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精選5篇)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1

  學校物質資源,主要是指學校內部各組織機構在完成教育活動或教育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轉化部分財力而積累起來的具體實物。包括學校所擁有的不動資產,用於教學和科研的固定資產,以及維持日常工作生活的固定裝置。筆者根據相關資料和採訪調查,對學校物質資源的浪費現象進行了統計。如下表所示:

  近年來,由於農村地區學校撤點並校的實施,大量的校舍資源和辦公資源出現嚴重浪費現象,許多學校的課桌堆砌成山,成為“垃圾”,許多教室閒置,成為了“危房”。而同時,在城市地區,一些學校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擴建新校區的過程中,出現了盲目跟風,貪大求高的現象,然而,學校開發能力不足,新的校舍變成沉重的包袱,導致資源浪費。

  汶川地震後,災區孩子的上學問題成為全社會最關注的焦點。目前,四川學校重建完成率已超過85%,但個別學校耗資上億重建,也引發不少公眾對學校重建可能存在不合實際的奢華浪費問題的擔憂和質疑。災區有些學校的圖書館、電腦室、游泳池等裝置堪比一些高校的設施,但是學校的利用率低,後期維護成本卻加大,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給學校增加了負擔。

  目前,我國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了大量現代資訊科技工具並運用於學校教育教學,但從實際效果看,除了部分教師在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技術,並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外,大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工具的應用還視若旁物,即便不得已而採用,也收效甚微。學校幾十萬元甚至是幾百萬元花下去了,教育資訊化似乎還很遙遠,教師仍舊在用傳統手段進行教學,學校仍舊在用傳統手段進行教學管理。

  據調查顯示,當前,不少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得華而不實,對師生和學生閱覽的限制條件過多,閱覽室開放時間過短,師生借閱量少,借閱率低,翻新率也低,閱覽室成了名副其實的“藏書室”。一些學校的圖書館由於沒有統一的計劃,重複購書的現象比較多,造成本來就有限的圖書經費買不了幾種圖書,極大地影響了教學和科研對文獻資料的需求。

  一些學校的圖書館修建得大氣,但對於學生閱讀情況卻顯得極為“小氣”。專家調查顯示,中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47.9%是透過個人購買,22.2%是同學和朋友間相互借閱,而到學校圖書館借閱的僅佔14.9%;8成學生在家裡閱讀,僅有6%的學生去圖書館閱讀;人均藏書量小學生最多,高中生最少,呈現出學段升高藏書量減少的趨勢。目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較重,課餘時間幾乎全被作業、考試、輔導班佔據,家長也恨不得學生全身心“鑽”到課本中,認為看“閒書”是不務正業。這就導致學校圖書館利用率極低,而且一些學校圖書陳舊,許多圖書都是學生不願意讀的,即使有大量藏書,很少向學生開放,只是讓書之高閣,給上級檢查的領導做樣子,根本無法發揮學生閱讀“主陣地”的作用。

  在調查中,學校辦公經費流失最為嚴重,可以說是無時不在。不少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不計較辦公經費的得失,大手大腳,無所顧忌,根本不講究勤儉節約。諸如旅差費超範圍、超標準支付;有些單位辦公用品採購混亂,辦公用品隨便領,辦公電話隨便打;教學樓、實驗樓、行政辦公樓及其他公共場所內燈長明、水長流,人們往往熟視無睹,這些司空見慣的浪費,致使僅水電費一項,就成為許多學校一項很大的開支和一筆很大的負擔。一些學生對浪費現象視而不見,沒有養生勤儉節約的習慣,飯菜、水電、學習用品不想用就扔掉,浪費成為了“習慣”。

  作為學校,要將開源節流、提高效益的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貫穿於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的教學科研、校園行政與後勤服務等各個領域。同時,大力加強學生節儉美德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加強對學生開發利用資源的意識的引導,以此為契機,養成開源節流的習慣,形成人人關心效益的風尚。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

