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0篇)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0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

  透過自學《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初步瞭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分成五大塊,分別是:“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不敢說學好,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幾點感觸,抓緊記下,渴望大家批評指正。

  1、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兼顧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反觀教師,新的社會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各方面長期地、精心地“澆灌”。而語文課程可謂責任重大,是語文直接挑起了培養祖國棟樑的重擔。我認為,標準雖是框架,但要求細緻。如果每位教師都能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手段,達到標準的要求,我想,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沒有太大問題。如今的學習,已經不再是隻看成績。如何將教育與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相結合?如何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接納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維方式?這些都應該是我思考的問題。當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為中華兒女,語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學習和積澱。作為教師,我要時刻謹記“為人師表”,以自己的內涵去影響孩子們。

  我有幸擔任過少兒國學教師。帶領幼兒(3x6歲)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古詩一百首》、《孝經》),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認為,如果經典誦讀能夠融入到語文課程中去,那對學生的專注力、普通話的發音、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感受優美詩文、初步獲得情感體驗能有較大的幫助。甚至能夠自己體會古人的智慧。當然,這需要成體系的、規範的進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既能放鬆學生身心,又能培養學生能力,還能育德樹人,何樂不為呢?

  2、注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強求、不硬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於樂。

  有一位男士對故意製造麻煩刁難幼兒的父親說,“人生已經夠艱難了,你為什麼還要製造這些莫須有來傷害他?”我放在這裡,是想說學習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選擇讓他快樂地學習,就不要讓孩子太難過了好嗎?我並不容否認寒窗苦讀的艱辛,也不否認教師該有的嚴厲。只是對於小學段的孩子,他們的認知才剛剛開始,答應我,在規矩之中,引起他學習的動機,保護他的自尊,保護他學習的勁頭,保護他的可愛。

  當年我在ICA任教的時候,中文部主任是一個要求極高又細緻的華人。每次Learning Circl,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的引起動機呢?”一開始一頭霧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匯入。她期望我們能夠運用精彩絕倫的、別具一格的匯入。我記得我和HY,想破腦袋,也憋不出個所以然來。那時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請教,不知道多看書。最後一個階段的時候,逐漸找到了感覺。有一節課是學習與十二生肖有關的課文。我將十五個動物的簡筆畫畫在小卡片上。講課之前,問“你們知道這些動物用中文怎麼說嗎?”——“哪些是十二生肖,說對的同學,我就把卡片送給她”(好像還有塗色的環節,不太記得了)總之,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那節課,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們很開心,學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說的,引起動機。(問題討論、調查分類、遊戲、魔術等)

  教師智慧靈感的火花,保護學生的自尊與自信,激發學生的夢想和激情。如何做語文教育中的引導者、推動者?是我應該專注的問題。我要學會相信學生,學會引導學生。質變與量變,實踐與積累,時間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學以致用,是語文學習的歸宿。我們想的、說的、用的都是語文。如何將課文知識融入生活中?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實現二者的轉換?如何在一次次學習中進行情感體驗和自我昇華?最終,如何將語文生活變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中,要求就有集中體現。鼓勵學生,敢說;引導學生,說對;與同伴一起討論,有該有的情緒,並且能夠大膽準確地表達。

  ICA的學生,我問她們為什麼想學中文?她們說,因為要去中國玩。因為爺爺是中國人。因為老師。因為中國菜好吃。因為中國電影。在她們還暫時不能體會中文的獨特魅力的時候,運用,是她們最渴望學會的技能。小學生,也應該是這樣的。

  我的兩段工作經歷,帶給我彌足珍貴的體驗。寫完這篇文章,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感謝相遇,感恩命運!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

  接手四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就有幸參加和林三小聯片教研活動,學習本年級段的新課標要求。透過學習,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以下是對語文新課標學習的一點體會。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透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小學語文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培訓的學習,聽了XXX主任的精彩講解後,我感覺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受益匪淺,讓我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師資培訓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學思想認識。

  透過本次培訓,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為什麼要學習新課標;第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要有愛心、有智慧、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喜歡你,以至於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第三,明確了語文教師的職責在於精通育人之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即“授之於漁”的作用,教師應重視為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的大環境。第四,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第五,要明白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語文教學中要能潛移默化地塑造人的靈魂,提升人的涵養和文化品位,啟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二、培訓時機恰當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給我們一套全新的東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但同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經過10多年的課改實踐,我們一線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實踐體會,但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產生了諸多的疑惑和不解,許多地方的老師還進行了小學語文課到底該怎樣上的大討論。前段時間,國家出臺了《2022年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許多一線的小語教師都紛紛從網上下載來學習,但自學終歸會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機會早點得到專家的分析和講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時,這次培訓就猶如炎熱的夏日突然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讓人頓感欣慰,真是想老師所想,急老師所急,難怪老師們的參訓熱情如此之高漲。

