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通用22篇)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

  一、《春曉》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二、《春曉》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三、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通用22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通用2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

  關於《春曉》這首詩的教學,課後,教研組組織了課後研討。現將參加研討的老師們的反饋歸納成以下幾點:

  1、準備比較充分,設計完整,教學程式環環相扣;

  2、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特別是識字方法的指導,處理的比較好;

  3、對於詩句意思的教學,採用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滲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詩歌的朗讀,教師進行了指導,也想讓學生能多讀,但沒有很好的引導,效果不好;

  5、生字的書寫沒有指導好,只進行了板演,沒有書空,學生掌握的效果一般;

  6、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時要適時進行表揚激勵。

  我的反思: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並能按既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透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5個生字,並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時,能在一開始就從指導讀詩入手,把握詩的節奏和韻律。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充分估計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接受能力,雖然有部分學生能按指導進行朗讀,但還有一部分學生仍停留在“唱讀”階段。識字教學階段,教師很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學生的識字效果也比較好。但在寫字教學上,教師指導沒有到位,多數學生對於筆順不甚了了,僅能靠已有的經驗書寫。研讀古詩時,教師以故事的形式,潛移默化的滲透詩歌的情景,對於學生研讀古詩有一定的幫助。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2

  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確,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更是收穫的季節,這是二年級的第一堂新課,我把這堂課設計成了欣賞課,主要透過欣賞《春曉》以及《春之歌》兩首作品感受春天的美麗與重要,除了教會孩子們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同時,告訴孩子們要珍惜春天,珍惜時間,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透過音樂課的學習,能夠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並能主動學習音樂,從而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

  這節課把音樂欣賞與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相結合,使學生在創造中自覺地學習音樂,並從中感到快樂,只是,一節課都在欣賞音樂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點難,二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使得他們對任何音樂形式都感興趣,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好的條件,但是由於他們年紀小,好動,因此,他們注意力不太集中,有些學生聽一半就坐不住了,因此,要克服這些問題,我認為,應在聆聽中設定多個小問題,儘可能是與他們生活中相關的小問題。

  另外,欣賞課要多些小影片與圖片,這樣可使內容更加豐富,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順利進行,教學目標順利實現,今後教學中我會更多的去發現好的方法來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3

  春曉這首歌曲在本單元出現,使學生透過學習不同風格的古詩詞作品加深,加強對這一題材的瞭解和認識。

  學生在哼唱,學唱,對比唱的多種形式中學會了歌曲,並透過師生一起討論歌曲感情,恰當的處理了歌曲。

  透過教學歌曲《春曉》,使我感觸頗深,它又一次使我深刻的體會到音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的教學過程能夠把同學們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和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更充分的展示他們的才華,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崇尚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一年級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也特別關注同學們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唱、想象和創造,學生之所以愛上音樂課,是因為他們能從中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透過在首歌曲的學習,同學們對這種題材的瞭解已經很深刻,不但能夠靜聽歌曲,想象歌曲所表達的意境,還能用語言描述下來,用作畫的方式畫下來,也能透過指揮的方式表現出來。多種方式的表達有助於學生對歌曲的進一步理解。

  這節音樂課課堂秩序好,氣氛活躍,可以看出學生真正走進音樂了。喜歡音樂,喜歡音樂課,並在音樂課上有了不少的收穫。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4

  《春曉》這是一篇古詩詞的課文,古詩一直以來都是較為難上的篇章,一來文章簡單短小,處於記憶黃金階段的一年級學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對於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詩對於我自身來講又是最沒有經驗可言的,所以我試著用情景匯入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例如: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又說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這是一個過渡語,能讓學生既聯絡了實際又能對古人筆下的春天產生興趣,既而有學習的慾望。

  古詩教學的另一個難點便是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奇葩瑰寶,作為華夏文明的繼承和發展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學好這些優秀的詩篇,所以在朗讀的時候應該儘量地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感情,並帶著這種感情去領悟古詩的精華,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來說,一年級學生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是很難進入這個情境的,所以在講述的時候,我儘量去營造一種這樣的氛圍,比如在說“春眠不覺曉”時,我就會讓學生去想一想現在的實際,某些同學有了一定的同感,朦朧中便會產生詩人那時的心境,“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與“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寫,配以課文中原有的插圖,學生能進一步瞭解和領悟到詩人的內心感受,再加以範讀指導,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並沒有符合一年級學生的領悟水平,他們的回答總是與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遠,於是整個課堂變成了以我為主而學生為輔的畫面,他們總是在聽我講,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讀古詩,而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5

