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
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1
教學目的:
1、網路安全作為學校安全教育之一,透過班會使迷戀網遊的學生從思想上深刻認識網路的危害,調節自己的心態,引導到迎戰中考的學習中去。
2、針對同學們對電腦遊戲的熱愛與迷戀,想以此正確引導,疏導同學們對遊戲的把握度。
3、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中學生,處在當今的`網路時代,我們更應該利用網路資源,搞好我們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形式:
班會教學
教學過程:
一、開場導語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是有關網路的話題。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在我們周圍變得越來越重要,與人們的生活日益緊密。思考:網路上都有什麼?它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二、暢談網路
網路對青少年的積極作用:
1、網際網路為青少年獲得各種資訊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資訊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許多在學校中難以啟齒的問題在網上也可以得到滿意的回答。網際網路資訊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資訊資源。
2、開拓青少年全球視野,提使青少年的政治視野、知識範疇更加開闊,從而有助於他們全球意識的.形成。透過上網,可以培養他們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的能力;透過在網上閱覽各類有益圖書,觸類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3、網路有助於創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網路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網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網上“毫無顧忌”地進行真實心態的平等交流,這對於德育工作者摸清、摸準青少年的思想並開展正面引導和全方位溝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青少年可以同時和多個教育者或教育資訊保持快速互動,從而提高思想互動的頻率,提上相約,網下聚會,實現網上德育工作的滋潤和補充,從而及時化解矛盾,起到溫暖人心,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力的作用。
三、網路交友
你在網路上會交網友嗎?你是怎麼看待網友這個角色的?
案例一,網名為沙子的南京某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在聊天時被聊天經驗豐富的伊春市畢鼕鼕的“網上形象”深深吸引,在與他第三次會面時被殺害了。與男網友見面三次後被殺。
案例二,一少女與男網友相處三個月懷孕兩次,後男子消失。
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
2、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網路概念,有個大概的瞭解。
教學過程:
課前引言:資訊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平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已經離不開計算機網路,隨之出現的是各類網路安全問題。一些人用網路工作、學習,但總是有一些人出於賺錢、顯示自己的計算機水平,對網路進行破壞,使平常的工作等受到很大的影響。透過本課程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對網路安全有個總體上的認識,在例如木馬的檢測、駭客技術、計算機網路病毒、漏洞檢查和防範等方面有個較為細緻的掌握,透過理論和實際操作結合,包括一些常用的安全軟體的使用等,使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淺入深系統地學習網路安全的相關知識。
一、學習要求及方法
1、本課程沒有合適的教材,希望大家能勤做筆記,結合網上教案,認真做好聽課及複習工作。
2、除了上課認真聽講,這門課更依靠大家的自覺性,透過各類途徑檢視並學習相關資料,多動手動腦勤做筆記,以便以後解決類似問題。
3、適時開展一些交流討論會,分享一段時間來大家的所得。
二、網路安全概述
1、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瞭解學生能網路安全的理解、興趣及掌握程度。
分兩組同學分別就木馬及最近網路上流行的“熊貓燒香”病毒進行10分鐘左右的討論,然後每組選一個代表進行發言。老師根據情況作一個小結。
