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事如天》觀後感> 《家事如天》觀後感(通用8篇)

《家事如天》觀後感

《家事如天》觀後感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是指觀看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其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

  二、《家事如天》觀後感(通用8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事如天》觀後感(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事如天》觀後感1

  原生態法治紀錄片《家事如天》近期在央視熱播,觀影后感觸頗多。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了我們在平時的調解工作中,面對的各種家長裡短、是非恩怨,實屬不易。作為人民法院隊伍中的一員,我們如何更好地履行審判職能,維護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這是我們在辦理案件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家事案件,一般是指涉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矛盾糾紛的案件,像婚姻案件、贍養撫養案件、遺產繼承和析產案件、收養關係案件等。家事案件的法律關係往往並不複雜,但為何法律關係如此簡單的事情還要提出訴訟,這說明什麼?說明矛盾很大,甚至容易激化。這樣的案件除了考驗法官的業務能力,更考驗法官化解矛盾的能力。如何在離婚案件中把有裂痕的婚姻修補好?或者讓死亡婚姻和平解體,法官在前期的調解或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又如田地變墳地這一案件中,如何讓叔侄既能擯棄前嫌,又讓事情得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法官在其中的努力不可或缺;還有那個催要欠款反被打的秦女士,對於法官而言,更不是一判了之的事。

  在調解工作中,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有些當事人不僅法律知識欠缺,對審判程式也有許多誤解,在處理家庭矛盾時盲目衝動,會出現一些不理智的過激言辭和行為,嚴重影響法官辦案的進度和效果。但從當事人的角度看,如果法官對矛盾重重的家事案件不去了解矛盾根源,不用心化解矛盾,而是機械地依據法律規定判決,也將會給雙方當事人的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而且家事案件在實際處理當中,很可能受限於事實認定的不確定性或法律適用上的侷限性,以一紙判決解決問題,遠遠不及調解更便捷、更適合此類案件。因此,針對家事案件的調解,能夠創新思路、多措並舉地化解矛盾顯得尤為重要。

  《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本就是我國傳統的價值取向。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家事如天》四平篇,讓我感受到血緣、姻緣、“債”緣的問題糾葛,足以看出,家事確實大如天!影片凝練緊湊的情節,記錄著梨樹縣孤家子法庭家事法官在以情釋法解糾紛中所付出的心血、真誠與智慧。法官真誠希望當事人在案結事了的同時,能夠握手言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婚姻案件,一對夫妻攜手走過十個年頭的婚姻生活後,卻難逃命運的捉弄。二人於2010年登記結婚,沒過幾年就因鬧矛盾離婚了。雖然兩人選擇了復婚,但是夫妻感情仍未得到改善,並因生活瑣事頻頻產生矛盾,導致雙方分居生活。丈夫再次要求離婚,妻子表示同意,並選擇撫養兩個孩子中的大女兒,但認為撫養女兒期間產生的債務應由丈夫償還。“然而面對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以及破裂的夫妻感情,雙方有著自己的選擇,家事法官在處理婚姻案件時該如何保護弱勢方女性的利益呢?

  鐵東區人民法院為更好地保護婦女生存、發展、婚姻自由等合法權益,積極開展“綠色訴訟通道”,對涉及家庭暴力和撫養問題的案件,實行特事特辦,急案急辦;對經濟確有困難、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實施司法援助,並緩、減、免訴訟費用。

  法官有針對性地審理婚姻家庭案件,家事審判團隊聘請優秀的婦女幹部為人民陪審員,在合議案件時認真聽取她們的意見,力求最大限度地維護婦女權益。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審理案件時不以簡單分割財產的思維處理糾紛,而是多元化解矛盾,儘可能減少家事糾紛對當事人帶來的身體傷害和精神痛苦。宣判時注重理、法、情的結合,明確告知當事人在思想認識、行為舉止上應注意的問題及不遵守法律會產生的嚴重後果;結案後將法庭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努力實現一次訴訟受益終身,減少婦女庭審的後顧之憂。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但是,既然不能攜手相伴一生走下去,雙方也要放開胸懷,迎接屬於自己的生活!

