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精選9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人世間最偉大的莫過於一顆感恩的心,它也是人世間最高尚的情懷。

  ——題記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人真正的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們的人,是父母賜給了我們的血肉之軀,撫育我們成長,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自從上學期學校開展了孝敬父母的實踐活動之後,讓我更加認識到父母養育我們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我們到了真的要為父母做點什麼了的時候了。

  記得有一次我放假的時候,媽媽包餃子。我在旁邊寫作業,看媽媽實在是太累了,又擀皮又包餃子,我看到後眼眶裡流出了心酸的淚水。我跟媽媽說:媽媽,你教我擀餃子皮,我學會了這樣你就不能像以前那麼累了。之後,媽媽細心的一步步的教我擀餃子皮,後來,我終於學會了擀餃子皮。媽媽高興的說:孩子,你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也能幫媽媽幹活了。以後,媽媽每次包餃子我都幫著擀餃子皮。這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個假期,從那以後,我決定要用我辛勤的勞動來換取媽媽的一片歡心。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們不能把孝敬父母這四個字總是掛在嘴邊,而需要用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哪怕是你辛苦了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一個你自己親手做的小物品都可以來孝敬我們的父母。記住在孝的天平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平等的,不能用價錢來衡量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孝敬父母的那顆感恩的心。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2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裡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蓆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蓆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蓆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昨天看到妹妹在蘇園學習的點滴感悟,真的自己也感同身受!不禁想起上期暑期弟子規夏令營的學習。雖然已經學習傳統文化將近4年,但是透過上期的學習,我才真正有一點點領悟到什麼是傳統文化!什麼是孝順!

  說到孝順,我就不由得流淚懺悔自己做得很差!哪個人有父母吃得苦多,想到母親小時候盡全力的照顧這個家,白天干活,晚上還熬夜給我們姐妹做新衣服,或者做手工活換生活費,給我們改善生活。想到父母的苦,就想忍不住,不忍心讓母親再受一點點的苦。

  俞智然老師講我們的家族要根深葉茂,天地是大父母,天下人也都有自己的父母。道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有爸媽,你就有根嗎?你的根連了嗎?孝:就是樹的根,連而不斷的狀態。父母不能斷,難受、恐懼、怨恨等等一切的問題,是從父母斷根開始。只要一斷根,你就永遠開心不起來。不能斷根!

  現在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不愛還是不會愛?是不愛:從小學開始,孩子每到放學,你在哪裡,什麼時候回來:為什麼要媽媽?想連根,媽媽每次都不連,亦或是您有時間,自己曾幾時會蹲下來,靜靜地聽聽孩子想跟您說!孩子開始心不靜,心不安。心一不安,遇到問題不會溝通,開始怨恨。老師批評,學生看不起,媽媽你在哪裡?您愛孩子,就不能讓他斷根。當根一斷,結果會怎樣?沒有一個人可以失去親情,現代人很多的問題是補償親情的方式。補償心理在心理學上很可怕。

  所以我們要把和父母的根連上,我們也要幫助父母將自己的根連上,連根、養根!生命是在家族傳承中孕育的,家業子子孫孫,代代步衰。和善之家必有餘慶,老之福力,志在千秋!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4

  其實,孝敬父母並不是做一項任務來完成的,而是我們本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只是它在“孝順章”的任務裡罷了。

  以前,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沒有像我們這麼幸福。那時候,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沒有樓房。一切現代化的東西都沒有。有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幹不完的活。

  但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在這裡面學會了自立,還學會了孝順。現在生活好了,爸爸媽媽們仍然也沒有忘記以前的艱苦生活和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經常用以前的生活來教育我們。但是我們聽了嗎?我們又做了什麼呢?我們更多的還是依賴長輩們幫我們做各種家務、雜事,比起以前的爸爸媽媽,是差了太多太多了。我只是打掃了一個房間而已,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但是長輩們一下子就打掃這麼多房間,還要做其他的事情,他們喊過累嗎?

  孝順這事情,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就難在總是不為父母、長輩做事很久了,突然又做起來,這時候就會覺得難了;相反,要是經常幫父母、長輩做事,那麼點小小的家務簡直不在話下。

  以後真的要多孝順孝順父母啊,就算是完成一項任務,也需要做好啊。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5

  人世間最傑出的莫過一顆感恩的心,它也是人世間最大尚的情結。

  ——題記

  每個人都瞭解大家的父母給了大家無私的愛,卻沒人真實的體會到父母對大家的良苦用心。在這世界,父母是最疼惜大家的人,是父母賜給了大家的血肉之軀,撫育大家發展,教會大家瞭解自己,瞭解全球,做一個對社會發展有效的人。自打上學期院校進行了孝敬父母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後,要我更為了解到父母撫養大家投入了許多不辭辛勞的汗液,大家來到確實要為父母做些什麼了的情況下了。

  還記得有一次我放假了的情況下,媽媽包餃子。我還在邊上做作業,看媽媽確實是很累,又擀皮又包餃子,我看到後眼眶裡排出了辛酸的眼淚。我跟媽媽說:媽媽,你教我擀餃子皮,我學會了那樣你也就不可以像之前那麼太累了。以後,媽媽仔細的一步步的教我擀餃子皮,之後,我終於學會了擀餃子皮。媽媽開心的說:小孩,你長大以後,瞭解心痛媽媽了,也可以幫媽媽幹活兒了。之後,媽媽每一次包餃子我還幫著擀餃子皮。這是我過得最歡樂的一個暑假,從那時起,我打算要用我辛勤的勞動來獲得媽媽的一片歡喜。

