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5篇>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5篇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5篇

  一、教師應反思的以下三種重要成分

  1、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資訊和做出決策。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資訊被組織成一定的網路,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理解世界的基礎。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絡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準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資訊,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這是使得他們能夠自動化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基礎。

  2、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更強調價值觀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它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研究者發現,反思過程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注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他們對這些沒有確定答案的、非線性的問題更感興趣。

  3、教師的陳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師自己的聲音,它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他們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這些就是教師的陳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認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點是指教師對做出各種教學策略的情境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記

  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2、詳細描述

  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3、實際討論

  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後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

  4、行動研究

  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同於研究者由於外部進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於教學實踐的改進。

  5、學生反饋

  課後深入到學生當中去,透過特定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找出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制定出相應的教學預案。

  三、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三465、463兩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高三教學顯得尤為緊張,轉瞬間一學期又過去了,認真回顧教學工作,聯絡自己的教學實際,我時常在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反饋如下,希望能對於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後的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常要思考的幾個問題

  1.如何讓政治複習課真正“活”起來?

  高三以複習課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老師不停的講,學生被動地接受;到頭來是老師講得很多,很累,口乾舌躁,學生卻是聽得很困,很煩,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認,到了高三以後,複習的時間緊、任務重,老師急於把儘可能多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不能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顧及學生的接受程度;不顧及學生的學習實際。在今後的課堂裡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這一實際情況,如果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課堂效果也就會大幅度的提高。

  2.如何恰當地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我們政治學選的資料是《步步高大一輪複習》,有知識點有聯絡,如何用好複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這是高三複習課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針對我班實際情況在第一輪複習時,要緊扣課本,以基礎訓練為主,查詢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後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

  3.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學難度?

  複習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教學的難度問題。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教學上如何應對?我認為必須抓好基礎,難度過高,過大的題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規範學生的解題步驟,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品質。抓好“雙基”不放鬆是前提和基礎;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保持一些難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在上課時選取適當難度的例題或課餘佈置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會給學生一定的新鮮感和有利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好勝感,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4.如何有效的進行試卷講評?

  這一學期我們組織了單元考、週考、月考等考試,高三離不開試卷講評。如何才能使試卷講評起到它應有的效果呢?長期以來,總是老師講,學生聽,結果是學生聽的提不起精神,教師講的津津有味,最後的效果還是不如人意。我認為我們應該大膽的放手,把試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講解,教師只要做學生的指導者,點撥者就可以了。

  二、常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勤充電,強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複習課,我感覺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在這裡,我特別要重視第一種素質。所以,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必須每天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講方法,提效率。

  高三複習方法非常重要,我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明確目標。具體做法是:在授課前,我首先向學生出示覆習提綱。其次針對提綱,從考綱要求的識記、理解、運用和綜合四個方面作簡要說明。這樣,學生在聽課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聽什麼,記什麼,哪些應該瞭解,哪些應該重點掌握;二是講準重點。在教學中,我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集中精力和時間講準重點,解決主要矛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三是講透難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去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攻克難點,能夠把知識點深入淺出地講出來,直到他們心神領會;四是講明疑點。講明疑點貴在分析清楚疑因,明確了疑因,疑點便迎刃而解。在講解中,可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五是講活熱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去解釋、分析這些問題,使課本知識與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六是規律知識。由於每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絡、縱橫交錯的我注意將知識重新組合、歸納,使之形成網路系統,並將這些規律性的東西交給學生。

  3.閱試卷,常溝通。

  我校定期都會以小考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套試卷,然後收上來批改,我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告訴他(她)要注意的問題;回答得好的或是有進步的,我會加以鼓勵。我覺得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把我對他(她)的這種指導當作是一種濃濃的愛,心裡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過的錯誤下次都會牢記在心不會再犯,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有條理,我能明顯看到學生的進步,心裡很有成就感。同時,我和學生的關係也融洽很多。

  4.重時政,勤反思。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在複習中我堅持以人為本,主動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資訊,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2

  站在高一年級的盡頭回望,在新環境下,我的政治課教學經歷了從很不適應到有所適應的過程,使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學科素質幾近空白——教學須從ABC起始

  學生的基礎是教學依據之一。初中學生升高中,政治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初中的政治課,對基礎知識不作要求,政治學科的知識儲備,運用政治學科知識分析認識事物的能力,政治學科的思維,學習政治學科的方法,等等無從談起。進入高中,政治學科知識陡然以艱深難懂而又對學習者素質有較高要求的現實出現在面前時,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適應,政治課教學處於艱難境地。

  政治課教學只能小步走,低臺階,課時授課內容要少,教學執行進一步退半步,下一節課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變換方式予以再學習,直至掌握。教學從最簡單的ABC開始,教給學生聽、說、讀、寫,這就是A。所謂B,就是手把手地教給學生讀題,做答案。C就是透過具體知識的學習,引領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

