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校友心得體會範文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採訪校友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1
剛接到這個暑假作業的時候,我十分苦惱。因為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校友,並且願意接受我的採訪,另外我家遠在遼寧。如果這個作業是在學校期間佈置的,我想我會完成的很好。就是這樣一件讓我一籌莫展的事情,卻讓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決了。我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務,而且還受益匪淺……
在採訪前我透過各種關係瞭解了校友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其次我透過上網,查閱書籍等方式,蒐集了大量與採訪有關的資料。這樣我可以在瞭解採訪物件的基礎上,透過一些提問及採訪技巧來使此次採訪順利的進行,從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20xx年畢業的她,已經工作8年了,現在也已經是2歲孩子的媽媽,但當我問及她的大學生活,從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覺到她心裡的那份快樂與幸福。“大學生活是難忘的,值得回憶的”她肯定的說。隨後她回憶江財的校園,一草一木,問我學校的變化,就這樣,我們的談話在回憶與現實這八年的對比中開始了。
清晨湖邊的琅琅讀書聲,中午食堂裡擁擠的打飯場景,還有夜晚宿舍的臥談,這些都是我們的共鳴。當我說起江財的變化時,學姐露出驚訝和羨慕的神情,說“條件是越來越好了”“什麼時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師,那裡的花草,我住過的宿舍,我走過的江財的每一條路。都是回憶。”“憶往昔”的開場,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打開了被採訪者的心。回憶就像老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腦海裡是江財的過去,我的話語中是江財的現在,就彷彿我們做了一次時空的轉換,我回到了過去而她旅了一次遊,我把她帶回了母校。
不知為什麼,突然在想:三年後,我真正的離開了江財,會是什麼感覺,什麼心情,悲傷?喜悅?戀戀不捨?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憂參半吧!但有一點我敢肯定地是,我不會忘記,我的大學生活,我的老師同學,我的母校。不論我在哪裡也不論我在幹什麼,我依舊是江財人。也許兩年,也許十年,抑或是更長的時間,我才會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財的變化,我希望聽到令我驚訝的訊息,就像現在學姐的表情一樣,為江財的進步而驕傲,也為自己曾經是江財人而自豪。
接下來,我就開始提問我最關心的話題了。學姐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女人來講,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問的是這樣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嗎?與她上大學時候的夢想,以及大學畢業時的夢想是一樣的嗎?她沒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說理想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堅持你的理想,那麼就要接受現實。也許你會說你可以堅持下去,但有些時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能簡單的說說你的理想嗎?簡單的談談大學剛畢業時的理想就行。”“大學剛畢業時,說實話我很矛盾,一點也不興奮,因為我在考慮留在南方還是回來(回遼寧),江財在南方還是很好的,所以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現在南方找找工作,闖一闖,因為還年輕,我想有我自己的事業。但我的父母是反對的,因為我是獨生女,這四年在南昌我們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時候見面,他們說很想念我,並且我一個人在南方他們不放心,南方那邊沒有親友,就只能我一個人,他們堅決不同意。一直勸我回來。在加上我沒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終,我還是妥協了,我回來了。”“你我一樣,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慮到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會有更好的發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著職業規劃是沒有用的呢?理想會被現實打敗?”我繼續追問。“也不全是這樣的,如果當初我回來後的情況很糟糕,也許我還會去南方追尋我的夢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現實的差距,一直在提醒著你的人生是否偏離了軌跡。也許你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那麼完美,但也會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是規劃的作用。”
大一的時候,學校要求我們每個人寫一份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我認為很簡單,因為我的頭腦中一直有未來的規劃圖,有時候我很明確我想要的是什麼,我該向哪個方向努力。但真正動起筆來形成文字,我苦惱了。我覺得我的理想就是一個海市蜃樓,只能遠遠的看見,我甚至連怎樣去實現理想都不知道。我試圖尋求一種可以快速、順利實現理想的路,我在思考畢業後的選擇,大學中該怎樣生活,該掌握什麼知識……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後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這次與學姐的談話,讓我有了再一次規劃的想法。沒錯,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燈塔的船,內心總是溫暖的、踏實的,不論現實有多麼的殘酷,也都不會被打敗!
