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一年級教學反思> 一年級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年級教學反思

一年級教學反思

  一年級教學反思怎麼寫?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

  1.確定教學目標的適用性。

  2.現目標所採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

  1.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採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

  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

  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

  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

  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迴圈。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一年級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教學反思(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激情很高,好奇心強,喜好遊戲和活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而且易受到遊戲與活動形式的影響。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在漢語拼音aoouiu的教學中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之外,做了三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輕鬆活潑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人們也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趣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學習中,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並富有成效。他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呢?遊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活動中學。因此,我在aoouiu的教學中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一是引進故事,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賦予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童話故事中參與學習。如在匯入時我說:“小朋友,可愛的小鳥看見我們102班今天這麼熱鬧,忍不住也要來湊熱鬧,你歡不歡迎啊?”學生高興地說:“歡迎!”……師說:“小鳥也想給小朋友介紹幾個好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呀?”生說:“想!”孩子們聽了十分好奇、興趣盎然。抓住這個機會,我利用可愛的小鳥來引導學生進行了各種環節的拼音學習,結果孩子們學得很快,輕鬆地走過了以往教學中較難的拼音入門課。二是引進體育休息操,用它們來豐富課堂學習,讓孩子們在運動、唱歌中學習、放鬆。如在本節課上到一半時,孩子們學得也有些累了,當我問小朋友想不想運動休息一下時,小朋友都興奮地回答:“想!”於是我們一起做起了拼音休息操:“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單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複韻母表:aieiu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看著他們眼裡、臉上洋溢的興奮和愉快,我覺得,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才能,只要你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提供一個舞臺,你就會有驚喜的發現。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做操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放鬆,而且還鞏固和訓練了他們的拼讀能力,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唱和跳中會對拼音產生興趣。三是引進遊戲。從年齡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對遊戲最感興趣,所以“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住。”遵循這個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一系列的遊戲,如摘果子游戲;放鞭炮遊戲(請學生上講臺放鞭炮,只要讀對了,鞭炮就會點燃);戴帽子游戲(主要訓練學生給複韻母標調的能力);找朋友遊戲(練拼讀);開火車遊戲等。在變化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激情,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與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鬆而愉快。

  二、找新的未知點,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願望,強調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而我們的外部資訊必須透過兒童自身的工具性操作主動構建才能內化在兒童的心理層面上,最後積澱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才能更加主動、輕鬆、準確、深刻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自主性活動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學習的質量。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若是不及時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馬上轉移注意力,自己玩自己的了。我在教學aoouiu時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課堂上出現一片嘈雜的聲音,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我邊聽邊評,並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學生也會在老師的評價中自覺地改進,糾正了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aoouiu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著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看錶音表形圖編兒歌,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當然,在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先給他們做示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要講清楚編兒歌的要領,讓學生接受新的挑戰。如學aoouiu時我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a右oaoaoao,並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ao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或表形圖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後我讓學生透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各種各樣的兒歌:一件棉襖aoaoao;一根蓮藕ououou;小朋友游泳iuiuiu;一隻海鷗ououou;奧運會aoaoao;水母游泳iuiuiu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求異性思維,對知識實現了內化,符合我們新課程標準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的目標。

  一年級教學反思2

  《輕輕地》這篇課文寫的是媽媽和“我”起床了,看到下了夜班睡得正香的爸爸,我們輕輕地穿衣、輕輕地走路、輕輕地說話,怕吵醒爸爸,充滿了和睦的家庭氛圍,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所以在教學理解本篇課文的時候,聯絡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關鍵。

  在教學《輕輕地》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積累,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在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中的重難點,如表演媽媽和“我”輕輕地做事,教學也就顯得輕鬆了許多。當學生已經熟讀了課文並且理解了“輕輕地”的含義,情感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他們聯絡自己的生活說了很多很多:媽媽下班了在喝茶,我要輕輕地說話不能打擾媽媽休息;爸爸上班累了一天了我要輕輕地做我自己的事不能打擾他......看著同學們已經能夠認識到體會家人工作的辛苦並能夠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讓同學們互相評價完畢之後,此時我進一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評價課文中的小朋友,這下子同學們已經從自己的生活中有了一個情感的體驗,他們就會結合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領悟課文,已經不再需要教師以聚居區引導了。