  勤儉節約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吃、穿、住、用上漸漸從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社會中開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風氣,講排場,鋪張,揮霍浪費的現象層出不窮。“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似乎早已被大家徹底遺忘,學生中的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許多學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飯毫不憐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沒吃上幾口;還有一些學生在衛生間、教室裡玩起了水。這種種現象令人深思!於是我們決定就研究我們身邊的這種校園浪費現象。

  二、調查分工:

  課題組組長:xxx;課題組成員:xxx;執筆者: xxx。

  三、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訪問法、上網查詢法、分析法

  四、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xx-02至20xx-xx-04 由小組成員利用課餘時間,討論制定問卷,分發給部分同學認真填寫,再統計出調查的材料。目的是瞭解同學當中的浪費現象以及他們對浪費現象的看法、想法。

  第二階段:20xx-xx-04至20xx-xx-05 由小組成員利用課餘時間在學校食堂、校園其他地方進行蹲點拍攝,捕捉校園中的浪費現象。

  第三階段:20xx-xx-06至20xx-xx-07 由小組成員利用課餘時間詢問了學校食堂工作人員有關情況,如一天可以收集多少剩飯等,還採訪了部分學生、老師以及家長,問了他們關於浪費的看法及他們是否也有浪費情況等。

  第四階段:20xx-xx-08至20xx-xx-10由全體組員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並作出適當取捨,經討論,撰寫調查報告。

  校園浪費現象:

  1、糧食浪費: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們校園裡浪費最多的是在吃的方面,主要是在食堂裡。食堂每天開餐三次:早餐主要供應包子、粽子、雞蛋、麵包、蛋炒飯等;午餐、晚餐主要供應米飯、葷菜、素菜。葷菜一般如炸雞腿、紅燒大排、清蒸魚、辣雞腿等;素菜如大白菜、冬瓜、豆腐等。絕大部分同學用餐時都選擇買一葷一素,只有約3%的同學選擇了買二葷一素。很多同學在購買的時候都希望食堂工作人員能多給自己盛一點,可是不管盛得多還是盛得少,卻未必都能吃得完。據調查,有77%的同學經常不把飯吃完,有些同學只吃了幾口就把飯菜倒掉了。當我們上前去詢問他們為什麼只吃了這麼點,有些同學說,“今天胃口不好,吃不下。”我想既然明知道自己胃口不好,吃不下,何必還要買那麼多呢?這不是白白浪費嘛!也有約28%的同學,認為食堂的飯菜太難吃了,實在勉強不下。可是這一頭剛把飯菜倒掉,那一頭馬上跑進小店裡買各式各樣的零食吃了。據管理食堂的高老師介紹,我們學校目前中午將近有1100多名師生是在食堂吃的,早上和晚上有900多名學生在食堂用餐,食堂一天要用掉700多斤大米,菜的話光中午一餐就要二三百斤了。我們食堂共有二層,食堂的工作人員分別在樓梯口各放了2個泔水桶,每天早、中、晚餐過後,這4個桶中就裝得滿滿的,用電瓶三輪車運到外面。我們問了運送的大伯,他說一個桶裝滿一次足足有25斤吧,一天起碼要浪費300多斤!那一個月、一年要浪費多少糧食啊!

  2、水電浪費:僅次於糧食浪費之後的就屬於水電的浪費了,特別是用電上。如有些班級出早操時,教室裡燈卻亮著。有時中午大家都去吃飯了,教室裡空無一人,燈卻沒有關;有時候,天氣特別晴朗,可是大家依然燈火通明。我們細細算了一筆:我們學校裡有28個班,將近25個辦公室,106個寢室,每個教室差不多有8盞日光燈,每個辦公室又有4盞日光燈,每個寢室又有2盞燈,差不多要有550盞,還有教學樓、辦公樓、校園其他地方的一些照明燈等,每盞日光燈是 40瓦,所以光教室裡點一個小時就要用二十多度電,再加上其他用電裝置,如電腦(電腦房裡的、辦公室裡的)、飲水機、空調等等。請注意,這只是一個小時的,那麼一天,一個月,一年呢?其實,除了糧食,水電浪費之外,還有一些浪費也較普遍,譬如紙張、粉筆的浪費等。