  《家事如天》觀後感2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與央視聯合制作的紀實類電視節目《家事如天》上線,以人民法院推進家事審判工作為切入點,展現家事法官在系列案件審判中多元化化解矛盾糾紛的全過程。

  臨終再婚、非婚生子女討要撫養費、患病妻子離婚、六兄妹為繼承房產對簿公堂,一件件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類案、一場場矛盾衝突引發的悲歡聚散,在情理法的深度交融中,家事法官們責無旁貸地肩負起自身的職責與使命,準確明悉當事人訴求,用真情的寬慰勸解、耐心的疏導指引、專業的釋法明理撫平當事人的焦躁與不安,化解長久積怨、修補家庭裂縫、維護婦兒權益。

  對於家事法官而言,審理家事案件,需要極強的綜合素養。既要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既要懷揣對審判事業的由衷熱愛,又要培育濃厚的司法人文情懷,既要歷練強大的溝通協調能力,更要涵養對當事人個人經歷的深層共情。定紛止爭的過程,不在於評判對錯而在於觸動人心,個案調判的圓滿,不在於追求結果而在於思維引導。法律無情、法官有愛,家事法官們用人性化的審判理念,摒除司法裁判單一的價值取向,傳遞出人文司法的暖。這是家事法官們能動履職的集中體現,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司法審判領域的深刻實踐。

  觀《家事如天》,嘆家事法官把控法律準繩在倫理區間均衡的精準,感家庭和諧要素:多付出、少索取、多包容、少計較,精神與物質雙向流動方能生愛。平衡,才有生命力。

  《家事如天》觀後感3

  觀看完《家事如天》,正如劇名家事無小事,每一件家事案件背後都是一個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充斥著當事人的心酸和淚水。家事案件在民事案件中佔比雖不大,但卻是民轉刑最多的一類,原因在於家庭成員的感情缺失,沒有找到情緒宣洩的出口,也沒有找到合法解決途徑,導致升級為嚴重性事件。作為一名家事法官,我認為家事案件本就來源於人的感情生活,更應展現出司法的溫情。在處理家事案件時,法官不應只是冷冰冰地講法律條文,而更應耐心地傾聽案子背後的故事,切身感受他們的掙扎、猶豫、不安和無奈。或許他們只是缺少可以傾訴的物件,只是想找情緒宣洩的出口,或許他們也很迷茫,想尋求幫助,而法官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經驗就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很多家事案件的當事人,在訴訟中更願意聽法官對這件事的意見看法。以“法官朋友”的身份給出的建議往往對他們的觸動更為明顯,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法律和法官的引導功能,以便當事人能夠針對家庭中的矛盾糾紛做出更好的判斷,對今後生活有所啟發和幫助。所以,關注當事人的心態、情緒變化,做好當事人的心理建設工作,是家事案件能夠得到圓滿化解的重中之重,也是預防嚴重性事件發生的關鍵一環。

  《家事如天》觀後感4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可見在家庭事務的糾紛中,對於居中裁判的法官來說也存在一定難度。但不少人對此並不理解,認為離婚、繼承、撫養等等一系列的家事糾紛,事實清楚,法律關係簡單,為什麼會讓自古以來的“斷案人”都那麼頭痛呢?

  因為對於家事法官而言,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依據法律判斷誰是誰非,而是透過對家事案件的審理,修復家庭關係的裂痕,重系親情、愛情的紐帶,從而更好的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護小家,為大家。就拿我們經常遇到的離婚案件來說,存在不少的辦案風險點。譬如,遇到思想偏激的當事人,要想辦法讓雙方和平分手、彼此釋懷,避免嚴重性事件的發生;如果夫妻離婚時有未成年子女需要協商撫養,要想辦法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和心靈創傷;如果有一定的財產和債務債權的夫妻,如何分割才能讓雙方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等等,都是法官需要思量的。

  因此,對於我們的家事審判而言,並不是機械的依法判案,而是融情於理,讓家事和諧處理。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更加和諧,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所謂“家事如天”。

  《家事如天》觀後感5

  對於家事法官而言,審理家事案件,需要極強的綜合素養,既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水平,既要懷揣對審判事業的.由衷熱愛,又要培育濃厚的司法人文情懷。在定紛止爭的過程中,不在於評判對錯而在於觸動人心,個案調判的圓滿,不在於追求結果而在於思維引導。

  家事法官們用人性化的審判理念,摒除司法裁判單一的價值取向,傳遞出人文司法的溫暖。這是家事法官們能動履職的集中體現,更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司法審判領域的深刻實踐。

