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通用6篇)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六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調節,顯微鏡”等17個詞語。

  2、初步瞭解文章大意,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說出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列文虎克的玩法。

  4、初步感悟列文虎克在玩中善於觀察。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剛剛的課間10分鐘,老師看到同學們玩的很開心,誰能說說自己平日時最喜歡玩什麼?

  (學生回答)

  同學們都說的很好!大家喜歡玩的花樣還真多,但有人在玩的過程中有了重大發明,你們相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玩出了名堂》。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開始新課。)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說些什麼?有什麼想問的?

  (1)、誰玩出了名堂?

  (2)、玩什麼玩出了名堂?

  (3)、是怎麼玩的?

  (4)、玩出了什麼名堂?

  2、你們提的問題很有水平,要想解決問題我們先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準字音,遇到長句子和難讀的句子先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開始吧!

  3、識字教學

  (1)課文中出現的生字你會讀了嗎?

  (課件出示)生字(帶拼音)

  ①我請一小組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其他的同學認真聽,聽聽他們有沒有讀錯的。讓我看看那一小組的同學最精神了,老師看到你們這一小組很有精神,背挺得直直的,你們來開火車讀一讀,把你們的精神展示給後面的聽課老師看看。

  ②全班齊讀

  (2)(課件出示)生字(去拼音)

  現在呢,哪位同學願意當一回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的。

  (3)(課件出示)片語

  這些詞你們會讀嗎,我想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一行,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你覺得他讀對了,就跟讀一便,如果你覺得他讀錯了,就馬上把你的小手高高的舉起來。

  (4)多音字教學(課件出示)看(kan)、守待(dai)著、磨(mo)鏡片

  同學們,發現沒有,這三個字有什麼共同特點?那你知道他的另一個讀音嗎?組組詞看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剛我們與生字交了朋友,現在請你們把生字放回課文中再讀一讀

  2、現在,誰能解答同學們剛才提出的那些問題?(回答1、2兩個問題)

  你能把你找到的句子大聲地讀一讀嗎?

  (生讀)“荷蘭的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

  3、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那他是怎麼玩鏡片的?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找表示“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句子。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4、從這個句子中看出列文虎克的玩與平時大多數人的玩有什麼區別?他在做放大鏡時,哪一點讓你特別佩服?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作成放大鏡。)

  (1)、你發現的真快,你很快就找出了列文虎克的玩與平時大多數人的玩的不同。

  (2)、他是怎麼磨的?

  (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

  (3)、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來磨鏡片,把厚玻璃磨薄,容易嗎?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容易嗎?

  (4)、同學們,伸出你們的手做一做磨鏡片的動作,(生做動作)如果老師要求你重複這個動作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此時你們心裡會想些什麼?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5)、竟然這麼的不容易,那列文虎克為什麼還要磨鏡片呢?大家一起把它讀出來。

  (他想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6)、也就是列文虎克的玩是隨意玩的嗎?(不是)

  (7)、是啊!列文虎克做放大鏡不是隨意的,而是有目的的,儘管一直重複磨鏡片的動作是一件很枯燥的事,而且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堅持啊!那麼,現在這段文字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預期來讀呢?

  (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佩服、讚賞的語氣讀)

  四、總結

  列文虎克究竟玩出了什麼大名堂呢,今天我們就隨列文虎克玩到放大鏡為止,下節課我們接著玩。

  五、機動(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鏡、待、調、訪”為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拜”的右邊為四橫,“具”的裡面是三橫。

  4、學生寫字。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勤動腦、勤動手,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邊玩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崇尚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邊玩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及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崇尚之情。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一、談話匯入

  1、由“玩”匯入

  師: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教師板書“玩”),喜歡玩嗎?

  2、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都喜歡玩。你喜歡玩什麼?

  3、同學們,其實呀,大人們也愛玩,有的人還玩出了名堂。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讀讀“玩出了名堂”。(板書:玩出了名堂)齊讀課題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

  播放cai,請同學們仔細聽,聽聽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荷蘭的列文虎克透過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

  (二)、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一讀。自由讀,你知道了什麼?

  (2)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

  (3)過渡: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你們知道他喜歡玩什麼,他是怎麼玩的嗎?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讀一讀。列文虎克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

  (2)說一說,師板書“玩鏡片”,從哪裡看出來的?強調“喜歡”。從中你能體會到什麼?有好奇心、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光喜歡還不能玩出名堂。

  (3)列文虎克怎樣玩鏡片的?再讀第三自然段

  (4)指名讀,指導讀好“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作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a)一邊……一邊,從這你能體會到什麼?(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b)別小看這磨鏡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時候可沒有先進的機器,就靠自己用

  雙手和簡單的工具一點點磨,從這你能體會到什麼呢?(突出了“厚”和“薄”,體會列文虎克做事認真)

  c)如果你有一個放大鏡你會用來做什麼?體會玩放大鏡的樂趣。

  d)列文虎克也看到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鏡看到的。你再讀,看看能不

  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快樂?(齊讀)

  師小結:列文虎克這樣玩,玩出了什麼名堂?發明放大鏡

  3、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列文虎克在玩中發明了放大鏡後,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自由讀讀第四段

  (1)他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誰來讀讀?

