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好班主任要走進孩子的心

好班主任要走進孩子的心

好班主任要走進孩子的心

  在鄉村初級中學當慣了初中班主任,到縣城當小學生的班主任,的確有一個過程。經過不斷的探索,多年的積累,終於找到了一些帶孩子的方法。

  “蒲老師,我發現你當班主任很輕鬆,一點也不覺得累,是為什麼呢?”曾在廣東珠海任教時,一位比我大十幾歲的數學老師問我,因為她是教數學的,很少帶班,她覺得顧頭不顧尾,天天都有事兒,煩死了!我笑了笑。儘管平時和同行們聊天,談到我的班主任管理,但是總讓他們覺得方法在理,學不可用。

  十九歲參工,我前後帶了十幾屆學生,有初中生,也有小學生。每一屆學生都讓我感動和深思,對我的教育教學也有極大的提高。細細想來,無外乎用心走進孩子的心靈,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和愛戴。

  特色課堂贏得孩子心

  正人先正己。一個不學無術,教學工作馬虎的教師是很難贏得孩子的“聽話”的。光說不練的假把式只能讓孩子敬而遠之。多年來我認真學習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尤其是現當代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學思想。魏書生是我的偶像,對他的論著,哪怕是報刊上的一星半點,我都認真收藏、研讀,讀多了,我發現,魏老師不但是一位教育家,而且還是一位心理學家。心靈的溝通才是走進孩子心靈的通行證。

  課堂上,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歡笑,一起難受,一起享受學習的酸甜苦辣。我經常將我的論文、小詩、散文念給孩子們,和他們分享快樂;我們共同仿照課文創作兒歌、散文,孩子們也經常將自己的“大作”交給我修改、投遞、發表。當收到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的喜悅時,我和他們共同分享。所以我的課堂總是充滿歡聲笑語,也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幾屆下來,前前後後有五六十篇學生作文、兒歌、童話、小詩、寓言等在各級報刊發表,我將這些文章整理成冊,共閒暇時欣賞、閱讀。

  在教育教學上,我一直堅持“己所不欲、不能,勿施於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兒,絕不讓孩子去做;該教給孩子去做的事兒,自己絕不親自動手;該拉一把、幫一把的事兒,絕不推諉,哪怕是在家中發生的事兒,我也儘量幫助孩子。

  曾經有一位孩子,家庭富裕,溺愛兒子,養成驕橫的毛病,與父母關係緊張。我多次有針對性的和他交心,終於化解了父母與兒子的關係,說話做事也有了分寸,父母感謝我的同時,我也贏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愛心·耐心·細心·熱心

  “關愛每一個學生”,這一點,我從一位老校長身上感受最深。我們學校的孩子們遇到他不是畢恭畢敬,而是親切地叫他“馮爺爺”。老校長不管走到哪兒,都是叫聲一片。當時我還年輕,不理解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老校長,後來我仔細觀察老校長的一舉一動,發現他不管在什麼地方遇到孩子們,總是面帶微笑,一臉慈祥,或看孩子玩耍,或和孩子一起遊戲,有時還抱一抱孩子,儼然一位慈祥的老爺爺帶著一大幫“小孫子”,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威嚴。

  我們明白了,要走進孩子心靈,就要降低自己的身高,和孩子們在一起。於是,每當下課或課餘,只要有空,就儘量和孩子們多接觸,和他們跳繩、打卡片、下棋……在這些活動中自然地瞭解了許多我無法瞭解的學生動態,同時自然的引導孩子們要講衛生,上課不要玩卡片等。孩子們看著我的笨拙的表演,總是笑聲不斷。有什麼一丁點的好東西,或小秘密總是忍不住告訴我。就這樣,我瞭解了孩子們許多的成長苦惱,然後有針對性地教育。許多時候,我不在現場,也彷彿有無數雙眼睛看著他們、管理他們,遙控達到了最佳境界。

  在一所私立學校教書時,曾經有一位孩子在生活區廠房小事,小偷小摸,同寢室的同學十分討厭她,可我找她談話時,她總是抵賴不承認,顯得“理直氣壯”,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冷靜。後來,我讓同寢室的孩子們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她乾的“壞事”證據,並用紙條寫明時間、地點、所幹的事,利用交作業本時卡在作業本里交上來,這樣一段時間,我搜集了大量有根有據的事,然後找她談話。這孩子一下傻眼了,班主任咋什麼都清楚?後來她主動交出了一些東西,該賠償的也賠償了,改正了壞習慣,同時要求當事孩子不要歧視她,和她做朋友,她終於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歡和尊重。

  在教育中有時玩一點小花招,也是有效果的。到後來,家長有時不能管教孩子,家長和我也用這種“小花招”教育,孩子們簡直把我當成了“神探”,覺得班主任的眼睛隨時地都在他們的身邊,不良行為也就大大減少了。班主任工作也變得越來越輕鬆自如,遊刃有餘。