  教學中萬不可操之過急。要取得學校的支援,多給一些課時,用以緩解教學任務與教學時間的尖銳矛盾,沒有時間保證是不能把整體素質這隻木桶上的短木塊加長的。

  二、“兩懶”的學習行為——教學要富有引力

  政治課學習,需要積極動腦,勤於動手。可我們的學生對淺顯的知識,清澈見底的問題,還願意學習、思考,知識深一點,問題拐一點彎就“知難而退”,腦懶。學習中學生不願記筆記,不願做用文字表達的文字題,只願做寫字母打對號的選擇題,手懶。學生這種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與長於看而短於寫,樂於淺想而苦於文字表達的“兩懶”的學習狀態,嚴重製約政治學科乃至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政治課教學中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政治課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應洋溢著幸福,充滿著成功,要讓學生懂得這種幸福與成功往往離不開痛苦與失敗。政治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學生理解幸福、把握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把學生推離失敗,引向成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去獲取自己能獲取的知識,適時讓其展示所獲成果,併發自內心的給予鼓勵,讓學生享受到幸福與成功。問題設定要小臺階、多臺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沿著思維的臺階登上光輝的“頂點”,使學生領略到“無限風光”,從而享受到幸福與成功。解決手懶問題也可照此辦理。

  三、“不動”“被動”的學習情態——教學要著力於激動生命

  政治課學習抑或是任何一種學習都是學習主體生命的律動。政治課堂上常有這樣的現象:老師在組織學習,趴著的,說閒話的,看課外書的,漫不經心的,生命在這裡斷檔,雖然在老師用肢體、眼神或語言提醒制止下,表面終止了這些現象,誰又能說清其思想是否轉到學上來了呢?缺乏熱情,沒有主動,思維遊離於學習之外的學習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效果,儘管造成這種狀況有諸多原因。

  面對這種境況,政治課教學要在教育的本質上找註解,要激動學生的生命,努力使學生的事,學生自己想做,願做,樂做,逐步使學生的興趣濃厚起來,學習的習慣好起來,自覺主動性強起來,以致形成穩定的後勁很足的學習能力。我們不能改革教材,但我們可以變換教學方式,引激動生命的元素進課堂,使教學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使得生命壯麗成長。例如,將知識競賽引進課堂,將生動有趣的蘊含哲理地情景及事例納入教學,等等,都能使學生樂此不疲,筆者就曾享受過這種教學幸福。

  如果說面前的政治課教學是一座山,我只是在爬山的路上邁出了一步,我將努力攀登,不斷創造新高度。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3

  人的發展,始終是教育關注的核心。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教育要培養怎樣的人,以及怎樣培養人,都是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根本。學校課堂教學作為培養人的前沿陣地,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就成為我們必須討論的重要問題。

  一、目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政治是一門記憶性的學科,課堂教學沉悶無聊,教學方式單一枯燥,課堂提問毫無技巧。真實的情況是如何呢?全莉娟、邾強寫的《中學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與分析》告訴我們:課堂提問這一技術的應用有流於形式之嫌;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多屬“低水平”認知的問題,而缺少高水平認知,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問題;中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側重於知識的瞭解與理解,而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或注意。新課程實施後,課堂教學逐漸衝破了傳統的束縛,變得生動活潑。但是,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問題一:教師從此沉默是金

  新課程十分強調課堂教學教師的引導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教師怎樣教,教得怎麼樣;而新課程的實施則強調學生怎樣學,學生學得怎樣。教師不再純粹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的水桶,更重要的是一個幫助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因此,有人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越少越好,甚至用具體多少分鐘作標準衡量一節課的質量,更有人戲言,教師不講就是最高的境界。

  但是,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講授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對於脫離學生生活經驗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或者蒐集資料,否則將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就會啟發學生的同時,帶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所以,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思考不能割裂開來,二者必須有機結合。教師用講授引導學生思考,並歸納總結思考的結果;學生的思考應該體驗教師的講授的內容,促進師生的互動,促進情感的昇華。

  問題二:學生活動一發不可收拾

  新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突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育理論一般認為,學習方式不外三種:表層式的學習方式、深層式的學習方式和成效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屬於表層式的,就是被動地、機械地、表面地接受知識。要改變這種狀況,就應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動手,培養他們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將學習方式向成效式轉變。因此,新課程強調要注重活動教學。但是,很多教師將其片面化,認為一節課當中活動越多越好,其模式基本如下:活動——討論——發言,活動——討論——發言,活動——討論——發言。也就是用幾個小品或者案例構成一節課,完全流於形式,導致課堂活動氾濫。這樣給學生的資訊就是:上政治課就是搞活動、玩小品,至於有沒有掌握知識和能力,倒是其次。

  可以肯定的是,新課程強調在課程實施過程注重學生參與,開展必要的學生活動;但更強調活動教學只是對學科課程、學科教學的輔助。高中生不同於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的思想趨於成熟,思維趨於深刻。因此,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就不應該是為了讓學生開心而設計幾個小品或笑話;也不應該以知識為核心來設計相關的活動。更應該做的是:讓學生輕鬆的同時,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問題三:從“滿堂灌”到“滿堂問”

  課堂提問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課堂提問的技巧更加是萬千課堂現象中的冰山一角。也可以說,它是一種形式。內容決定形式,但形式卻能表達和反映內容。課堂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對某個問題的認識,或者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與探索。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許多教師在教學上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回答問題”畫上了等號。以為提問越多,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體現得越充分。所以課堂上教師就利用各手段,比如說讓學生朗讀課文,一遍又一遍地叫學生背誦課文中的結論,甚至上課畫重點來讓學生加強記憶。又或者教師提出已經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又採用齊答的方式。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講只是維護了教師作為知識掌握者的權威。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基本上都是傳授知識、應付能力的灌輸式的教學取向。所提問題集中在認知記憶性方面。因此,將傳統教學的“滿堂灌”變為新課程教學的“滿堂問”。

