才能給予犯錯誤的學生特別的關愛和寬容呢?“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不隨意向家長告狀。”這些看似尋常簡單的話,實踐起來卻很有難度,教師也是人,也時常會情緒化的去處理一些事情,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如果我們以為這樣教師就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使性意氣的處理一些事情,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師給學生的印象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倘若教師不能及時化解矛盾,時日一久,必釀大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多加註意,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始終把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第一要務!

  誠然,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努力和汗水。但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

  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教師還要承受來自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正因為如此,“現在的中小學教師普遍感覺精神壓力大,半數中小學教師有調換工作的念頭”,“當教師越來越不容易,壓力很大”已成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問題。那麼,如何緩解教師的壓力,讓所有的教師都能輕裝上陣呢?肖川告訴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將教師的地位提高到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相一致的高度。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辯證的聯絡在一起的”。“從責與權相統一的原則來看,只有把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對教師的要求——敬業精神的要求、專業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才能理直氣壯,才可以毫不含糊”。近年來,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國家也在不斷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從這點上來說,國家沒有忘記教師們的巨大貢獻,社會也沒有忘記教師們的辛勤付出!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時刻感受到學生和家長對我的殷切期望,也時刻體會到學校和社會對我的關懷和幫助,我相信透過不斷努力,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稱職的好老師!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9

  從景範學校的崇文書院拿到厚厚的一摞書,整理拆封,到翻開這本大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讓我這位剛剛進入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這本書要慢慢讀,細細品,為不辜負這次書海之行,我為此做了小小的讀書和寫作計劃。

  翻開這本教育家給我的教育教學的建議,看著100條建議,光是目錄我就看了三四遍,一開始本想尋找出對自己現階段的教學建議,比如第31建議《給準備教一年級教師的建議》,第33條建議《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學校建議》,第38條建議《怎樣訓練兒童流利的書寫》等等。這些先是粗略的翻翻看看,後來不知不覺,每天都要翻開看看這本難啃的書。這些建議開始改變我的教學思想,原來教一年級語文,也不是我所想的那麼困難,寫字課也不是那難教,它都有法可循,每一個建議背後都有令人反思和學習之處。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第38條建議《怎樣訓練兒童的流利書寫》中,作者提到“培養快速的書寫技能,首先要求對手的小肌肉進行一定的數量的操練性練習。”當然,這裡所提到的僅僅是三、四年級的孩子。讀到這裡,我開始思考:我們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做到認真的書寫呢?在寫字課上,一年級的孩子可以說出這個字結構,但很難發現每一筆的具體位置,當我講完這個字在田字格里該怎樣書寫時,我們的班孩子總是快速的描紅和書寫,並沒有做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帖,並他們的寫字姿勢都不對,每一次書寫,他們很快就把後面田字格寫完了。我都不能用“好”這個字來形容他們的完成書後的寫字作業。這個問題從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之後,我就發現了他們這個不好的習慣,在這一建議中,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了一個詞叫“刻意練習”,我想到為什麼他們書寫習慣不好,在上學期才開始學習學拼音字母時,並沒有做到長時間對他們的手部肌肉的訓練與糾正。

  想到這裡我思考怎樣訓練孩子們有目的,有規律的練習他們書寫“雙姿”。一年級的孩子正在培養書寫習慣的關鍵期,我決定每天在寫字課上刻意練習他們握筆和寫字姿勢。關於雙姿練習,特別是握筆姿勢,我是透過小組之間相互檢查的方式,小組長帶頭握好鉛筆,並且檢查其他同學握筆姿勢。坐姿的練習,我請一位已經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的小同學喊口令:“小腰”,全班一起:“挺直”,這是坐姿訓練。雖然如今才練習了一個星期左右,但是我逐漸發現有部分孩子已經有了一些進步。這讓我感到欣慰與高興。

  雖然在這部書裡,我還有許多建議沒有看完,這已經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經常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高尚的人對話,的確,不僅讓我和大教育家促膝長談,更讓我在教學路上繼續前行!

怎樣寫教師讀書心得最好10篇10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非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洩’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眾的感情得到了宣洩。”“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才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

  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透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

  如果說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最佳化。由於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透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說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物件,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說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