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1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的確好的習慣是一種財富,是成就孩子一生的秘密武器。人生的成敗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智商或運氣,在很多時候,一個好的習慣和性格,能為你帶來莫大的好處。這種習慣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點一滴長時間積累和培養起來的。

  在幼兒階段,孩子學什麼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父母教什麼是具有科學性和遠見性的?這是身為父母經常琢磨和思考的問題。面對孩子的頑皮和初露端倪的各種小毛病,不少父母很疑惑,大人並沒有專門教孩子,他的不良習慣是怎麼形成的?在本書中,全國著名育兒專家晏紅結合自己長期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實踐,精心挑選了幼兒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包括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品德修養習慣、情緒管理習慣。她熟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生活實際,提供了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適宜方法。她專攻兒童心理學,結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給出針對每一個具體習慣的教育策略。全書以“一個具體習慣+案例+理論支援+教育良策”的形式,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適合父母讀、教師讀,為困惑的家長和幼兒教師提供了一整套影響孩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聚會時,記者問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很平靜的說:“是在幼兒園。”記者又問:“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 “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講明瞭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在幼兒階段,孩子學什麼是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父母教什麼是具有科學性和遠見性的?這是身為父母經常琢磨和思考的問題。面對孩子的頑皮和初露端倪的各種小毛病,不少父母很疑惑,大人並沒有專門教孩子,他的不良習慣是怎麼形成的?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雲曉先生曾總結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今天怎樣教育孩子,孩子明天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習慣就像是神奇的卵石一樣,它們會在你第二次將手伸進口袋時變成鑽石、綠寶石和紅寶石。那時,作為老師的我們,又是高興又是後悔。高興的是,孩子擁有一些良好的習慣,後悔的是,其實還可以培養孩子更多的習慣。所以,為什麼不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呢?明天,這些卵石將變成孩子的財富,讓他幸福一生。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2

  10月11日,參加了本溪市教育局召開的本溪市小學行為習慣培養專題報告會。會上,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做了《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專題報告。孫老師就培養好習慣的方式方法,習慣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可見習慣的重要性。可惜現在有一些孩子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班中的某些學生,做鞏固習題時東張西望、玩玩學習用品、和前後同學講話,一天的作業都要到放學後在老師的“窮追猛打”下才能完成;還有的學生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開小差,甚至於和同桌講悄悄話,經老師再三提醒,一會兒就又走神兒了。這樣的學生學習會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必定有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說,孩子如有以下十個基本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必定是優秀的:學習有目標、提前預習、認真聽講、完成作業、及時複習、正確使用學習用具、規範書寫、積極提問和討論、經常閱讀、持之以恆等。

  什麼時候培養孩子的習慣最好呢?是從幼兒開始。“學會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從幼兒學到的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這正說明了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並時時處處起作用。就像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三歲決定一生。”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從小開始。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孩子活潑、開朗、能言善辯,看似優點而實際上也成了他的缺點,隨意、馬虎、做事缺乏恆心,這種種成了他學習上最大的障礙。雖然已是初中生可是做事依舊馬虎,學習總是定不下心來,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有時甚至為了逃避責任而說謊。怎麼辦?我想盡辦法:批評、打罵、說教、談心、鼓勵。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都承擔著教育學生的責任。

  看了孫老師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後,我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反思。看來的問題還是出在習慣上,雖然一直以來我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徵採取了一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於說教過多,可能有的學生產生了厭煩心理,他們還特別調皮、好動,又怎麼能安分守己呢?長此以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他們的習慣又怎麼會有改善呢?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做父母、老師首先給孩子好習慣養成起個表率作用。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影響孩子一生的36中好習慣》一書。書中說: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個記者問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做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的回答:“是在幼兒園。”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到:“為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裡,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所有在場的人對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事實上,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可見幼兒期的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每個幼兒園老師也都知道,幼兒期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習慣養的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要,終身受其累。

