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反思總結範文
自走出師範學校的大門,我就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工作經驗更使我認識到:班主任工作是良心職業,它以社會責任感為基礎,以奉獻為特質。既要樂作“人師”,就要善做“人範”;既要愛崗敬業,又要甘為人梯。要善於寬容學生在成長中難以避免地出現的無知和莽撞,要善於體驗學生體驗到的情感,理解他們成長的煩惱,
一個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教育既是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也是培養良好溝通能力、協調合作能力的過程。培養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習慣是形成和諧人際關係的基礎,增進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是維繫和諧人際關係的必要條件。既要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也要有與學生溝通的意願。要樂於接受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博取學生的信任,使他們願意與你交往。要以一個開放的姿態去傾聽、去了解,多交換意見,少妄下結論。對小學老師來說,更要“蹲下來”和學生交流。
一、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
這是最基本的。與學生的溝通,實質上就是追求一種相互理解,產生一種理解相容的效應,增強包括安全在內的教育效果。
當我們接手一個新班的時候,首要工作是透徹瞭解學生,這是有效溝通的前提。那麼,如何透徹瞭解學生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途徑:首先可以設計問卷,掌握學生的基本資料。問卷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家庭住址;家長工作單位、職務、聯絡方式;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特長等一些最基本資料。這種師生筆談通常是剛接手一個班級時瞭解學生的常用方式。其次可以向前任班主任瞭解學生。因為他與學生相處的時間長,有深入的瞭解,向他了解學生情況,將省去我們很多功夫。再次也可以透過與學生聊天瞭解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走進學生中間,去和他們聊天。當然,這裡的聊天是有目的的`:可以談論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談論學生的脾氣秉性;可以談論家長的教育方法;可以跟班幹部談論他們怎樣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跟普通學生談論他們對班幹部的看法……在學生中間瞭解到的情況更多樣、更真實。同時還可以向其他任課老師瞭解學生。個別問題學生往往是在班主任面前一個樣,在科任老師面前又一個樣,所以光靠自己的觀察和了解還不夠,必須與其他任課老師溝通。我經常向我們的科任老師瞭解學生上課狀態怎樣,完成作業情況如何等等。從中我會發現一些我不知道的學生的諸如思想品質、學習態度、創新精神方面的情況。在透徹地瞭解了學生特點後的教育是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是令師生雙方都感到愉快的,是容易達到溝通目的的,是有效的。
二、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溝通。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傾聽老師們的意見,向科任老師介紹學生情況,教育本班學生尊重科任教師,在學生中樹立科任教師的威信,在平時交談中要把學生對科任教師的讚譽和意見反饋給科任教師;同時我們還要以積極地姿態傾聽科任教師對班風、學風的合理意見,並很快落實到班級管理和實踐中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把班級管理好,增大安全係數。
班主任協調科任教師把握好“三多”,一是多交流。班主任平時要多和科任老師交流,及時獲取資訊,以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等動態,做到有備無患,做個善於與他人溝通的班主任。二是多承擔。班級發生問題後,即使當事人是科任老師,班主任也要積極主動地配合科任老師解決,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個敢於承擔責任的班主任。三是多請教。遇到問題多徵求科任教師的建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定要做個虛心好學的班主任。
搭建溝通的橋樑。勤和課任老師溝通,交流班內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善於聽取課任老師對班級管理的建議,適時調整班級管理策略。探討促發展。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應及時和課任老師交談,共同探討教育教學方法,並尊重老師的建議,制定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班主任和授課教師是戰友關係,是同事關係,學生有時候有話不敢和班主任說,但敢和授課教師說,所以班主任要經常及時的坦誠的和授課教師交流,就學生的動向,情緒,座位,家庭情況,性格等等和授課教師談心,把自己的做法和老師彙報,取得老師們的理解和支援,對授課教師反映的情況要尊重重視並及時調查處理反饋,親密無間,心無雜念,坦誠交往,為了學生,相互之間就能形成管理班級的合力。班主任透過讚賞、信任和誠邀三招與科任和諧相處,將他們融入到班級,參與優秀班集體建設。
三、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
溝通是架設班主任與家長聯絡的金鑰匙,是任何形式和交流都不能取代的。特別是強調兩點:一是與家長溝通,一定要尊重家長,善待家長,切不可居高臨下地訓斥埋怨,應當心平氣和地交流,態度真誠,措辭有分寸,言談中讓家長體會到您對孩子的關心,對家長的真心指導,切不可將家長推到我們的對立面;二是溝通要注意時間、地點、場合,切不可過於隨便,讓家長產生逆反心理。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教師,就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角色意識,即明確自己在家長溝通工作中承擔的任務,那就是建構心靈橋樑,讓家校關係更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