  三、精彩的講解是培訓取得成功的關鍵

  這次新課標解讀X主任利用大螢幕採用比較法、數字法等多種方法講解,讓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這樣讓參訓教師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一些關鍵的部分則結合他所聽或所上的課例來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頓開。在提到學生的課外閱讀時,她反覆提出,現在的小語教師們一定要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多閱讀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書籍,同時希望老師們要讓自己的精神不斷成長,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我覺得高素質的主講人精彩的講解是這次培訓成功的關鍵。

  四、教學新定向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作為一線教師誰都知道,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新課標下的教師,到底該怎樣做才能把學生培育成才呢?透過今天的培訓,我有了新的教學定向: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

  2、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3、閱讀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且要注意糾偏。

  4、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脫離生活,憑空想象。

  今天的學習,我看到了自身的問題、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瞭解了可以嘗試的各種方法,總之,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讓我們的教學另創一番新滋味。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4

  前些時候,縣教研室組織全體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回來後,我又通讀了一遍。讀完後,我對語文教育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有了更明確的目的。

  在這次新課標中,一些修改過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針對性,對於傳遞祖國的漢字文化無疑是更有益的。現在我針對第二學段的目標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課標在識字和寫字目標上減少了會寫字的數量,減輕了學生會書寫漢字的負擔,也減輕了一些學習壓力。現在的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多了,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強了。但是我們的教育卻仍然把他們牢牢鎖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裡,讓他們失去了開發自己興趣和培養自己愛好的時間,適當的減輕一些學習壓力,可以讓學生嚐到更多的童年樂趣,在這些童年樂趣中積累的經驗和經歷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會有促進作用。

  2、在閱讀目標上增加了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要求。學習貴在有疑,針對疑問可以提出問題,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現在的教育還是停留在教師講授的階段,學生髮現問題的機會和能力都不足,而發現學習已經幾經論證,是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發現問題,並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方式,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舉一而反三,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3、習作目標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這個目標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更具體,也更明確了。使得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於學生把作文寫得生動有趣,在寫作時突出重點,抓住細節描寫。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越來越貼近生活和釋放學生天性以及跟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改進的一面,相信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5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給語文教師在教學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本次培訓中,我較系統地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找出了和以往課程標準的異同,明確了今後的教學側重,為自己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主要採取以下幾點作法:

  一、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提高閱讀、背誦的地位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引導學生自悟探究

  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四、樹立大語文觀

  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6

  靜下心來,認真的閱讀了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同時更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找準了導航,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淺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彰顯新課程課標特色

  新修訂課標全面吸收十年課改基本經驗,堅持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體現為:

  四個變化:

  (1)落實德育為先;

  (2)突出能力為重;

  (3)反映時代精神;

  (4)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

  三個特色:

  (1)強化了中國特色,如:有機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由傳統的“雙基”發展為“四基”;

  (2)突出了時代特徵;

  (3)體現了國際視野。

  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突出體現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二、凸顯識字與寫字教學

  課標(2022年版)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現在人們對字的書寫的確令人擔憂。大街小巷的廣告牌上,孩子們的作業裡錯字、別字隨處可見。孩子們寫字的態度也不夠端正。如:對寫錯的字,馬虎塗改,不喜歡尋找錯的根源。這些種種的現象,都是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對寫字這個環節沒有嚴格地抓。

  新課標(2022年版)明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老師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漢字,如果現在還達不到這一要求,那就拿起筆來每天和學生一起寫字吧。因為寫字是一座熔爐,可以鍛鍊意志;寫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滌去雜念;寫字是一件樂器,可以演奏心聲;寫字是一種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閱讀教學實現向語言運用的重心轉移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讀”得好會讓人受益匪淺,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四、習作教學強調與兒童生活實際的對接。

  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於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不再要求小學生“會寫簡單的記敘文”。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五、口語交際教學的改變

  在關於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六、綜合性學習的改變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建議中做了多方面的補充:

  1、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

  綜合性學習應聯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

  2、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綜合性學習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的指導作用。

  七、對於教師的要求更高。

  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總之,《2022版新課標》進一步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只有再一次深入的進行研讀,我們才能正確把握住我們的舵,駛出正確而堅實的航線。遵循學科規律,遵循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遵循教育的規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7

  一、關於語文學科的性質。

  2011版作出如下描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學會”,甚或“完全學會”,教學中,我們需合理把握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長,以免違背學生成長規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二、關於課程目標與內容。

  1、識字與寫字

  新課標規定,中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九年裡,要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不過,和老版語文課程標準相比,新課標對小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級的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在老課標中,一至二年級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級學生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事實上,在老課標中,要求這一年級段學生會寫2000個左右漢字,在會寫字數量上,“新課標”減少了400個。

  雖然低年級和中年級在會寫字數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對於中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多識少寫更合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會寫字量減少了,但“新課標”對寫字的質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級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寫字規範、端正、整潔。三至四年級就要求學生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並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級,則要求硬筆書寫楷書整齊美觀,並有一定速度,同時能用毛筆寫正楷字。對於初中生,則在硬筆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會寫規範通行的行楷字,並能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之美。

  為了能讓各個學段的學生達到書寫的要求,語文“新課標”還在第三部分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小學1x6年級,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