  “日記”交心,當好編外“父母”

  到了中高年級,我開始教學生學習寫日記,並將日記本變成“交心本”,利用文字交流哪些不便或不好意思開口的心中故事。

  有人說,小孩子有什麼心裡話不可當面說的?何必這麼“矯情”呢?其實,我們成人都錯了。小孩子也有心裡話,有時孩子遇到的心理問題,往往比成人遇到心理問題時還難化解,畢竟心理年齡不成熟。孩子往往只向最信任的人訴說。如果我們只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思考,無疑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兒童”,班級管理就得不到良性發展。

  我的做法是:每接一個新班,將班級孩子的基本情況詳細地錄入電腦,包括孩子父母的工作情況,文化程度等,越詳細越好,然後分批找每一個孩子談一次話,瞭解孩子的基本情況和心理需求。有時孩子不便說,尤其是到了高年級,孩子們的自我防護意識逐漸增強。這是,談話就要求他們,如果有什麼不便說,又需要老師幫助的事兒,可以寫日記或寫信給我。對不便公開的,請在後面註明,教師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諾。雖然在全班講了,開始大家都不敢,逐漸有一個兩個,我也用筆談的方式給他們回信,凡註明不公開的,我堅決不說一字。孩子們膽子慢慢大了起來,收到的也越來越多,看見老師認真的筆談文字比他的原文還多,許多孩子反而不把它當做隱私,公開在同學們中炫耀,這樣一來,說真話,寫真話的人越來越多,有什麼話和苦惱都在上面寫,並馬上交給我。有些事兒,我在班級公開,讓同學們幫助他化解。沒想到,這種方法還得到了一個意外收穫。以前的作文乾巴、枯燥,沒有真情實感,到此時作文也變了樣,話也說真了,作文成了他們的樂趣,再也不難寫了。有老師問怎樣教作文?我說:“教給孩子素面朝天,說真話,表真情,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學。”

  20xx屆六年級有一名女生,這名女生學習較努力,但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流。同學們也不喜歡她的個性:敏感、多疑,心胸狹窄。有一段時間,她竟然告訴我:“老師,我發現教室走廊上有鬼影子。”

  我嚇了一跳,校園裡怎麼會有鬼?她說昨天晚上她還聽見有“鬼”在家中走動的聲音。聯想到她的個性,我一下明白了,是不是有一些不願告訴的內心秘密,造成了她晚上的失眠而產生的暫時性幻覺?我找她單獨談話,她也閉口不談。我告訴她,如果相信我,希望我給你分擔一些疑惑,可以用日記的方式寫給我好嗎?不久她交上了日記,我才發現她是因為家中父母不睦,父親沉湎於麻將,輸得較多,母親經常勸阻沒有效果,所以經常吵架,影響了孩子們的'睡眠。我立即和數學老師一道家訪了一次,並將這一事和她父母進行了個別交談,化解矛盾,希望他們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感受。同時我和全班同學個別談話,希望同學們多和她交朋友,多和她交流。這個孩子畢業後,連讀初中和高中時,在他們班上有什麼心裡想不通的事都願意告訴我,和我共同分擔。他的父親說“這孩子對老師比對我還親。”我感到十分高興。

  讓“有型獎勵”成為動力

  許多班主任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光看成績,不看或少看孩子平時的表現,孩子成了讀書的機器,孩子與別人交往的能力也得不到鍛鍊,這樣的教育是一種失敗的教育。在管理中,我運用了一套合理的過程有效管理方法,讓學生每一個過程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一觀點,我在多篇論文中談及。《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管理班級》(發表於《中國教工之為師之道》),《探究兒童心理,最佳化班級管理》(發表於《學校思想教育文稿》),《童心可鑑,管理育人》(發表於《基礎教育研究》),這裡就不贅述。在管理中遵循“激發主動,分級分層,照顧差異”的原則。

  例如,每學期三好學生評選。不單看期末的成績,還要看是否是班幹,幹部工作有無重大過錯,平時課前準備,參加各種活動的態度、取得的成績等,這些平時都有小幹部記錄,期末彙總,進行評優。對於那些想表現自己的孩子,我積極利用各種報刊和板報推薦他們的作品發表。一旦發表,在班隊會活動中加以渲染激勵,還發給一個小紀念品,簽上老師的名字和祝語,並張榜表揚。班級形成了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動態局面。孩子們沒了閒心去幹“壞事”,你說我的班主任工作輕不輕鬆呢?有時孩子們出了一點小事自己處理了,我還不知道,過後才告訴我。

  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世界都是與眾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當我們全身心地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感受到的是幸福與快樂。

  愛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一直勤勤懇懇地工作,吸納眾所之長,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孩子,享受教育的樂趣和幸福。

  當一名教師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