  課改後,認知記憶性問題的減少,創造性問題的增加,教師應該大力開發能激起學生髮散性思維的途徑,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固然符合了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理念。但從實質上來說,教師更加應該注重學生的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注重培養他們適應現代社會的生存能力,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發展能力、端正態度、教書育人的培育式的教學觀就是這次課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

  二、高中新課程政治課堂教學的建議

  教學觀念是教學實踐的先導。不管是課程的安排、校本的教研還是具體的課堂教學,都要深入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程的理念,確立新的教學觀念,明確課程的性質,理解課程設計的思路,準確地貫徹落實新課程的實施。

  首先要定好教學目標。由於思想政治課的特殊性質所決定,我們要準確把握新課程的目標。高中政治的分類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由於新課程的教學參考資料、學生評價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關配套方案尚未出臺,處在新課程第一線的高一教師比較迷茫和彷徨。究竟課應該怎麼上?對學生怎樣進行評價?高考怎麼考?……都是他們所密切關注的問題。在這一些都沒有底的情況下,很多教師依然按照以往的做法,以知識為中心,以高考為目標。其實新課程的實施依舊處於換湯不換藥的狀態。所以,目前最緊迫的應該是我們廣大教師切實轉變觀念,定好新課程的目標,並且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其次要處理好教學內容。現行高中政治新課程的《經濟生活》部分,強化了教材的生活邏輯,弱化了學科邏輯;在內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難、舊等弊端,顯得簡單明瞭。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喜歡將新課程與舊課程進行比較,甚至將舊教材作為參考書。這些教師在課堂中往往有意識地對學生渲染新舊教材中觀點的異同,並且將新教材中沒有的知識點補充進來。例如新教材在講到“商品”的時候,並沒有講到“使用價值”。有些教師就將舊教材中相關的內容補充進來。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學習上的混亂,也加重了學生學習的負擔。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嚴格遵守新課程的理念,要恰當運用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內容。

  再次要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的關係、教師提問與學生回答的關係以及學生本身各方面的關係。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課改後,由於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方式的應用,課堂上就不能只是由教師完全掌控學生學習的內容了。學生自己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課堂上展示學生的探究性成果(探究性課題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的),全班同學針對發言內容提出問題而後必定會引起大規模的討論。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肯定會學到教師沒有預計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不是某本教材知識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的知識體系中的組成部分。那麼,教師作為知識權威方面的影響肯定比以前減弱了。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式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不同的成就感,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4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透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新課程改革中,在丘廣輝主持人的領導下,教研組秉承“立足教研,服務教研”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為一線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提供了示範、交流、研究的平臺,同時也讓我們青年教師樹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對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政治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絡、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鬆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絡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

  (二)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透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絡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絡,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生活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裡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直認為這些活動非常好。

  (四)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透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程序、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三、質疑導思啟用思維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政治生活》中“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經濟生活》中“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讓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師則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影象、聲音、動畫和影片資訊等眾多資訊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透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透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透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學習“公司的經營”這一內容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海爾集團的經營狀況,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師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青年政治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而學校所創立的丘廣輝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了名師教學示範和輻射作用,讓我們青年教師多聽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專題講座、透過教學研討等形式,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更讓我們在教學中有了更深的反思,從而不斷探索,力爭使自己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5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政治教學也逐漸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以及提高,就必須及時的開展教學反思,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先進性。本文以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的重點作為切入點,簡單的探討加強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措施。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在完成自身的教學活動之後,及時的對自身的教學進行主動性的、探究性的教學總結,透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更客觀的瞭解到自身教學的優、缺點,更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教學的完善,從而形成動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適應於教學的要求,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夠有不斷的進步,因為透過反思教師能夠及時的延續優點、改正缺點,從而保障教學的質量、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應該是不斷反思、不斷提高的教學。

  (一)對教學態度進行反思

  在冗長的教育生涯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會在不自覺中產生變化,這是因為對教師對自身職業產生了倦怠性。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積極的、及時的對自身教學的態度進行反思,因為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僅僅會影響教學的開展,更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教學態度進行反思,才能夠端正自身的位置,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對教學組織進行反思

  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直接的關係到教學的進度、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果,簡單的來說,高中政治教學能不能夠順利的完成,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教學組織。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加強對自身教學組織能力的反思,否則教學就會脫離原有的軌道,甚至阻礙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的發展。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

  從表面上來看,教學的內容是國家、教育局以及學校預先制定好的,但其實不然,因為教材內容僅僅只是高中政治教師實施教學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教師對內容的完善化,比如說有機的整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等等。而高中政治教師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所完善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才能夠更好的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教學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6

  自20xx年以來,我一向擔任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科任。這些年我在同事們個性是在丘廣輝教師工作室的指導幫忙下,用心投身於課改之中,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實踐中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高中政治教學水平。我在教學實踐中將以往的政治課的教學資料和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後的政治課的資料與教學模式的比較中有了新的認識,總結以下幾點:

  一、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完美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主角,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構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就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根據課堂教學的資料確定適宜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動起來。