  2.閱讀與寫作

  除了對漢字的識記和讀寫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訂的語文“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關於閱讀教學,更加突出地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重視給學生提供閱讀各種各樣型別的文章和材料的機會,並強調閱讀材料一定不僅僅侷限在文學性文章,新聞報道、隨筆、雜談、圖表、宣傳手冊,包括各種說明性、論說性的文章等在內的廣泛的多樣化的讀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經常用到的都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

  對比舊課標,語文科目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增加了背誦篇目。其中小學階段增加了6篇,初中階段增加了14篇。課程標準的這一調整並非增加了“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傳承傳統文化。

  課程標準將一二年級寫作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裡話,不寫假話、空話、套話。

  3.關於語文知識的問題。

  現在教師還受制於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並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厭煩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擺脫對語法修辭等概念定義的死板記憶,必要的語文知識的。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8

  近日,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鮮出爐。回想上一版(2011年版)課標出臺的時候,正趕上我在參加教師招考,為了應付考試,我幾乎把2011版的課標背誦了下來,書都快翻爛了,但是對於其中的內容只停留在“讀”的層次,至於文字背後的深意,是不明所以、一團漿糊的。前幾天,剛拿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後文簡稱“新課標”),便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和梳理。目前共讀了三遍,第一遍通讀,瞭解主要內容;第二遍圈畫,找到其與2011版課標的異同之處;第三遍,聽取了溫儒敏教授的講座之後,又對他提到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再次細讀。

  幸運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實施之初剛好從一年級開始執教,對新教材有比較系統的瞭解。我發現本次新課標的很多內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這為我學習理解新課標奠定了基礎,讓我有了不少基於實踐的發現和感觸。

  一、新舊課標的對比

  在對比新舊課標的異同之處時,我發現,具體的學段要求變化不大,大多數內容進行了整合。其中,有三處明顯的變化值得注意:

  1、在“識字與寫字”板塊中,增加了對漢字音、形、義及與生活、行為聯絡的探索,這一點變化,我認為是對應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而來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不斷滲透,還專門開闢了“識字加油站”欄目,一單元開展一次集中學習;

  2、原來的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體現了跨學科的學習理念;

  3、小學三個學段中,在“閱讀與鑑賞”板塊中,單列了“整本書閱讀”這一項,且各學段要求層層遞進。

  我想重點就第三點變化——“閱讀與鑑賞”中整本書閱讀的內容,談談我的思考。

  二、“閱讀與鑑賞”的變化

  2022版“閱讀與鑑賞”板塊就是2011版的“閱讀”板塊。新課標對原課標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此外,單獨增加了“整本書閱讀”這一條。我們來看看,不同學段關於“整本書閱讀”的具體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整本書,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說明理由。

  第四學段(7~9年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課程標準一字千金,把“整本書閱讀”單列一條,足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從不同學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這一目標也是層層遞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閱讀能力,逐步推進的。

  三、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增加“整本書閱讀”的要求呢?當然是因為它重要啊!

  為什麼重要呢?在溫儒敏教授的講座中,他也著重提到了這部分的變化,並且詳述了之所以這樣變的原因。我深以為然,在此摘錄下來。

  1、如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閱讀量不夠。古人讀書都是讀整本書,有整段的時間去閱讀,閱讀能力、思維能力會更好。從新學堂後,為了提高效率,課文開始一篇篇精讀,再舉一反三,但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2、閱讀量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溫教授認為,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根本沒有辦法提升。有了閱讀量,稍微點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上去了,因此,必須要透過讀整本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期。溫教授說,中國的學生,小學階段是閱讀的黃金期,到了初二之後,閱讀的時間就急速下降,為了應試,只能暫時放下閱讀,因此從第一學段就開始強調整本書閱讀。

  4、透過整本書閱讀磨性子。現代人面對各種資訊轟炸,變得浮躁,而整本書的閱讀可以讓人靜下來,磨鍊耐性。

  四、整本書閱讀的落實

  結合溫儒敏教授的指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關於整本書閱讀的落實,我有幾點思考。

  1、在課堂上落實好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欄目,這個欄目就是主題式的整本書閱讀指導,不僅給學生推薦圖書,還指導閱讀的方法,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閱讀。我們不能再秉持以前的舊觀念,認為這不是應試的知識,就不予重視。要針對快樂讀書吧,實實在在地進行讀書指導,開展閱讀活動。

  我們學校把每冊“快樂讀書吧”的書籍都按照學生人手一本的量進行了配備,這為我們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校每週五下午的七彩社團安排了專門的閱讀指導課,進一步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這學期,我就利用閱讀指導課,指導學生開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題閱讀活動,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開展一些有趣的閱讀小活動,將寓言故事的主題閱讀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註重閱讀興趣的培養。溫儒敏教授表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要放鬆一點,“讓學生有興趣,想辦法讓他們有興趣,沒興趣的人也不要過分苛求。”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動不動就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的事,我不會做的,雖然也擔心有的學生沒有真的去讀書,但一旦開始因為閱讀而交作業,就會讓大多數學生失去興趣,就得不償失了。