  我上了本學期第一堂“明日之星”公開課。和以往不同的是,我們要以電子白板的形式進行教學。“電子白板”對於很多人來說很陌生,我也不例外。在花了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後,我終於順利的踏上了講臺。說實話,課前我有種種顧慮,怕白板使用不當出現問題,可是真正開始教學展示的時候,我已經把一切顧慮拋之腦後。

  結合了近階段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內容,於是我選擇了《春曉》這一課,並且挑選了二(3)班作為授課物件,因為這個班級對古詩好像頗有研究。在課前,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希望能和同學們形成一個很好的互動場。可是這一次學生們的表現讓我出乎意料,他們好像失去了平時的活力,都變得很“規矩”,以至於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從而也讓我在“互動”兩字上產生了疑問。作為一個好教師,如何能夠跟學生很好的進行互動呢?

  其實自己應該先從自身去尋找原因,首先自己好像太過於依賴了一名音樂教師的先天條件。在課的始終,我的高嗓音似乎覆蓋了學生的聲響,也許也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如果自己能夠以平和的態度和語言去對待學生,不要居高臨下,讓學生不敢言,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積極引導他們進行互動的話,相信會給我的課堂增色不少。

  在把握課堂知識點的問題上,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沒有能夠徹底瞭解學生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從自身去考慮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四拍子節奏的教學中,我自身很清楚它的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可是在教授學生時,把次強這一拍基本上忽略了,如果長期這樣的話,也許以後會給學生形成一個錯誤的意識。在談到反覆記號的時候,我也是粗粗的講了一下。我自認為他們已經能夠掌握,其實不然。在碰到類似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例如:同學們你們去找一找反覆記號的好朋友,如果找不到那說明要從頭開始反覆,如果找到了又應該怎麼樣呢?當學生問我在樂句上出現的1和2是代表什麼意思時,我也是用了很簡單的話解釋了一下,到底學生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課後,從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和教訓,把這些問題一一解決,成了我接下來所要努力的方向。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6

  授完古詩《春曉》,感覺春意融融。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課堂上,以下幾方面做的不錯。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學生自讀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對於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一向很感興趣,各抒己見,如:“覺”讀撅嘴音,“處”是翹舌音,“聲”是後鼻音等等。我相機讓學生組詞,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些難字。跟著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寫的是什麼季節?哪個字告訴你不明白意思?“曉”是什麼意思?“不覺曉”呢?學生不明白的詩句意思我讓他們用符號標出來,再次閱讀詩句,猜測詩意。

  二、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課堂上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

  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

  三、從表演啟發詩的大意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著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所寫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看著我,邊觀察邊跟著演一演,學生的興致高漲,透過這樣直觀的演和說,學生對詩意有了大概的瞭解。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並激發他們自行創編動作加以表演讀,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剛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而現在卻能把詩讀得又有表情又有動作,聲情並茂。我相信他們對這首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了。

  我在教學時還有個別環節把握得不好,讓學生在感官上再去發現美麗,也許效果會更好。還有,讓學生說得少了點。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再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教師要特別注意組織課堂紀律。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7

  教完了《古詩兩首》,學生似乎對《春曉》的學習更為積極些,因為在理解與領悟上,孩子們對第二首的學習略勝一籌,理解起來,也相對簡單些,所以,現在就《春曉》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想法。《春曉》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

  作者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從而使孩子們喜歡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在教學中,我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並能按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透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並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試著一些簡單的教學,把句子或詞語硬生生的拿出來讓孩子們去理解,結果孩子們不僅不理解,而且往日課堂上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此時卻放得規規矩矩的,可見,低年級的孩子學古詩,光靠老師的逐句講解,根本行不通,必須要更多地是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8