  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資料,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理解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齊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取?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潛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決定的同時,為學生帶給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三、搞好教學的調整與最佳化。

  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資料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在教學中我透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透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透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到達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在講述《文化的多樣性》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民族的各種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到達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四、實踐導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長期以來,政治教學都陷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熱情低,課堂效率低下,考試成績差。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後補課的負擔,提高考試成績,我們備課組大膽在高一政治課中實踐導學案教學的方法,尋找適合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模式。透過學案導學教學實踐,我欣喜地看到課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學生能看見自己學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到達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解決和提高,例如:在導學案設計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節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的潛力。但缺少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思考空間,某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這是我在導學案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

  五、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調動學生的興趣。

  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學生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那麼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用心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去設計各種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與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結合自己的體驗,我們客家人有哪些傳統文化?可否用一兩個事例加以說明?”那裡,由學生舉出一些例子,老師將這些例子歸納為幾個方面: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六、參與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超越。

  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有助於提高自己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提高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潛力;有助於教師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提升對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有助於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並主動去探討,構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任教以來我認真用心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潛力。我認為只有在學術上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師知識積累多了、深了,學生才能信任老師,願意理解老師教導。

  會反思是一種智慧,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現,作為優秀的教師務必是一位善於質疑,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7

  反思性教學方法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潛力和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潛力。在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中,一些教師由於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學效率低,與教學投入不成正比。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同時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構建實效性的教學反思體制,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

  一、中學政治教學方法的反思

  (一)遵循教材,不囿於教材,科學使用教材

  對新教材的使用,教師要嚴格地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熟悉新的教材,然後和舊的教材進行比較找出不同、找出新的'資料,根據自己任教的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備課和任教。在剛接觸新教材的時候,教師已經習慣了舊教材的那種按部就班的編排的思路,一接觸到新教材,不知從何下手,從何講起。上課時不由自主地用舊模式進行授課,結果學生聽得稀裡糊塗,感覺課堂沒有核心和重點,導致課堂效果很差。因此,我們意識到務必改變教材觀,要把新舊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絡。我開始對新教材資料進行刪減、整合、重組,把握認識發展的規律,實現生活邏輯與學科知識邏輯的有機統一,真正地科學使用新教材,找出重點,讓學生學起來得心應手。

  (二)把握時代脈搏,永葆時代氣息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其中時事政治和新聞對於這個學科很重要,有時考試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題目,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培養學生看新聞的習慣,讓他們在學課本上知識的同時也要了解身邊發生的事,然後與課本上的知識有機聯絡在一齊。為此,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各類報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時事》等。例如,朝鮮半島問題,韓國屢次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意圖何在?為什麼每次軍事演習都有美國的參加?中國對這樣的聯合演習有什麼看法?教師能夠根據課本知識聯絡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回答這些問題,並且讓學生進行討論。這些事件有什麼樣的政治背景?教師能夠與學生一齊討論。這樣把課本知識與事實政治聯絡在一齊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從而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要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組織教學

  中學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在課本上都是用比較抽象的觀點和深刻的道理去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因此,要學好政治,難度較大。對政治教師來說,上好一堂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尋求適應本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聽起來通俗易懂。這樣才會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他們學起來才會有興趣。因而恰當和準確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程在資料上增加了許多當今的實事政治和實事新聞,也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在現代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把這個學科緊緊地和我們的實際聯絡到一齊。教師要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和自由行,給學生必須的討論和發表自己推薦的空間。使得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較為生動透徹,讓學生學起來和理解起來通俗易懂。除了用必要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外,教師還能夠藉助多媒體,把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給學生,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透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到達了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學政治教學中應如何進行反思和總結

  (一)中學政治教學反思的作用

  中學政治教師在講完每堂課後都應要進行總結和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授課後對自己的授課過程進行的一種有效總結,只有透過反思教師才會成長,才會不斷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不斷地去改善和完善自己。教師在總結自己的同時要把這種總結經驗教給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學完新知識後也要進行總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對功課進行復習。總之,中學政治的教學反思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中學政治教學反思的策略

  1.反思教育理念

  當學生不喜歡上政治課時,教師就應怎樣辦?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是否貼合學生求學的需求。學生不喜歡上政治課說明學生對這個學科沒有興趣,教師要在培養學生的興趣上下工夫。能夠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把學生帶出課本,讓他們瞭解到政治這個學科與社會的聯絡是密切的,政治知識對以後我們的發展是有用的重要的。這樣,學生學起來就不像以前那樣漫無目的性了。因此,作為當代的政治教師,個性是在新一輪課改正在進行的前提下,我們務必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轉變理念,善待學生,少一點批評與指責,多一點讚揚與欣賞,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都能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

  2.反思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很重要,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教育,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要進行反思,也要不斷地更新找出更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技巧的運用,關鍵是看教師運用得是否得當,即是否貼合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特徵以及教師自身的實際狀況等,尤其要看是否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要想真正地讓學生學習這個學科後有所收穫,最主要的還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它不在於一堂課問多問少、講多講少、練多練少,而在於問、講、練的過程中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能否激發學生的用心思維和內在的動力。因此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自己的教學特長、學生的實際特點相結合,要根據教學資料適時地進行調整。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指出瞭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才能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潛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將反省納入日常教學體系中。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8

