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精選32篇)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

  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順利進入太空。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於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精選32篇),僅供瀏覽。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

  2022年6月5日,“新太空出差三人組”乘著神舟十四號飛船升空了。他們分別是陳冬、劉洋和蔡旭哲。這次,他們要在太空生活六個月。隨著最後點火的十秒鐘,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倒計時三,二,一,火箭的助推器發射出熊熊烈火。大約十分鐘後,飛船成功進入正軌,我開心極了。聽到工作人員說任務圓滿完成後,我心裡像吃了一顆糖那麼甜。透過今天發射的圓滿成功,我們國家讓世界看到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之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航天技術一定能成為世界之最。讓我們好好學習,為了祖國的明天貢獻力量!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

  我在電視機前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現場直播,覺得非常的震撼又興奮,因為我們國家又成功發射了一次載人飛船任務,我為偉大的祖國感到自豪!星空浩瀚無邊,探索永無止境。我要積極鍛鍊身體,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我也想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掌握技能,將來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雖然我只是坐在螢幕面前觀看了這一盛況,可是我同樣感受到了無比的激動和自豪。自1999年11月20日0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在茫茫大漠之中,歷時二十多年的艱辛,正是因為那些宇航員,還有那些默默無聞,認真耕耘的航天人的無私奉獻,才有瞭如今的成就,取回了月壤,成功建設自己的空間站,中國已經進入世界宇航事業最有分量的國家之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星空不再遙遠,夢想變為現實,中國的航天事業必將榮耀全球!過去已成歷史,未來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們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國足跡。期待神舟十四號航天英雄凱旋歸來!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3

  今天我透過直播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也是我第一次觀看航天飛船的發射!我們全家人等待的過程中都非常的激動!看著飛船裡的宇航員,我非常敬佩與羨慕,媽媽說他們訓練時的辛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他們都為航天事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與貢獻!我在心裡想著,有一天,我也要成為一名宇航員,我也想去看看宇宙是什麼樣子的,還要看看漂亮的星河!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找到答案,也會好好鍛鍊身體為了我的宇航員夢想努力!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4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07秒,神舟十四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自豪,驕傲的感情油然而生。尤其是作為酒泉敦煌人的我更是覺得特別激動!“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良好!”這是最令人開心的話語。體現了我國航天技術的成熟,體現了祖國的強大。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希望家鄉越來越好!祖國加油!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5

  這是激動人心的一刻!

  我國的長征2F火箭託舉神十四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發射場上,一層層的迴轉平臺逐漸開啟,長征2F在我們所有人的注視下緩緩露出。緊張的發射倒計時開始了,一個個口令在指揮大廳中交織成一首航天交響曲。航天員們在返回艙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射最後的準備。終於,在所有人的熱切期盼中,煙霧升騰,在鮮紅的背景上,一支白色的箭直射雲霄!

  這是我們的長征,我們的神十四!看吧,我們中國,從建國初期一直到現在,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們一直在他們的崗位上奮鬥,揮灑熱血與青春。在此次發射以後,我國的空間站就會進行不間斷輪換值守。看發射場這火烈的太陽,就象徵了中國的未來!拜科技工作者們所賜,屬於我們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6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國的光輝——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三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在宇宙空間站中“出差”六個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和實驗。

  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我深深地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也為所有的航天英雄們致敬。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幹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期待神舟十四號航天英雄們凱旋歸來!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7

  逐夢浩瀚蒼穹,真心飛天英雄。建造中國空間站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夢,也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夢。飛天靠的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而是強大的國家、綜合的實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不斷回顧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新時代的青年,要不斷學習偉大的航天精神,航天夢是強國夢中的重要部分,不斷朝著星辰大海這個偉大目標前行!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8

  今天早上,老師讓我們看神舟十四號飛船的發射,我們每個同學都迫不及待的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當神舟十四號發射的時候,我們都很擔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員飛上太空與天宮一號連線,它點火時發出的火太大了,我心裡暗想它會不會引起火災呀?

