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普知識> 最詭異的十大科學事實

最詭異的十大科學事實

最詭異的十大科學事實

  科學事實是經過對經驗事實的科學整理和鑑定後獲得的,關於客觀存在的事件、現象和過程的真實描述或判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詭異的十大科學事實,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1.如果太陽是由香蕉組成的,它也非常炙熱。

  太陽非常炙熱,這是由於它巨大的質量——幾萬億億噸——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導致它的核心承受強大的壓力。這個道理好比給腳踏車打氣,壓力導致溫度上升,車胎會變熱。如果太陽不是由氫氣組成,而是香蕉,那麼它也將產生足夠大的壓力,因此也會產生足夠的高溫。

  因此無論太陽是由氫氣組成,還是香蕉,或者室外傢俱,它本身的溫度差別都不大。

  2.組成人類的所有物質加起來也不過是方糖大小

  原子99.9999999999%都是真空區,打個比方,握拳,如果你的拳頭相當於原子核大小,那麼一個原子大約相當於聖保羅大教堂,如果這個原子是氫原子,那麼它所包含的氫原子就相當於一座空曠大教堂中央的一隻飛蛾。

  如果你將所有原子湊在一起,除去它們之間的空間,那麼空曠的大教堂可以被壓縮成一個小核、一個茶匙或者一塊方糖,但它的質量卻重達50億噸,相當於整個人類質量總和的10倍。

  3.未來事件會影響過去發生的事

  量子世界存在各種詭異的事實。雙縫實驗表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更奇怪的是,根據物理學家約翰·維勒(John Wheeler)1978年提出並由科研人員於2007年進行的一項實驗表明,目前觀測的一顆粒子的行為會影響到另一顆粒子過去的行為。

  根據雙縫實驗,如果你觀測到兩條細縫光穿過,你逼迫它表現出粒子的特性,如果你不這麼做,而觀測它落入細縫之後在螢幕上的情形會發現,它表現出波的特性。

  但是如果你等待光透過細縫,然後觀測它穿過細縫的方式,這將逆動地逼迫光必須以粒子或者波的特性經過細縫。換句話說:因果關係具有逆反性:現在會影響過去。當然這項實驗只會影響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

  但維勒提出,可以以同樣的方式觀測來自遙遠恆星的.光,它在途中因為引力作用發生了彎曲。這意味著現在觀測的事物會改變過去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發生的事。

  4.幾乎全部宇宙都看不見

  宇宙中存在超過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存在100萬至一萬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只是中等大小,很多恆星都比它大得多。

  同時宇宙中還存在大量可見的物質。但這些只佔宇宙全部質量的2%而已。那些不可見的物質我們稱之為“暗物質”,後者大約是正常物質的6倍多。

  更讓人困惑不已的是,剩下的是我們稱之為“暗能量”的東西,它揭示了宇宙的明顯擴張,然而,沒有人知道暗能量或者暗物質是什麼。

  5.物質的移動速度可以超過光速,光速並非最快的。

  在真空裡光速是恆定的30萬千米每秒。然而光並非總在真空環境下移動,比如在水裡光子傳播速度大約是前者的3/4。在核反應堆裡,有的粒子被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如果它經過一個能夠將光速減慢的絕緣介質裡,那麼它的速度實際上比周圍光速更快。

  當這個現象發生時,它會產生一種名為切連科夫輻射(Cherenkov radiation)的藍色的光,它類似於音爆現象,只是物件是光而已。

  目前為止記錄最慢的光速是透過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銣的速度,為17米每秒——相當於38英里每小時,在那個時候銣會形成一種被稱為愛因斯坦凝聚態的奇怪狀態。光也透過同樣的方式實現了完全的停止。

  6.此刻有無限個我在寫這篇新聞,而有無限個你正在閱讀。

  根據宇宙目前的標準模型,可觀測到的宇宙——包含幾十億顆星系和上萬億顆恆星——只是平行存在的無限多個宇宙中的其中一個,就像泡沫裡的一個肥皂泡而已。由於存在無限多個宇宙,因此此刻上演了每一種可能。