  因此,理解課文,感悟情感,聯絡生活,適度放手讓學生自說自悟才是最重要的。教師只要抓住關鍵問題提問就可以了。

  一年級教學反思3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學低段的數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不能達到100%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定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著重啟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蘊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定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後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透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人,後面1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從後面數是第2,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時會多說一人,有時會少說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

  一年級教學反思4

  最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透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我個人認為,教學中無論採用怎樣的方式,它們的教學理念沒有變,都是在圍繞新的課程理念在實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

  現我們正在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摸索與探究,作為最基礎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課堂效果的高效,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先學後教。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觸碰到相關知識點,由此展開對新知的探究,教師只需在旁引導、指點即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必過分擔心學生是否能行,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兒童,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這其中就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只要組織引導適當,學生定會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課堂的開始,並沒有急於講授,而是透過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滾一滾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學生在觀察、交流之中就發現了各種圖形的特徵,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自己感悟了本節課的知識,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二、以學定教。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把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動態融合。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創設好的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動手操作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透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的環節:

  1、學生閉上眼,摸一摸袋子裡禮物,判斷它的形狀並說一說它的名稱。用遊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這樣能使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徵有更豐富的體驗,這一組活動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最後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玩搭積木遊戲,學生們“玩”得非常開心,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學生討論交流,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搭積木中學生能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明白了圓柱和球的滾動為什麼不一樣等,也發現平面與平面的接觸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則不行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令學生始終在輕鬆、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年級教學反思5

  這天一年級的第一堂音樂課,我們學的是《你的名字叫什麼》,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我就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在坐的最好的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這一豎,引得其他小朋友立刻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課的一開始,我對孩子們說:“以後,你們的音樂課,就由我來做你們的音樂老師了,你們想認識我嗎?”“想!”,“既然我們上得是音樂課,那麼,老師想透過音樂的方式來介紹我自己,你們可要聽好了,我叫於老師,我叫於老師!(同時,在黑板上板書節奏:xxx下面,我想認識一下我們的小朋友,那麼你能不能學著於老師,用音樂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幾雙小手高高舉了起來,我叫起一個學生,輕輕對她唱著:“你的名字叫什麼?”她高興地拍手說:“我叫xxx,我叫xxx!”,於是,我又唱著《你的名字叫什麼》的最後一句對她說:“你的名字真好聽!”同時,獎了她一個笑臉,這下,孩子們可激動了,個個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經過一番“開火車”後,孩子們基本上把這首歌曲在無形中學會了,之後,我對學生說:“因為我們上的是音樂課,以後我們就要用音樂的方式來進行上、下課問好,你們想學嗎?”“想!”一聲高過一聲!忽然有個聲音說:“哇,音樂老師好厲害啊!”當我們經過比賽、遊戲等過程學完上、下

  課問好及“靜坐”音樂後,我們的下課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來了,課後,有幾個孩子跑來對我說:“於老師,你真厲害!”呵呵……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語”,竟讓我一下子有點“飄飄然”了!這天的音樂教學真得讓我很快樂!

  一年級教學反思6

  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動作要領到底要不要講得那麼細,課中的分解動作練習有沒有必要?透過觀察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了動作要領之後,動作相反不協調了,變形的動作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不利的,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

  怎樣才算是一堂好的體育課?記得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教研員說,只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充分活動,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課。認為上體育課沒有必要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慢跑。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及想法,不能讓學生覺得上操場好象上刑場一樣。提出了現在的體育教學有些教師還是以競技專案為主,以增強體質為教學目標。

  現代教育思想要求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健體,要重視培養獨立從事科學鍛鍊身體的能力。於是我們有些教師由此認為體育教學要實現多項轉變:由“重視學會”轉變為“重視會學”;由“重視體育技能學習”轉變為“重視體育能力的培養”;由“重視技能掌握”轉變為“重視情感體驗”。於是在教學中就出現了“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主鍛鍊”等名目繁多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愛怎麼學就怎麼學,只要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在歡笑中度過就是成功的好課,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運動技能蕩然無存,教師和學生輕輕鬆鬆在歡笑中下了課。試問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了嗎?學生的體能得到鍛鍊了嗎?