  事實上,習慣就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巨大的潛能。可如今,好多家庭都非常寵愛孩子,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到的一些好的行為,回到家裡得不到發揚,過後,個別孩子又不好好吃飯、午睡,上課坐不住了,玩具玩後也不知道整理,隨便的大聲說話,走來走去,看完圖書亂仍,不愛惜圖書壞習慣常常發生。孩子的可塑性很大,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作為幼兒老師,在高度重視孩子習慣培養的同時,密切家園聯絡,使每個家庭、每一個父母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透過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4

  開學來,有幸拜讀了顧明遠老先生寫的《站在孩子的視角談教育》一書,深有感觸。書中精選了數十篇顧明遠老先生的教育隨筆,內容涵蓋:教育理念、素質教育、教書育人、教師發展、童心與教育等方面。文章的選擇也主要是基於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視角,深入淺出,給人以啟迪,發人深思。

  一、在教育理論篇裡,顧先生從宏觀的角度解析了教育過去的弊端,今天的變革,未來的發展,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用全新的視角看待今天的教育。說實話,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今天教育的弊端看得見,但總認為是不可改變的,中國的高考制度不改變,一切變革都是空談,並且認為教育的變革是教育部的事,與教師關係不大,因此在學校轟轟烈烈的變革中是盲目的跟隨,並且心理上是有所抗拒的。讀了這本書,心中豁然開朗,頭腦中對教育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在書中我不僅看到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們為改變教育的現狀所做的努力,同時也明確了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應該為改變教育的現狀做些什麼。顧先生說:21世紀的學生必須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1、思維方式: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決策和學習能力;2、工作方式:溝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資訊科技和資訊處理能力;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職業,以及個人和社會責任。那麼作為教師,要成為為每個學生設計最好的學習環境的設計者,成為指導學生正確選擇和處理資訊的指導者,成為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幫助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教育教學活動。

  二、在素質教育篇裡,顧先生提出的“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觀念上的誤區。以前我一直認為教育要公平,顧先生卻提出了教育既要公平也要差異,有了差異才能真正達到公平,他提出的口號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最適合他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或者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差異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所以給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要達到教育的公平,教師就要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潛在能力,設計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最好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地處理不同的資訊,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經得起挫折的品德。再次:在教書育人篇裡,顧先生把道德自覺作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既具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不需要別人監督。他提出道德教育對學生來說首先是養成一種習慣,另外就是讓他們在活動中明辨是非。道德教育就是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在活動過程當中,透過一些矛盾,透過一些鬥爭,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一個提升,矛盾解決了,他們的道德水平就會提高一步。同時在活動中學生能夠體現遵守規則、克服困難、對自己行為負責、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

  另外:在教師發展篇裡,顧先生要求教師走出知識越多越好的誤區,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因為知識不等於智慧,書讀得多但不思考,不與實際相聯絡,就變成死讀書、讀死書,變成書呆子。知識要變成智慧,需要活學活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產生疑問和矛盾,在解決疑惑過程中產生智慧。因此要多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來激發他的思維,提高他的興趣。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們為了節省時間,用最少的時間灌輸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通常是不組織或很少組織學生活動的,這樣做的結果看似省時高效,但實際上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機器,只有老師講,學生被動地聽,把現存的結論告訴學生,學生記住了這些結論就算掌握了知識,實際上學生不知道知識產生的過程,不思考知識未來的發展,學生沒有活動,思維就啟用不起來,學生的學習就會缺乏興趣。而活動能啟發學生思維,只有透過思考才能增長智慧。

  總之,讀了顧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視角談教育》一書,我茅塞頓開,它不僅讓我對當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認識,同時也讓我瞭解了自己的教育觀念有哪些偏差,並及時作出調整。我會把從顧先生那裡學到的教育理論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讓我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5

  今天,我的表弟到我家來玩。媽媽臨出門時,告訴我們倆說:“你們在屋裡玩時動作要輕一些,不要影響到鄰居休息”。我們異口同聲的說:“媽媽我們知道了,姨媽再見,祝姨媽工作開心”。媽媽走後,表弟看到我的書桌上有一本《阿衰》漫畫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看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想到媽媽臨走時囑咐我們的話,趕忙對錶弟說:“媽媽剛才告訴我們不要影響鄰居們休息,我們的聲音要小一些”。