  新課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反思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分析產生現狀的原因,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素質教育功能。在新環境下,我更加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明確歷史責任。

  一、在教學反思中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怎樣才算稱職的教師,是熱心、幽默並且具有關心他人的能力還是有計劃、勤奮努力和自律並且具有感召力以及言語表達能力,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所有這些品質都是稱職的教師所必需的。確實,這沒有錯,但僅有這些品質還是不夠的。作為有意識的教師就是要求教師應該經常反問自己,他的教學試圖使學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教學的每一部分是否與學生已有知識、技能和需要相適應;每一項教學活動是否與要達到的目標有明確的聯絡;是否靈活而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這就是說教學反思是一個稱職教師所必需具備的品質,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舊有教學理念以及不適當的教學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是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二、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發展的要求

  實踐證明,凡善於教學反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步伐也會加快。教學反思還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不斷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進步輝煌的過程。因此,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建構自我,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教學反思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優秀的品格

  優秀的品格可使學生產生敬佩感;真摯的師愛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淵博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信任感;卓越的施教能力使學生產生輕快感。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平等的師生關係,寬鬆的教學環境,不僅能夠使教師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地全面展現思想政治課內容的科學性,真理性,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人格的魅力,而且能以健康廣泛的興趣、愉悅的心情向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健全的人格。要注意加強施教能力的培養,鑽研教育理論,學習摸索教學規律,做到切實懂得教學物件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規律和教學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並善於把教育理論方面的知識創造性的運用於教學過程之中,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總結交流實踐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教育教學方法。注意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拓寬自已的知識面,使自己不僅具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具有廣泛的相鄰相關的科學知識,這樣就為做好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

  教師應特別注意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注意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下執行教學。這種教學執行模式,自然地調動學生投入社會、觀察生活、分析問題、有感而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爭求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想理論,採取積極的態度,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入情入理的論證剖析當然,課堂教學的順利執行,關鍵還在於教師捨得花力氣,全面解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探究性問題,並善於抓信契機,創設階梯型和發散型的問題,既能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事物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能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內化為學生的信念,也使得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更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生命力。

  總之,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堅持理論學習,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質、教學素質的修養,才能正確把握和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只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學習為主體,密切配合,也才能實現教與學的真正統一;只有教學中勇於實踐,大膽探索,常教常新,才能到達思想政治課教學勝利的彼岸。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9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高中思想政治本身內容的“枯燥”,尤其針對政治學科在會考中遇到的學生不喜歡學的“尷尬”情況,就決定了在政治會考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根據本人在政治課教學上的摸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逐漸摸索出了,在教學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就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第一、最佳化課堂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政治教學中,新課的匯入是每節課的先導。成功的新課的匯入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新課匯入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的聯絡,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就必須注重匯入這一重要的環節。利用鄉土資源匯入新課,能從與學生聯絡密切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能力、志趣、品德的實際出發,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所在。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刻意創設一種情境把學生帶入預備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讓學生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憾而產生共鳴,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為此,在新課程下,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問由境生,問隨境異。

  在這方面,我主要採用適時應用鄉土課程資源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興趣,產生迫切追尋問題,學習課文內容,探索問題答案的心理。運用鄉土材料能使學生有親近感,從而產生認同感。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經過學生的探究和內心的體驗,才會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因此,在化解教學重點、難點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鄉土材料,不斷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深入認識事物,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絡,最佳化問題情境,啟用學生的思維,可起到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時,我們用了一個梨、一個蘋果、一串香蕉,演繹了一個“買水果”的小品故事,學生在笑聲中,明白了梨、蘋果、香蕉與水果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梨、蘋果、香蕉這些個體無論怎樣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為共性的“水果”,也離不開“梨”、“蘋果”、“香蕉”等個體。

  這些鄉土實物的運用,不僅加深了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親近自然、熱愛鄉土的樸素感情。在學習高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時,我們準備了一個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一些細沙、一杯水。先用石頭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時,還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還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時,還可以再充進其他氣體……看似“滿”了不能再裝的容器,其容量的潛力原來如此驚人。形象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員工的潛力,讓石頭、砂子、水、空氣都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有利於同學們形成“潛能無限”的觀念,樹立自信自強的人格。

  第三、理論聯絡實際,最佳化學習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教育部制訂)》也明確要求,政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政治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有一組研究資料顯示不同方式對學習掌握知識的不同效果:講課5%,閱讀10%,視聽20%,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操作75%,教會學生立即應用所學知識90%。這組資料表明,學生聽課及閱讀的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討論、實踐和應用有利於理解和鞏固知識,鍛鍊能力,需要突出實踐應用。

  這就需要轉變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可以借鑑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式。透過對政治課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整合有助於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政治課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探究的課題,讓學生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

  例如,在講公司制的時候,我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分別實地參觀了松原市的幾個中省直企業,例如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前郭煉油廠、吉林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創新的精神,同時也透過這種有意義的調查研究,加深了學生對家鄉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增強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總之,鄉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材料,它能切實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地最佳化學習方式,啟用學生思維,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0

  一是對備課的反思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儘管我們對教案、課件都認真修改過多次才拿上講臺,但新課程要求教師備課更多的是備學生,而我們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很多時候都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沒有注意到理想與現實的反差,沒有準備好如何將高深的理論知識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並傳授給學生。

