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

  一、心得體會的含義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

  二、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1

  看了家校共育平臺裡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說家務勞動,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現在孩子們的勞動習慣,的確讓人汗顏,生活環境舒適,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就連最基本的掃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主動去做,有時候還要在家長的“利誘”下才象徵性的去做這些基本的勞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家長總會習慣的認為現在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覺得孩子大了就會自覺幫忙,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而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的方式,在家務勞動中才能讓孩子對勞動尊敬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俗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裡的地位,而不純粹是學習的機器,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方面。

  那麼,家長怎麼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要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鼓勵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對,高興的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要經常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老師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學會吃飯、漱口等一些基本動作。

  3、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示範,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衛生。

  看了講座以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後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2

  每個家長作為初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摸索著前進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有“望子成龍”的“理想”,可是怎麼教育卻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這僅僅只是育兒漫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父母課堂》告訴我:兒童心靈的啟蒙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自己,來好好發現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並鼓勵他成為的自己。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能夠發芽、成長。

  楊絳先生說過“好的教育首先是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而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們平日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學習方面,我們要求他上課會聽講,學會基本知識並會應用就行,不是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而是針對孩子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情況與孩子進行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儘量讓孩子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改正。讓孩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知識,我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貴在堅持,要保證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間,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定期給他買書,養成正確的好的閱讀習慣,好的書籍會讓孩子記住很多優美的詞句並運用到作文中,幫助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家每週都有親子閱讀和討論書籍時間,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習慣成自然,每天他不看會書就覺得少了什麼。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邊走邊聽邊看,那種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記憶裡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會帶他去外地旅遊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網上自訂住宿,機票,雖然麻煩,但是適合親子游,一切都是慢節奏的,有名勝古蹟的地方就多停留一會兒,講講歷史典故,讓他自己透過自己的語言把旅途所見所聞以錄音、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適當的讓愛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帶他去西安、重慶、北京等,就是他負責查詢的,提供的幾個地方還不錯。並且寫作文時文字越來越生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別注意行動力的培養。做孩子的遊戲玩伴,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培養他的行動力和學習能力。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學的學習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遊戲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知道該做什麼,卻沒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說不練或者憑一時的情緒簡單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僅僅需要講道理,更多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踐行動的氛圍,使孩子們在行動中培養行動力,才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龍應臺說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也是我對孩子未來的希冀。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3

  聆聽了明人教育創辦人——大山笑長的教育講座,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親身所見所聞,向與會人員傳授了當前家校共育的必要性、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及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為我們的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真是讓我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透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

  會中大山笑長說了一個有關於“媽媽笑了,春天到了;爸您笑了,花兒開了。”的.故事,讓我感受到笑的魔力,明白到愛孩子要堅持,要快樂地去愛,快樂使人進步,痛苦只會使人逃避。手心有多大,手背就有多大,天色慢慢變暗,花兒慢慢開放,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即使一株花也有好幾個花骨朵,有的盡情綻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還是小小花骨朵。花亦如此,何況我們的孩子呢?這就是花苞心態,花苞心態缺點可愛;花苞心態,耐心等待。用花苞心態,愛我們的孩子,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只不過花期不同,靜等花開。細心呵護,愛心陪伴,耐心等待。也許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參天大樹!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但當生態鏈中的哪個環節遭到嚴重破壞,都可能造成學生的畸形發展。因此,“家校共育”非常重要。家長們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4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5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孩子已成為三年級的學生了,他是一個活潑好動,愛提問題,很調皮的一個小男生。說起孩子大概每個家長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

  有幸學校能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透過家校合育有機會和學校老師以及家長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長教子心得,交流教育培養學生的經驗和做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不可能時刻保持冷靜態度,有時候也會為孩子的不懂事生氣,或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擔憂,每當遇到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沒有更好的引導方法。

  自從透過家校共育,學校老師家長共建交流平臺,使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進步,沒有了和以前那樣孩子一不聽話就大呵小叫起來,孩子也是有一個上課老師反應說話,連進校值日的家長也給我反應上課坐不住交頭接耳,這麼一個嚴重的問題真是讓我不知道如何用什麼方法去改掉他那些不好的習慣,真得是讓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壓力,透過學習優秀家長的教子心得,使我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思路,調整正確的教育方法,對教育孩子有了更深的認識,還有透過班級積分實施以後,孩子也有了很大進步,我也是透過我們三三班老師家長互動互助以及她們的影響鼓勵下,積極參與親子日記才能堅持寫了下來,這得感謝老師感謝三三班家長們,像候昭璇,辛羿諾,楚奕菲媽媽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她們為班級付出的太多太多,老師的辛勤培育,無怨無悔的付出,讓我們感動,我們有不懂的遇到困難,就說寫親子日記要求寫電子版,由於文化成度有限,她們也是給了我們很大幫助,衷心的感謝她們,家校共育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一切為了孩子們。

  總之,要充分發揮老師家長孩子三個積極性,合力真正把孩子培養成學校家長滿意,祖國有用人才,讓我們家校緊密合育,取得更好成績!而加油努力!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6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老師的報告,著實受益匪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在學校,在老師,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

  製作一份個人和家庭檔案、組織一次親子活動、拍攝一張成長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楊老師透過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五個一”,既加強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援和配合,促進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難鳴,讓教育更順利的進行,促進孩子的更好的成長,同時也很好地增進了親子關係。

