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日常識> 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說到江西冬至的習俗,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冬至大如年”,江西人過冬至有很多習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歡迎閱讀!

  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1

  一、吃熱豆腐

  值得一提的是,老百姓不僅有冬至吃餃子、湯圓的習慣,南昌人在冬至還要吃上一碗熱豆腐。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冬天到了,吃一碗熱豆腐不但能暖身子,還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熱熱乎乎。

  老話說“冬至隔夜吃胡蔥燒豆腐,有吃吃一夜,無吃凍一夜,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據介紹,因為“腐”與“富”諧音,民間諺語這麼講,“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蔥燒豆腐”,這也體現了百姓嚮往生活富裕的心理,因此這個習俗一直傳到現在。

  二、打麻餈果

  不僅如此,江西各地也有不少有趣的風俗。上饒的冬至熱鬧非凡,農村除了掃墓外,還要打麻餈果。九江每年則有冬至打糯米粑的習俗,清晨一大早,窗外會響起“咚咚”打糯米粑的聲音。

  麻餈是江西的特產,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多作為祭祀用的供品。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三、吃糯米飯

  在宜春,人們冬至則要吃糯米飯,喜歡吃甜的便在裡面加上紅薯,鹹的則加豌豆和臘肉。

  而贛州客家人冬至當天則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尋根儀式;在飲食上,冬至要吃酒釀湯圓,俗稱“冬至不挪圓,老公小鬼不賺錢”。

  四、醃肉釀酒

  另外,冬至也是民間“醃”“黴”的好時節。老南昌人常說,“冬至醃肉骨也好”,因此一般在冬至節以後開始殺豬醃肉、黴豆腐、用糯米蒸酒等,為過年做好物資上的準備。

  另外,上饒人在冬至這一天還要灌香腸、醃魚肉。除了醃製美味的魚肉外,晾蘿蔔也是冬至的一道風景。據稱,冬至晾的`蘿蔔是最爽口的,霜風一吹,蘿蔔就脆,過年前後就差不多可以吃了,全家人都特別喜歡。

  五、掃墓

  農曆十一月初八前後是時令節日,又是傳統的祭祖日,有“冬至大似年”之說。舊時這天村村都會舉辦冬至會,凡16歲以上男子都要進宗祠參加祭祖活動,村上人口出生、死亡和嫁娶,大都在這天登記(也叫“上譜”)。

  如今,南昌人依然有冬至掃墓的習俗,市民利用冬至節紀念祖宗、掃墓、整修墳墓。在一些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擺酒席祭拜祖先,將豬頭、雞、鴨、鵝、魚等幾樣東西放在一起,向祖先祭拜,祭拜後一家人再坐下來吃。

  江西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2

  撫州:釀腸

  撫州人每年的冬至到,天氣轉寒時,開始製作各種當地美食小吃如撫州釀腸、黴豆腐等。冬至日當天,一般家庭會購買比較好的食材,一家人坐在一起,立上一盆火鍋,其樂隆隆。

  萍鄉:燻臘肉

  萍鄉燻臘肉堪稱一絕,易經上就有"日希 於陽而煬於火,曰臘肉"的記載。每年冬至,農戶人家殺了過年豬,就要熏製臘肉、臘味。萍鄉臘肉特點:色香俱佳、手工熏製、儲存時間長等。除熏製臘豬肉外,還可熏製雞、鴨、鵝、牛肉、狗肉、豬內臟等其他肉製品。

  新餘:吃土雞湯

  在新餘民間流傳著冬至日為小孩進補養生說,冬至日要給小孩燉土雞湯,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在我國曆史悠久。土雞本身具有鮮香怡人,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等優點,土雞湯味清醇鮮香,又易於吸收消化,滋補身體。

  宜春:吃糯米飯

  在宜春,人們冬至則要吃糯米飯,吃甜的在裡面加上紅薯,鹹的則加豌豆和臘肉。而贛州客家人冬至當天則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尋根儀式;在飲食上,冬至要吃酒釀湯圓,俗稱“冬至不挪圓,老公小鬼不賺錢”。

  贛南:吃酒釀湯圓

  贛南客家繼承漢風慎終追遠,冬至祠堂舉行隆重祭祖尋根儀式,家家掃墓掛紙。贛南人冬至要吃酒釀湯圓,俗稱"冬至不挪圓,老公小鬼不賺錢"。酒釀湯園清香爽口,略帶酒味卻不濃烈。

  景德鎮:南瓜糊

  景德鎮人冬至要吃上一碗熱熱的南瓜糊。將老南瓜洗淨,切塊放鍋裡煮至爛熟,再加以麵粉攪拌成糊狀,煮沸後即可吃。從醫學和營養學角度講,南瓜糊香甜可口,暖胃熱身,價格又便宜,是很適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