  這對於僅接觸一點經濟學知識的學生來說,無形中已經增加了他們接受知識的困難。為此,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每個班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不同,備課,不僅要備好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特點。認真做好這一點,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二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教材裡面有些要求一節課學習完的內容,真正操作起來是難以完成的,雖然很多時候學生都會積極配合,但這些只是表面現象,真正能把知識掌握好的學生是不多的。這點,在後面的練習和測試中都有所體現。因此,我們悟出了一點道理:只講速度不講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做不僅容易忽略授課的知識點,而且學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識紮紮實實地學好,長期下去,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就會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得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落實好,既要把握時間的度又要講究效率,注意講練結合,讓學生能在練習中掌握知識,並且能夠將其運用於現實生活的實踐當中。

  三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

  所謂教學組織能力就是通常所說的駕馭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學組織能力往往會在學生的表情和學習狀態中體現出來,而我們卻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在“趕”課,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全部講完。只要心裡想著這個目標,無形中就會忽略學生的學習狀態,講課的語言速度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快。

  新課程倡導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導演,起著組織、引導的作用,而具體劇情,應該由學生來主演。而我,直到現在才領悟其中的原由。一節不注重學生參與的課不能算是好課,一個自編自演的教師更加不是一位好教師。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就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更多地參與,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以最終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四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

  有一首歌唱得好,“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相互尊重。其實,這個道理在師生關係中更應該得到體現。也許我們或多或少有這樣一種通病,那就是忍耐力和寬容度不足。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們也必須以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課堂教學應變機智和對自身角色的正確認識。

  透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體會很深,學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想透過我們的反思,今後定能吸百家之長,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1

  一、高二政治學科期中試題的特點分析和得失分情況分析

  1、試卷考查內容:本次期中考試考查的內容包括高二哲學上冊二課書的內容。確定這樣的考查內容有它積極的意義,主要表現在:讓政治班的學生從高二開始就要養成學會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絡,前後知識的聯絡;突出高二哲學常識知識的方法性和理論聯絡實際的運用性。

  2、試卷特點分析總體感受:靈活,與時事、生活聯絡緊密。筆者認為這次期中考試試卷主要呈現了以下特點:

  (1)重視“雙基”,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突出理解和運用能力。期中考試作為階段性考試,更應強調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準確記憶和理解把握。而高考強調考查能力、鼓勵創新,也往往實在對考生的基礎知識有一定要求基礎上所強調的能力考查。

  (2)關注社會和生活實際,題目緊貼國內熱點問題,積極反映群眾所關心的現實生活問題,理論聯絡實際,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引導學生關注、正確認識、正確分析、合理評價國內外的現實問題,不僅是我們政治學科在平時教學中要貫徹的,更是高考政治學科命題的方向性原則。期中試卷正力圖指導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具體教學中朝這個方向努力。例如:第1、35題要我們關注“科學發展觀”的理解。第38、39題則關注了我們的生活。等等

  (3)注重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中第一道辨析題在重視核心知識和主幹知識的基礎上,重視了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突出引導學生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兩道分析說明題則更強調學生從材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政治術語的使用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在辨析題中這次出現了漫畫理解題,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漫畫的領悟能力,並且能運用所學知識來正確說明,這樣的要求比較高。

  3、試卷的題型和分值情況全卷滿分為150分,共39題,客觀題分值為75分,佔試卷分值的50%;主觀題分值為75分,佔試卷分值的50%。試卷共考查了五大高考要求的考查的題型,最佳選擇題分值為48分,佔試卷分值的31.2%;不定項選擇題分值為27分,佔試卷分值的17.5%;簡答題分值為23分,佔試卷分值的14.9%;辨析題分值為20分,佔試卷分值的12.9%;論述題分值為32分,佔試卷分值的23.5%。

  4、抽查分析抽樣分析了高二(4)班43位學生的試卷,平均分為105.3,優秀率為2.0%,及格率為95.2%,最高分為129分,最低分為80分。整體試卷的難度適中,但主觀題偏難,客觀題較容易。

  5、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單項選擇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在學習中注重基本知識的記憶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但還有部分選擇題學生錯誤率較高,例如單項選擇題的第6、7、20、23題,學生的得分率都在60%以下,第7題得分率則只有26.8%,這也反映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第6、20、23題學生得分率都在60%以下,主要存在問題是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不完整,知識網路還沒有構建,看問題缺乏多角度,有些知識的掌握本身有錯誤,審題缺乏深度,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

  (2)不定項選擇題得分率相對較高。錯誤率較高有第27、30、題,例如,錯誤率較高的第27題,選A項的學生是屬於審題不清,題幹要求是辯證法,而A項是唯物論的內容,但許多同學卻選了。而得分率最低的第30題,則是因為同學們自身知識的掌握不夠完整,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漏選了。

  (3)主觀性試題總體情況不好,存在較多問題。

  兩道簡答題的失分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還不完整,頭腦中存有的哲學道理還不厚實,另外與缺乏認真審題的習慣、意識和審題不到位也有關。例如:第34題,第一問是違背了什麼哲學道理?第二問是進行簡要說明,許多同學第二問就直接進行分析,沒有相應的哲理;而第35題的第二問是教材上小字部分,許多同學對此不熟悉,從而導致得分不高。

  兩道辨析題得分率相對於簡答題和分析說明題來說是最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題目本身就比較難,尤其是第37題。