  背後原因分析:

  (一)、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經濟有很大程度上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條件有很大的改善。那些浪費糧食的同學,就說“現在生活好了,倒點兒剩飯剩菜沒什麼大不了的。”而更讓我們調查者痛心的是:我們學生對這種浪費現象的冷漠態度。當我們問到“你倒飯時會感到慚愧嗎?”,有將近20%的同學竟不覺得慚愧,還有29%的同學從沒想過是否覺得慚愧。我們現在的中學生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裕的社會,從沒經歷過物資匱乏的時代,所以也就體會不到吃不飽的痛苦。俗話說得好,飽漢不知餓漢飢嘛。儘管還有50%的同學在倒剩飯剩菜時會覺得很慚愧、很可惜,但是下次他(她)還是照倒不誤。

  (二)、我們學生的素質還不夠高,節約意識不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我們中學生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豐富多彩,這是正常的。但是有的學生盲目追求高消費、高享受,把艱苦樸素、勤檢節約的美德置於腦後。幾乎每位學生從小就受到過勤儉節約的教育,但是這種教育對他們的行為真正能產生影響的卻很少,我們的調查顯示只有約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為自己曾受到過的節約教育真的對自己有用。很多時候老師、家長也多次強調,但是有些同學依然我行我素。古語講得好“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也許現在的我們就是因為缺少了勞動的鍛鍊,體會不到農民們耕種糧食的辛苦,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在我們學校竟有35%以上的學生從沒見過農民耕種的情景,另有62%的同學經常能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的情景,那麼這些同學就更加不應該浪費了,說不定你倒掉的飯菜裡面就有你爸爸媽媽的汗水呢,讓他們的勞動果實附諸流水,豈不更加可惜啊!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3

  學校人力資源,主要是指其從業人員和求學人員,包括學校擁有的一定數量、一定質量的教學人員、科研人員、教學輔助人員、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在校學生。人力資源是一筆最大的寶貴財富。支撐學校的中流砥柱應該是教師,是戰鬥在教學第一線的默默無聞的辛勤園丁。教育的興衰在教師,學校的成敗也在教師。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師資水平的提高,是關係到學校穩步健康發展的重心。然而,縱觀學校人力資源的浪費卻不容樂觀。

  由於種種原因,前幾年,教師跳槽從政成為趨勢,十分盛行。據有些地區調查統計,有30%以上的'師範畢業生後來從政或從商,教師流失相當嚴重。中小學教師中,外語、計算機、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師無序流動者最多,而且大都流向外企、酒店、旅遊等行業。此外西北貧困地區教師流向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量大,且數量呈每年上升趨勢。

  在有些人看來,當教師只不過是一個過渡和跳板,從政當官經商發財才是他們的終極目的。國家培養了師範生本是要求他們獻身教育事業的,但是他們卻南轅北轍,使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無用武之地”,白白荒廢。

  調查顯示,教育的行政化使一線教師人才流失嚴重,許多骨幹教師往往很快離開教學第一線,提拔擔任教幹,一旦擔任了教幹就離開了課堂,雖也在育人但不從教;就可以指手划拳、發號施令,去領導甚至訓斥在一線拼命勞作的老師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分工的不斷細化,學校的教幹在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官員”令人眼花繚亂,尤其農村學校,一處很小的聯小也要配置上三五個教幹,甚至出現兩個主任領導一兩個老師的可笑現象。就這樣,一面是一線教師缺編,一面又在不斷流失,朱永新教授曾經痛心地說,文理分科,教育行政化,厭惡讀書是中國人才不能尖端化的主要癥結。