大學學什麼?大學學到了什麼?這一直是我關心的話題。記得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後表現出來的東西。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所以我想求證。
學姐現在從事的工作並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我很想知道她對大學的態度。她告訴我,儘管這樣,大學時光以就是她最懷念的,人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都是在那段時光最終形成的,那才是她真正的成長。“不僅僅學知識”她肯定的說,“就像現在我還在依舊保持著讀書的習慣。大學中有很多事需要學習的,如果你僅僅看到了專業課的那點東西,你肯定不會走很遠。其實大學的學習全靠自己,你肯定都聽了很多遍了,但有時候聽到不代表做到,你真的做到了嗎,自主學習?”我慚愧的搖搖頭。“圖書館的資源是很豐富的,你可以涉獵很多知識,你感興趣的課程都可以去旁聽,這就是大學,每人去幹涉你的生活,一切由你做主,這真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啊!”沒錯,我也是深有同感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安排,逐漸形成自己的做事風格,自己的思想。“還有一項更重要——要學會怎樣建立自己的人脈,建立自己的關係網,提高自己與別人說話辦事的'能力。”終於說到我最痛疼得事了,人際關係是我一直很重視的環節,但有時並不如我所願。“沒有人一出生就會做得很好,有可能你和陌生人接觸的少,沒有找到談話的技巧,慢慢來相信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可以做的很好的。待人關鍵就是要真誠,真誠是很重要的,透過和你的談話,我覺得你的溝通能力還是很強的。”“謝謝學姐給我的鼓勵,我會記住你說的話的,努力做得更好!”
最後一個話題——情。友情,師生情,愛情。宿舍就是一個家,宿舍的四個人朝夕相處,總會有摩擦,來自天南海北,家庭環境都不相同,所以這也更能培養寬容的胸懷。“還記得我們寢室四個人每天晚上都會有臥談會,每天一個話題,我們按生日大小派名,現在想想覺得挺好玩的,我們之間的友誼還是很純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過了事情也就過去了。不會有人太往心裡去。”
師生情與其說是珍貴不如說是難得。有時只有上課的時候見到老師,時間很短,這就更需要自己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學術問題,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師還是很喜歡能夠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學習的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你也會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識來的更直接。
愛情,最敏感的話題。此刻學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憶起曾經的他了?”“都已經過去了。”“那你們還有聯絡嗎?”“沒有了。”就讓甜蜜留在她心裡吧。鑑於她已經結婚了,我就沒有過多的問下去,因為那是她的獨家記憶。愛情不能強求,我依舊等待著屬於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現。
三個小時的聊天採訪很快就過去了。但這次談話內容卻讓我終生受益。這是一次老鄉校友間的親密談話。感謝學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這次任務,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內心的任務。
暑假過後,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學生,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這次談話讓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讓我知道了該做什麼,該注意什麼。大學學什麼?總結一句話就是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學習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這樣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天都在進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2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資源、物力財力資源、資訊資源和社會關係資源。校友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採訪校友工作,已成為推動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意義深遠。有人把校友會的工作比喻為築橋工人,是它構建了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母校與社會間的橋樑。師哥程遠臣說:繼續開展探尋校友足跡活動,架起新老校友感情之橋樑,為弘揚母校廣大母校做貢獻。
為了這個採訪活動,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們根據通訊錄分工,多頭同時行動聯絡列表裡校友。雖然一開始由於聯絡方式、工作等各種原因,有一部分校友聯絡不上,但是我沒有氣餒,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聯絡上校友之後,我就開始做採訪的準備工作,上網搜尋資料、準備訪談提綱、通知其它隊員等。不過說真的,學校應該定期更新校友資料。有的不是已經退休就是換了工作,還有換電話的!我暈X﹏X我真想嘆一句:哎呦我的媽呀~~還有就是,學校也應加強校友之間的聯絡,多多開辦些校友回訪活動,擴大學校的號召力。
我們小組的缺點:
在訪談期間,師姐說一直認為有經驗的採訪者,應該善於把採訪的成功建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之上。採訪準備是指取得采訪線索之後,在與採訪物件見面之前,對採訪的人或事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以及準備用什麼途徑、方式、工具才能與採訪物件接觸。這種工作,就是採訪前的準備。1、也許這是我採訪前沒有做好的部分。沒有對採訪物件進行一定的背景調查有些盲目。一次訪談的成果最核心的來自於訪問者現場的表現從而引出受訪者最真摯的回答。在對話中,我們必須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其次進行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再次保持適度的沉默。因為沉默也是深度報道採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採訪物件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2、善於傾聽我們是做到了,但是問題不夠精闢,對話有些拘謹,觀察被採訪者的環境佈置,觀察被採訪者的外貌,觀察被採訪者的神態變化,這些只能說是做到了70%。也許還有許多的問題,不過,我相信,我們在以後的道路中會越做越好!