  我覺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還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臺,開發多樣的家校共育方式,透過會議、活動、課程、互訪、管理等的實踐舉措,將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凝聚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教育。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7

  對於每個家長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中變得越來越好。我們作為家長教育孩子,首先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言行舉止。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一個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受益終生,一個壞的習慣會徒增許多彎路和挫折,作為學校要加大對學生習慣的培養,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多給他鼓勵和讚揚。在他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而不是一味的責怪他。這樣能夠多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家長也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經常和孩子溝通,一點一點的讓孩子進步,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透過家校教育,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及時的解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8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絡,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9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校互相溝通,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臺。

  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透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全面發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群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於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五中。學校在兼備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後服務,多彩的課後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樣的課後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境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10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為人父母之後。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為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學時,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為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裡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裡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麼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說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著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11

  在4月23日晚7點我和家人聽了潘老師的家庭教育的講座,感觸頗深。在我家娃的成長過程中,我也有很多的感觸,在聽潘老師講座的過程中引發了我的一些共鳴。在這裡寫出來,和大家貢勉。

  一、讓書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首先讓孩子從小就與書為伴,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買來好多繪本,常常和孩子一起看,給她讀書上面的原話,有時候我和他爸沒時間,她就自己拿著書,又拽又咬又啃又扔,我們都不加以干涉。那個時候的想法就是:讓她感覺書就是玩具,能讓人玩,沒有距離感。後來,孩子漸漸長大了,我也開始看書,讓孩子看到家長也喜歡看書,她會覺得看書是個有意思的事情,對書又有了很強的好奇心。在這樣即喜歡又好奇的心裡的驅使下,孩子能不愛上閱讀嗎?

  二、注意話語的潛臺詞。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覺得潛臺詞是特別重要的,每句話從家長這裡說出來對於孩子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家就經常出現孩子記得我說的什麼什麼,但是我不記得了。就是家長跟孩子說的話,所以,家長跟孩子說的話要稍微注意一點,自己先感受一下,潛臺詞是什麼。比如,我想要提醒孩子該寫作業了,不能說"趕緊寫作業,你怎麼還不寫?"這樣讓孩子聽起來,覺得家長認為她是個不愛寫作業的孩子,作業是負擔、是任務。家長要說"寶貝,你作業寫的差不多了吧?寫完了,跟媽媽聊聊天吧,可喜歡聽你在學校的故事啦!"這樣孩子一定覺得在媽媽心裡,自己是個愛寫作業的孩子,不會認為作業是個負擔。

  三、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在我家,沒有明顯的家規,我們會激烈的討論很多問題,在討論過程中,經常孩子會出言反駁我們的觀點,我們也從來沒有對孩子的觀點指手畫腳,大多數都是肯定,只是我還有不同的想法,也會告訴她,讓她自己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從不把自己當成權威,但是,我們會做孩子的基石。讓孩子覺得發生了什麼事都不是事,爸爸媽媽永遠是她的後盾。這樣孩子的心裡是穩定和充實的,是有強大的安全感的。還有,我們比較尊重孩子的意見,比如,要出去玩,一般情況下,都會三個人一起商量,時間、地點、怎麼玩、玩什麼。但是,也不會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父母的意見同樣重要。

  這就是,我聽曾老師講座後,聯想到的自身的一些情況。當我聽完講座並把它寫出來後,感覺自己對育兒方面每天都能有所感受,而且,也很開心認識曾老師!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12

  聽了潘老師的講座之後感受頗多。

  首先就是規劃的重要性。要讓孩子每天對要乾的事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認識,才能有清晰的目標,做到有事可幹,避免無所事事。有了規劃還不夠,還要做到專時專用按照規劃中的時間認真落實,提高學習效率。有了規劃還要積極的去落實,如果就知道制定規劃不認真落實的話,那麼規劃也就成了水中月。

  其次是閱讀的重要性。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對整個學科的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要讓孩子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逐漸增加閱讀量,形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最後就是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情況和分數。不要把分數看得那麼重,不要一味的責罵和批評孩子,要幫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跟孩子一同總結失誤的地方,爭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要給孩子一個寬鬆愉快的家庭氛圍,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家園共育之有效溝通心得體會13

  潘老師的講座,讓本焦慮的我,舒緩了一下心情。

  孩子上了初中,作為家長肯定都是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的,也可能會特別在意孩子考試分數。如果家裡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家長可能會倍感輕鬆;如果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有的家長甚至可能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作為成績平平的初中生家長,我們這個家庭也不例外。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可能面臨兩種情況,一種是考試成績理想,一種是考試成績不如意,如果孩子已經非常努力學習了,可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我的孩子現在就處於這個情況,此時,家長不應繼續引導孩子將失敗原因歸結為努力,否則會加重孩子的學習壓力。

  聽了潘老師的課,擊中了我,要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功力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每次考試,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學霸,不能以天才學霸的目標去要求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孩子,跟他一起去克服自身焦慮情緒,調整好心態,認真分析,對於學習這件事要有客觀的認識。

  家長還要做的,是持續關注孩子達成目標的過程,督促孩子完成學習計劃,並和孩子一起分享在不斷努力、不斷進步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重新獲得取得進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