  的內容已經掌握,並且在教授兒歌時,我們也做了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環節,進行的非常順暢,旋律模唱對我們小班孩子來說,一直都是個難題,唱名是記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畫出唱名泡泡,讓孩子們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會。他們還是沒有掌握每個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難邊指邊讓孩子們自己唱,還是得有老師帶領。

  在感應樂句的環節,我們用紗巾開花遊戲來完成的,清唱時孩子們都能依樂句表演,一旦播放音樂,能力強的孩子在遊戲中,都能依樂句開花。還有個別孩子們就開始亂了,還是不能獨自完成,還需要鍛鍊與培養。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9

  本堂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參與。教學中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透過說春天,唱春天的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

  上完課,我就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勇敢、踴躍的表現自己,我也努力來創造一個民主的課堂。因為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學生才會感覺到心理的安全,才會願意由衷地和你配合。當然,這對於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不僅課堂中每個環節的設計要周密考慮,教學時還要善於調控好整個教學局面。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透過說春天,唱春天的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上課伊始,就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是怎麼樣的,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說到春天是粉紅色的,因為有許多桃花;有學生說到,春天是綠色的,因為小樹都長出了綠綠的新葉子;還有學生說春天來的時候,小鳥都在唱歌。這麼多的答案,可見學生真的有看到春天,感受到春天。接著,我們觀看了圖片,看看大詩人孟浩然眼中的春天是怎麼樣,學生透過歌曲的欣賞以及教師的解釋,也能夠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在學唱階段,由於歌曲存在三個長音以及一個一字多音(三拍),還有休止符,所以,直接演唱有難度,在教授時,我採用多次聆聽的辦法,首先解決的是休止符,在聆聽過程中採用拍手的方法。接著解決三個長音,學生還是採用掰手指的方法,四拍四個手指,非常的清晰明瞭。最後解決的是一字多音,這個非常難,我在第一個班的時候採用的是直接演唱的方法,但是學生唱的有點亂,第二班叫上了(哎哎)這兩個詞,但也不是特別的整齊,後面兩個班在前兩個班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劃旋律線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加好的掌握時值和演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1

  古詩《春曉》是一節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它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它的作者是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的名作,在上完這節課後,我也對自己的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小結。

  我覺得託班的古詩課應該要更具有趣味化,我們可以將整首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從而來了解這首詩。而我只是將整首古詩用簡短的語言解釋一下,如“飄落了下來”他們瞭解嗎?不瞭解。所以整節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在提問上、講解上,語言太乾練、深奧了,不適合託班年齡段的幼兒來理解。所以在以後古詩的教學中,我上課用的語言可以更淺顯些,更生動些,語速還可以再慢一點,留點時間讓幼兒可以思考、吸收,這樣會更好。在我剛開始第一遍讓他們接觸這首古詩,是透過影片來了解的。影片播放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就已經開始跟著影片唸了起來。因為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背一些古詩,但他們理解詩意嗎?對於託小班來說,在學習這首古詩之前,我可以先讓幼兒瞭解、交談更多的關於春天方面的特徵,這樣一來才能讓幼兒更好的知道詩人在寫這首古詩是在怎麼樣的背景之下寫的這首古詩。古詩的學習,不一定要學習如何背誦、朗誦,可以是讓幼兒感受到詩中的意境之美,體會到春天的美麗景色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教幼兒學習古詩課,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我們需要透過不斷探討、改進,這樣才能把一節好的古詩課帶給自己的學生。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2

  很快的一節課就結束了,上公開課時往往覺得時間變得格外珍貴,之前設計好的內容還沒有全部完成,下課的鈴聲便已經響起。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這節課我教給了學生多少東西,他們又掌握了多少?生字僅僅認識了六個,從字形到字義,再到鞏固生字的詞卡,古詩的朗讀與背誦課堂上佔用的時間並不多,因為這之前我已經作了一個初步的調查發現這首詩很多孩子幼時都背過,所以課堂上讀詩的步驟較少,即使如此,一節課的時間還是覺得各個教學環節緊緊張張,時間不夠用。

  應該說這節課上學生對六個生字的認識還是比較好的,從字形到字義透過擴詞擴大了學生對生詞的積累,過後透過複查我發現班中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記得牢固,這也讓我再次明白,充足而又精心的備課,激情洋溢的課堂上學生的收穫還是比較大的。