  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的總有一種迷茫的感覺,總覺得體育課程改革純理論的'東西過多,具體實際指導的、可操作性的東西太少。我們是不是真要天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進行體育訓練與競賽?理論與實踐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班級人數眾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興趣不相同,更何況體育專案種類繁多,有的喜歡打籃球,有的喜歡踢足球、賽跑、投擲等等。假如都依照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生的心裡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堂活動課,在其他老師的眼裡認為這是一堂“放羊課”。其實“放羊課”是特別難上的課。所謂“放羊”,要有足夠的“草”讓“羊”吃,要有安全的場地讓“羊”吃飽。象這類課我不敢上,一來讓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務正業,讓學生在操場瘋玩,自己到處轉悠,巡視。二來學校的環境有些不允許,一堂體育課,操場上有好幾個班上課。學生這兒跑去撞到人,那兒投球砸到人了,更別說其它專案。高喊了幾年的素質教育,快樂體育,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打轉,四列橫隊集合、慢跑、講解示範等等。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只有全盤接納,待到仔細回味真是酸甜苦辣盡有。不管怎樣,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才是最好的!

  一年級教學反思7

  從五年級一下跳到一年級,感覺有些不太適應,原先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等都不管用了,兩個月的教學讓我感觸頗多。

  班裡51個孩子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什麼樣的孩子都有。其中有一個孩子比較特別,他來自貴州,從他的各方面看得出來他的家境不太好,他跟他爸爸在雲和打工,媽媽在老家,爸爸為了生計整天上班,晚上還加班,不上學時就扔他一人在家裡,沒人管,也沒人關心,所以他總是那麼的好動。上課時,不是動邊上的同學,就是低頭在玩東西,什麼東西都是他的玩具,甚至把凳子上的螺絲也擰下來玩,擰完了自己的擰別人的。下課不是打這個就是打那個,要不就拿別人的東西。抽他讀書時聽不見他的聲音,天天回家的作業都是空白的收上來的,讓他回家讀書讓家長簽字對他來說他有不籤的特權。這樣的孩子真是讓我傷透了腦筋。剛開始,我用對付五年級學生的辦法去治他,讓他站著上課,從他自己的座位一直站到了我的講臺前,前站站後站站,一點也不管用。後來我就用罰,罰他讀書,罰他寫字,把他留下來,發現還是不管用,唉,還真是難對付的主。

  怎麼辦呢?我尋思著。一次在辦公室裡看見一個同事拿著一張五角星貼紙,突然我發現其實是我自己的方式不對,是我自己還沒調整好自己的角色。第二天我就去買了一些五角星貼紙,上課我也改變了以嚴治班的方式,感覺自己有點像幼兒園的老師了。我對他說如果他一節課不動別人或者不玩東西,老師就獎他一顆星,下課沒人告他狀就獎他一顆星,能讀一課的拼音獎他一顆星,作業交來獎他一顆星,這方法還真管用,一天下來他得了三顆星,他高興,我高興,其他小朋友也高興。同時他做得好的地方及時表揚,有進步給予表揚,一段時間表下來,發現他進步還真不小。現在雖然他還是比別的孩子好動,但比剛開學那段時間好多了,學習也進步了少,每次抽他讀書他也都會讀了,個別不會讀的我就讓小老師課後教他讀,這樣他挨批評少了,受表揚多了,學習興趣也大了,人也開朗了不少。這真是奇妙!