  那我是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呢?有很多種途徑:一、我會在家長會上不斷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交流讀書感受,讓家長在書籍上多投資,多買書、多去圖書館,為孩子創造家庭閱讀氛圍;二、我會在班級營造“讀書好”的氛圍,常常表揚愛讀書的孩子,用書作為物質獎勵來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三、我會不斷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源,充分利用班級的圖書角開展讀書漂流,每年釋出一次推薦閱讀的書單,每週評選一名“好書推薦官”進行好書推薦,時不時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

  3、注重自由閱讀。溫儒敏教授著重強調了要讓學生自由閱讀,例如書單的設計,成人推薦的書單孩子往往不愛看,那就不能強來,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確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自己喜歡看的書往往比較淺顯,存在質量不夠高的問題。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採取潛移默化的方式去調整,發現孩子們讀的書質量不高,不動聲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級推薦一些更好的書,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好書共讀的交流活動。有了老師的引導,多少會有一點變化。但受限於孩子水平的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只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這個書單的制定,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由老師制定變為學生共同制定,學生自己推薦的書,他們一定會更加感興趣。我打算下學期開始試一試。

  古往今來,太多的先輩向我們講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新課標中關於“整本書閱讀”的提出,是基於“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課程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盞指明燈。我想,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真正地培養起來,那將是伴隨學生終生的良好習慣,於我們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9

  靜坐在螢幕前,細心聆聽溫儒敏老先生的講座,從開始到結束,那種“短暫”之感,肯定是因我的陶醉而油然而生的。如何看待《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面世?課程理念如何在實踐中落地?聽君一席話,心中的一串問號似乎緩些了。

  語文教育定要“潤物無聲”。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而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確沒有清晰的模樣,更不是1+1=2那般直觀。對於語文這一內涵和外延都無比豐富的學科,學生在語文上真正的習得,也是不可量化的。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某種角度來說,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所以,我想語文應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激起學生滿足求知的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更是學生需要的最佳習得方式。

  語文核心素養要多關注思維能力。教育的目的不只在於掌握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與學積極合作的過程,學生的學與思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所以,我想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進行調整,逐漸養成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那麼語文教育也就能化難為易了。

  未來的教育生態會如何?溫儒敏老先生多次強調“改革要守正創新”,“語文課需要實在的文風”。那麼,就讓我們放慢腳步,腳踏實地地向前吧。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0

  這次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的培訓活動,對於一名執教於農村小學教師的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對我的教學和認識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師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對這次學習活動的總結:

  一、識字寫字教學

  首先我們教師有三個方面要去解決,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區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在低段要讓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重點,漢字書寫的教學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養成的過程。

  二、閱讀教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讀文、理解少量重點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應代替學生分析閱讀,應該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理解課文上教師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利用閱讀期待,反思。除此以外,還要認真抓好讀書這根本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三、寫作教學

  一、二年級佈置作文不合適,經修訂後一、二年級的定位是“寫話”,三年級是“習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學建議上引導學生要寫真話,不套話,不抄襲,不寫假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與思考、表達和創新的能力,善於將讀與說,說與寫相結合,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合理的利用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展示交流與相互評價的機會,互相促進。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

  一、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在課程的定位上比較明確說明:“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由“語文能力”到“語文素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三、修訂體現“減負增量”

  一是適當減負。過去一二年級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會”。現在減少識字量,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其中會寫800。提倡“多認少寫”,不再要求“四會”。但重視寫字與書法的學習。明確寫上一至三年級“在小學每天語文課都要求安排隨堂練習,天天練字”。

  二是增加學生閱讀量。強調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老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特別是提出了這樣幾句話: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特別注重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感。對於課外閱讀格外重視。閱讀量也有具體要求,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這次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尤其關注的。這一點我覺得很能好,因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多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才能提高,語文的素養才好,這也是我們學校這幾年一直倡導,併為之努力著。

  今天在學習新課標時,發現了這幾天我在中星小學跟著陸校長學的“學習型課堂教學”,跟新課標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學段(1~2年級)就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有表達的自信心。要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學段(3~4年級)的閱讀方面就要求學生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口語交際中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第三學段(5~6年級)就要求學生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舊的課標在第8條,現在調整到第2條,說明其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也作了調整。還要求學生擴充套件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佩服陸校長的前瞻性,早在幾年前已經為培養學生的終身能力而努力著,我相信,我們的學員在她的指導下,將會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為學生的明天而奮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2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絡,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定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蒐集資訊,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資訊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群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3

  透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於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字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字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山區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回去的作業就等於是空的;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於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於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4