  隨著神舟十四號成功飛上藍天,我心中的疑團也一點一點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於落地了。接著火箭上的兩個小火箭落了下來,緊接著是外殼和一個副的推進器也落了下來,終於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落了下來,太陽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四號終於進入了預定的軌道,神舟十四號發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學都在歡呼,因為這是中國對宇宙探索邁出的新一步,是中國對宇宙奧秘探索的又一個起點。

  此時此刻,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理想——當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9

  中國航天英雄一次次來往於天地之間,一次次用“中國腳步”重新整理太空裡的“中國高度”,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雕琢著我們建設航天強國的夢想和希望。

  中國載人航天朝著星辰寰宇不斷邁進,是國家科技力量日益堅實的生動縮影,是中國人自立自強和民族復興的成功體現,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光榮例證。

  更重要的是,中國航天的實質性進步,正在激勵著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煥發出中國人對民族的自豪,堅定著每個人對未來的信心。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0

  神舟十四號航天飛船成功發射成功以後,航天人為了祖國航天事業奉獻和犧牲的精神激勵起我的民族自豪感。

  航天人不斷重新整理著中國航天記錄,展現了中國航天科技的新高度,我再一次為中國科技的力量而感到自豪。在“赴九天,探蒼穹”的征程中,一代代中國人前仆後繼做出突出貢獻,時代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機遇,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學習航天人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勇擔使命,不負韶華!

  在此,我期待著航天員的平安凱旋,向中國航天英雄致敬!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1

  今天我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隨著一聲“點火”的命令,一簇橘紅色的火焰爆發出強大的動力,瞬間推動著有三名宇航員的神舟十四號飛向太空。短短半小時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國家的航天技術、火箭技術的進步與強大。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習航天設計人員的謹慎與持之以恆的精神,認真努力才是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2

  今天上午十時四十四分,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船開始發射。我們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等待這個時刻的到來。見證了神舟十四號的成功發射體現了我國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的航天事業又上升了一個新臺階。我更加堅定了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一定要發奮學習,努力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價值。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3

  6月5日,北京時間十點44分,伴隨著讀數的最後一聲點火,神舟十四號載著蔡旭哲,劉洋,陳冬三名宇航員飛翔浩瀚星際。我與父母守望在電視前,看著神舟十四號向天空發射,我的內心熱血沸騰,中國人又一次登上了去往外太空的道路,中國又一次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實力,中國人又一次為自己的祖國驕傲!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4

  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隨著一聲“點火”的命令,一簇橘紅色的火焰爆發出強大的動力,瞬間推著載有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宇航員的神舟十四號,滿載著中國人民的期許,成功的飛向了太空。中國航天即將進入新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祝福,新時代新徵程,讓我們努力奮鬥,弘揚中國航天精神,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5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在電視前激動地歡呼起來:“航天英雄們又去太空探險啦!”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航天人們的艱苦奮鬥,不懈拼搏,自主創新。科學家們和航天員們的毅力和決心值得我們的學習!我為我的祖國驕傲,致敬中國航天,期待神舟十四號凱旋歸來!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6

  今天我透過直播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也是我第一次觀看航天飛船的發射!我們全家人等待的過程中都非常的激動!看著飛船裡的宇航員,我非常敬佩與羨慕,媽媽說他們訓練時的辛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他們都為了航天事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與貢獻!我在心裡想著,有一天,我也要成為一名宇航員,我也想去看看宇宙是什麼樣子的,還要看看漂亮的星河!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找到答案,也會好好鍛鍊身體為了我的宇航員夢想努力!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7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神舟十四號火箭的發射直播。當火箭載著三名宇航員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直衝雲霄的瞬間,我再次被震撼了。無論是研發火箭發射的科技人員,還是漫步外太空的宇航員都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強壯的體魄。我一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鍛鍊身體,將來有一天也能探索宇宙的奧秘,實現我的航天夢想。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8

  2003年中華民族飛天夢圓,到今天中國人的第9次太空之旅,每一次的飛天壯舉都讓我無比自豪。這一次,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一定會繼續創造飛天奇蹟。尤其是女航天員劉洋阿姨,二叩蒼穹的巾幗英雄,讓我真心歎服,是我心中的偶像,學習的榜樣。英雄們心懷星辰大海,逐夢浩瀚蒼穹,祝願早日凱旋而歸!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19

