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

  我有幸在4月6日至8日參加了國培送課下鄉的活動——初中數學培訓,三天中每一天的模式都一樣,上午由縣裡的老師和請來的專家進行同課異構,然後評課,下午專家名師講座。

  由於特殊原因第一天下午才到培訓教室,聆聽了安陽市五中的趙老師的關於複習備考的幾點建議的講座。將數學幾何摺疊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按照不同的摺疊方式會產生豐富多彩的幾何問題,這些問題中往往融入豐富的對稱思想、綜合了三角形、四邊形、相似性、圓、勾股定理等諸多知識,千變萬化,具有趣味性。趙老師善於總結數學問題,把數學知識簡單化,不僅加快了做題的速度,也更加深刻地記憶數學知識。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數學老師的追求就是設計一個驚喜,讓學生情不自禁,難以想象在數學老師的課堂上能有這樣的風景。設計創新,永無止境,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應該做的。

  第二天進行同課異構的是實驗中學的張光豔老師和白壁一中的張麗英老師,做的課題為七年級下冊用地理座標表示地理位置,兩位老師都很好的展現了一節精彩的課堂,設計的情景比較吸引學生,分組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探究延伸問題,做的都比較好。

  下午是安陽第六十五中學的劉瑞鋒老師做的講座,課題為新課標下的幾何教學理論與實踐之談幾何畫板的應用。在微機室裡下載了最新的幾何畫板中文版,劉老師講的激情飛揚,我們懂得了任何數學幾何圖形都可以用幾何畫板做出來,並且做動圖效果很好,我們以後的數學課堂要適應幾何畫板,並讓學生學會使用。

  第三天同課異構是八年級數學矩形的判定方法,例題的設定難度要適中,要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弄明白,也可以設定一道難度係數高的題目,可以培養優秀學生。下午安陽師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李光海老師做的講座,關於高效課堂的一些認識,講了一些實際教學問題還有人生的一些經歷,老師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也可以多讀書,嘗試寫書,這也是老師第二職業吧。

  三天的培訓,緊張而充實,專家老師講課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學習,歸結規律,這是我們以後課堂要學習的地方,不能一味地知識灌輸,應該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經驗,轉化為能力。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2

  今年暑期有幸參加了市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有了一些收穫:

  一、新教材的釋疑

  面對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我自己有著太多的疑惑,而南京市教研室員朱宇輝老師案例的形式向我們全面詮釋了新教材的特點,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而要想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沒有一定的觀念更新是很難實現的。

  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於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點來認真研究,探討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同時要遵循教育活動的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個人成長的引領

  美女特級魏潔老師的個人成長經歷,特級教師王凌給我們看他的備課筆記,張勇成老師結合自身的成長給我們做的講座等等,為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又一次指明瞭方向。還記得宋濤老師的那幾句“不推諉責任、不獨享成果”“學會拒絕、學會放棄”“提高工作品質”猶如醍醐灌頂,教會了我如何在工作中懂得舍取。只要你願意,你總歸能看到前面的希望!

  三、教育觀念的更新

  此次培訓班的學員來自教學各條線。透過集中理論學習,使我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我第一次聽到案例教學,開始感到茫然無緒,現在慢慢從一團亂麻中理出了一個分析課堂教學的頭緒。我們以前評課總是在關注教師的設計和講授,而很少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參與度,更很少體察學生的情感和需求,賁友林老師“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使我知道要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需求。

  改變了對學生一貫的只有終結性評價的模式;突出了發展性評價和即時性評價;從而使自己變原來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究為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究,真正體現教學評價的過程性。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5月10號由博興教研室組織到興福中學聆聽了兩節課,一節是試卷講評課,一節是專題複習課。這兩節課均是九年級的課。這兩節課與以往聽的課相比,少了浮華,多了真實。給人感覺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用有些老師的話說這是兩節原生態的課。現結合所聽內容,談一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創設情境,以題理知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所聽的兩節課雖說不是同一課型,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問題為背景,回憶知識點或是透過閱讀提煉解題方法,這樣使整個數學複習課堂更具有目的性、合理性。

  興福中學韓翠華老師的課是一節試卷講評課,她首先借助多媒體把全班學生的各題得分情況作了一個統計圖,讓學生系統地瞭解考試得分情況。然後分類講解出錯率較高的題目。她在這一節中重點講的是函式問題。在讓學生改錯的同時,引導學生回憶——交流——梳理知識,及時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修正學生的不明之處,使學生在知識提煉的過程中再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數學複習課更科學合理。實際上這種試卷講評模式同樣適用於基礎年級。

  實驗中學韓冰老師講的是一節專題複習課,這節課的亮點之一是設定的引例問題很新穎,給本來感覺枯燥乏味的數學複習課增添了一抹活潑亮麗的色彩。

  二、變式訓練,學以致用

  無論在新授課,還是在複習課中,變式訓練對於學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數學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一條途徑。這在韓翠華老師的課中體現的比較突出。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透過變式,由易到難,逐步變化,開闊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這裡不再列舉題目。

  三、突出思想,化歸成規

  兩位教師都比較注重從解題中歸納思想方法。在複習過程中,不光講評解題時候的注意點,還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用什麼方法做?這一類問題怎麼做?化歸成規,讓學生經歷一次從外到內的洗禮,發現題目深層次的本質內涵,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總結提煉。

  一點不成熟的看法:第一個韓老師在處理有些問題時,複習知識點不夠透徹。如複習二次函式的頂點座標時,可以加幾個練習題鞏固一下。第二個韓老師的課,節奏較慢,容量較小。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4