  曾今有位老者說過:名師就像園丁,能改善一方環境,且能給遊著帶去一片歡心。更重要的是,名師給我們帶來了啟發,讓我意識到課堂是個有靈魂,神聖地方。於是,我渴望能遊更過的機會於名師近距離接觸,希望能聆聽他們的教育思維,目睹他們的教學風采,更好的讓自己從中受到啟發,向他們靠近一點點。10月13——14日,有幸聆聽了全國專家型教師賈志敏、薛法根和李衛東等的新課程教學的觀摩課,我受益匪淺,真正感受到了“新課程,新概念,新思維”帶來的新變化。同時我還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到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以及對生活那炙熱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從名師們的授課中,深受啟發,歸納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幾位名師的課,展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這次聽的幾節課,在他們的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健康發展。建立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上的主人。

  2.他們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展現了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風貌,在他們的教學中不僅充分展示了教學內容的顯性因素,而且發掘了隱性情感因素。他們能恰到好處的把教學內容隱含的情感,透過自己的加工提煉,以情生情。

  3.把閱讀教學看成是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體會”、“品味”、“感悟”還給了學生。同時,在他們的教學中肯定性評價體現出尊重、鼓勵的原則,特別是賈志敏老師對學生的讀書、寫作給予實事就是、不盲目鼓勵,甚至嚴厲得指出存在的問題,在新課標的條件下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確實該對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問題重新認識。

  4.從他們的授課中,可看出,他們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達到“思維活躍流暢、創新精神湧動”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實處。

  聽名師講課,如同與大師對話。短短兩天的學習,使我深切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教育素養,更要有不斷學習、多思多想的意識,這才是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關鍵.

  透過參加這次觀摩學習活動,使我在深受啟發的同時,也有新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鉅。在新的課改理念下,如何使教育教學工作煥發出新的光彩,是我們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以名師為榜樣,研究她們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思想,為己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

  走近名師,感受名師,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5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緊跟時代,為老師的教學指引方向。

  總體來說,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最佳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以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這是對本冊第三單元“瞭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進一步提升,從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到怎麼把事物寫清楚,體現了訓練的梯度發展。本單元語文要素“寫清楚”的內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寫“事物”的什麼特點,二是瞭解文章是從“事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的。比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從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帶著問題讀課文,重點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海底世界的;然後細讀課文第2-6自然段,體會課文是從“光線、聲音、動物、礦物”等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圍繞“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來寫的”。選擇了5種最有代表性的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後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有的速度極快,有的速度極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說具體、寫清楚。第5自然段是圍繞“海底的植物差異也很大”這句話來寫的。主要從色彩和大小兩方面,透過比較和舉例的方式,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教師的教學策略達成是語文要素落到實處的途徑之一。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學習語文平時就是要多積累,小學階段,老師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誦讀傳統文化知識,從課內外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優秀的文化中徜徉。

  這次新課標吸收了過去課改的經驗,並非是顛覆性的徹底革命。正如溫儒敏在解讀新課標講座的主題,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會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6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字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字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透過文字向出國留學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體現兒童味。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裡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7

  《新課程標準》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絡,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哪些變化,有哪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溝通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8

  今晚線上聆聽了統編教材溫儒敏總主編對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他從五個方面出發,為我們一線老師講解了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設計、用好統編教材。

  社會大環境下的選擇

  溫主編一開始就站在了我們一線教師的角度去看待教學這件事,他知道目前當教師是累的,難當的,但是希望教師們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職業精神,為了學生、為了理想、為了未來,正確看待這一次新課標的內容改變,讓我們明白,這和教育大環境有關,改革不是推倒重來,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種改進。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際中來看待語文新課標的內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上,而是基本標準,起碼基本那些要求是沒有改變的,要分學年逐步推進。這是社會大環境下的選擇,但也要求我們一線教師正確對待新課標內容的改變。

  化繁為簡,用好教材

  溫主編這次提到了學習任務群,主要有六個任務群,這是由頂層設計決定的,但他也推心置腹,說明在初高中這個比較常見,能夠開展地起來,但在小學,特別是小學低段教學,仍是以識字寫字為主,因此他提出這需要在一線教學時候進行探索、實踐。對於學習任務群,主要體現在內容呈現和教學呈現上,那麼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該如何實踐呢?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教學內容結構化,加強學生自主性、探究性。而在單元教學時,其實也是在落實某個任務群的某個方面,不必重新開始,利用好手頭教材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整本書的閱讀,也不需要過分課程化,不需要苛求,應該尊重教學個性,讓學生愛上閱讀,增加閱讀量,比如可以同讀一本書、故事大王等多形式,真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

  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這次培訓還讓我深有體會的是溫主編提到的立德樹人,新課標的站位高,提及到語文學習更是為學生的三觀養成有很大的作用,不再單單是刷題,做學習機器,而是在潤物無聲下達到以文化人,起到育人的作用,更是提到文化自信。在現如今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現在的學生更會沉迷在快資訊中,而缺少了沉穩、獨立思考的內容。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對於現在的孩子是陌生的,是因為現在缺少對他們進行文化薰陶的機會,現在語文新課標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更明確、更清楚,凝練成四個方面,讓教師能夠在語文教學實際中,慢慢對學生滲透中華文化,讓他們成長為中華好兒女。這,絕對離不開語文教學,絕對離不開語文教師,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陡然提升。