  今天我觀看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過程的直播,讓我感受到了航天人不畏艱辛,不懼困難,砥礪前行的精神。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和智慧,任何的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每位工作人員都日夜奔走忙碌,全力備戰,確保任務順利實施。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07秒神舟十四號成功飛上藍天,我攥著拳頭的手終於鬆開了,激動的跳了起來!為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我在今後要學習航天精神,努力,拼搏……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0

  嫦娥奔月,那是古人的美好想象;飛天萬戶,那是先民的勇敢嘗試;神舟發射,則是中國人民對浩瀚宇宙的再一次成功探索。仰望星空,你可曾想到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壯闊,可曾想到辛棄疾“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的豪情壯志。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陳冬是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指令長,即將出徵的他說:“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我準備好了,為祖國去出征太空。”

  劉洋,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員。10年前,當完成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離開天宮一號時,她堅定地說:“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再回來。”如今,她即將實現10年前的心願。

  出征在即,蔡旭哲對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首個載人航天任務充滿期待:“很憧憬很期待去感受我們的太空家園。”

  航天精神是不畏險阻的挑戰精神。為了適應太空環境,每一位航大員都要進行一系列高負荷,高風險的地面訓練。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航天員要接受肌肉扭曲變形,腦部缺血,呼吸困難反應。為了這個航天夢,無數的航天員,一次又一次的接受艱苦的訓練,一年又一年的無悔堅守,咬牙前進,勇攀天梯。

  航天精神是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從東方紅、長征、神舟到北斗、嫦娥、天問,我國航天事業建立60多年,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工作者背後的努力,正是因為這些航天工作者的不斷創新,我們才得以看到今天的神舟十四號的成功發射。

  無論是再度披掛上陣的陳冬,十年礪鋒的劉洋,還是為飛天準備了12年的蔡旭哲。仰望星空,逐夢前行,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

  “神舟問蒼穹,九天可攬月”,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的探索永無止境,祝願航天英雄平安凱旋,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1

  夏風微拂,為神舟飛船送行。浩瀚蒼穹,盼飛天英雄到來。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驚天動地的巨響過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託舉著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四號飛船,從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拔地而起,飛赴蒼穹。

  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也是中國人的第9次太空遠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火箭騰空而起的時刻,天和核心艙和天舟貨運飛船組成的中國空間站正飛臨上空,等待著新家人的到來。

  乘舟巡宇,再探天河。全部由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組成的飛行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主要任務是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等。

  建造屬於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航天人接力奮戰了30年,中華民族也期盼了千百年。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2

  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不懈拼搏、自主創新,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五,十六,十七的發射。我相信每一次神舟的發射,都會更加堅定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自信。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3

  近年來,隨著祖國的經濟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國的科技事業也飛速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其中,航天科技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傑出的。

  在我年幼的時候,曾聽媽媽給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從那以後,我開始憧憬著,嚮往著有一天我也能像嫦娥一樣飛到月亮上,去看看那傳說中的廣寒宮。

  原來我以為只有傳說中的天神才能在宇宙蒼穹間暢遊,但後來我才明白,原來人類也可以飛向宇宙,在其間自由的翱翔!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並安全返航;二零零五年,“神舟六號”成功發射;二零零七年,“嫦娥一號”探月飛船發射成功;二零一零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可那時我還未出生,沒能親眼目睹那歷史性的一刻,也不能在記憶中留住它。但從二零一八年以來“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歷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等等航天成就,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航天夢的種子。

  月亮是那茫茫宇宙的一點,而“奔月”也將是我邁向宇宙的第一步,我的夢想是奔向我向往已久的月球,飛向我遙遙神思的蒼茫宇宙。

  我會帶著希望出發,載著夢想起航!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4

  神舟十四號任務意義特殊,可以形容為是一次圓夢之旅。作為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這意味著歷經30年,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即將迎來空間站建成時刻,完成幾代航天人的夢想。

  航天夢,中國夢,夢想總是不斷遠航,追夢的腳步永不停歇。空間站遠遠不是終點,對中國航天來說,這只是飛向更深更遠太空的一個必經座標。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5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6

