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日常識> 重陽節要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要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要吃什麼東西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要吃什麼東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製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到了明清時代,人們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等中藥。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中對此有著明確的記載,稱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飲料”。

  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麵,“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溫,可以禦寒。

  陝北有不少以蕎麵羊肉為主料的著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餄餎、羊肉蕎麥麵等。而陝北人過重陽節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蕎麵羊肉。蕎麥性甘味涼,有開胃寬腸,下氣消積。治絞腸痧,腸胃積滯,慢性洩瀉的功效。由於蕎麥性涼,故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蕎麥。為了彌補這一點,陝北人常用羊肉與蕎麥搭配。

  羊肉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痠軟,五勞七傷。在《本草綱目》中,羊肉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中醫認為,羊肉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冬季食用,可收到滋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人們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溼氣,避寒冷,暖心胃。

  螃蟹

  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秋風起,蟹黃肥,此時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節。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遊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但吃蟹方法很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薑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性寒,氣味鹹,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的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能使蟹味更鮮美。

  擴充套件資料:

  潮汕的重陽節習俗

  祭祖

  潮俗在重陽節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較清貧者,他們無力在每個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這一天做個總的祭拜,求得祖宗諒解。

  登高

  《澄海縣誌》說:“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登高飲酒,簪菊花,插茱 萸,仍遵照古人遺留下習俗,諺語說:‘九月重九,登高飲酒。’”這天 稱為重陽節,是因為《易經》將九定為陽數,而九相重,稱為“重九”。 又因為日、月俱為“九”數,兩陽相重,又稱為“重陽”。

  重陽登高習俗,從西漢時期就已經流行。有關登高緣因,人們社撰了 這樣一個傳說。《續齊諧記》曰:東漢時汝南桓景,隨方士費長房學道術, 遊學多年。一天,費長房告誡桓景說:“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家有大災。 你可速回家,讓家人皆準備一隻裝有茱萸的絳色袋子,繫於臂上,登高飲 菊花酒,便可消災免禍。桓景聽罷,匆忙回家,遵從師傅所囑,令全家登 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豬、羊、牛均已暴死。費長房聞訊說: 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禍。這傳說雖屬無稽之談,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 消災避禍、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隨著歲月流逝,重陽登高習俗中的迷信觀念日益淡漠,而登高習俗被 賦上新氣息。九月九日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雲淡山青,金桂飄香。 當此之時,邀請三四親朋好友,欣然結伴出遊,登高環望,極目天舒。那 漫山紅葉,金黃果實,各種風光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食“九皇齋”

  潮汕重陽節保持中國傳統的風俗,如高人雅士登高遊賞,飲酒賦詩,老百姓翻曬衣物書籍、椅櫃頗有古意。潮安、澄海且有一處結緣風習,即炸油麻丸分送親友。丸與緣同音(粵語讀音),意在結緣。另舊時潮州戲班自初一日起至初九晚上要食齋,稱食九皇齋。自初一日起全班人員穿白衫褲,天天焚香敬奉,初九晚上,全體敬拜(連同玄武山佛祖和戲神田元帥一起拜)。民間也有拜九皇者。但在泰國潮籍華僑裔食九皇齋卻很隆重,自初一至初九或初十,普遍有食九皇齋,祀拜皇神之俗。他們所祀的九皇神,與中國神書上所說的北斗辰宿不同,也與潮汕本土民間傳說的人皇九個頭,有九個兄弟,分管九州的九皇神不同。他們拜的九皇神,傳說原是九個賊,後被觀音大士收服,改邪為正,大慈大悲,做了許多善事,成為佛門的大弟子,而受人們的崇拜,構成了有異於本土的潮汕華僑民俗的一部分。

  重陽糕

  重陽吃“重陽糕”。重陽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輔料有棗、粟或肉。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高,象座小寶塔,上面還做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思。

  放風箏

  清乾隆《揭陽縣誌》雲:“重陽,俗不登高,士大夫好事者或為之。是日,兒童多放紙鳶(即放風箏)。”九月風信好,兒童多放風箏。有童謠說:“九月九,風禽線斷滿天走。”

  潮俗又說:“九月九,風箏仔,滿街走。”說的是潮汕人在這一天的 一項特殊習俗:放風箏。潮汕地區春夏多雨,冬天太冷,秋天最宜室外活 動。金秋季節,秋風送爽,藍天下飄著一隻只造形別緻的風箏,使人覺得 生活充滿生機,全然沒有北方秋天的蕭瑟景象。

  潮汕地區的風箏不似濰坊風箏有名,但放風箏之俗較為普遍。 風箏多是小號的,削竹篾為架,糊上各種質量的白紙,再在自紙上畫上各 種圖案。常見的有鯧魚、章魚、蝴蝶、蜻蜒等動物造型。

  菊花餐

  重陽節古稱菊花節。古人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九月九日飲菊酒,人共黃花醉重陽”及“九月黃花插滿頭”等詩句。

  古往今來,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陽有賞菊、餐菊、飲菊、插菊等風俗。古醫籍《神農本草經》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讚美菊花為“延壽客”,其功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