  這一個小時的線上學習,還不足以吃透語文新課標的內在精神,在空餘時間,我還是要細細翻閱,結合專家的經驗,有自己一份的理解,最終體現在自己教學實踐中。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9

  今天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解讀,有些許收穫。吳欣歆教授從五個方面對新課標進行了解讀。

  第一,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育人導向進行解讀。為我們解析了課程性質、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理念。尤其側重強調了核心素養,從四個方面來體現。分別是文化自信、語言思維、思維能力、審美創造。使學生全面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新課標與老課標對比最明顯的變革是增加了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都有相應的教學提示,給教師和學生在教育學的過程當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第二,從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進行了解析。語文任務群的特點更加註重情境性綜合性實踐性他們的關係是整體推進側重發展相結合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所以語文學習不僅僅是單方面的而是整合型的。

  第三,從學業質量標準進行解析。吳教授先從學業質量的研製思路向我們闡明瞭2022版新課標的誕生。接著從學業質量重點關注的問題四個方面進行了解析。其目的就是為了關注學生語言經驗的結構化水平。

  第四,從增強指導性方面進行了解析。主要從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兩大板塊給我們解釋了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要更重視。尤其是注重學習任務全評價的教、學、評一體化。

  第五,從加強學段銜接這方面進行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共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層層遞進相互聯絡,螺旋上升的。雖然獨立但內部之間有相互牽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尤其是注意學段之間的銜接。

  聽完吳教授的這堂講座,讓我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又有了新的體會和理解,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為我指明瞭方向。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0

  自從新課標頒佈後,幾個重要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價值概念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擔任了文化積澱、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主要部分或載體,文化的血脈、DNA都體現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銘記,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價值方面,新課標還強調了三觀的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要在中小學階段打好基礎。

  這次新課標還特別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師要關注到語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實踐落實時應該做到四個字:潤物無聲。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義,應當做到適度教化。

  二、語文核心素養概念

  舊課標只提了“語文素養”,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學修養,沒有那麼明確的界定,而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更明確,界定更清晰。這一概念的提出,終結了長期以來“語文是什麼”“教什麼”“學什麼”“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根本”等爭論。

  核心素養包括四方面,三層次。這樣分用心良苦。但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是語言文字運用。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這樣來理解比較好。

  這幾個層次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義教課標的亮點,也是以前語文教學的弱項。這次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其實就是語言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對創新的追求,並以此來推動我們的教學。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主義思想,要存精華去糟粕。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不是一項一項完成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彼此不能分開。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意識。

  三、學習任務群概念

  學習任務群是比較難以理解、不知道怎麼去落實的概念。小學提出了六個任務群。

  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群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係: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

  現在所說的六大學習任務群,其實就是六大學習內容,其實和前面版塊課程目標是相通、甚至重複的。寫出來是為了分出來強調,但我們一線教學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學習任務群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字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小學低年段主要是識字性的閱讀,思辨能力比較弱。怎麼做學習任務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以前那種大量刷題的做法,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落實學習任務群了,只是落實的是任務群中的某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理解它的好處,減少灌輸性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具體來說,六個任務群怎麼落實,要關注每個單元重點解決什麼問題,按照提示,強化情境,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實踐中還要注意:群文教學不能取替單篇教學,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我們不要理解為就是組織活動,有些課還是需要老師多講、精講,先要學生讀懂、明白,然後才能開展活動。不要給老師規定講的比例,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目標,要有針對性,啟發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四、整本書閱讀概念

  現在學生面臨的問題是閱讀量不夠,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是上不去的。有閱讀量和閱讀面,點撥才有效。小學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應鼓勵開展整本書閱讀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網路化的閱讀習慣,給學生磨磨性子。

  小學裡有“快樂讀書吧”,也是一本一本給學生推薦,也屬於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在小學階段的實踐,按照現行教材的方法推進即可。平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閱讀方法,激發他們愛上讀書的習慣,但不要在教材裡完全定死,要有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學生自己去自由閱讀。越是指定,規定動作太多,學生閱讀的興趣越低。整本書閱讀雖然是課標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分把整本書閱讀擴充化,不要搞過分多的活動,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辦法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

  這幾個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學的規律、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徹了這幾個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讀懂新課標,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創新。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1

  當今時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網路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契合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最佳化學校育人藍圖,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2022年4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正式頒佈。

  為了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內容,更新教育觀念,許昌實驗小學組織全校語文老師聆聽多位專家學者的相關講座。吳教授、張教授、楊教授對新版課標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我可謂是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體會: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透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體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能夠轉化為自己所學,做到活學活用。

  其次,高度重視識字與寫字。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最後,應重視“整本書閱讀”。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之後讓學生試著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向同學們推薦。這樣,能夠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的同時,也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很多需要我們繼續深入研讀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讀和滲透還需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我會繼續不斷學習,在今後的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斷踐行,結合“雙減”政策,讓新的教育教學惠及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新時代的陽光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2

