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活小主人》教學設計
一、教育教學原則有哪些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物件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最佳化。
2.程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式的規定性及聯絡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裝置、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資訊,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二、《我是生活小主人》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是生活小主人》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生活小主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做生活小主人的樂趣,學會關心他人和集體。
2、透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
3、瞭解畫面構圖的主次關係與遮擋關係。
4、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記憶和想象,把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情景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
學生作品中畫面組織、色彩搭配的啟發和引導。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示範用品等
2、學生準備:A4紙、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遊戲(你比劃,我來猜)匯入,活躍課堂氣氛。
2、首先把學生分小組,每組請兩名代表競猜。
3、介紹遊戲規則。(觀看影片的同學把看到的畫面用準確的動作表現出來,讓背對影片的兩名代表競猜)
4、教師點選圖片,遊戲開始。
二、情感交流
1、看完圖片後,你能說說小主人都做了些什麼嗎?
2、我們都是生活的小主人,除了剛才圖片中小朋友做的這些,你在生活中還做了哪些?
3、這麼多精彩、美好的時刻,怎樣才能把它留下來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第十二課《我是生活小主人》,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表現自己做生活小主人的?
4、欣賞完小朋友的作品後,能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嗎?喜歡它的什麼地方?為什麼?
《刷牙》:
這個小朋友在哪裡刷牙?
你怎麼知道的?
畫面中主要的內容是什麼?
人物把部分背景遮住了,這是什麼關係?
你覺得這幅畫的顏色如何?
小結:畫面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內容與次要內容之間可以用遮擋關係來表現。
《洗澡》:
你發現了嗎?這個小朋友洗澡時心情怎樣?
你從哪裡發現的?
仔細觀察這個不朋友的嘴巴像什麼?
還有哪些畫面的人物表情也是笑臉的?
小結:在我是生活小主人的表現中,人物的心情都是怎樣的?——很開心,你看他們的嘴巴,像月牙。
《做飯》:
這幅畫的背景是什麼?
想象一下這幅畫若沒畫背景,你覺得如何?
小結:添畫相應的.環境與背景可以讓畫面更充實,更豐富。
三、創作指導
1、請學生認真觀察,看看老師是採用什麼工具?如何表現的?(看了書上小朋友的作品,,老師也想把今天早上老師做小主人的情景再現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2、教師示範(自己在廚房的情景)
3、介紹作品的情景及當時的體會,引導學生了解繪畫步驟,強調構圖時的主次關係與遮擋關係,為學生下一步展示作品做一個鋪墊。
四、藝術實踐
1、激發學生的動手慾望。(同學們!分享完老師的作品後,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做小主人的情景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說說你打算畫什麼?
3、欣賞圖片及學生作業。
4、作業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選擇你做小主人時體驗最深刻的一件事進行創作,把它畫下來。(讓學生先聽清楚作業要求)
5、播放輕鬆愉快的音樂。
6、進行巡迴指導,(啟發、激勵、評價)引導發散思維,解決重難點。
五、展示評價
1、請學生下位相互參觀,互評作業。
2、學生自評:介紹表現的內容,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3、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多展示作品進行評價。(給予肯定和鼓勵,提出意見和建議,完善作品。)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勞動最光榮,在家裡,你們是家裡的小主人;在學校,你們是班級裡的小主人。今天我們用雙手創作了一幅幅優秀的作品,一起體驗和分享了做小主人的快樂。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我們的畫中一樣,開心每一天,做自己的小主人,並把微笑帶給別人。
《我是生活小主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學生透過欣賞、遊戲、實踐等活動了解家居整理的方法。
知識目標:
學生透過學習和實踐,學會欣賞居室整理,豐富視覺與記憶,並從中獲得生活樂趣,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並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提高綜合實踐技能,學會適者生存的本能,完善學生人格。
能力目標:
在繪畫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與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觀察、回憶、討論、思考、評價
教學策略情感態度
價值觀透過此課教學讓學生關心自己、熱愛生活,成為生活的主人。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變革。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我是生活小主人》與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認知生活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體念生活的樂趣,並逐步形成我勞動我快樂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學會欣賞居室及書房的佈置及學習一些簡單的整理方法。
教學難點
實破學科本位,建立與思品、生活課之間的彼此聯絡,完成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法選擇
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透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學法引導透過學習、實踐與探究,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創造,結合生活課的知識經驗,發展跨學科的綜合處理能力,促使學生熱愛生活。
課堂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欣賞與表現,倡導人人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教學媒體
組合運用多媒體電腦,Flash製作的多媒體互動式課件,實物投影,儀動手操作的.實物等。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本教材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每課時為40
分鐘,本課分第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繪畫表現生活,此節課主要是學習居室整理與欣賞。
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多媒體課件評價
一、欣賞居室
切入主題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居室是什麼樣的呢?你們想不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居室呢?討論並回答。
同桌交流課件:進入第一個環節,欣賞學生的居室!
二、參與比賽展現本領
小結:同學們在生活很多事情總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為了展示你們勞動的風采,現在分組比一比,看看誰最能幹?
全員參與居室整理的遊戲比賽,看清要求、比方法、速度。參照效果、比合理、美觀。
課件:全員參與居室整理遊戲。學生的興趣是否高昂。
學生參與的結果是否令人滿意。
提問:為什麼有的同學整理起來更快更省力?學生討論,回答學生是否明白:經驗來實踐。
三、書房欣賞,培養能力
小朋友,你們是否也有自己的書房,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為你們提供的這些書房,請你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更喜歡哪一間,並說說為什麼?
利用多媒體讓學自主欣賞,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生互相講解,共同欣賞,鍛鍊能力。
課件:學生任選一間書房進行欣賞與評價。學生參與能力是否增強,講解是否令同桌滿意。
四、整理書桌,關心生活
這裡有一張排放凌亂的書桌,你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它清理整潔嗎?看看你能得到幾個五角星?
學生參加書桌整理遊戲,參加爭星遊戲。
課件:提供能自由整理和能夠自動頒星的書桌整理遊戲。
學生的作業效果是否更加理性、美觀,操作是否更加流利。
五、參與活動拓展延伸提問:
同學們學習了《我是生活小主人》這一課,說一說你又有了什麼新的方法整理和美化自己的居室,回家之後做一做?
學生回家參與整理活動。
課件:為學生整理居室提供一些參考知識。學生是否明白了怎樣整理?
課外作業是否動手去做了?效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