2、老師透過小結使大家對木馬以及“熊貓燒香”這種病毒有個較為準確的理解。
木馬:“木馬”程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病毒檔案,與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會自我繁殖,也並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檔案,它透過將自身偽裝吸引使用者下載執行,向施種木馬者提供開啟被種者電腦的門戶,使施種者可以任意毀壞、竊取被種者的檔案,甚至遠端操控被種者的電腦。
“熊貓燒香”病毒:2006年底,我國網際網路上大規模爆發“熊貓燒香”病毒及其變種,該病毒透過多種方式進行傳播,並將感染的所有程式檔案改成熊貓舉著三根香的模樣,同時該病毒還具有盜取使用者遊戲賬號、QQ賬號等功能。
這是一種超強病毒,感染病毒的電腦會在硬碟的所有網頁檔案上附加病毒。如果被感染的是網站編輯電腦,透過中毒網頁病毒就可能附身在網站所有網頁上,訪問中毒網站時網民就會感染病毒。“熊貓燒香”感染過天涯社群等入口網站。“熊貓燒香”除了帶有病毒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強烈的商業目的:可以暗中盜取使用者遊戲賬號、QQ賬號,以供出售牟利,還可以控制受感染電腦,將其變為“網路殭屍”,暗中訪問一些按訪問流量付費的網站,從而獲利。部分變種中還含有盜號木馬。
網路安全的概念:資訊保安指對資訊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獲性的保護,即面向資料的安全。網際網路出現以後,資訊保安除了上述概念以外,其內涵又擴充套件到面向使用者的安全。綜合而言,網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威脅、作業系統的安全缺陷、網路協議的安全缺陷、應用軟體的實現缺陷、使用者使用的缺陷和惡意程式等6個方面的威脅。
三、網路安全例項
安全漏洞從理論上說,安全漏洞就是軟體中存在的意外功能分枝,透過安全漏洞,可以讓軟體做軟體設計人員意想不到的事情。
1、例項:“支付寶”支付寶控制元件原本的設計功能是加密通訊,保護使用者的通訊安全,但是由於存在安全漏洞,也可以被利用來執行任何功能,譬如執行一個盜取銀行帳號的木馬。木馬要想在使用者的計算機上執行,一個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安全漏洞。而目前被利用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IE控制元件漏洞。2007年2月8日支付寶升級了控制元件,修復了上述漏洞,只要安裝了有漏洞的控制元件,不管你用不用支付寶,是否登陸支付寶,都會受到漏洞的威脅。因為任何網頁都可以透過放置特殊的程式碼來呼叫這個控制元件。但是用支付寶服務本身反而並不會有危險——因為支付寶網站本身並不會包含這種惡意程式碼。
2、怎麼防止中木馬和病毒
目前所有防毒軟體主要的工作原理都是基於特徵識別。什麼叫特徵識別呢?通俗來說,就是掌握一份壞人的花名冊,根據花名冊去找。如果這個病毒或者木馬剛剛被寫出來,還沒有“案底”,不在花名冊上,防毒軟體就識別不出來。某些防毒軟體雖然也有些不依賴於花名冊的高階識別功能,但是這種功能並不可靠。更何況,現在的病毒木馬作者,在寫完程式後,都會先用防毒軟體測試一下,確認不會被檢測出來才放出去。那麼防毒軟體豈不是沒用了麼?不是。各種防毒軟體能幫你解決大多數的麻煩,但不能指望它可靠。
四、瞭解駭客
駭客是隻有極少數人能夠進入的行業,每一名駭客都有一段殘酷的青春,絕大部分人對計算機組合語言產生興趣的年代都在中學或者大學一二年級,隨後,他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基礎學習,從而邁進駭客進階之路,絕大部分的人難以逾越這個挑戰而選擇放棄。駭客也是一個只有年輕人才能從事的行業,中國駭客中那些自稱老人的老一輩駭客年齡不過30歲,而新生一代也許還不到20歲。
“特洛伊木馬程式”技術是駭客常用的'攻擊手段。它透過在你的電腦系統隱藏一個會在Windows啟動時執行的程式,採用伺服器/客戶機的執行方式,從而達到在上網時控制你電腦的目的。駭客利用它竊取你的口令、瀏覽你的驅動器、修改你的檔案、登入登錄檔等等。
此外駭客也常利用系統的漏洞進行一些破壞性攻擊。這些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慢慢和大家一起學習。
五、小結
本次課主要透過身邊的例項讓同學們對網路安全有個整體上的瞭解,以後的教學中將對駭客、木馬、安全漏洞、計算機病毒等作進一步的學習,希望大家能好好配合、為以後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3
一、教學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網路越來越普遍。在大學校園裡上網已經成為一個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幾乎每個人天天都上網。但是,我們的大學生上網都幹些什麼呢?我們在網路上應該做哪些有意義的事?如何遵守網路道德呢?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很多同學應該考慮的問題,由此,班委會決定對本班同學進行一次主題班會來合理引導網路觀。如何引導我們大學生正確上網已成為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教學主題:
“遵守網路道德,爭做文明學生”
三、教學目的:
1、使學生明白沉溺網路的危害性,讓學生透過參與,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到遠離網路遊戲和不健康網站等不良內容的必要性。
2、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大學生,處在當今的網路時代,我們應該利用網路資源,促進我們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3、使學生注意到我們應該如何遵守網路道德,做文明上網的現代人。
四、教學形式:
主題班會
五、教學地點:
教學樓302班級:BIM2
六、教學時間:
20xx年3月2號
七、教學過程:
1、由本班同學做的課件PPT展示
2、由本班的姚良朱儁郝晶晶等幾位同學進行演講發言
3、總結教學成果
八、教學內容:
在課件展示中大家總結了我們大學生上網應該幹那些事情,比如:
①聊天、娛樂,放鬆自己的心情;
②瀏覽網頁,檢視新聞資訊,瞭解社會國家動態;
③查詢資料,蒐集有助於自己的學習資料;
④聯絡,方便自己與自己想要聯絡的人聯絡等等。
也羅列了我們大學生上網經常出現的一些壞習慣,例如:沉迷於網路遊戲,浪費金錢和時間;瀏覽不健康網站和有其他不良資訊網站等等同時,他們還提到文明上網的特徵:
1、上網要限制時間,包括每天上網時長不宜超過三個小時,限制上網時間,非節假日就不要老是去上網了,節假日每天上網不超過3小時,可以請人監督,定時檢查。
2、瀏覽的網頁資源要豐富,內容也要健康。也可以自己轉移注意力,參加一些課外教學,培養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
3、有效監督其他同學上不適當行為。
課件中還展示了文明上網公約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資訊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班會中,同學們結合自己使用網路的體會紛紛發表對使用網路的意義和如何文明上網等方面問題的見解。透過班會上的演講比賽,同學們認清了網路的利與弊,認識到大學生要節制上網,有目的、有選擇的瀏覽資訊,自覺抵制不良資訊,吸收學習有益資訊,同時要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
最後,同學們表示今後要多加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提高網路修養,做合格、文明、健康的上網者。
就網路對大學生的利弊展開了討論。有人認為,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在家就可做到“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網上購物、炒股、遊戲等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網路也會帶來一些弊端。
針對網路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同學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加強自我監督,不瀏覽不良資訊;
二,合理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
三,不沉迷以網路遊戲。
最後,全體同學向大家呼籲:網路需要文明與健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獻網路一片藍天。
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什麼是網路資訊保安,讓學生了解維護資訊系統安全的一般措施。
2、掌握網路存在哪些資訊保安威脅,會帶來怎麼樣的後果,應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的資訊。
3、培養學生安全地使用網路資訊科技,增強學生的資訊保安意識。
教學重點:
解威脅資訊的常見因素。
學會病毒防護和資訊保安防護的基本措施。
教學難點:
1、學會病毒防護和資訊保安防護的基本措施。
2、日常生活中資訊科技的安全使用。
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初識計算機病毒、電腦駭客造成的嚴重後果。
播放計算機病毒、駭客進行破壞、犯罪的相關新聞影片資料。
使得學生認識道病毒的破壞作用,意識到資訊科技安全問題的嚴峻性。
2、引出課題《資訊保安》
師生共同討論並解釋課題:(資訊保安:指的是資訊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等得以保證);
3、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教師指點:
透過剛才的演示,大家想想下面幾個問題:
當你開啟電腦,忽然發現,儲存的檔案丟失了,或系統突然崩潰了,你知道計算機中發生了什麼嗎?
當你看到垃圾郵件充塞了電子信箱或在你開啟某一封郵件時,防病毒軟體提示計算機已感染病毒,這時應做什麼?
某天,朋友在他的機器上看到你計算機中的一些資料夾,這說明了什麼?