  本節課我覺得不足之處便是在古詩含義的理解上,一年級古詩教學不強調生硬講解,可以藉助插圖,透過感情朗讀來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含義,然而由於課堂組織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也不夠好,在教學時思維混亂,講課時有些丟三落四,僅僅透過插圖以及小問題重點理解了後兩句的大致含義,並透過朗讀體會,對於古詩的前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感悟較淺。沒有組織好語言讓學生真正走近詩人,這是一大遺憾。

  課堂組織能力決定了能否順利地將各個教學環節完美地實施,就因為在生字認識上佔用了較多的時間導致後來的寫字指導沒了時間,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生字多的課文,僅僅是字的學習,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的理解再到鞏固就需要一節課,學得放心紮實可教學程序卻跟不上。若匆匆走個過場勢必有很多學生掌握不了。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3

  一、用音樂的材料營造音樂的氛圍。

  本堂課以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古詩《春曉》來匯入,考慮到學生對現代合唱曲的音色、旋律上的不熟悉,我適時地讓學生欣賞經典的影片資料,由桑葉松指揮的《春曉》視聽的結合讓學生的興趣再一次提高起來。

  二、用音樂的手段解決音樂的問題。

  教學手段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根據教學內容自然生成的,手段不是非新穎不可,而是要恰到好處,所以我在整堂課中反覆使用的教學手段都是音樂的,比如“哼唱旋律、節奏、圖形譜、動作表現等等,我認為這樣的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仔細地臨聽音樂,關注音樂,真正沉浸在音樂之中。當然,這些手段的運用是抓住每一句或每一段旋律的最主要的特徵而自然生成的。有些也不能互換,比如我認為在教學合唱《春曉》最有特點的應該是在音色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提問是人聲模仿大自然中的那些聲音?人聲除了表現歌聲還可以表現詞,層層深入,層層剝筍,引導學生理性地感受人聲的表現力。

  三、用音樂的技巧指導音樂的表現。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是我們音樂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也應重視音樂的表現和創造力。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創作圖形譜,要求明確到位,學生才能最準確的表現出音樂形象。在課的結束部分,請幾位同學上臺展示圖形譜,用繪畫的形式把聽到的音樂表現出來。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4

  《春曉》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和對春花被風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實質上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生學習這首詩,不僅僅是識字、解詞、理解詩意,更重要的是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要把這種情深深地根植於學生心底,讓學生以這種情感、這種心態面對學習、面對工作、面對整個人生。這就是說,要給學生打下情感的底子,打下精神的底子。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兩點:

  1、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

  古詩的教學要讓學生進入優美動人的詩境,在詩境中學習,在詩境中感受和創造。《春曉》的詩境清新、淡雅,人物的情感含蓄而真摯。為了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我採用了講故事、聽音響、看圖畫等方法,結合學生對詩句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創設了優美的情境,使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聯絡自身經驗體會詩中的感情。

  《春曉》一詩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學生難以深入體會到的,但這並不妨礙學生在自己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與詩人交流、對話。我讓學生透過看圖、回憶等方式喚起自身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與詩人交流,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5

  古詩《春曉》是眾所熟識的名詩,在學習之前我就估計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透過課堂上讓學生自讀自學後,檢查發現其實好多根本讀不準。

  讀的沒有一點感情可言,我想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著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所寫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看著我,邊觀察邊跟著演一演,從表演啟發學生理解詩的大意。

  學生的興致高漲,(我以睡得不想醒來的表情為開頭,跟著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話的詩意解釋),透過這樣直觀的演和說,學生對詩意有了大概的瞭解。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並激發他們自行創編動作加以表演讀,透過這樣的教學,現在能把詩讀得又有表情又有動作,聲情並茂。我相信他們對這首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了。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6

  這篇課文包括兩首有關春天的古詩,一首是詩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課文節選了前四句,詩人用洗練的語言抒發了對春雨的喜愛讚美之情。另一首是孟浩然作的《春曉》,全詩平實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對落花的惋惜。