  這段時間,透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身為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說一說“跨學科學習”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感受: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聯絡,以整合的教學觀念去開展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模糊了學科的特性,注重各個學科的互滲、互補。多元智慧理論認為: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了語文和數學這兩大基礎學科,完全忽視了繪畫、音樂、自我認知等多元化的智慧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智慧的發揮。所以,要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系統,讓人才在各個領域得以充分的發揮,而整合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此課題研究才具備了價值。我試圖透過這一研究,將整合的理念轉化為策略探索,以讓小學生在跨學科語文教學下,自主探究、創新,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22年新課標中,義務教育學段的語文課程內容主題上,主要包含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些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定學習任務群,低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定了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三個發展型任務群;第三層設定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跨學科學習”,針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進。

  1、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設計並參與校園活動

  這裡的多學科主要指的是科學、音樂、美術、體育、資訊科技等學科,教師可以發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充當語文活動的設計者,開展多種形式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當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三年級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學習個體的跨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策劃多樣學習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這裡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為例,在學完本課後,為了達到激發孩子們自主學習文言寓言故事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聽說訓練的目的,作為語文老師給全班佈置了一項跨學科口頭作業:編排並表演課本劇《守株待兔》。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效地參與,我還明確了課本劇的具體要求:儘量做到忠實原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創新,根據需要對人物的對話及相關情節作調整充實;需要有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影片背景畫面、簡單的道具裝扮;表演時間在5分鐘以內。任務下發後,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分別設定了“小小導演“,負責分配各項任務並利用課餘時間精心排練。在接下來的兩週,小組內的成員們分工明確,短時間內完成了情節對話的編寫、背景音樂的設定、影片背景畫面的製作以及道具服裝的製作。每天晚上放學後,孩子們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本劇的排練,最終在兩週後的班會課上圓滿完成了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呼叫了音樂、資訊科技、美術等學科掌握的技能,發展出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綜合學習的可能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品味。

  2、參觀瞭解文化遺產,參與校內外文化主題活動

  除了校園文化活動以外,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孩子們去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經驗的重要途徑。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群)和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如觀念表達、知識、技能、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全國各省市地區都有其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社會各界也以多種形式的文化主題活動為重要載體,使得這些珍貴財富得以儲存、傳承。以筆者所在的安徽省為例,較為人熟知的文化遺產主要有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黃梅戲、徽劇、珠算、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淮北梆子戲、徽墨製作技藝、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級小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長陪同下,組成探究小隊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參觀、體驗。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情景中學習語文,不拘泥於語文課本。

  (1)這裡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為例,對於生活在遠離傳統造紙工坊,對傳統造紙工藝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此篇課文距離孩子們的生活較遠,缺乏對傳統造紙技術最基本的具象認識。於是,我開始去各大網路平臺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紙工藝,結果將下一步孩子們課外探究物件鎖定到了宣紙的傳統造紙技藝上。於是,在學完本課後,我佈置了一項選做實踐作業:參觀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館,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組隊前往安徽宣城市實地考察宣紙工藝。但是當時由於疫情的條件限制,我並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現上的要求。在課後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活動要求應該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應該具備為學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樣化,靈活運用資訊科技、科學等學科知識,以照片、影片、調查表、參觀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跨學科自主探究課本外的“大語文”世界。

  3、選擇社會生活問題進行調研並試寫研究報告

  進入小學三年級,孩子們經過兩年的成長鍛鍊,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水平、思辨能力,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現象以及現象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有了較強的探索求知慾。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發揮“大語文”的強大優勢,鼓勵並指導孩子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已有的資訊獲取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於是從其他綜合學科中獲取的知識技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社群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提高孩子們的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實踐創新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於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文的核心素養。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該不該實行班幹部輪流制》為例,這個主題與三年級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是孩子們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就這個話題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對辯論的形式、規則瞭解不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條分縷析地說出確切的論點論據。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校園小記者專訪、撰寫探究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為自己選擇的相應論點作論據。並且還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幫助下製作成一張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最終的6人小組辯論賽做好準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們為自己所在的辯論方設計文化衫圖案以及橫幅標語,製作與本方論題相符的幻燈片解說。這樣,就真正做到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社會生活問題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進行此主題下的深入調查研究。當然,由於每個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差異較大,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做靈活調整、創新。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認真地學習了2022版新課標後,結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課標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務群中“跨學科學習”具體實施策略上地一點淺顯思考,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3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4

  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透過新課標的學習我們要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022版語文新課標裡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髮展水平,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絡,最佳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絡。我們要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在新課標學習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透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讀,為高質量教學打好堅實基礎。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5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佈後,全體教育者掀起了學習熱潮,這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做好品質教育的需求,更是隨著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網路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的需求,謀劃自己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教學的指南。作為語文教師,我也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近期又聆聽了陳先雲的講座——《對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革命文化內容的基本認識》,溫儒敏的講座——《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透過學習,不僅明確了今後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更為自己的崇新課堂找到了理論基礎。