  一些學校機構臃腫,專任教師編制緊缺,非教學人員隊伍過於龐大,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的比例失調。學校機構多、官員多,冗員多,互相扯皮的事也多,一些管理人員不稱職,不負責,工作缺乏熱情,人浮於事,工作效率低,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教育的行政成本。時,由於專任教師人數不足,他們個人的工作量就會偏大,而且,專任教師的工作,既有腦力勞動的成分,又有體力上的辛苦。還有些學校,過分加重優秀教師的負擔,致使這部分教師身心超負荷,甚至積勞成疾,造成教師資源的損失。

  一般地講,學生在每一學年結束後,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勝任下一級的學習,便會留下來重讀一年。在某一年級重讀被視為一種浪費,因為重讀人為地延長了學制,超長佔用師資、校舍和教育設施;重讀本身就意味著原有的教師勞動和學生所付出的努力的浪費;再者,重讀生的存在,使得這個班級的招生能力有所下降,這就使其他孩子無法進入這個班級讀書,或使該班超編,教育經費會因此而提高。輟學現象在高中尤為明顯,尤其是農村地區,輟學也是一種浪費。因為輟學的學生沒有達到某個或某些課程的目標,這就意味著學業的荒廢,使得花費在該生身上的教育培養經費和教師勞動沒有收到應有的效益。

  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就業大軍也匯成“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狂潮,較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成了名副其實的“待業青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人才市場形成了“碩博多多善,本科等等再看,大專看都不看,中專靠邊站”的畸形局面,這也成為當下人才浪費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

  節約型校園作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師生環境素養、培養學生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觀念的重要使命。治理校園浪費現象不能只靠道德約束,還需要從制度上提供一系列指導。“舌尖上的浪費”只是最直觀的表象。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本是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卻在指尖間輕輕流逝。“浪費之風務必狠剎!”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態度和決心。建立節約型校園是學校全體師生員工義不容辭的共同責任,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4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們大學生作為其中的一個群體,我們對生活觀念、生活態度的審視直接影響著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進而對我們的生活習慣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浪費糧食與否反映出我們的生活觀,價值觀。

  有這麼一組資料。2000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同學們都知道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為節糧周。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愛惜糧食,既是對糧食生產者的尊重,更是心繫天下,維護人類共同的生存權利的職責。 由於我們現在生活在安逸的生活環境下,沒有經驗過什麼艱難困苦,在這樣安逸的生活環境下,我們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只知道索取與享受,沒能真正的理解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對生活觀、生活態度的審視出現了偏差,導致了我們目前的不良的生活習慣,隨意浪費我們眼前這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雖說我們這個特殊的群體自然有我們特殊的特點,但是也難免存在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為了調查清楚學生浪費糧食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浪費糧食的調研,瞭解同學們對浪費糧食的態度以及看法,並且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針對問題這一問題,我們對男、女生宿舍以及食堂進行了實地調查,我們以飯桶作為容量單位。其中宿舍桶為20L,食堂的桶為50L。

  調查資料如下:

  第一天 男生宿舍一幢一樓0.3桶、二樓0.2桶、三樓0.3桶、四樓0.3桶、五樓0.2桶、六樓0.3桶。

  男生宿舍二幢一樓0.2桶、二樓0.3桶、三樓0.3桶、四樓0.2桶、五樓0.3桶 女生宿舍 上午 二樓0.1桶、三樓0.4桶、四樓0.3桶、五樓0.2桶 下午 二樓0.2桶、三樓0.6桶、四樓0.2桶、五樓0.3桶 食堂0.7桶

  接下來我們又進行了連續5天的實地調查,男、女生宿舍平均每天浪費7.3桶,食堂為1.4桶。調查中發現,同學們對眼前的這種浪費現象似乎視而不見。因為每天所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沒什麼本質的改變。結果發現,學生對糧食的浪費現象相當嚴重。

  學生浪費糧食狀況存在的問題:

  1. 食堂的伙食,食堂的衛生及服務態度需要改善。

  食堂的飯菜質量與衛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同學們的胃口。飯菜的質量提高了,衛生環境好了,同學們的心情也回隨之而發生變化,胃口好了,浪費狀況也會隨之得到改善。同時食堂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也會對只產生影響。可見食堂的伙食衛生以及服務態度也會對浪費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