某天,朋友告訴你,他知道你的上網帳號和密碼,你信嗎?
你在網路上收到資訊,說只要你郵寄多少錢到某一賬戶,就可得到大獎,你如何看待?
某天,當你用QQ聊天時,某個陌生人給你發來一個網址,你會開啟嗎?
因特網是一個資訊的海洋,對於這裡的所有資訊,所有的“網中人”,你都會相信嗎?
網上的“洩密門”你知道有幾個?根據你掌握的知識,能說說這些秘密是如何洩露出去的嗎?
結合學生對於計算機的日常應用,討論後,學生對病毒、駭客、垃圾郵件、網路共享、計算機犯罪有了初步認識。每一個學生都強化了一種意識,資訊保安問題關係到的我們每個人。
4、掌握威脅資訊保安的“最大元兇”計算機病毒(小組討論方式)
(1)定義: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人為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
(2)特性:具有潛伏性、傳染性、隱蔽性和破壞性。
(3)傳播途徑:有很多種傳播途徑,主要透過網路和磁碟進行傳播。
5、做好資訊保安的防護工作教師對於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行為進行歸納:
安裝正版的防毒軟體和防火牆,不定期對其升級,對系統全面查殺病毒;
對計算機系統打補丁,對重要資料不定期的進行備份;
不登陸不健康的網站,不接收來路不明的網址,不要從網上隨意下載來歷不明的程式和資料資料;
不製造、使用和傳播計算機病毒和駭客攻擊軟體;
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做違法的事。
6、將學生分為7個小組,每組6人,對於以上的學習講講自己的心得體會,並談談對於自己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文明行為。
7、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網路存在的資訊保安的威脅的幾種型別,希望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提高自己的資訊保安意識,正確的使用網路給我們提供的便利的同時,時刻注意資訊保安的重要。
8、課後作業:
學習《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查詢安全上網的方法。
網路資訊保安教育教案5
一、教學目的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資訊部安全使用網路的倡議,繼續進一步搞好我校的網路使用安全教育,減少因網路的使用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杜絕網路潛在危險。
二、重點內容
1、加強網路使用安全知識的學習,加強自身使用網路的遵守意識。
2、組織各種安全教育活動,增強遵守網路使用安全的意識。
三、教育內容
1、匯入語
當我們步入網路社會,發現青年與網路之間存在眾多的契合點,正是這些契合點使青年對網際網路“一網情深”。青年在網路影響向社會展示了其眾多絢麗之處,令人倍感驚喜。但不少青年網民的失色表現卻不能給社會增輝。
2、網路的影響
①網路的正面影響
1)利用網路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網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網上“毫無顧忌”地進行真實心態的平等交流,這對於德育工作者摸清、摸準青少年的思想並開展正面引導和全方位溝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網路資訊具有可下載性、可儲存性等延時性特點,網路資訊的傳播具有實時性和互動性的特點。
2)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國教育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網路提供了求知學習的廣闊校園,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這對於處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它不但有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於家庭乃至社會的穩定。
3)開拓青少年全球視野,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上網使青少年的政治視野、知識範疇更加開闊,可以培養他們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的能力;透過在網上閱覽各類有益圖書,觸類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②網路的負面影響
1)對於青少年“三觀”形成構成潛在威脅。青少年很容易在網路上接觸到資本主義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處於極度矛盾、混亂中,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生傾斜。
2)網路改變了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及生活方式。同時,上網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潮氾濫。
3)資訊垃圾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汙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
4)網路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
3、充分認識網路發展中的“青年問題”,積極尋求對策
1)充分認識網上思想滲透問題,強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2)切實加強網上文明行為規範的建設。廣泛開展以宣傳《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為主題的各項活動,積極引導青少年遵守網路道德。
3)構建網路和社會互動的青少年教育體系。著重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使他們勇敢地直面現實世界,積極投入到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去。
4)開闢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網站,積極佔領網路陣地。加強青少年教育軟體的開發製作,利用法律和技術上的可行性打擊網上違法犯罪現象,走“以法治網”的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