  昨天到興福中學參加數學教師培訓會,聽了兩節公開課:一節是興福中學韓翠華老師執教的《九年級數學複習試卷講評》課,另一節是實驗中學韓冰老師執教的《閱讀理解專題》複習課。兩節課都貫徹了“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教師注重引導點撥,幫助學生歸納提煉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很值得我學習和借鑑。

  如何上好講評課?韓翠華老師這節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範例。韓老師的首先出示了對試卷中各題出錯情況的統計圖,使人一目瞭然。把試卷上的題目進行歸類重組,分類講解,韓老師把試卷上的題目分為三類:數與式、圖形與證明函式。重點問題重點講解,本節課重點講解了函式的有關題目,並且透過變式練習進行針對性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節課課堂結構緊湊,流暢自然。

  透過聽這節講評課使我認識到:要想上好講評課必須做到“兩前提”、“三避免”和“五化”。

  講評課必須重視兩個前提:一是瞭解學生錯誤的前提下講;二是在對全體學生的錯誤進行統計和原因分析的前提下講解。

  三個避免是:避免簡單的對答案,避免講解面面俱到,避免就題講題。

  在試卷講評過程中要確保“五化”:試卷重組化、題目重點化、變式訓練常規化、講解能力化、知識系統化。教師對試卷要進行重組,不能按部就班地一個題目接一個題目的講解,應將同一知識點的題目放在一起進行分類講解,以便知識系統化。要把學生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講清講透,並不是老師一講到底,一些題目可以讓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上進心,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其他學生也會聽得更加認真,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重點題目講解後要緊跟變式訓練,透過變式訓練不僅可以檢查講解的'效果,而且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掌握一類題目的解法,達到多題歸一的目的。變式練習題雖重複但不呆板,有利於學生構建完整合理的知識結構,每一個變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又能夯實基礎。實現“堅實基礎上有所發展的”教學理念。在變式訓練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數學能力的昇華。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5

  5月10日,縣教研室在興福鎮中學舉行了博興縣初中數學教師培訓會議,會議非常得務實,也非常得成功。多位教師的發言,思維火化的碰撞,使參會教師受到了很大的啟迪,對今後的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大的示範、引導作用。現把感受、心得總結如下:培訓會上,聽了兩節數學課,一節是興福鎮中學韓翠華老師講的試卷講評課,另一節是縣實驗中學韓冰老師講的專題複習課。

  我覺得兩位講課老師的課有如下特點:

  一是小組教學。把全班同學分成了若干小組,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學生在討論後還把他們討論明確或未能明確的問題在老師巡視時進行解決。分組分出了競爭,分出了凝聚力,分出了互幫互助和互相激勵。

  二是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課堂上高聲討論,每位學生都是在圍繞問題研究,在這裡,學生的學習天性和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課堂成為學生群體自學和團結協作的一個舞臺,成為所有學生充分互動相互感召的學習共同體。

  三是教師講解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並讓學生進行反悟簡記。四是這兩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五是分層次講解和歸類講解,把同一問題歸類,是學生認識充分,便於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透過聽課、評課,對講評課的授課環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講評的目的更加明確。學生做題不是為做題而做題,講評也不是為講評而講評,都是為了學生掌握知識。

  因此學生做題不在多,講評要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注意歸納出每個題目中蘊含的基本知識點,注意歸納出每個題目中蘊含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願有機會更多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會議!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6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數學培訓,在學習過程中,我認真聽取了三位專家的精彩講演,自己無論在思想認識及教育觀念、教育理論和方法、教師業務素質及業務修養、新課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對於改進我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總結如下:

  (1)認識到教師的任務不僅只是教學,教育科研更不僅是專家們的“專利”。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實踐,我們不能總是把別人的或原有的理論和經驗用於自己的教學。

  (2)重視問題解決與研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使教育教學過程得到及時的調整,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3)在推進新課改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情況,要能在變遷與複雜的教育教學情景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並透過自己的研究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教學行動策略和方案。

  (4)善於與同行交流,學習借鑑他人經驗。不斷學習新知識,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並把成果應用到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不斷吸收、篩選符合學生需要的觀念和方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靈活的數學應用能力

  (5)知道一般概念和推理方法對使用數學工具的重要意義,利用對數學中各種概念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刻理解和廣知識,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推理方法的基礎上,建立一套他們自己的數學方法。

  總之,透過本次骨幹教師的培訓,自己收穫頗多,感受頗深,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如何把本次培訓所學到的理論始終如一的貫徹下去,使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初中數學培訓心得體會7

  5月10日在興福中學進行了“全縣數學教師培訓”,主要是針對初三複習講了兩節彙報課:一節是試卷講評課,一節是專題複習課,然後是備課教師談自己的備課過程,然後是部分教師談自己的看法或觀點,最後還有兩處學校介紹了自己學校對畢業班教學的處理。透過這一天的學習,對這個第一年教畢業班的我來說收穫太多太多。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數學思想的滲透和學習方法的引導。我們教學不能是機械的教學,應該透過一個題的講解,教師從中提煉出題中蘊含的思想、規律和方法。要讓學生透過我們的講解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把課堂教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有時候學生會有更好、更適合學生的解題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三、一節課成功與否不在教師講多少內容,而在學生會多少。如果一個問題學生徹底理解了、吃透了,變式問題只是鞏固與應用。

  四、處理問題要找準突破口,基礎知識要抓牢。複習一個知識點要把它放到一個問題中,以問題為載體,讓學生在解決應用的基礎上理解體會,達到複習的目的。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我學到的很多。我會細細品味,把學到的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