記不清是哪位頗有閱歷的前輩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工作,30歲前靠專業,30歲後靠人脈。或許他是對的。
總會有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天的,在這之前,我能做的`,只是把每一門功課都修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小草永遠不可能長成大樹,但是雛鷹總會飛向藍天的。我們都已成年,都到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年齡,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獨立地去決定和處理,無需依賴別人。而且我們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掌控著自己的人生髮展軌跡。
在這次社會實踐所學到的東西,我必會牢記在心,也以每一位優秀的學長學姐作為榜樣,鞭策自己不斷向他們靠攏。最後,感謝母校給我們提供瞭如此珍貴的機會。相信,我們的活動一定會圓滿成功的!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3
也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會茫然不知所措,面對選擇不知何去何從;也許,年少輕狂,無所畏懼,不懂得珍惜與把握;也許,沒有經驗地一路狂奔,會走很多彎路。在經歷過起起落落、風風雨雨,才會恍然醒悟,原來自己要的是那麼簡單,自己想要擁有的是那麼簡單。放下心,心無旁騖地做最真實的自己。人生的成功就在於每一天都在進步,就算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題記
剛收到佈置下來的暑假作業時,我就懵了……校友?自己才剛剛上完大一,根本不認識幾個校友,去哪裡找呢?剛開始,我很是苦惱,看著開學的日子漸漸臨近,我更是不知所措。就在一次偶然中,我發現我加入的社團裡有許多前輩,而且很多都是社團的發起人,現在他們已畢業多年,都相繼步入職場,一路走來,想必定有很多收穫和感想。就這樣,我透過網路的方式聯絡到了一位學長。雖然這位學長和我不是同一專業,雖然訪談也是透過網路,但是透過和他的談話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也是我以後成長路上為鑑的友人。
他入學於20xx年,專業為註冊會計,期間還在吉林財經大學讀研,現在已經工作了。雖然工作不久,可以說是職場新人,但是從他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的穩重、老練。我們的談話從大學生活開始,我的訪談之旅也拉開了帷幕。
說起大學生活,從他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對大學生活的無限追憶。他說著七年前的江財,我說著七年後今天的江財,今昔對比,凸顯了江財的變化之快。我不知道,三年乃至以後,當我也離開江財,這個我生活學習了四年的地方,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之後,聊起了他從大學一直到步入職場的感想,從中我獲益良多。現在就學長說的話我做了如下總結。
一方面他能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理念與時俱進。又可以在事業的起步階段踏踏實實埋下頭謙虛地工作在底層崗位,這說起簡單,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聽到後心裡都沉甸甸的,因為他確實用自己的事蹟告訴我們人生貴在堅持二字!另一方面,他說到了對於夥伴的珍惜,可以非常幸運的擁有這些好朋友與他站立在公司的風頭浪尖,直面每一個挑戰和挫折。那些真正能夠讓你放心把後背交給他的夥伴每一個都是彌足珍貴的!他還告訴了我優質人脈的作用。因為一個人的事業在他看來一部分在於自己基本知識的建立,這不僅僅是課堂裡的,還有那些需要自己體會的東西。
另一部分就是人脈,而且要優質人脈!人脈包括優質人脈、普通人脈、潛力人脈。只有在靈活運用自己優質人脈的前提下,透過自己基本知識的運作,才可以最好的發展本身的事業。最後他還說道,大學裡面是培養一個人心性的重要時期,不論如何,都要認真度過,因為這一段美麗時光再也回不來了。雖然他畢業的時間比較晚,可是現在也成績斐然。而他讓我明白的是鍛鍊無時不在,學校社會一個樣!他談及歷練和成長的同時還不斷強調學校的重要性。其中,他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自古以來,學生都知道校園是個鍛鍊的大熔爐,可是時間總會抹去些東西,直到從裡面出來才恍然大悟,所以絕對不要說學校不好,是自己走的不夠而已。”學長的話讓我想了好久。
