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精選9篇)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精選9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1

  在教室裡和學生收看感動中國的頒獎影片,和學生一起淚流滿面。寫下自己的一些凌亂的想法。

  看到這些人令人心疼的“執拗”的時候,你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中一定充滿了“聰明人”的冷嘲熱諷,一定充滿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勸,或者是“忙碌者”的熟視無睹,說不定還有“別有用心者”的威逼利誘。生活並不沒有因為他們是好人而變得仁慈,而我們更多的人往往就是“聰明人”“精明者”“忙碌者”“別有用心者”當中的一個,悄悄地躲在殘忍的現實後面,充當著現實的“無名幫兇”,以製造悲劇的方式來催生一個好人帶給我們所謂“感動”。

  給自己一點勇氣,就像吳菊萍伸出雙手,就像胡忠夫婦選擇高原,就像美麗的張平宜留守在麻風村,就像朱光亞把最好的人生默默無聞地獻給了大漠荒灘。做一個好人!

  如果感動會隨著淚水一起被擦乾,如果感動不能讓我們的行動有所轉變,那麼我不願看到你流淚的臉。

  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更需要媒體對我們身邊的感動進行正向的報到。不能把所有關注的點都盯著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動帶來的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來創造。讓我們的心裡多一些陽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鬥角吧。

  從絞盡腦汁把人往壞處演繹的後宮吃飽了撐的輪番搶男人、搶女人、搶權力、搶金銀的齷齪劇情中把自己解脫出來,從絞盡腦汁放大家庭矛盾、挖掘陰暗心理的所謂“金牌調節”婆媳矛盾、婚內婚外的唧唧歪歪的雞毛蒜皮中把自己解放出來,從沒完沒了、亂七八糟、你恨我更狠、你奸我更奸的互相算計的諜戰中解脫出來,清清爽爽輕輕鬆鬆地做一個陽光善良的幸福的追夢者。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2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17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願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裡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17年。紮根黑虎廟小學17年,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蹟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3

  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決堤而出,電影片幕上那兩個身影,給了我深深的震撼與感動。

  這是一對父婿,在大火中他們三進三出,救出了六個孩子。但他們在火爐般燒著的房子裡,皮膚幾乎全部嚴重灼傷。半百老人譚永飛闖過了鬼門關,倖存下來,可是他的女婿王茂華,終是在人們的悲痛中離去了。

  躺在重症病房的王茂華,在一次次植皮、截肢中,在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疼痛下,始終沒有喊一聲疼,我從而明白要頑強堅忍;那時生命脆弱的他,在鏡頭前斬釘截鐵告訴我們:他要活下去!他啟示了我生命的意義;在離去前,他撥通了妻子的電話,這個錚錚鐵漢終於流下了眼淚,哭著和妻子道了別。他是個老師,更是個愛孩子、負責任的好老師,他用他的生命為他的學生上了人生的最後一堂課。

  衝進火場的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我看到了他們坦蕩蕩的英雄豪氣。

  這對父婿用行動表現了他們心中的大愛,坦白而言,我並不能夠像他們那樣,做到義無反顧,人們活著,是因為有親人,有牽掛。他們在看到別人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衝進火場那不是盲目,而是救人於危難;那不是衝動,而是一種勇氣;那不是愚昧,而是胸懷大愛。

  從幼稚園到初二了,上過許許多多的課,唯有用生命演繹的這節課,讓我終身難忘!生命如此珍貴,但卻如此脆弱,像玻璃,碎了,又怎麼能再完好如初呢?

  逝者安息,願王茂華在大火中永生,願譚永飛早日康復,也希望能喚醒人們大愛的心!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4

