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大氣壓強知識點總結

大氣壓強知識點總結

大氣壓強知識點總結

  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大氣壓強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

  1、大氣壓強是存在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強是存在的。(覆杯實驗、吸管、吸盤、輸液器。)

  概念: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有壓強,這個壓強叫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或氣壓。(流動性和重力)

  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原理: P=ρgh    外界大氣給水銀面的壓強等於管內水銀給水銀面的壓強,液麵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

  2.步驟:如圖甲、乙、丙

  實驗過程:

  (1)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逐漸傾斜玻璃管,管內水銀柱的豎直高度不變。

  (3)繼續傾斜玻璃管,當傾斜到一定程度,管內充滿水銀,說明管內確實沒有空氣,而管外液麵上受到的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援著管內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氣壓跟760mm高的汞柱產生的壓強相等。

  (4)用內徑不同的玻璃管和長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這個實驗(或同時做,把它們並列在一起對比),可以發現水銀柱的豎直高度不變。說明大氣壓強與玻璃管的粗細、長短無關。

  (5)將長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緊封閉,往管中注滿紅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鬆開手指。觀察現象並提問學生:“如把頂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氣壓強作用下,水柱會不會從管頂噴出?”然後演示驗證,從而消除一些片面認識,加深理解。

  (6)通常人們把高760毫米汞柱所產生的壓強,作為1個標準大氣壓值約為1.013×Pa

  3.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麵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4.結論:大氣壓= 760mmHg = 76cmHg = 1.01×105Pa    (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說明:

  ①實驗前玻璃管裡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②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m。

  ④托里拆利實驗時,若管內有少許空氣,水銀柱高度將改變,實驗結果偏小。

  ⑤玻璃管傾斜,液柱變長,但垂直高度不變,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⑥玻璃管上提,液柱不變,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⑦水銀槽中水銀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⑧玻璃管的粗細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⑨不小心玻璃管頂部弄破,會出現什麼現象?像噴泉一樣噴出嗎?答:水銀全部退回水銀槽直至與液麵相平 。

  ⑩不小心弄破玻璃管側面,會出現什麼現象?答:小洞以上的水銀柱向上移動置頂,小洞以下的水銀柱全部退回水銀槽直至與液麵相平。

  3、標準大氣壓——支援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援水柱高約10.3m

  4、大氣壓的特點

  ①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

  ②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是不均勻的,低空大氣壓減小得快,高空減小得慢,且大氣壓的值    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10米,大氣壓大約降低100 Pa。

  ③一般來說,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陰天水蒸氣密度大,空氣密度小),冬天比夏天高(冬天的空氣密度大,熱脹冷縮)。

  ④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5、大氣壓的測量: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氣壓計分為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大氣壓的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抽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