  一是語文教學要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透過以文化人,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作為教育者,必須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精神內涵,透過學科教學最佳化育人藍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語文課程的育人的導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性質中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透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正是基於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語文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在實際的教學中,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部編教材,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特別是要結合部編教材中選編的革命文化內容,引導學生構建家國情懷,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語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立足文字,還有走出文字,依託文字的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旁徵博引,儘可能的透過革命英雄、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文質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學生愛國愛黨的美好品質。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將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有了這樣的教育情懷,我們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按照相關要求落實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6

  5月10日,19:30,書房,有幸聆聽了溫儒敏教授《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的線上講座。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溫教授化繁為簡,一席帶著方言的“普通話”,親切自然,儒雅溫潤地化解了我們一線老師對於2022新課標的一些不解與困惑,有如撥雲見日。

  溫教授先是強調了新課標並非推倒重來,顛覆過去,它吸收了過去課改的經驗,指導我們要以學情出發,尊重教學實際。而後的講述中,令我感觸頗深的還有兩處。一是新課標對於“育人”的要求。從其中的“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再到“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中,就已經將育人放到了最為明顯的首要位置。而語文,在育人方面,更有著別的學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以“文”化人,這令我感到肩負責任之重。也令我不由地思考——要如何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將自己的課程最佳化,關注課程中得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每一個視窗與契機,潤物無聲地去實現人文底蘊、實踐創新……

  接著是溫教授對於“閱讀”教學的切實解讀。溫教授說,統編教材以人文主題、語文要素編排內容,設定了具體的情境,是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落實任務群,閱讀教學亦然。雖然“整本書閱讀”的概念對於小學階段是新的,但統編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一直都在這麼做。我們教師最應當做的,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和常識,給予他們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自由地閱讀,以激發孩子們熱愛讀書的習慣。閱讀最好的時間是小學,以此開始“奠基”,伴隨著學段的上升,逐步地去彌補“讀書少”的遺憾。

  驚喜與疑惑總會一道伴隨著新事物的出現,感謝溫教授實實在在的講解,令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慢慢嘗試、探究和改變的方向,不至於困頓迷惘……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7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天有幸聆聽了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關於2022年版新課標的專題講座《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溫教授的講座強調了新版課標的一個重點突破就是凝練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並重點從新舊課標的銜接點、學習任務群的構建、整本書閱讀以及統編教材如何使用等幾個方面重點講解。

  溫教授特別強調了新課標中凝練了語文核心要素,讓核心素養更加明確、定位更清晰化。它包括四個方面三個層次,即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文化自信是第一位,思維能力的訓練應重點關注,而前兩者都是以語言的構建為基礎,四個方面應該協調發展,不可割裂。

  另外,關於學習任務群的構建,溫教授也為老師們提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我們可以進行單元教學為主,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教學,落實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學習的經驗,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這對我們高段的老師來說需要高度重視,應做到理念先行,依據新課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化碎為整,帶領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真正讓學生的“學”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思維的真實發生,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總之,統編教材的使用應建立在尊重教學規律,根據不同的學情和實際中進行。語文要“以文化人”,擔任國家文化的傳承重要使命,用文化來養育、滋養學生,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8

  今天有幸聆聽了教育界大咖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的線上講座,她是真正懂語文、懂孩子,還能站在未來看教育的人。

  她先就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課標目錄進行了一番對比,從大方向告訴我們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深度剖浙了此次新課標的五個主要變化,分別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和加強了學段銜接。

  聽完吳欣歆教授的分享,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實際上是在解讀語文學科的改革定位是什麼,只有重新認識了語文教育的價值,作為一線的我們才能理解該怎麼帶孩子,該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課堂和資源引導。透過語文學習,構建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標,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我們要關注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部結構,關注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習任務群是多重對應、相互交叉、滲透的關係,關注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不同,體現出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性、階段性和連續性。國家現在倡導的是真正情境化的語文學習,透過“單篇閱讀、閱讀單元、學習單元”線性學習,圍繞一組課程內容,提煉一個學習主題,制定一個學習目標,開展一次學習活動,讓學習主題成為一個統整的、典型的學習活動。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優化了知識結構,情境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狀態,語文學習活動來源於生活,打通課程內容和學生現有知識的聯合,發展學生的情境學習力和應變力,學語言和用語言,讓學生豐富語言運用經驗,逐漸探尋自己的語言風格,實現語言運用的提升。

  我們應該更好地解讀語文新課標,把握學業質量標準,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培訓時做到終身學習,聚焦問題,研訓一體,努力開發和利用有特色、系統化的課程資源,用更大的格局來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學,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把好方向。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29

  隨著“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著。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透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透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著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說,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著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語文2022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30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透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努力的方向。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以名言警句、優秀詩文、中外經典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透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對於我們有20人的小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

  1、名言警句背誦

  名言警句用簡短的話語向我們昭示了許多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為它比較短,容易背誦,而且蘊含的道理讓人一讀就懂,所以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鑑於此,可以組織進行名言警句積累的活動。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紮實有效?可以結合本校提出的讀優秀詩文的活動有效開展。

  3、中外經典品讀

  對於擴充套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佈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透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