  生活處處都有感動,也許那感動與世長存,也許那感動只是一瞬間,或者那感動是平凡的小事。感動帶給人們一次次心靈的深觸。《感動中國》帶給我們一次感動的饕餮盛宴。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觸最深的是陶豔波母親。她那一抹感動深深觸及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陶豔波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母親,她本應當和丈夫兒子幸福安康的度過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兒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聰,這給還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豔波一次沉重的打擊。可是,她沒有放棄自我的兒子,她堅信,她的兒子必須能開創輝煌。於是,她每一天跟兒子一齊上學,成了兒子一生的同桌。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陶豔波辭掉了工作,就這麼,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陶豔波每一天做隨堂筆記,遇到聽不懂,不理解的題便追著教師,一向追到了辦公室,請求教師給她再次講解一遍。晚上,陶豔波便細心地翻開筆記,給兒子講題,有時甚至要講好幾次才能讓兒子聽懂。三十多歲的她,鬢髮已經泛白,皺紋悄然爬上了她的臉頰。因為過度的操勞,導致陶豔波的秀髮變得脆弱,最終一塊塊的脫落,使得陶豔波不得不戴上假髮。身體也未老先衰。此刻,兒子在她的堅持之下,不負眾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陶豔波,她只是一個母親,卻有如此強大的毅力,也是因為愛子心切。為了自我的兒子,她哪怕放棄一切,放棄了容顏,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那裡,可是陶豔波認為是值得的。她不問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將她百般摧殘,她所顧慮的,所期望的,就是兒子將來的幸福與健康。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我們的母親也許沒有這麼讓人感動,我們自我也許也不會那麼命運多舛。可是請不要忘記,感動不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也許是生活中積累的一點點小事開始,那一抹感動,雖然清淡,但在紙上一點點積累起來,也是濃厚的。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5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恆———”這歌詞多麼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開學的第一天,學校組織了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感動中國2007》頒獎典禮。我記住了這十位英雄: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黨的理論傳播者方永剛;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謝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鍾期榮、胡鴻烈;用愛心喚醒英雄的妻子羅映珍;被稱為湖南張海迪的殘疾人李麗;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犧牲的空軍飛行員李劍英;堅守醫德的女醫生陳曉蘭;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

  我雖然還不是很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但是我知道他們那一切,那種種,讓我落淚,讓我感動。這些人之所以能感動中國,是因為他們的確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奉獻與犧牲。他們都用自己各自的行動,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

  今天我是一名小學生,學習他們為建設和諧中國,和諧家庭,為了人民的安康無私奉獻的精神。時時牢記他們的事蹟,處處以他們的事蹟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勉勵自己;我一定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沈小的少先隊員——樹沈小形象,行沈小新風,做沈小文明人。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6

  這世界有一種力量叫做母愛!

  這世界有更一種力量叫做孝!

  今天,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和全班同學一起網上觀看了‘感動中國2013年頒獎典禮,在觀看過程中,我淚流滿面。這些獲獎者的所作所為讓我感動,讓我震撼。

  他們有的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有的為國家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把他們每一滴熱血融入到國間的建設之中,他們堅守自己的信念,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全國人民的目標,拼命的工作,忘我的工作。最後含笑而歸!

  這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他是我們中國的孝星,乃至全世界的孝星。他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乃至全世界的驕傲。

  陳斌強在一座小學裡做著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一年前,母親因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天,陳斌強去上班了。母親自己跑出了家門,在外迷了路,被送進了派出所。當他去派出所接母親時,自己暗暗決定:他要親自照顧母親,不能讓母親這麼孤獨了!

  從那以後,陳斌強每天帶著母親去上班。每天早上,他早早起來,給母親洗漱完畢後,用一根布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緊緊的綁在身上。騎上電動開始向學校進發了。

  從家到學校一共三十公里路,陳斌強把孝道留在了沿途的風景線上,也留在了沿途的村莊裡······

  在學校,為了服侍母親上廁所,有時不小心把母親的排洩物弄到自己身上,發出難聞的味道。可在我眼中卻是愛的味道,還帶有母親的味道。

  看到陳斌強陳叔叔的所作所為,我的眼圈溼潤了。如果換作是我,我能否把母親照料的如此無微不至呢?

  想想以前我那些讓母親傷心的種種行為,還有不理解母親,覺得他們嘮嘮叨叨的想法。

  我真想給自己一個耳光!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陳斌強陳叔叔這樣的頒獎詞: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感謝你我,這世界有愛才轉動!

  感動中國,感謝你我,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後感範文7

  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更需要媒體對我們身邊的感動進行正向的報到。不能把所有關注的點都盯著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動帶來的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來創造。讓我們的心裡多一些陽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鬥角吧。——題記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2012年就悄無聲息地到來,而2011年又成為了充滿收穫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湧現出了一個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人物。有錚錚傲骨的朱光亞科學家,有堅守藏區12年支教的胡忠 謝曉君夫婦,有受人尊敬的吳孟超醫生,有無臂鋼琴師劉偉,還有“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等等許多英雄般的人物。其中我最敬佩的則是孝女孟佩傑和無臂鋼琴師劉偉。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一個感動中國人的平凡女孩。童稚的年歲,她一力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是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