  2. 由於生活意識的淡薄,使同學們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

  此次調查表明, 應該找到導致同學們養成不良生活習慣的實原因,然後究其根源,進一步解決問題,可以展開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提高同學們的生活意識。也可在食堂的門口以及打飯視窗處等處貼上溫馨提示,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熱愛生活,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等溫馨小標語。予以提示同學們要量力而吃,節約糧食。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既是“儉以養德”的需要,更是生活幸福的基石。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推而廣之,便能養成節約樸素的好思想,“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有了這種美德,於國於民於人於已都是大有益處的。有一句阿拉伯諺語:“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有愛惜糧食,即是不愛惜土地,進而,不愛惜為類生存的唯一空間——地球的生態環境,那麼,既是對自己的迫害,又是對他人的迫害,更是對子孫後代的迫害。

  3.同學們對生活觀,價值觀的審視出現了偏差。

  據此,我們建議學校或班級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使同學們對生活觀,價值觀重新審視,對糾正同學們的生活觀,價值觀進行專題講座使同學們從本質上去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觀,以及價值取向。所展開的活動以節約糧食為主題,多元化融入其中,呼籲同學們節約糧食,節約能源。真正達到愛惜糧食的目的。

  結論:

  綜上問題以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如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大學生們心中僅僅是一首詩而已,無法引起他們心中強烈的震撼,也就不能以此來反省自己的行為。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還不夠成熟,也是造成浪費的一個原因。社會快速發展使大學生往往以錢的價值來衡量物質和自己的行為,卻忽視了勤儉節約的傳統,我們一致認為,這種浪費糧食的狀況值得深思,學校應當在這方面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培養學生提高修養,增強素質,熱愛生活,節約糧食,成為有社會公德心的青年,懂得節約每一粒糧食的重要性。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愛惜生命中的每一滴墨綠汁液;愛惜生活裡的第一縷金色陽光。

  校園浪費現象調查報告5

  從古至今,節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而這種現象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學生身邊更為明顯。對於這些浪費情況,我們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並認真作出反思。

  食堂食物浪費

  從小的教育都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婦孺皆知。可是學生食堂卻存在著嚴重的食物浪費現象。不少同學不根據自身情況,盲目點菜,結果造成大量的浪費。經過調查,70%的同學經常沒有把飯吃完。更離譜的是,有些同學僅僅吃了幾口就把飯菜倒掉了。問其原因,則回答“沒胃口,吃不下”或者“食堂飯菜不合胃口,不想吃”。造成這樣的食物浪費現象也許不能只怪同學們沒有節約意識,和學校的食堂質量也有很大的關係。要想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就要學校食堂和學生雙方面共同努力。學校食堂儘量提高飯菜質量,在食堂貼上呼籲節約的標語作提醒,加強學生節約意識的教育。學生們也要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飯菜,吃多少,買多少,吃飽吃好的同時最大程度的節約。

  草稿紙浪費

  經調查,有80%以上的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使用草稿紙,而我發現有大約15%的人在用過草稿紙的一面後就不再使用了,這可是相當大的浪費了;在使用草稿紙時又有60%以上的人在上面寫的字要比平時大;大約70%以上的人喜歡在草稿紙上寫一些無目的的字或畫。細算起來,小小的草稿紙在校園中的浪費實在是很嚴重的。怎樣可以避免草稿紙的過度浪費呢?擁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每天帶到學校,需要用草稿紙時只要拿出草稿本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利於檢察,還避免了紙張的浪費,一舉三得。

  教科書不能重複使用浪費

  眾所周知,教科書重複使用利國利民,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推行。推行這項政策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讓同一資源不斷重複利用,物盡其用。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迴圈經濟的核心概念。但是在中國,對於教科書的使用還不夠充分。往往僅供一位學生使用,學習階段結束後就如廢紙般進入了回收站。這是對資源的嚴重浪費,我國應儘快落實相關

  政策,推行教科書的重複使用,實現資源的最最佳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