  但是此刻可能發生的現象的數量卻是有限的,這是因為有限數量的事件會產生有限數量的結果,事件的數量可以非常巨大,但是有限的。所以此刻的這件事,作者正在寫下以上這些文字,而讀者正在閱讀這樣的文字,一定已經發生了無數多次。更令人驚訝不已的是,我們甚至能夠算出距離我們最近的二重生的位置:10的10次方至10的28次方。

  7.黑洞並不是黑的。

  黑洞非常灰暗,但並不是黑的。它略微發出整個光譜的光,包括可見光。這種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該現象是由劍橋大學前盧卡斯數學教授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的。由於黑洞持續發光,它將失去質量,最終蒸發,除非它找到另一個質量源維持它的存在,比如星際氣體或光。

  小型黑洞與較大黑洞相比,考慮到自身的質量,它釋放出的輻射較多,所以如果某些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透過粒子撞擊產生的微小孔將會幾乎立即蒸發。科學家透過檢測輻射應該能夠觀測到這種衰變。

  8.對宇宙的基本描述並不適用於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根據狹義相對論,並不存在過去、未來或者現在這樣的事。時間框架是相對的:我有一個,你有一個,Gliese 581的第三個行星也有一個。我們的時間框架非常類似,是因為我們以相似的速度移動。如果我們以不同的速度移動,我們將會發現我們衰老的速度有快有慢。

  同樣的,如果我們其中某人距離類似地球這樣的引力源比其它人更近,那麼,他衰老的速度也比其它人慢。GPS衛星移動速度非常快,並且距離地球非常遠,因此它們內部的時鐘顯示的時間與地球表面的有所不同。

  9.這裡的粒子可以同時影響宇宙另一端的另一顆粒子。

  當電子遇到它的反物質——正電子,兩者會湮滅並釋放能量,兩個光子都會隨著爆炸消失。亞原子粒子,諸如光子和夸克,都有一種名為“旋轉”的特徵,但它並非真的在旋轉,但它們表現出似乎在旋轉的特性。

  當兩者同時產生時,它們的旋轉方向必須能夠互相抵消:也就是兩者的行為恰恰相反。由於量子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我們幾乎無法事先確定哪一顆粒子“順時針”轉而另一顆“逆時針”轉。直到我們觀測到其中一顆粒子的旋轉,才可以確定兩者都在旋轉。

  然而,更詭異的是,當你觀測到一顆粒子時,它可能忽然順時針轉或逆時針轉,無論它朝哪個方向轉,另一個粒子都是同時朝著反方向轉,即使這顆粒子可能位於宇宙的另一端。這一現象已經在實驗中出現過。

  10.你移動速度越快,質量越大

  如果你奔跑速度非常快,那麼你的質量會增加。這種質量的上升並非永久性的,只是暫時的,並且增加的量非常少。光速是宇宙的速度極限,如果某樣事物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如果你幫忙推一把,它的速度也不能增加太多,但是如果你給與它額外的能量,那麼能量就會轉為物質。

  根據相對論,質量和能量是等同的。你投入的能量越多,質量越大。這在人類的移動速度方面是可以忽略的,但是當你的速度可以與光速相媲美的時候,那麼質量的增加將是迅速而明顯的。

  科普日

  背景

  全國科普日,是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佈而開展的活動

  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佈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

  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於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佈實施。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佈一週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從2005年起,為便於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自200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來,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每年都蒞臨全國科普日北京活動現場,與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與科普日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國各地主要黨政領導也都參加當地的科普日活動。

  2009年底,中央書記處在聽取中國科協黨組工作彙報的時候,進一步明確要繼續辦好全國科普日活動,並且提出“中央書記處全體同志都要繼續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進一步體現了中央領導對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關心、重視和支援。