  ——2012感動中國頒獎詞。孟佩傑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5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由養母劉芳英照顧。3年後養母因病癱瘓,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8歲的孟佩傑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不離不棄。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在播放孟佩傑的VCR的時候,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孟佩傑說: “當同學們說好久都沒見到母親的時候,我卻天天見到母親,我非常幸福。”這真是:“百善孝為先呀!”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2012感動中國頒獎詞。劉偉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但是因為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2年後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後就達到相當於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為什麼他們能成為感動中國十佳人物呢?想了許久,我豁然開朗,那是因為:一個女兒孝敬母親的本分,一個幹部奉獻國家的本職,一個母親承載生命的本能,一個生命追求夢想的本心,這些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堅守的,如今我們在他們的堅守中淚流滿面。我們的淚水是對他們堅守自己的“本”的敬重,更是因為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本”的時候所做過的動搖與放棄。

  給自己一個夢想,就像劉偉找到了音樂;給自己一份堅持,就像孟佩傑照顧著媽媽;給自己一點勇氣,就像吳菊萍伸出雙手,就像胡忠夫婦選擇高原,就像美麗的張平宜留守在麻風村,就像朱光亞把最好的人生默默無聞地獻給了大漠荒灘。做一個好人!——後記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8

  上週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誓言保護敦煌的樊錦詩,有堅持不懈、勇於出擊的中國女排,還有守護未來孩子們的安全的糖丸爺爺顧方舟其中,黃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動容。

  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用她的生命詮釋了初心與責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從她來到廣西樂業縣百坭村那一刻,就發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打動了百坭村每一位百姓。短短一年時間,村裡就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種植等特色產業,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卻在一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幹部和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於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於行。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長而修遠,黃文秀高學歷、高資質卻甘於躬身扶貧一線,她用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甘於奉獻的精神。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身上揹負著少先隊員的使命與責任。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學好知識,腳踏實地朝著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苦幹實幹,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負青春韶華,繡出少先隊員的美麗畫卷!

  故人已逝,風範永存!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的觀後感9

  在教室裡和學生收看感動中國的頒獎影片,和學生一起淚流滿面。寫下自己的一些凌亂的想法。

  (一)

  一個女兒孝敬母親的本分,一個幹部奉獻國家的本職,一個母親承載生命的本能,一個生命追求夢想的本心,這些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堅守的,如今我們在他們的堅守中淚流滿面。我們的淚水是對他們堅守自己的“本”的敬重,更是因為我們在面對自己的“本”的時候所做過的動搖與放棄。

  我的淚水,一半是感動,一半是虧欠。

  (二)

  已過而立之年,不僅沒有因為經歷的事情多了而變得心硬,反倒是格外的心軟了。有時明明知道是別人刻意的煽情,卻還是忍不住眼睛溼潤。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總和學生在一起,人變得簡單了,更是因為,我自己已經是一個父親。

  人啊,想一想孩子就會明白愛是什麼。

  (三)

  看到這些人令人心疼的“執拗”的時候,你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中一定充滿了“聰明人”的冷嘲熱諷,一定充滿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勸,或者是“忙碌者”的熟視無睹,說不定還有“別有用心者”的威逼利誘。生活並不沒有因為他們是好人而變得仁慈,而我們更多的人往往就是“聰明人”“精明者”“忙碌者”“別有用心者”當中的一個,悄悄地躲在殘忍的現實後面,充當著現實的“無名幫兇”,以製造悲劇的方式來催生一個好人帶給我們所謂“感動”。

  (四)

  給自己一個夢想,就像劉偉找到了音樂;給自己一份堅持,就像孟佩傑照顧著媽媽;給自己一點勇氣,就像吳菊萍伸出雙手,就像胡忠夫婦選擇高原,就像美麗的張平宜留守在麻風村,就像朱光亞把最好的人生默默無聞地獻給了大漠荒灘。做一個好人!

  (五)

  如果感動會隨著淚水一起被擦乾,如果感動不能讓我們的行動有所轉變,

  那麼我不願看到你流淚的臉。

  (六)

  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更需要媒體對我們身邊的感動進行正向的報到。不能把所有關注的點都盯著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動帶來的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來創造。讓我們的心裡多一些陽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鬥角吧。

  從絞盡腦汁把人往壞處演繹的後宮吃飽了撐的輪番搶男人、搶女人、搶權力、搶金銀的齷齪劇情中把自己解脫出來,從絞盡腦汁放大家庭矛盾、挖掘陰暗心理的所謂“金牌調節”婆媳矛盾、婚內婚外的唧唧歪歪的雞毛蒜皮中把自己解放出來,從沒完沒了、亂七八糟、你恨我更狠、你奸我更奸的互相算計的諜戰中解脫出來,清清爽爽輕輕鬆鬆地做一個陽光善良的幸福的追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