  法官這個職業讓人尊敬和望而生畏的原因不僅僅是我們身上戴著的莊嚴的法徽,而是我們能夠在每一個案件中能夠為群眾找到合法的解決途徑。法官應該耐心地聽取案子背後的故事,切身感受當事人內心的掙扎、猶豫、不安和無奈。很多案件的當事人,在訴訟中更願意聽法官對這件事的看法,也許他們只是缺少可以傾訴的物件,只是想找情緒宣洩的出口,而法官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經驗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這個時候,法官給出的建議往往對他們有更為明顯的觸動,能夠更好地發揮法律和法官的引導功能,讓當事人面對家庭矛盾做出更好的判斷,對今後的生活有所啟發和幫助。

  對於今天的我來說應該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還太多太多,要從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開始做起,從最基本的工作開始學起。主動為當事人遞去一杯茶水,耐心地給他們做調解,把每個當事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以優秀法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刻向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而努力。

  《家事如天》觀後感6

  家事無小事,家事大如天,最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法治頻道播出的“家事如天”節目,講述家事法官的工作日常,講述他們妥善處理一起起家事案件的故事。

  我作為一名民事法官,觀看了這期節目後,深受觸動,家事案件,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雙方當事人親情的修復,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家事法官不容易,庭審雖然簡短,但庭後做的工作卻一點也不簡單,調查走訪、組織座談、上門調解,需要審輔人員傾注心血、密切配合,促使矛盾雙方求同存異,朝達成調解的方向努力工作。總體來講,審理家事案件,需要法官具備一顆對待工作的責任心,一顆幫助修復親情的愛心,一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公心。

  “責任心、愛心、公心”相互聯絡,不可或缺。家事案件矛盾糾紛背後往往隱含著親情的裂痕,處理家事案件不能只簡單坐堂審案,要在查明案情基礎上,走近當事人,調查瞭解,藉助社會力量,尋求社會效果最好的解決辦法,這些都需要有很強的責任心,把解決當事人的矛盾糾紛,修復親情的裂痕當作自己的責任。其次,審理家事案件,法官需要具備一顆“愛心”,有句歌詞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法官之愛,在於處理家事案件時對老人、婦女、兒童及弱勢群體的關愛,涉及上述群體的利益時,要著重考慮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婦女、老人等群體的生活保障,要多想辦法,協調社會力量共同解決問題。最後,審理家事案件,法官要具有一顆“公心”,“公生明、廉心威”,法官作為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在家事案件審理中,具備了“公心”,才能讓當事人信服,調解工作才能得到當事人配合,最終取得好的審判效果。

  民法典實施後,需要民事法官透過審判工作,運用好民法典定紛止爭。我作為民事法官,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我堅信,在審理家事案件時,只要秉持一顆“責任心”,一顆“愛心”,一顆“公心”,就有信心能妥善處理好這類案件,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家事如天》觀後感7

  人常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各不同。確實每一個在法院民事審判工作中的法院人都應當對此深有感觸。

  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單元,被喻為社會細胞,如果它生了病,那就得醫治,要麼修復被損壞的細胞壁,讓染疾的細胞恢復健康,如果病入內部,細胞核也病變了,那麼就得剔除整個壞死的細胞個體,以保全其他肌體的健康。如此看來,就唯有請我們的全能家庭醫師民事法官出場了。她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讓我們的整個社會和諧美好。《家事如天》裡的法官們正是展現了這樣的品質,讓我們感受到了她們在平凡的工作中蘊涵著的偉大。

  《家事如天》觀後感8

  最近中央電視臺推出了原生態法治紀錄片《家事如天》,揭開了家事法官的工作日常。劇中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家事法官可謂十八般武藝齊上陣,運用豐富的調判經驗、社會閱歷,甚至是持家育兒理念,讓劍拔弩張、對簿公堂的親人握手言和,讓婚姻無法維繫的前夫前妻在撫養子女上達成新的合作。

作為一名奮鬥在一線的法院工作人員,我們深切的知道審判家事案件的不易,倒不是因為判決書難出,而是當事人的工作難做。試想,當曾經相濡以沫的伴侶變成劍拔弩張的原被告,曾經的手足情義變成了冷冰冰的利益爭奪,曾經血濃於水的親情變成了今日的對簿公堂,又豈是一紙判決能夠輕易案結事了?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家庭出了問題,社會也就變得不安定了。家庭親情,不是簡單的一紙判決所能斬斷的,唯有用心調解,真正解開各方的心結,才能做到案結事了,家和萬事興。所以,在審理每一起家事案件中,我們必須做到慎之又慎,既要有倫理人情的感性分析,又要有明察秋毫的理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