  這個孩子的轉變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老師,要讓孩子適應你的教學,首先你自己先要調整好自己,去適應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生活,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多表揚少批評,對孩子至少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很管用的。

  一年級教學反思8

  《自己去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課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宜對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感。如讀小鴨子求媽媽帶自己去游泳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求”的語氣。

  2、大膽地讓學生讀,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讀過以後透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繼續從讀中理解、體會,自己解決問題。

  3、媒體展示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的感性材料,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4、表演朗讀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表現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5、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理解程度會不同,應該認同閱讀和認知個性。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來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起學生來,總會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探討的地方。

  其一、在朗讀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音讀等)來體味課文語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學生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遍遍的讀,但總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鴨子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學生沒有讀出請求的語氣,如果這時老師引導一句:你想讓媽媽答應你的請求時,怎麼對媽媽說呢?這樣,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會把請求的語氣讀出來了。一年級的朗讀指導舉足輕重,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點撥引導於關鍵處,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表現的願望。如學生在感悟課文之後的分角色表演時,鴨媽媽在和小鴨子對話中的溫柔和鼓勵的語氣與撫摸鴨頭的動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感悟。但是,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我忙著結束這一課,所以關於表演的內容叫孩子上臺次數不多,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於衷,過後瞭解,他們卻這樣說:“老師,剛才你叫表演的同學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為學時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最後,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樣會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

  一年級教學反思9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於振奮狀態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透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但學生的學習習慣還需加強培養。由於一年級學生在小學的時間不長,來自各個幼兒園,課堂常規大不相同,在短期內,許多習慣還沒有養成,如:課堂上當我提出問題時,有些小朋友不舉手很快地說出答案;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認真傾聽。

  同時組織教學也還不到位。課堂上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實踐操作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課堂有點混亂。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教學反思10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別喜歡《秋天》這首詩歌。這首詩的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易於朗讀和背誦。在作者的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著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我先佈置學生請爸爸、媽媽帶領自己去觀察秋天,描繪秋天,歌唱秋天,這樣,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文字的語文學習為綜合性課文學習。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並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了。教學後,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再蒐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後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讚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讚美的情懷。

  一年級教學反思11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這首詩寫得很美好很純淨,像世外桃源;詩不長,僅三節。雖很精粹,卻容量大,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鑑於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及體會詩歌優美意境,品味文中優美詞句作為本文的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時數為一課時。在這堂課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學習投入,討論認真,探究深入,整個課堂氛圍活躍並且自主,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幾次小高潮。我認為這堂課的“亮點”有以下幾處:

  1、注意導語的連線作用,直擊教學重點:

  我用一個小練習入課:請同學們為一句不完整的詩歌補充詞語。“自在飛花輕似 ,無邊絲雨細如 。”目的是透過推敲比較,讓學生領略品味詩歌語言之趣、之美。

  這個小練習引起了學生們濃厚的興趣,大家細細揣度,都大膽說出自己的妙想。這樣,導語在課堂上就成為了一座橋樑,把我將針對這首教學的重點“細品語言”和學生的實際感受連線起來。對於學生而言,目標明確,而且過渡自然。

  2、由表及裡,推敲語言:

  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透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鑑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往往是窺一斑而見全豹。因一字而盡傳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

  我再次把一節不完整的詩歌展示給學生,這是《秋天》一詩的第一節,其中每一句話均被我抽掉了一個關鍵性的詞語。把“動過手術”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覆體會,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於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3、學以至用,及時鞏固:

  如果說第一節詩歌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品讀詩歌的話,那麼後面的環節則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主來完成。教師在第一節的教學活動中,已經引導學生逐漸明確了品讀語言的一些方法,那麼剩下的兩節詩歌則可以交給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來自主體味了。透過小組討論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學生們獨立地完成了對下兩節詩歌的品讀,老師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適時點撥的作用。

  品味推敲詩歌的語言不但可以用於詩歌的賞析上,也可以運用於詩歌的寫作當中。因此在“讀詩”、“品詩”的環節之後,我又設定了一個“寫詩”的環節。我第三次給學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詩歌。請大家在結合上下文營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細細推敲之後,把詩句填寫完整。學生們通仔細斟酌,反覆修改,最後完成的作品頗有讓人眼前一亮之處。

  我認為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以至用,是使理論運用於實踐,讓學生透過實際操練來熟練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反饋形式,老師可以馬上從學生的練習中瞭解他們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時予以調整和幫助。

  品詩的方法諸多,但我認為一課一得,在一堂課上能夠引導學生明確一種品詩寫詩的方法,也是可以給他們帶來一些切實可行的幫助的。而且詩歌強調主觀感受,品味語言的作用不是單一的,它也可以幫助讀詩人逐漸養成體驗美、發現美的習慣。詩歌教學,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所以我認為透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

  陶行知說:“一篇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所以,我希望當學生學習了《秋天》這個“點”之後,應該能掌握一種賞析詩歌的方法,能主動地去閱讀並能較深刻地理解現代詩歌。一節課的結束並不等於一個“。”,而應該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學生們引向更廣袤的語文天地!