  2、審題中偏題,能選擇合理的哲學知識來答題,但缺少與題意的連線。

  3、學生缺乏辯證思維能力,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第36題沒有能完全理解需要辨析的點。

  兩道分析說明題,雖然試卷上第38題的得分率尚可,但仔細閱讀、分析,仍能發現以下問題,如答題缺乏針對性,意思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內容、觀點顯得比較散。對材料審題不深、不全面,對試問的審讀缺乏系統和完整性。第39題的得分率則比較低,首先部分同學審題不認真,根本就沒有看清是“如何體現辯證法聯絡的觀點?”其次,部分同學看到了“聯絡”二字,卻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以致於在答題中丟失要點。從而得分不高。

  二、對今後政治教學的啟示

  1、更加重視“雙基”,注重知識結構和網路的建立。

  2、繼續貫徹理論聯絡實際實際的原則,讓學生形成主動關心社會熱點和生活的習慣。

  3、加強備課組內部的集體備課,提高團結協作能力,注重備課內容,集中加強教學難重點的分析和突破難重點的方法,以及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方案的設計。

  4、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平時應更注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定期選擇典型題進行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尤其是主觀性試題的能力和意識。

  5、樹立平等、民主的學生觀,激發學生課堂活動的激情,師生要互動。

  6、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督促,改變過去平時不及時鞏固掌握,期中、期末背背的習慣,嚴格做到框框清、週週清、節節清、課課清。同時在課堂課後多關心學生,多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包括其他學科的學習),以此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力爭做到讓學生心甘情願地多花時間在政治學科上。

  7、要與時俱進地研究學生學習狀況,儘可能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研究高效率的學生學習方法,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政治,促使學生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2

  課本是學生學習、閱讀的根本,是高考題目答案的依據。“學生的智力發展,則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課本閱讀能力,不僅對學生當前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利,對學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對學生今後的終身發展也很有利。學生應該充分使用好政治課本這個“本本”,在政治課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自己閱讀政治課本的能力,學會閱讀、理解政治課本知識的策略和方法。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複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3、抓住近義詞培養資訊轉換能力。

  資訊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後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於檢測資訊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著我們高中三個年級的政治課本中的政治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於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3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異彩紛呈,而課程的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應對新形勢的挑戰,我們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應怎樣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學習用心性、主動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究者。根據本人對新課標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教師要懂得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以往的課堂教學大多是一言堂,更多采取灌輸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成了接納知識的容器,學生的用心性、主動性、創造性遭到壓抑,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為此,務必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我的具體做法:

  1、課前自學

  我先研究新課標,把握重點、難點去認真備課,把本節的知識點以選取題、簡答題、探究題的形式設計學案,印發後發給學生,讓學生預習、作答。學案設計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

  2、課堂教學

  上課後,讓各小組根據預習,對學案進行討論、探究、解答。對學生透過討論沒有解決的問題,展示在黑板上,言之有理者老師給予表揚,鼓勵學生用心參與,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分析解答。最後,老師歸納本節的知識體系,並把本節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做一系統的小節。

  這樣,課堂教學有以教師為中心轉型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師生、生生多變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共同分享課堂教學成果。

  二、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潛力和實踐潛力

  思想政治課在立足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變潛力,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例如:我在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提出“西藏實現歷史性跨越說明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為近幾年來,全國電臺、電視臺、報刊等各種新聞媒體都報道過西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大家各抒己見,發言都很用心。然後,我及時進行點撥,新中國成立後,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制度,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民族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剷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構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了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從而使西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個性是近年來黨和政府對西藏的大力支援和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加深了對這一觀點的理解,這樣能夠培養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政策觀念。使他們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潛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潛力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我們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潛力的人才。在應試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包辦分析較多,學生參與較少,導致學生應對新問題、新材料束手無策。此刻政治課堂教學就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在給學生時事講課時,講到我國南海問題,請同學們談談就應怎樣解決南海爭端問題,如果我國在維權上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請你拿一個作戰計劃。課後同學們寫得十分好,小論文充滿著唯物論和辯證法,很有創意。這樣不僅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具體說來,課堂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呢?我認為:

  首先,教師就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務必有創新型教師。體現創新不僅僅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而且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來駕馭課堂教學,要持續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這樣,課堂上才能有效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知識的雙向交流,才能對學生提出的高、難、深的學習資料大全問題進行令學生信服的點撥和說明。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其次,引導學生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善於“給現象,巧設問”,給現象包括情景、材料、圖表和觀點;巧設問就是對重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問題,個性是熱點問題進行設計,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

  再次,課堂培養學生用心參與意識,不斷提高學生質疑的水平和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以誠相見,相互支援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獨創見解和創造性言行的群眾風尚。

  最後,我們要正確認識基礎知識與潛力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並不是消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反,要求學生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所以,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是各種潛力的載體,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談不上潛力的培養。

  四、課堂教學要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穿插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個性是政治課堂更是如此。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聯絡當前的時事熱點,逐步樹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構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總之,新課改方案已全面推開,新的課堂改革已給思想政治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它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加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4

  時間飛逝,轉眼間,一個學期又要結束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裡,我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寶貴經驗。回顧這短短的半年,進步固然有,失敗也不少。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從三方應對這過往的半年進行了教學反思。