  表弟吐了一下舌頭,說:“對不起,我給忘記了,不過我不會再大聲了,放心吧,哥哥”。過了一會,我對錶弟說:“哥哥領你出去玩吧”。我和表弟到了公園,我對錶弟說:“我們一定要愛護這裡的公共設施,不要去破壞”。表弟高興的答應。我和表弟度過了開心的一天。我懂得了文明禮儀應該從我們少年兒童抓起,從小養成好的習慣!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6

  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至關重要,如果給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否則遺恨終生。因此我們根據保教精神,今後要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發展,為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將這一階段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結合活動課的科學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保教活動中從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東西放回原處,如幼兒在玩完玩具後要將其放回原處,凳子不坐了將其推到桌子底下……透過做一些瑣碎的事情,根據教師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總是把東西放回到原來的地方”。

  二、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結合每個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導孩子把使用過的東西、玩具等擺放整齊,教育孩子幫助老師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擺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洗手絹等。透過這些活動,使幼兒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臉、穿衣服、穿鞋襪,自己整理書包、玩具等,在教師的知道下做這些事情,逐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造就了許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為規範的典範人物,在保育活動中我們向幼兒宣講模範事蹟,英雄任務的童年故事,啟發教育幼兒學習英雄,取信於人、說話算數,逐步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對別人負責,不講空話、大話,逐步養成說了就做的習慣。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7

  大人們不能永遠跟隨孩子,什麼時候才能放手呢?在什麼樣的年齡段放手呢?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在未來的路上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依賴父母有一個年齡的要求,有一個度的把握。但也絕對不是說,等他長大了,放到人堆裡再去學,那就太晚了。於是我們看到有很多的大學生不會管理自己、照顧自己。

  中國青少年的教育目前大致包括三種,即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張勤認為還應再加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水平是和一個人的認知水平相聯絡的,他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聰慧程度。人,需要終身不間斷地自我教育,並在其間使自己的心理品質不斷地進步。自我教育並不難,最主要的是父母要有這種意識,同時要讓孩子也有這種意識。

  學會與孩子溝通

  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可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的是:太多時候是頻繁地進行“溝”,但實際效果卻往往是沒有“通”。父母強烈的愛反而讓孩子感到厭倦、逆反,甚至是逃出家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父母愛的傳達,又是什麼原因妨礙了你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家長要學會一些方法與技巧,搭建與孩子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樑,讓教育子女變得更輕鬆,讓家庭成為真正溫馨、和睦的港灣。

  幫助孩子走出成長的困惑

  孩子厭學怎麼辦?經常撒謊怎麼辦?出現早戀怎麼辦?迷戀網路怎麼辦?面對上述問題,家長和老師都會困惑和焦慮。為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檢討和反思:你是否具有科學的教育意識?你是否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你是否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你是否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

  身為家長,必須面對孩子成長的困惑,有效解決碰到的問題。要走進孩子複雜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消除孩子成長的諸多困惑,進入身心和諧的教育佳境。

  洋洋老師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家長!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8

  炎熱夏季,唯有該書沁人心脾!對於一個嶄新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粒定心丸和一針強化劑。

  暑假前一次逛書店之時,淘到該書,正好在如此酷熱的暑假之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涼意。《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的特級教師宋運來先生所著,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經典著作。全書主要就教師工作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象作了描述和分析,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分別從教育習慣篇、教學習慣篇、學習習慣篇、生活習慣篇、行為習慣篇等五個方面100個案例進行詮釋。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教學時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臺,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透過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的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需要不斷學習。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品質,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成為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生活應是充滿情趣的、擁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師應有一套合理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當教師,就要當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有品位的教師,猶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讓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師的品位從哪裡來?從良好的行為習慣中來。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成為有品位的人。

