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孟子》教學心得體會

《孟子》教學心得體會

《孟子》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孟子》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教授《孟子》的過程中,跟學生一起體會到了跟學習《論語》時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相信學生們收穫到許多自信與知識,而我也收穫到了許多現實的快樂與精神的富足。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西方人能創造出諸多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的現代科技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們開發並貫徹了一套人類交往的規則,這一規則是基於對經濟活動方式的摸索與路徑依賴,對人性善惡交織的深刻認知,對社群整體價值觀的認同維護,並有效抑制了機會主義和權力的濫用。這些規則統統被稱為——制度,在東方古老的華夏文明誕生的這片土地上,它被稱為周禮,或叫“禮樂制度”。承載著我們中華先人這一政治與立世思想的儒家學說,由孔子始,在孟子這裡,因其灼灼其華、雄辯滔滔的精彩華章被進一步發揚光大,再到後面的《大學》《中庸》,是哲人反覆論證這一治世處世理想在思辨上留下的餘韻。所以,《孟子》承前啟後,在備課時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精力,有時為了查證一些思想的緣起,會重新學習整理西方文明發展史的資料。

  認識這個世界,如何處理自己作為個體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不管男生女生,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要做的功課。認識我們所處社會的形態、本質、架構它的思想基礎,是每個東方學院的小學員從現在就開始已經在做的功課。孔子說:“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正是儒家思想最迷人之處——對自我、他人所具有的強烈社會意識,從“已”和“人”的關係角度,儒家強調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告訴我們做人要有警醒的社會意識,並且要積極地維護這種關係。那麼在《孟子》的學習中,除了繼續認識和薰陶禮樂治國這一傳統文明的基石,我們又接觸了同時代農家“與民並耕”、墨家“愛無差等”、楊朱“為我”之說、於陵仲子“清高於世”等先秦諸子的社會人性意識,同時還能獲取另外一種平時生活中不太會有、但也極為難得的視角——帝王家的視角,帝王之家觀念意識形態如何,為何出言必“言利”,孟子如何漂亮地反駁引導“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以上種種,形成鮮明對比,給學生以極大的衝擊力,不僅僅使其認識到先哲思想領域的豐富性,還能從對比中去感知儒家思想的可貴之處,去思考個人的價值觀該何去何從,該如何樹立自己的'人生觀。

  那麼我如何在教學中貫徹自己對國學授課內容的理念,幫助學生克服長篇大論學習中的難處呢?

  01、縱深地、不厭其煩地梳理重要篇章的思維脈絡。不論是孟子與國君還是與其他名士的對答論辯,都要在邏輯上一點點理清其中的主要觀點、常用話術。很多名篇都是一問一答的形式,論辯物件提出什麼觀點,孟子如何回應,話術的陷阱在哪裡,如何巧妙地避開,孟子又如何給對方設定陷阱,怎樣在打擊別人的觀點中一步步建立起來自己的觀點,學生在一遍遍細緻的思維梳理中,一定會有所獲得,這也是今後形成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撰寫議論文的基礎。比如2.3、2.5、2.6、4.4的類比推理,2.8、4.8中概念的轉換在辯論中的作用,以及孟子慣用的、遍佈各篇的比喻論證方式,這一方式使用起來優劣之處是什麼。還有一項常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帶領學生細細體會和比較孔孟兩位聖哲的不同之處,從“人和人性”的角度看到孟子作為“王者師”和“大丈夫”,截然不同於孔子的雄辯滔滔的氣勢與情感。當同學們能用自己的眼睛把聖人還原為一個鮮活的人時,他們更能感知聖人的胸懷、情緒、好惡、愛憎,也更能領悟聖人的真正“可貴”之處在哪裡。

  02、透過緊扣文字和模擬生活化場景的講解方法,使學生理解孟子時時站在“民生”“民意”立場上憂國憂民的情懷。還記得去年有名女同學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感慨“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家長把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發在群裡,當時引起了我深深的觸動,因為我上課時並沒有做到讓自己與每一位同學達到比較深的互動,我都想不起來這位同學上課時是怎樣的聽課狀態,但她在課下竟然順口說出這句經典的孟子之言,運用的場景也挺恰當,讓平凡瑣碎的生活瞬間充滿了一種經過厚重的文化審視過了的“審美”感!思及教學,我很惶恐,也很敬畏。惶恐自己會不會有講得不恰當的地方,他們像海綿一樣都吸收了,我只能在備課上對自己要求更嚴,查更多資料,教給孩子一杯水,我必須有一桶水;敬畏的是,一個個孩子都能做我的老師,他們的思維力這麼靈活,記憶力又如此出眾,我在現實生活場景裡,都用不出這樣的句子,並且用得這麼好!我對社會學領域的理論和知識接觸得比較多,喜歡從社會文明歷史發展的角度,啟發他們比較古今與中外不同社會管理制度中所著重的不同點在哪裡,區別是什麼,進步者為何被稱為進步,社會治理的智慧因具體的什麼東西而切實體現,貫徹這樣的思想理念,對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政治環境代表了什麼,讓他們在感受先哲智慧的同時,擴充套件他們觀察社會的角度和視野,思考自己將來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提高對社會和歷史的認知高度,教學相長,功不唐捐,我也從中獲益良多。

  03、孟子的論辯有氣勢,文辭鋪陳華美,讀多了背多了用多了,也會讓我們談吐說話、遣詞造句、申辯觀點更具有美感。重要篇章我會和學生們一起背誦,有時讓同學們相互背誦,在這中間大家反覆揣摩的“歌訣樂讀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語句中找出節奏規律,在音韻中找到句子怎麼讀更有味道,更有利於記誦,經過這麼久的引導和實踐,很多同學都喜歡這種方法,並且記誦得也很快。比如1.7“齊桓晉文之事”章共20xx多字,大家一開始畏之如虎,但經過多番鼓勵,分層引導,一遍遍地梳理孟子和齊宣王兩人的對話邏輯,班上大部分同學也都會背誦了,經此一役,他們對學習孟子建立了很強的信心,只要有心、有技巧、有邏輯並且付出努力,背誦長篇都不是太難的事。對於長篇古文的學習建立起自信心,在反覆背誦中培養起語感,都是最難得的。

  04、孩子們從論語學到孟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的提升,對人生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深度也不可小覷。比如學到6.1時對“枉尺與直尋”“合規與詭遇”究竟應該如何選擇,進行了激烈而尖銳的辯駁,展示了他們對複雜問題的多角度把握能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孟子》的學習依舊任重道遠,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克服一切困難,認真而出色地完成我們國學班整體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