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燒紙的講究
在民間,人們把寒衣節稱為是鬼節,在這天人們要進行祭祀,祭祖的活動,並且還要燒寒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寒衣節燒紙的講究,希望有所幫助!
寒衣節為什麼要燒紙
寒衣節燒紙是為了讓陰差帶到冥間,送給已經過世的先人,讓人們在陰間能夠少受苦難;
農曆十月初一為治酒、燒紙、焚香、祭奠亡靈和掃墓的日子。這一習俗一直延續下來,農村多於此日上墳拜墓。
十月一日,為送寒衣節。這一天,人們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寒衣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是孟姜女新婚燕爾,老公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因此時值農曆的十月初一,被人們稱之為“送寒衣節”。
寒衣節燒紙講究
1、三年不燒寒衣紙。按照中華民族傳統習慣,去世人去世後第一次、去燒寒衣紙必須是單年,且先復土立碑。
2、燒紙最好在上午9點至下午15點之間進行。去墳地的時間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時候,天亮的比較晚,太陽落山卻比較早,上午9點——下午15點這段時間內,是一天中陽氣比較旺盛的時段,會加強自身陽氣。
3、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
4、必須在寒衣節或者提前燒,不可拖後。若在十月初一以後的時間燒,死者會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褲子。
寒衣節燒紙有什麼講究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在這一天人們也要祭祀先人,寄託哀思,寒衣節顧名思義,要燒寒衣給逝去的親人,不光是寒衣,還有別的東西,祭祀先人一般都會燒紙,今天就來說說寒衣節燒紙有什麼講究。
寒衣節燒寒衣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一個個說。
雖然現在大家都提倡文明祭祀,像是在網上祭祀,買鮮花祭祀,以此來代替燒紙錢的祭祀方式,可也擋不住農村及偏遠的山區還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喪俗。
這種習俗一時半會也改不過來,所以大家在燒寒衣的時候只能多多注意,民間有一個說法,認為紙錢、寒衣燒不盡,逝者在陰世就收不到子女送的寒衣及“錢財”,所以在燒寒衣的時候,要留意是否將寒衣、紙錢燒盡務必確保燒乾淨。
其實這也是老一輩的看法,實際上燒紙錢燒透更多地是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現在很多墳墓都建在山林中,這個季節天氣乾燥,林中落葉也比較多,很多新聞中火災就是由祭祀沒燒乾淨引起的。
所以大家在祭祀逝去親人,為親人燒紙錢和寒衣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東西燒乾淨,不會留下一點火星才能離開。
當然,還是建議大家選擇綠色環保安全的祭奠方式,像是網上祭奠,鮮花祭奠等等。
民間送紙錢的說法是“早清明,晚十月一”,意思是清明節祭祀要選在清明節之前,寒衣節祭祀要選在農曆十月一之後,雖然這個說法難以理解,仔細想想其實就會明白。
大家祭祀一般都會提前一週左右,這樣既避免了祭掃高峰帶來的交通擁堵,又遵循了傳統“早清明,晚十月一”的祭祖習俗。
大部分人在寒衣節燒紙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十月一上午九點到十二點之間這個時間段,民間的說法是這個時間段陽氣旺盛,適合家屬前往墓園祭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實際上這只是方便大家出門和回去的路上方便,白天也能觀察是否燒乾淨,有沒有留下火星之類的東西。
一般寒衣節都已經開始變冷了,寒衣節也意味著冬天的到來,所以燒紙錢的時候最好不要帶小孩子前往墓地,一方面是孩子年齡小容易受到驚嚇,另一方面,寒衣時節天氣轉涼,孩子容易受寒氣侵襲而著涼。
小孩子生病也是比較折騰的,打針吃藥,還要父母騰出空來專門照顧,除了小孩子不宜去祭祀,身體弱的人和孕婦也不建議去墓地參加祭掃,來回折騰不說,還容易受涼生病,那才是得不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