  當我翻開該書的目錄時,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標題。智慧,從何而來?教育習慣篇從21個習慣進行例舉,“切記,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做一名陽光的教師”、“教師,請記住學生的名字”、“要善於換為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等。透過翻閱該書,從中體會到許多頗為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經驗和方法。“一個學生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且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等等。

  特別是學習習慣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個完善的人”。的確,學習是當前任何職業和任何人都必須牢牢記住,而且必須時刻實行的關鍵字。似乎早已進入知識和資訊爆炸的時代,當前社會日新月異,任何學習都不再一勞永逸,樹立活到老學到老已經不得不成為現實。況且,做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認識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名言。作為教師,要習慣“研究”自己。“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教師的生活應充滿情趣。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所處的人際關係才會和睦友好、充滿溫情。要做人類精神的守望者。“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從行為習慣談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語言要有親和力”、“學會尊重”、“學會規劃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氣質,做事要有風格。而作為一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層次的豐滿的閃耀著燦爛人性的特色,稱之為“教師的品味”。一個教師有了這獨具的、高雅的品味,就會使其教育教學洋溢著風采,充滿著生機。有品位的教師,善良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正義感,有尊嚴感。

  記得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要臻於事業之佳境,一個人需要優秀的行為習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作為一名剛入系統的自己,教師的專業習慣在我身上似乎還難以找尋到蹤跡。透過對該書的拜讀,仔細品味,方然覺察到自己的太大不足與無知,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靈動。原來,教育還存在於自己的生活當中,習慣還影響著如此非同凡響的教育人生。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9

  生活中我有一個好習慣,想知道是什麼嗎?

  空閒時我喜歡遨遊在書的海洋裡,喜歡到科技王國裡去參觀;喜歡到作文樂園裡去遊玩;喜歡穿過歷史長河去做超越時空的採訪;還喜歡……這就是我的好習慣,而且它還讓我受益非淺了。

  看各種各樣的書對我來說都能有一定的作用,就說歷史書吧!它不僅能帶我去做超越時空的採訪,讓我認識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和有才華的文人哦,而且還能在我的作文中體現它的風采呢!每當我在寫作的時候,我有時會把歷史中的人物:孔子、孟子、老子……請到我作文中來做客,讓我作文更加地生動;而作文中的好詞好句也會讓我拉來,好為我的作文在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讓我的作文能放出燦爛的色彩,讓我不在苦於寫不出作文來。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哦。

  聽了我的一翻介紹,你是不是也羨慕我有這樣一個好習慣!也許你會發現這比網路世界更有趣。

良好習慣個人心得模板10篇10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道路上面一點一點描繪,那麼,誰來教他們怎麼描繪?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實則意義深遠!

  經常聽到有人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怎麼那麼優秀,其實我們是否看到,他們的父母也同樣優秀,父母的榜樣會伴隨孩子一生的成長,父母不管做什麼說什麼,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最後會付諸行動,其實現在最普遍的就是看手機這個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迷戀手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變的越來越少,就更談不上其他的事情了,相反,父母喜歡看書,喜歡運動,不敢說孩子會百分之一百的喜歡,但是潛移默化中也會在孩子心裡埋下種子,”長大後我就變成了你”,這難道不就是說的習慣嗎?我們是否還記得他們剛出生,一點一點的模仿我們的各種直至現在長大成人,所以說,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我們經常說好孩子和壞孩子,其實就是好孩子有好的習慣,壞孩子有壞的習慣,歸根到底父母必須給孩子制定好習慣,經常碰見超市有孩子在地下打滾哭要買玩具,或者看著電視吃著飯還需要別人來喂,說來說去都是不好的習慣造成的,久而久之,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是一個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在學校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服,大小便,回到家裡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都不會做了,這也是習慣的一種,包括我也一樣,看不慣孩子磨蹭,或者看不慣他們做事不完美而急於自己包辦所有的事情,孩子在學校養成的習慣也在我們的包辦中消失了,孩子知道了在學校我是自理的習慣,而回家就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可能父母也有很多的無奈,早上時間匆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壞習慣也是一點一點累積造成的,我們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對孩子負責,讓我們一起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