  父親的愛,母愛如水。我們不能把孝敬父母這四個字一直掛在嘴上,而必須用我們自己的身體力行來孝敬父母,就算是你辛苦了那樣很簡單的一句話、一個你自己親手做的小物件都能夠來孝順大家的父母。熟記在孝的天平秤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公正的,不能用價錢來考慮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孝順父母的那顆感恩之心。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從上次孝敬父母實踐活動啟動到現在已經過了很長時間了,我在這次活動中也變懂事了。

  以前從來都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爸爸媽媽每天都早出晚歸,每日沒夜的工作,原來都是為了掙錢養家,供我上學。而媽媽除了掙錢之外還要給我們洗衣服做飯,家裡所有的家務活都是媽媽一個人承擔。可我卻不但沒幫媽媽幹活還經常跟媽媽生氣。

  自從開了孝敬父母實踐活動,我似乎懂事了許多,我主動幫媽媽刷碗,因為只要我幫媽媽做一點兒,媽媽就會少做許多。我現在還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房,幫爸爸媽媽疊被子等。父母很高興的說我懂事了。

  確實,做為一名小學生,更應該牢記“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我們的父母實在是太辛苦了,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懂事,只要我們做一小件家務,父母都會非常欣喜,非常開心。

  最後,我希望所有的小學生都不要把孝敬父母掛在嘴邊,更要落到實處。哪怕是做一件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父母就少做了許多。如果我們都幫父母做1到2件家務,我們都會變成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7

  近期,學校開展的“孝敬父母實踐活動”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裡,我改變了很多,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以前,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學校開展這個活動後,我從中體會到爸爸媽媽每天多不容易。而我們以前總是比吃比喝、比穿比戴。拿運動會來說,大家互相攀比,都認為買的吃的越多越貴,就很有面子。誰知道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花掉的可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啊!

  如今的我再也不和別人攀比吃穿用,而且主動承包幾項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長期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很辛苦:每天早起為我做可口的飯菜,再送我去上學,然後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還給我輔導作業。節假日搞衛生、洗衣服,有時還要去單位加班,他們得多累呀!

  作為家裡的第二個男子漢,我決心不再耍孩子脾氣,要為父母分憂,每天多做一些家務活,比如:吃完飯後洗碗、擦桌子;地髒了墩一墩;澆澆花等等。雖然我現在還幹不了什麼大事情,但我多做一件就可以讓父母多休息一會兒,而且看到兒子懂事了他們一定很欣慰。所以我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爭做孝順的好孩子吧!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8

  曾經以為,依賴父母,向父母索取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職責,卻不知這竟是盲目膚淺的認知。

  曾經以為,為人父母,撫養教育子女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卻不知上天並沒有賜予他們說不的權利。

  曾經,自己竟是如此的膚淺,無知,人類最真摯的情感,在我的眼中竟是變得如此廉價。是沒有用真心去感受、衡量它們嗎?還是世俗的眼光阻礙了前進的腳步?或是無痕的情感導致了認知趨向死角?

  怎樣才能領略這種情感的境界,曾經我苦苦地追尋過。用真心去感受,用靈魂去觸控,用永恆去讚頌。

  傾聽午夜父親頻頻的咳嗽聲,母親腰間痠痛的哀叫聲;注視炎炎夏日下父親揮汗如雨疲憊的身軀,母親忙碌的身影;領略父親辛苦為女兒的辛酸和偉大,母親和藹可親的溫暖。父母親用他們瘦弱的身軀扛起了這份重大的擔子———養育子女使之茁壯成長。然而又有幾人能夠真正明白他們的辛酸與苦楚,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哪怕對他們有一絲的奉獻,他們也會心甘如怡啊!

  父母親用他們全部的愛澆灌我們這些嬌嫩的花朵。花朵嬌嫩,若沒有綠葉的守護,就缺少一層保護傘;花朵若沒有流水的澆灌,就會缺少生命的養分,難以茁壯;花朵若沒有太陽的溫暖,就如魚兒離開水難以成長。所以花朵的開放,需各方事物的呵護。這一刻你是否也體驗到培養花朵的艱辛,而父母正是花朵開放的生命養分。

  不願用太多世俗的眼光去褻瀆這份美好,更不願讓膚淺的眼光預見這份美好,只是想放下手中的一切,靜靜地仰望天空,雙手禱告,希望他們一切美好,更願讓點點繁星鋥鋥發亮……

  孝敬父母教育心得體會 篇9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意思指的是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他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現如今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父母能等你到什麼時候?有些事情,一旦錯過,永遠不能彌補!愛在細節中!從小事開始,不要給自己留下終生的傷痛!所以作為一名家長,認為本次幼兒園組織的孝敬故事活動,開展得非常及時,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以及對長輩的孝心。

  對我們家的女兒,由於工作的關係,平時照顧地也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她爺爺奶奶在照顧。但在培養孝心方面我對女兒爺爺奶奶地教育絕對有信心。因為我就是在他們的培養下成長起來。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我女兒成長為一個活潑可愛有孝心的小女孩。每當放學回家,看見爺爺奶奶在辛苦地工作,懂事的女兒會幫爺爺奶奶捶捶背,前兩天奶奶手疼的時候,會幫奶奶揉一揉。還會奶聲氣地跟奶奶說,“我是老虎(女兒屬虎),揉幾下奶奶就不會疼了。”雖然在大人看來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一個習慣。只有從小就注重培養這方面的習慣,那孩子長大後才會有一顆孝敬之心。

  “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內在柱石和精神支柱。“孝”是人倫之始,立人之本,人類有了基於“孝”的人倫後,才開始邁向“家”的天地,從而走向文明。願我們這次孝敬故事活動能夠培養孩子成為一名有孝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