  神舟十四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四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已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專案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為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說,在這份激動的背後,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後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鬥歷程,我們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六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箇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為銘記成為永恆。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7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嚮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遠古的傳說,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嚮往,卻印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聯想與智慧。回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一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一躍”,將不斷指引我們去“擊破萬里蒼穹、目標星辰大海”,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凝集著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著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於加強我國經濟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造”突破了自主智慧財產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奮鬥。

  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一定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獨特的制度優勢,無數航天人前赴後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新、追求卓越。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自主創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於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雲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8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已於6月5日發射,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從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到神舟十四號發射,時間僅過去短短一個月。按照計劃,神舟十四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埠,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進駐核心艙,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長達6個月的工作生活。這就意味著,相較於神舟十二號,此次太空挑戰的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員將在太空與我們共同守歲,迎接農曆_年的到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嚮往和探索從未止步。然而身處太空,浩瀚蒼穹看似壯美寥廓,實則挑戰著航天員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更經歷著很多驚心動魄的瞬間。據航天員楊利偉回憶,在執行“神五”任務時,火箭上升階段意外出現8赫茲左右低頻振動,與人體內臟產生長達26秒的共振,此時楊利偉感到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異常痛苦,可他卻咬緊牙關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事實上,這漫長的26秒共振,只是我國載人航天“首飛”征途上千難萬阻、千辛萬苦的一個小小縮影,但卻畫出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捨身為國的“愛國群像圖”。

  在神舟十二號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均來自普通而樸實的家庭。當他們遠離地球、巡遊寰宇、辛勤工作時,留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中國航天人的奉獻和擔當,始於熱血、恆於信仰、終於愛國,他們把使命和重擔銘刻心間、扛在肩上,把榮譽和光環歸於祖國、獻給民族。

  “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_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鍊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29

  週五晚上,我和我的家人共同觀看了神舟十四號發射影片,實在令人激動萬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實在是為祖國而自豪,也為航天人們致敬。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幹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過去已成歷史,未來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們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國足跡。

  期待神舟十三號航天英雄凱旋歸來!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30

  昨夜,陣陣寒意襲來,北風呼呼,秋意漸濃。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國的光輝——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三位中國航天員將在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宇宙空間站中“出差”六個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這是中國的驕傲,是中國的信念,也是屬於中國的璀璨輝煌。

  在人類探尋宇宙和日月星辰時,一輩又一輩的中國航天員們不斷撥開未知的雲霧,他們努力拼搏、不畏艱難,他們像一群追夢的少年,滿懷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尋著航天夢、中國夢,為他們點贊。

  探尋蒼穹,光耀中華,祝願航天員們順利圓滿,平安歸家,祝福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永遠強大!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31

  自古以來,人類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遐想,由此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神話與傳說。我們的先人們腳踏在大地上,仰望著天空給他們設定的極限。

  但是無論怎麼樣的限制都無法阻擋人類探索的腳步,1969年,人類踏著嫦娥曾經走過的道路,飛向了傳說中的廣寒宮。而到了現在,我們中國人要在浩瀚的`宇宙中創建出一個自己的“廣寒宮”——空間站。隨著神舟十四號的一飛沖天,完成了不可能的徑向對接,中國航天人的奮鬥,使中國航天在全世界範圍內完成了繼北斗衛星之後的又一個偉大的壯舉。

  曾經的我們創造神話與傳說,現在的我們就是神話與傳說!

  2022神舟十四號發射直播課觀後感32

  最近我們航天事業頻頻傳來喜報,又成功發射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觀看直播呢?相信看了直播的心中一定是無比激動和自豪。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這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時間,搭載神舟十四號的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軌道,由此拉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問”……星辰大海中,中國“星”亮晶晶,中國已由航天大國開始邁向航天強國,當然,我們曾經艱難,曾經受制於人,但有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中國人民,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無人可以阻擋,隨著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實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會在星辰大海中獨領風騷。

  中國航天即將進入新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為中國航天祝福,新時代新徵程再出發,征途漫漫,努力奮鬥,弘揚中國航天精神,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