  在教學時,我發現許多學生對這兩首古詩都已耳熟能詳,因此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這兩位著名唐代大詩人,在初步理解古詩意思的基礎上,著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詩,我採用學生自由讀、同桌對讀、當眾演讀、師生共讀、比賽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的意境,接受詩歌的薰陶,自主感悟,達到一種無痕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生字時,我以和生字交朋友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識字寫字的願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交流學會的生字,並讓人人爭當小老師,把學生認識的生字朋友介紹給大家。在學生觀察探究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觀察字型,認真描紅,寫好生字。

  總之,我覺得在低年級古詩教學中,切忌對古詩的字意、詞義進行細碎的分析,而應把重點放在朗讀、體悟上。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7

  在教學《春曉》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學參考,學習了許多有關低年級古詩教學的文章,並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曉》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景。

  1、透過《春曉》這首古詩的學習,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瞭解“矢”的演變過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體會世人對春天的讚美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掌握本課生字詞的基礎上,體會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我想,那我該如何來教學這一課,讓我們一(1)班的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真正能體會詩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呢?倘若我在教學過程僅作單純地分析講解,然後提問,讓學生再回答,說說古詩每個句子的意思,接著反覆練習背誦。這樣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著,使勁地記著,至於審美情趣的陶冶,詩的意境的體會這樣的文化性就不能體現了。

  人本主義教學觀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時正努力地用新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那這首古詩的教學,我如何嘗試用新理念來更好地達到教學的完善?我動了一些腦筋。《春曉》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詩。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古詩的特點,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利用課件再現古詩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透過朗讀領悟古詩的意境和韻味。

  為此我作如下教學設計:

  1、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上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春天在哪裡》

  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播放《春曉》教學課件,讓學生觀看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聽配樂朗讀。

  教師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

  2、初讀感知

  教師在範讀的同時演示課件

  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所注的漢語拼音朗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得連貫。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指導學生讀出停頓和重音,讀出韻腳。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3、精讀理解

  (1)指導學生重點理解“曉”“眠”“覺”“啼”“聞”等詞的意思。

  (2)在遊戲過程中理解詩意。玩尋找最佳搭檔的遊戲。提供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尋找詩句來搭配。

  同時告訴學生,古詩語句由於字數的嚴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詞語,要聯絡上下文和題目補充出來。如“夜來風雨聲”一句,聯絡詩題,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裡的風雨聲”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裡處處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只要同學細心觀察,就會在春天裡發現更多更美好的東西。讓我們踏著春天的腳步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更美的景色。

  5、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全方位發展,我還佈置瞭如下作業:

  給古詩配幅圖畫,把詩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下來,畫好之後同學之間交流,共同分享這美麗的景色。

  把古詩變成描寫春天的小短文,讀給同學聽,比比看誰寫的好。

  把《春曉》寫成書法作品,在板報中展覽。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8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裡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於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同時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並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19

  在小學階段,古詩的教學是大家都感覺到比較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很迷茫。古詩究竟該怎樣教,該教些什麼?觀完《春曉》一課後,我翻閱了新的課程標準,課標中反覆提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無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最燦爛的瑰寶。課標又指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是一個總的指導綱領。同時我又把新舊課標中對古詩教學的目標進行了比對: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資訊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鬚髮揮想象。”在這節課中,老師過多的運用註釋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詩句,卻缺少引導學生透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總之,在古詩教學中,學生讀會古詩很簡單,但是讀出古詩的意蘊卻很難,我們平常的課堂總是停留在讀會古詩的層次上,怎樣引導學生讀懂古詩,並從中汲取到營養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20

  這一環節確實起到了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孩子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個個思維活躍,踴躍發言,興趣極高,課堂氣氛一下子烘托出來,但與此同時因為孩子們先天智力方面的障礙在啟發中也佔用了一定的時間。

  對這首古詩的學習,我採取了三個步驟,首先,解讀課題,走進作者。透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擅於寫山水詩,字裡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形象具體的感知,為學習這首古詩打下感情基礎。其次,看圖,瞭解圖意。在這一環節我啟發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你們能從圖上看出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除了花還有什麼?作者有可能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然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隻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詩人正在觀察這些景色······,從圖畫入手便於培智學生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為學習古詩打下感性認識。第三步,聽配樂朗讀,感受詩的意境。學生閉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麗:雨後的早晨,詩人從甜美的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來的不僅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飄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那溼潤的落花,那鮮嫩的綠葉,似乎把昨夜的春風春雨送到了窗前。美妙的配樂朗讀,不僅對學生起到了對古詩整體感捂的作用。也喚起了學生的朗讀慾望。第四步,學習古詩,理解內容。我以複習提問的方式,理解曉、眠、處處、聞等字的意思,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試著說說這句詩的意思,然後進一步對照大螢幕理解句意。

