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1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屍走肉等現象。

  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範。另外,書中透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感受。

  透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

  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透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靈淨化了。透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起《弟子規》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透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為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2

  第一次讀《弟子規》時,覺得它很偉大,很深奧。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開了那本鋪滿灰塵的《弟子規》,細細品讀,慢慢回味。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古人告誡我們,不論平時什麼情況,父母呼喊我們,得馬上回應,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讓我們做,應馬上去做,不能偷懶或推辭。

  看完這句話,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是呀,我們孝盡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呢?所以,我們應該把孝時刻記牢,做到。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句話是古人教育我們,不管是用餐,還是就座、行走時,先讓長輩走在前面享用,再輪到晚輩來享用。

  讀過這句話,我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長輩創造的,長輩是過了千辛萬苦才讓我們有這麼好的生活,難道,我們連座位都不給那些給我們美好世界的長輩們坐嗎?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古人告訴我們,在飲食方面,不要挑三揀四,能吃飽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適量。

  唸了這句話,我的腦中立刻浮現出爸爸跟我說他小時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麵饅頭……爸爸小時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說,一年難得吃一次。而現在,人們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記了原來的艱苦,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真該改改!

  終於,我把《弟子規》讀完了。輕輕合上書本,仰望著窗外的點點繁星,在心裡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規》中的每一點都做好!讓《弟子規》伴我健康成長!”

  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3

  透過這幾天培訓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蘊含的道理。《弟子規》不但使我增長了智慧,而且還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深有感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首先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正因為如此,所以《弟子規》總敘下來緊接著就是以《入則孝》為開篇。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比如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裡對父母的關心太少,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對我們的愛勝過一切,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份永恆的無私的愛。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透過這一次《弟子規》的學習,讓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須學會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細心地關心體貼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日夜操勞的父母帶來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作為子女應當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是一種美德。在為人處世上有時候愛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有時真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傷害,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透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遇事謙虛謹慎,多向他人請教,虛心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透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品行,《弟子規》中正是教了我們,而我自己做到的還遠遠不夠,我想以後會多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學到了很多!

  關於弟子規的心得體會4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

  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