  宣傳資訊

  滁州市氣象局對“全國科普日”進行宣傳

  滁州市氣象局參加了由市科協牽頭組織的2012年“全國科普日”啟動儀式暨科普宣傳、義診活動。

  在宣傳活動中,市氣象局透過擺放展板、發放氣象科普資料、現場接受市民諮詢等方式,大力宣傳氣象科普知識,共發放各類材料1000餘份,接受諮詢50餘人次,為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和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做出了積極努力。

  其他地區宣傳

  昌樂縣“全國科普宣傳日”啟動儀式在喬官鎮寶石溝科普示範基地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豔芳講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科協主席周曉玲主持。縣政協副主席滕建勳出席。

  劉豔芳在講話中說,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紮紮實實搞好全縣科普工作。各級科協組織要進一步落實《綱要》要求,面向農民群眾,組織相應的科普活動,真正做到科普惠民,實現科普成果由社會共享,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三個昌樂”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啟動儀式結束後,還開展了“綠色·健康”體驗活動,進行現場採摘,並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

  大型科普

  中國的大型科普活動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覽、科技下鄉等。

  科技活動周是中國重要的科普活動之一。2003年雖然遭受SARS疫情影響,但全國科技周活動仍如期在網上進行。主題是“依靠科學,戰勝非典”。

  國家科技周的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全國各省市有關科普活動的機構都採取行動來宣傳科技,促進公眾與科學的對話。每年的科技周國家科普聯席會議都透過協商形成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各部門再來舉辦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主題為“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200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於5月15-21日在全國展開。2004年的全國科技活動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重點宣傳科學發展觀、強調科技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服務、關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動包括在北京舉辦“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的大型主題展覽及大型科技遊園會、在河北西柏坡舉辦“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動、在黑龍江舉行“振興東北,服務三農,科技列車龍江行”大型活動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綜合性科普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影響卻非常廣泛。透過定期舉辦大型科普活動,調動了科技人員進行科學傳播的積極性,推動了公眾對科技的學習和理解,擴大了社會影響。

  同時,配合重大國際和國內節日,國家各科普有關單位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如國際氣象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博物館日、全國植樹節、國家節能宣傳週等,各有關單位根據節日的情況,透過報紙、電臺、電視、網際網路等宣傳輿論工具,以科普知識競賽、演講或大型文藝演出的方式來宣傳相應的科學知識。

  面向農村的科普活動則更加強調實用技術的傳播。自1996年以來,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節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後組織了1000多萬科技人員下鄉,幫助農村幹部群眾提高文化科技素質。

  在這些活動中,都穿插著科普講座。據統計,僅在200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系統就舉辦講座近9萬次,參加人數達到300多萬人次。

  “由於政府部門對科普事業的重視和支援,現在中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環境。”——著名華裔數學家陳省身到過世界許多地方,在比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條件後,對中國的科普環境表示由衷的讚歎

  “科普大篷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國科普工作發展要求而研製生產的,目的在於向偏遠地區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科學技術諮詢,舉辦科普展覽。

  科普大篷車具有車載科學技術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傳教育、科學技術影視片播放教育、贈送科學技術普及資料書籍、流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舞臺等五項功能,被譽為“流動的科學技術館”。

  科普大篷車於2001年1月投入使用,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開展了大量科普活動,受到了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2002年,“科普大篷車”在全國17個省、市、區行駛,在各地舉辦了約10萬場科普報告和講座,聽眾數千萬人次。

  2002年,中國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科普列車”,主要開展科普展覽、報告會、講座、農業技術諮詢、醫療技術培訓、致富經驗傳授、科普電影放映等活動。

  2002年5月以“傳播科學文明,服務老區人民”為主題的科普列車從北京出發,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龍)鐵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個縣市開展宣傳服務活動。2002年10月,以“傳播科學文明,促進西部開發”為主題的科普列車則從北京駛向西北,為內蒙古、寧夏、甘肅等3個省、區鐵路沿線9個縣(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務。所到之處,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