  師板書:兩片放一起蚊子

  一片固定一片隨意調節

  指導讀好“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導讀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對比。驚奇

  (2),看看這一次列文虎克又發明了什麼?板書:發明顯微鏡

  a)透過發明顯微鏡列文虎克觀察到了什麼?水牙齒

  b)指導讀好“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小的一滴水,我們放到顯微鏡下,裡面就有1000多種小生命在歡快的擠來擠去。多神奇的小人國呀!

  讀到這你們內心有什麼感受,誰再讀讀?(感受此時列文虎克的興奮)。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麼?他究竟玩出了什麼大名堂?

  a)列文虎克玩出什麼大名堂了?請讀得最棒的同學讀讀最後一段,其餘同學用心聽,這大名堂是什麼?

  板書:發現微生物

  b)你們知道微生物有哪些作用嗎?(根據蒐集的資料談談)

  c)這時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麼嗎?

  5、師總結:學到這我們知道了列文虎克透過玩鏡片,發明了放大鏡,顯微鏡,又透過顯微鏡最早發現了微生物,他玩出了名堂,轟動了世界。

  走進文字,自讀自悟。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紮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絡在一起。

  抓重點詞句理解,體會感情。

  理解與朗讀相互融合,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延伸到課外學習,激發學生研究探索的興趣。

  三、討論探究:

  列文虎克為什麼能玩出名堂了?(板書:好奇心和求知慾、玩時有目的,注意觀察、動手動腦)

  師小結:在玩的過程中,只要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注意觀察、動腦筋,平時不要瞎玩,要有目的.的玩,你也能玩出名堂。

  給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四、拓展延伸:

  其實,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像列文虎克那樣在玩中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們知道有誰嗎?

  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深化認識

  五、小結質疑:

  學了這課你有什麼收穫嗎?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六、小練筆

  平時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

  收穫吧!(我玩了……發現了、我玩了……體會到了)

  培養口語表達能力,養成常練筆的習慣。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

  2、過程與方法: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遊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麼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學生採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閒、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裡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閒”與“閱”、“閉”,“腿”與“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麼人?(職業是什麼?)

  2、他玩的是什麼?

  3、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四、作業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

  堂、鏡、閒、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二、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並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為這是為什麼?(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和收穫,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要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穫,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4

  一、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於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三、課前準備

  課件,包含了課文朗誦讀音、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圖片以及顯微鏡(最早的顯微鏡)和微生物的圖片、一個flash動畫(課文朗誦配合課文相關圖片,很精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

  師:出示板書:“玩”。看到玩字,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許多關於玩得回憶和老師一起分享,有誰說說你喜歡玩什麼,在玩的過程中有什麼收穫。

  生:一一說出自己的玩……

  師:玩的花樣可真是多啊,可是:“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是在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出示課件——這句話)

  師:還記得我們第七課曾經學習過的《奇怪的大石頭》,說的是誰玩出了什麼名堂呢?

  生:“李四光在玩石頭的時候產生了疑問,於是後來發現了第四冰川活動的遺址。

  師:是的,那麼今天老師帶你們學習《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讀課題,記“名堂”連在一起時發輕聲的。下面全班同學一起來讀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後和老師說說“名堂”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有自己新的想法。”

  師引導說出發現,發明,創新……

  多媒體出示:

  想一想:

  1、誰玩出了名堂。

  2、玩的是什麼?

  3、他是怎麼玩的?

  帶著上面三個問題來聽課文朗誦,在聽的過程中拿出你們的筆把課文的生字畫出來。

  學習第三段:

  聽完之後,我們知道了列文虎克是喜歡玩鏡片的,那麼他為什麼會玩起了鏡片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學習第三段,用“因為……所以”來說說。

  出示課件有關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圖片。

  學習第四段:

  先是全班齊讀,讀完後分析文章,按照一定的順序,引導學生說出:“發現問題——注意觀察——善於思考”,學習這一段,抓住重點有趣的句子“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引出顯微鏡(圖片),從感官上讓學生初步認識顯微鏡。接著重點說另一個世界,給學生看有關微生物的圖片,這個時候學生很驚奇,也有許多疑問,一一解決。(學生對微生物在顯微鏡下的樣子很難理解是另一個世界……)教師要清晰的講解,要不然學生會誤解。