  首先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儘管我已經竭盡了全力,仍然無法像老教師一樣遊刃有餘,始終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後無法掌控,導致課堂局面出現混亂。這種狀況雖然不多,但是給了我一個警告,教師上課需要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還就應包括掌控全域性,迅速應付突發事件的潛力,而這些是無法透過理論直接獲得的,務必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加強。

  其次,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我年輕氣盛,就難免血氣方剛,對學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個性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搗亂行為。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正確應對發現學生的不同優點,而不被他們的稜角刺傷。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即對平常的上課的反思。教師始終是要站到講臺上去的,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我上過一堂公開課,課後我曾反覆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曾向聽課老師請教過他們的看法,最後我發現問題主要在:

  ①開頭時太緊張,用漫畫匯入時講解得不夠清晰明瞭,使得學生沒能很好的理解我所要表達的含義;

  ②在講解具體資料時,明顯太枯燥,只是把書本上的知識講解了一下,缺少鮮明的例子來讓學生印象深刻,課堂氣氛沉悶;③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此外,因板書不足,學生腦子裡沒有清晰的知識框架。這一點我自己並沒有發現,其他老師指出後,我發現確實是有這樣的狀況。

  其實,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我們能夠從學生的臉上看出來。如果學生面容愉快,那麼這堂課就應就是成功的,如果學生眉毛緊鎖,表情困惑,那麼這堂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要學會課堂觀察,只有觀察仔細了,才能夠從學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

  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著那麼多的不足。以後的工作如何開展以後的教學如何進行我認為當務之急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熱愛自己的學科,熱愛自己的事業。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是塑造學生靈魂的課程,值得我們付出心血及激情。而且教師對學科的態度會在第一時間內傳遞給學生,這決定了學生對學科的態度及他的學習方式對。

  二、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潛力。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學習新課程理論,學習教材教法,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就應做科研型教師,反思教學行為,總結教育教學規律。

  三、務必精心備課。如果只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上課上,而不是放在備課上,沒有精心備課就去上課,往往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四、務必進行課後總結。一節課上完之後,要及時思考這節課成功之處在哪兒,失誤在哪兒;哪些地方力度不夠,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又沒取得好的效果;學生的眼神發亮的時候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學生埋下頭去,只給你一個頭頂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多問自己多思考教學過程,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必然會構成一個良性迴圈。

  最後,我將自己為自己鼓舞,使自己充滿信心,並調整好身心狀態,樂觀用心地迎接新學期的教學生活。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15

  成為新教師後的第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這短短的半年,進步固然有,失敗也不少。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從三方面對這過往的半年進行了教學反思。

  (一)首先,實現了兩個轉變

  一是主體的轉變。以前我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角,現在我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得主角,我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及主動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健全個性,使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優秀教師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發現真理”,倡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這是很有道理的。在課堂上,我爭取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師生互動,千方百計地使自己的教學內容經過“外部刺激”,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最後內化“形成品質”。例如,經常和學生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關於稅收的改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學生從身邊的具體事件體會黨的正確領導和三個代表的體現。針對當前的國際形勢,組織學生從網路中看日本,看臺灣,看美國,學生從事實中展示強烈的愛國責任感,結合胡書記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談“八榮八恥”學生真正從內心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當然這一過程若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參與,是無法實現的。

  二是實現了“教材”向“學材”轉換。素質教育要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把“教材”轉換為“學材”。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是對教學內容的劃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進度的安排。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是對“學材”的學習。這種學習,一方面是聽教師講,另一方面也是對“學材”的自學。以前課本只是我傳授的“教材”,而不是學生的“學才”,離開了聽我講,學生很少對課本進行津津有味的自學。一節課下來,我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學生只背書中的理論,作書中的練習,理論知識是老師講出來的而不是學生根據書中的事例總結出來的。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先生的責任在不教,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轉向研究如何教學生“學”這一方面來。學生地位的改變使他們更有幹勁了。

  (二)我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機會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因此,首先我特別注意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思想政治課最容易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地方,是聯絡實際的部分;如果課堂教學安排不當,三、五分鐘一帶而過,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以前我總嫌學生答不到要點,又耽誤時間,急於求成,對學生實行“三包”(包動腦、包動口、包動手),現在想來,這是對學生主體性的扼殺。其次,我在教學過程中,更注意多創設便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將學生中突出表現、及存在問題、設計成辨析題,或設計成主題參與型的辯論會,讓學生充分討論,自主選擇最滿意的答案。以前考試卷發下來,我就不停地糾正答案,現在多讓同學互相討論,自行解決,會的同學給不會的同學當老師,這樣一來需要老師疏導的就很少了,而且學生很有成就感。

  (三)我與學生交朋友

  時代在呼喚新型教師,學生不再喜歡板著面孔教學的老師,學生不在害怕老師,而是更希望老師和他們一起說笑,一起研究,甚至願把苦惱跟老師說說,這就要求師生關係平等合作。我與學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親自體驗悟出做人的道理。對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露;從不使用挖苦性、刺激性的語言。學生心理上鬆了綁就一改畏首畏腳的狀況,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不時讓我學到了很多精闢的理論和見解。

  當然,我自己又在多媒體課件設計方面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以後我會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還有我將努力尋找更適合學生的一些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自己更適合未來孩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