  一年級教學反思12

  jqx與ü相拼省寫ü上的兩點的拼音規則是拼音教學中的一難點。其難在一是容易忘記省寫ü上的兩點;二是省掉兩點後又將ü讀成u,造成拼讀錯誤。雖說是第二課時,但我還是花了大量時間去鞏固這一難點:如,讓學生補充板書j—ü—(ju) q—ü—(qu) x—ü—(xu),讓學生透過順口溜(1、jqx,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小ü見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2、小ü見了j q x去掉兩點還念ü)和反覆的拼讀練習去強化。

  在新授時,我從字到詞再到句,有步驟地進行教學,雖然整體上感覺還行,但是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第一,就是兩拼音節的拼法,我在教授時出現了錯誤,沒有按照前音輕,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這樣的拼讀原則進行拼讀,還是按著孩子們從幼兒園帶來的不正確的分開拼讀的方法進行拼讀,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們在課後給我指出這一錯誤,能讓我及時得以改正。

  第二、就是上課的獎勵制度,這也是我的一個疏忽,上課忘記了對小朋友的獎勵,獎勵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很重要,起激勵作用,效果要比批評好的多,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應該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獎勵。

  第三,上課的常規要抓起來,一年級的小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課堂常規,如果這個不做好,上課的效果就不會太好,所以對這個在以後的課中要加強起來。

  第四,在拼音教學中,拼音音節的教育力度還可以加強一點,集體讀之後還可以安排一些個人的練習,加強鞏固一下。

  一年級教學反思13

  這節課我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並紮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範寫、多次範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於動筆了。今天的課上,我反覆地在黑板上示範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現了一些問題後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

  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及時的評價,板書速度慢,教學中語言不夠豐富,情緒不夠飽滿,有的環節還浪費了時間。學生在課上開啟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寫字時凳子扭動的聲音,我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滋味。開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今後還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一年級教學反思14

  認識前後是北師大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內容,是圖形與位置的啟蒙知識,也是學生在生活中辨認方向的基本知識。應該說,每個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都有一些辨認前後的知識。學生在接觸前後時,他們的生活經驗已經為學習打下了基礎,而學好本內容則能把他們原有的經驗轉化成較規範的數學知識。

  教材內容是利用森林運動會的情境,讓學生表述5個小動物賽跑的情境,說一說每兩隻小動物的前後關係。所以我製作了一個電腦課件輔助教學,把賽跑過程從賽跑前賽跑中賽跑後分別出示,這樣活化了教材內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孩子們透過多次描述小動物之間的前後關係,很快掌握了前後位置關係。

  由於本節課是第二節課中,學生在第一節的語文課上表現得非常的積極活躍,所以在這節課上,有的學生稍微顯得有些鬆散,我想這肯能和自己的教學組織能力有很大關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註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後,聽課老師給我提出了不少意見,對我的幫助很大,收益匪淺。練習指導不能太過細,否則學生的倚賴性會越來越強,而應該研究一下習題,重點指導,這樣既完成了練習,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堂上要多給學生說的時間,學生不會說時可以先引導,再慢慢讓學生說,這樣既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又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數學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教學反思15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開啟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學期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透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口耳目》《日月明》這兩課時,我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透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絡,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如我上《靜夜思》這篇課文時,我板書了課題後就問: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讀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和“夜”,給他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著什麼?意外的是學生都很快的明白了“靜”和“夜”的意思。

  5、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識字教學中我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整合。開學時我就讓學生自己準備了喜歡的識字本,每天回家進行生活識字。識字的範圍很廣,可以是大街上廣告牌上的、店鋪名稱、食品的包裝袋、課外書上等等,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注意收集,隨時隨地進行識字訓練。學生把自己生活中認識的字帶到學校,和小朋友們交流,識字量就更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