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希望有所幫助!

  一、當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存在問題

  (一)教育內容不合理

  由於人們長期以來對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觀念認識上的偏差,所以我國目前在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內容上,採取重養育而輕教育,重知識灌輸而輕道德培養,導致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學前兒童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缺少誠信教育,缺少做人的基本規範教育等教育欠缺和空白。主要有以下表現:

  第一,許多家長對幼兒家庭教育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們把幼兒家庭教育與智力教育等同。把學習生字、計算、背詩、學習外語當作幼兒教育的主要課程,而疏忽了對幼兒的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而給幼兒的人生帶來嚴重的影響。

  第二,很多家長在幼兒的家庭教育中,重視兒童知識的學習,但同時忽略了道德教育,容易使兒童性格自私,不重視社會公德,不懂得承擔責任、與同齡兒童的交流出現人際關係障礙。如現在的二孩政策,使很多符合條件的家庭想要生育第二個子女,但這件事往往受到來自於第一個子女的阻礙,這是兒童道德教育缺失和自私的一種表現。

  (二)過分溺愛孩子

  現在的家長,對學前兒童普遍的嬌生慣養,特別是目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實際看護和照顧兒童的祖父母,隔代教育更加過分地嬌寵和溺愛孩子。家長這樣無原則的嬌慣,很容易使幼兒產生任性的、驕橫的、不講道理的不良習慣,並在心理上加以強化。同時,對幼兒的保護過度,過分的溺愛、嬌寵,會使幼兒失自我生活的能力,也不利於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和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雖然家長的愛是催化幼兒智慧萌芽的陽光,是幼兒形成良好品質的土壤,但如果家長對幼兒的愛超過了限度,則容易形成孩子不健康的個性。當兒童被過分溺愛,家長忽略其犯下的錯誤而過度包容,就會使兒童的心裡產生巨大的變化,比如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家長的引導,不承認錯誤和推卸責任,不允許讓自己不滿意的事發生,使得日後其他環節的教育更加艱難。

  (三)代替代勞,勞動教育薄弱

  培養學前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勞動習慣,是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使幼兒增強體質,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促進身體發育,還能促進幼兒的智力的發育、思想進步以及意志的發展,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但在現實生活中,家長首先對孩子的弱小產生過度的保護意識,認為孩子並沒有能力完成獨立進行簡單的勞動,因此孩子的一切勞動都由家長代替,人穿衣吃飯的簡單的事情,很多孩子也沒有機會獨立完成,天長日久,致使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自己的分內事由家長代勞是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在接觸社會後往往會逃避勞動,推卸責任,害怕工作和任務。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策略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急劇變革,家庭的結構、父母的價值觀等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也就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更多家長開始尋求理性的.教育兒童的方法,為了使幼兒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幼兒健康成長,家長應在家庭教育上應重視以下幾點:

  (一)智力培養與道德教育並存

  對於幼兒來說,結合日常生活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育的成效也更加牢固。家長在重視兒童智力教育的同時,也要在生活中積極引導兒童,耐心的教育兒童明辨每一件事的是非對錯,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把兒童教育成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尊敬長輩、友愛同輩的好孩子,使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孩子在九歲左右,就會獨立思考問題,質疑家長的決定,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念,因此在這之前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便兒童可以以一種陽光的心態成長。

  (二)愛與嚴格教育相結合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在感性地對孩子關心和熱愛的同時,更需要理智地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首先,家長疼愛孩子是天性,但疼愛不等於溺愛,家長可以給予兒童親情方面的關懷,讓兒童有幸福感,有自信,有快樂的童年;同時不能夠盲目的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能因為擔心就剝奪孩子合理鍛鍊自我的機會,要愛而有理性,正確的愛不是盲目的,不是過度的,而是要為孩子的未來發展考慮,在家長的適度扶持下,給孩子一個面對自我的機會。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嚴格也不能變成苛刻。很多家長想將孩子變為代替自己完成未實現理想的工具,過度嚴格的要求孩子,比如在孩子的骨骼按動琴鍵時間長會受到傷害的幼小年紀,強迫孩子學習鋼琴,這並不符合人類成長的自然法則,揠苗助長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嚴格要求也要適度,不抹殺兒童的天性。

  (三)培養學前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

  很多家長從來不給幼兒獨立生活和勞動的機會,而是自己代勞,這並不是對幼兒的幫助,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類在滿足了溫飽、安全、歸屬與愛等需求以外,便開始追求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一點兒童也不例外。家長滿足了兒童溫飽、安全、歸屬與愛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需要更多的給兒童提供機會,讓他們獨立的體驗、生活和勞動,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經驗和成功的自豪感,只有讓孩子有機會在能力範圍內去實現自己小小的價值,他們才會在今後遇到挫折的時候更加自信並迎難而上。

  (四)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

  由於兒童記憶優於成人的特點,很多小事,都會讓他們印象深刻。家長不經意的在自己的行為中出現不良現象,孩子就會效仿,比如講髒話、不講衛生,等等。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要發揮自己榜樣的作用,以身作則,在兒童面前樹立正面的、積極的、高大的形象,才能給孩子以好的引導,將其導向正確的成長之路。

  三、總結

  當代學前兒童的早期潛力發展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時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發展是一維的,不可逆的,因此,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種育人藝術。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夠把握好學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學前教育的誤區,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從而為孩子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