  學習了三四段,接下來進行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來和大家分享,並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

  學習第5段: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了,這個時候可是不得了了,要聞名全世界,轟動全世界了,這個時候給全班學生播放flash動畫,開拓學生視野,這個時候學生很吸引。

  最後再總結,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懂得了玩得時候要注意什麼?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5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說說你們都喜歡玩些什麼?同學們說的玩耍可以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可以使我們從中得到許多的快樂。而有些人的玩耍比我們的玩耍更有意義,因為他們在玩耍中有了新奇的發現,有了新的發明創造,他們是真正的玩出了名堂。

  (板書課題:15玩出了名堂)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瞭解他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

  1、根據自讀提示自讀課文:

  自讀提示:

  ⑴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⑵思考: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些什麼?

  2、認讀詞語。

  3、思考: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些什麼?

  三、讀中感悟,理解體驗

  1、列文虎克是怎樣玩鏡片的?在玩鏡片的過程中都有哪些新的發現?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劃出列文虎克玩鏡片的語句,然後同桌互相交流。

  2、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麼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麼?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一下。

  抓住以下要點:

  ⑴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

  ⑵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⑶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3、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麼?他究竟玩出了什麼大名堂?

  出示圖片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發明的顯微鏡以及發現的微生物資料。

  4、總結過渡:列文虎克的發明和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請同學們自讀後面的內容。

  四、表達感悟,拓展延伸

  1、瞭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後,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麼?(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2、列文虎克為什麼能夠玩出這麼大的名堂?他的玩耍和我們的玩耍有什麼不同?

  3、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穫和啟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穫好嗎?

  五、總結全文

  佈置作業:必做題:

  1、抄寫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選做題:

  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3.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1.板書:玩,生談自己玩喜歡玩嗎?並交流父母是如何評價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齊讀。

  3.師: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片關於荷蘭物理學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齊讀課題。

  4.糾正讀音“名堂”,並理解詞義。

  二、檢查預習:

  第一組:書籍 聘請 拜訪 調節 顯微鏡 厚玻璃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第二組:看守 磨薄 生自由讀,談發現,師講解。

  看讀一聲時表示守護,監視。磨讀二聲表示器物處理,磨刀;

  讀四聲表示糧食加工,磨面。

  第三組:千里迢迢,生讀,師解釋迢迢為遙遠之意。生再解釋千里迢迢即為形容路途遙遠.

  積累詞語:關於路途遙遠:長途跋涉、不遠萬里;關於路途艱辛: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組:書寫指導:拜。

  出示古文字,生進行猜測,出示“拜”字,生理解字義。2.師結合小課程,回顧“古代禮節”。在我們的小課程中同學們也瞭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靈以及皇帝的大禮,後來慢慢演變為小輩對長輩的重禮(過年、婚喪嫁娶中),在會看到。而我們日常見面通常行“拱手禮”,師範,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為凶禮。

  3指的是生觀察生字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師出示口訣並範寫。

  4.生練習一遍,師三星講評:正確、整潔、美觀,再練習一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初讀課文:端正讀書姿勢,放聲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引導生利用(擴題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回憶三上學習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3.生自主練習

  四、品析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呢?畫出相關語句,寫一寫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一: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

  師:從這句中,我們能看出雷文虎克他在玩耍中不單單是玩,而是在玩中去思考,他真是一位善於思考的人。板書:善於思考

  品析二: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此時的他心情如何?興奮、驚訝、高興,他為什麼高興?那應該如何讀出他的感受呢?生指名讀,齊讀。從這句中你能看出他不光思考,而且還勤於動手。板書:勤於動手

  品析三:1.接下來:小列文虎克就此停止了嗎?那句能看出沒有?他越玩越帶勁,此時的小列文虎克想。生情境補白,那他最後成功了嗎?2.做成了一架顯微鏡。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他的“玩”到了這裡是不斷地創造。板書:不斷創造

  2.那你知道什麼叫顯微鏡嗎?出示顯微鏡圖片。那課文中顯微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知識講解:

  1.出示課文“他發現,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裡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國”、“居民”指的是微觀世界和微生物,文中還有這樣加引號的詞語嗎?“玩具”即顯微鏡。

  2.那我一起來回顧一下引號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導的四種使用地方。

  3.判斷課文中引導是屬於“特殊含義”。

  4.體會引號的好處:減少術語的枯燥和難理解,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們在寫作中也可多運用。

  五、感悟昇華,課文補白。

  1.現在你再裡看到課文的第一句,他指的玩耍,是我們平時的毫無意義的玩嗎?

  補白訓練“”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因為他們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穫的事例。

  六、推薦作業:

  寫一寫,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樂趣與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