雖然採訪學長的時間不長,但透過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談話,我感覺就像和學長面對面一樣,我收穫頗豐。也很感謝學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我交流。
這次來我們不光僅僅是採訪,更是一種學習,學長幽默而深刻的語言,睿智而開明的觀點,深深地影響著我。我也將步入大二,也要學會認清自己,學長一席話,也讓我對以後的路有了新的思考。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4
在這次的三下鄉活動力,我有幸參與了我們“綠芽”組織的“探訪校友”活動。在參加活動之前。在參加活動之前,我們就開始準備採訪的材料,收集校友的資訊,整理採訪的提綱,學習採訪提問的技巧……我們儘量做到不忽略任何一個細節,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隨著約定採訪時間的逼近,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可是激動中也有一些苦惱。激動是由於我可以透過這次採訪和那些已經離開學校幾年或者幾十年的前輩們學習經驗,而苦惱時因為我怕因為年齡代溝會影響我們溝通和交流,就這樣糾結著,我和隊友們來到了採訪地點與勞老師見面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勞老師他的性格十分地熱情開朗,對人和靄親切,完全沒有我預想的代溝。畢竟我們在同樣的校園度過我們一生中重最寶貴的青春,彼此有著親切與溫暖。
xx年畢業的他,出來工作已經16年了,當我問及他的大學生活時,他嘴角充滿了微笑“大學生活是充實的,是難忘的,是值得讓人留戀的。”雖然那時候的校園不美,瓦房子成堆成群,宿舍的生活不方便,但是他還是很留戀,因為那時的老師帶給了他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所以他不管多忙,也會堅持每年至少回一次母校,探望老師。透過談話,我瞭解到作為一個老師——教育工作者,他也不輕鬆,同為他所工作的地點是麻章二小——是一所市中心小學,彼此之間有著競爭,所以他要面對一定的壓力,而且還要不斷學習。我還了解到,作為一個來時,控制好課堂和學會與小孩子相處,那是很重要的。首先要了解小朋友的性格,瞭解小朋友的興趣,然後就根據他們的興趣管理好課堂,控制好課堂。勞老師分享的這些經驗,對於促進我們整個三下鄉活動的完滿完成由很大的幫助,同時也交給了我很多經驗,為我們以後的工作道路打下了基礎。
校園裡的花一樹一樹的怒放,生命就這樣的有活力,想著採訪勞老師的情景,我相信,只要努力,三下鄉會給予我很多的收穫,很多感動。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5
由於我七月份去了貴州支教,所以七月份的尋訪工作我並沒有能夠參與進去。七月底回到長沙之後,過了一段安閒的日子,然後接到了學長的電話,說是聯絡到了一個校友,具體的採訪時間也定下來了。
七月流火,長沙在經過那麼多天的高溫炙烤後終於涼爽了起來,但我們尋訪校友的工作卻依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絡,我們有機會採訪到了正在做房地產工作的許利民學長。
採訪的那天正處週末,採訪地點定在了長沙理工大學附近的一處售樓部,許利民學長在接受我們的訪問之前,先在此處理了一系列工作事務,我們懷著矛盾的心情坐在一旁等待,有著佔用學長寶貴時間的不安和期待採訪快些開始的急躁,就在我們如此忐忑的時候,許利民學長放下了手中的事,微笑著對問我們說:“你們有什麼問題,開始問吧。”
簡單的襯衫,休閒的西裝褲,手上一串佛珠,普通得平淡的裝束,沒有我們想象中縱橫商海的該有的煙火氣息,靠在沙發上,笑眯眯地回答我們的問題,言語間隱隱透著低調的文人風範,爽直間又頗有些儒商的韻味。這是我們最初採訪許利民的感覺。一小時的採訪,很多樸素卻真實的東西透過他的話傳達給了我們,這位經歷非凡的學長告訴我們說:“我覺得人生很簡單,與人為善,腳踏實地,好學上進。”
在同許利民學長揮手道別後,我們看見學長又投入了工作之中。“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學長彷彿在用他的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含義,這次採訪,我受益匪淺,不論是在採訪技巧上,還是在人生經歷上,都得到了豐富。聆聽別人的人生,自己也能從中受到很多啟發。
不過這一次採訪中最艱難的任務——確定採訪物件和採訪時間,是由學長完成的,所以我並沒有過多地體會到採訪有多難。之後由我來負責聯絡另一位校友時,我感受到了聯絡成功有多難。有些校友本身不習慣接受採訪;有些校友很忙,經常沒有時間,甚至不在本地;有些校友要聯絡到還需透過秘書或助理等關卡。所以要聯絡成功一名校友併成功採訪他寫出新聞稿來,程式很多,並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事。