  在講授本課的過程中,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孩子們的理解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回答問題雖然比較積極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師生之間缺乏常態課時的有效互動;預想和現實差距太大。講課之前,我預想了很多講課環節,但是在實際講課的過程中,效果不是很明顯。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21

  《春曉》這首古詩,對於大部分幼兒來說,並不陌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很多幼兒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所以學習這一課時,我把學習重點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誦古詩,瞭解故事的大意。

  上課開始,我先帶領幼兒一起朗誦了詩歌《春天》,說說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引出古詩《春曉》。請幼兒聽磁帶朗誦以後,我馬上讓幼兒分別背誦,給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的幼兒表現的機會。幼兒背誦完以後,大家的心才平靜下來。幼兒的背誦雖然很流暢,但是缺少詩的朗誦節奏與感情。我示範朗誦了兩遍,讓幼兒試著學了幾遍。我沒有急於讓幼兒學會朗誦,而是覺得應該在瞭解詩的大意以後,幼兒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我先講解“春眠不覺曉”的意思,要知道“覺”是知道的意思,“曉”是天剛亮的時候。然後逐句解釋每句詩的意思。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詩句,書上還設計了詩句和圖畫的連線。透過連線練習,幼兒結合老師的講解,找出對應的圖畫,形象地理解詩中的意境,加深了幼兒的記憶。

  幼兒對詩中描寫的意境有了理解,就可以更好地朗讀古詩了。再次範讀古詩,讓幼兒注意老師的語速和語調。在老師教讀幾遍以後,幼兒就能帶著感情朗誦古詩了。再透過朗誦比賽對幼兒進行激勵,幼兒的朗誦水平就有了更快地提高。這次教學活動,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班古詩活動《春曉》教學反思22

  昨天與今天的語文課,我與一(1)班的孩子們共同走進了第一單元的第4課《古詩兩首》,一首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另一首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春曉》一詩孩子們似乎十分熟悉,朗讀與背誦看上去朗朗上口,面對《村居》一詩,詩人是清代的高鼎,孩子們都瞪大眼睛問我:“老師,清代是什麼代?”這個問題出自於一年級,把我問得很是搞笑與奇妙,突然間想到了孩子們可能愛看的影視劇中,會讓他們想到清代的一些元素,我問學生:“還珠格格、甄環傳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清代宮廷裡面的事兒,大家喜歡小燕子嗎?”如此一來,學生由電視劇情節想到了清代是什麼概念。

  語文課堂中面對同學們的困惑,老師們首先要做到不厭其煩,然後認真對待,拉近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距離,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會讓語文課更加有聲有色。

  《春曉》一詩,學生們可愛的動作表演讀,如聽到處處鳥鳴聲,小手放在耳朵上,那情景依然浮現;可是談到詩人為何對院子裡的花與草那麼心疼時,孩子們再次感到了不解。我趁機與學生聯想到了孩子們心愛的玩具或圖書,自己或是別人弄壞時,那算不算心疼,學生猛然間也明白了詩人的疼愛,同時我補充了一句:古代詩人多半都是奍花生情富有情趣的才人。

  《村居》一詩,最讓我感到難忘的情形是,孩子們讀到詩句中兒童在春風中放飛風箏,那無比羨慕的眼神、快樂的神情,我趁機讓孩子們展開聯想,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口語交際,讓學生都來說說自己與父母在春天放飛風箏的事兒,大家說得比較精彩,張書暢說:“老師,我放得風箏是燕子的,它飛得很高,最後都看不見了。”同學們圍繞這個話題,還說了許多許多......

  語文課堂中,文字單方面的素材實在少得可憐,要做好充分地備課,還要抓住有力的時機,讓語文的內容真正有效地延伸拓展,既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還鍛鍊了他們樂於表達的信心與能力,這個平臺,語文老師說了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