但不管怎麼說,透過這半個暑假的尋訪,自己還是感覺收穫了一些難以言說的東西。雖然寫稿子讓我覺得很辛苦,五千字使我感覺頗有些江郎才盡的意味了,但是比起其他人特別是兩位組長的辛苦的聯絡工作,我覺得自己問問題寫寫搞實在是輕鬆無比。如果沒有整個長沙校友暑期尋訪小組的共同努力,我想任何一篇尋訪校友的採訪稿都不會像如今這般順利完成,沒有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暑期尋訪的`工作也不會這樣讓人難忘。
尋訪校友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是同校友交流的感受,還有小組協作的經驗。
採訪校友心得體會6
這次參加第八屆團學幹部培訓,推出尋訪校友的活動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實踐機會。
這次尋訪活動,我們成功聯絡上了一位校友。畢業於長沙師範教育系幼師35班,現為長沙市教育局副處長的周卓瑩前輩。她給予了我們熱情的幫助,真切的讓我們感到了校友間的溫情。
在採訪之前,我瞭解了校友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其次我透過上網和查閱書籍等方式,蒐集了大量與採訪有關的資料。這樣我可以在瞭解採訪物件的基礎上,透過一些提問及採訪技巧來使此次採訪順利的進行。
在此之前,隊員們幾乎沒有多少的社會實踐經驗。對於我們來說,採訪校友這種社會實踐是如此陌生,我們也只能更多地靠我們自己在摸索中前行。然而,我們可以在摸索中前行。就活動的意義而言,提前的認識校園之外的社會構築,對於我們接下來四年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動力都有著莫大的幫助。也可以藉此機會,為在校大學生做出一份畢業投身社會的前期調查。不僅能讓畢業的學生知道如今的社會發展是怎樣的。也能讓在校大學生明白自己在大學期間如何理利用好每一寸光陰,更加了解每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從而更瞭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僅能讓我們自己受益,透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弟學妹與學姐學長的關係更親密,能讓校友們瞭解母校的發展,這樣就更好的傳承了校友對學校的眷戀。
讓我們感到驚喜的是,雖然已離校多年,周卓瑩前輩對學校依然懷著炙熱的感情,對我們表達了很多對學校的感謝與祝福。
透過對老校友周卓瑩前輩的採訪,我們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
總會有一些事情,一些人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撼動我們的靈魂,恩賜於我們,不可思議的成長,還有很多人很多曾經激盪著我們的心靈的話語不能一一記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這方面付出多了,在另一方面必然會失去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當前該做什麼。有多少人的仕途是在大學期間呼風喚雨到了社會還能坦然處世的。
人生像一個圓圈,走走停停,曲折不曾走遠。他人的經歷中是做標準將我們的稜角磨平,於是,我們在原地幾平米的地方兜兜轉轉,圓啊,只是一種標版式的模仿,模仿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但是學習的前提是要確認所學的是否是適合自己的。對的就一定是好的嗎?我們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難,並在不斷克服中成長,這才是我們應該從學長學姐身上學到的,今後的社會是由我們自己來闖蕩的,沒有人為我們開路,沒有人為我們鋪路,我們要成為我們自己成長道路上的衛士,為自己的未來與希望添磚鋪瓦,這才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此次的尋訪活動,就我們自身而言,感觸最大的有兩點,一是團隊合作的默契,一是靈活應變、百折不撓的勇氣。比如,由於要採訪的校友工作比較忙,我們的採訪的時間也是一調再調,不得不對採訪的時間安排做出精細的規劃。這些給我們的尋訪活動增加了一層挑戰性和趣味性,不過也因此,我們的溝通的能力和協調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鍛鍊,對社會也有了更深的感觸,這些都是我們在尋訪中的收穫,而且是很難從書本中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