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

  生而無畏,去而無悔。英雄是對一眾衝破昏暗迎接黎明曙光的革命先輩的莊重冠名。肥沃的黑土地是奔灑熱血的戰場,呼嘯的北風是捱過漫漫征途路的見證。紀錄片裡的羅登賢、楊靖宇等抗日前輩,熱血灑在黑土,革命永不停息,是共產黨、是革命家,更是我們為之驕傲的典範!

  與其說禁錮的靈魂因他們而被猛然喚醒,不如說民族存亡因錚錚傲骨而化解危機。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以英雄為路標,廓清思想迷霧,在寂然無聲中,劃出驚雷,激發起催人前行的無窮力量。在摸不清方向的霧靄中,他們秉懷初心,他們血灑疆場,軀體的空洞禁不起靈魂的厚重,於是英魂不衰,烈陽不落。

  在華夏神州的廣袤土地上,東北英魂鐫刻下了自強不息,為國奉獻的錚錚印跡。先輩們的浴血拼戰是卷滿山野的黎明曙光;而今的紅色精神,更是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觀此紀錄片後,我只想說吾輩青年願展開臂膀迎接責任擔當,即便披荊斬棘、丟失怒馬鮮衣,仍能挺直脊樑用最赤誠的心迎接最遠大的夢!精神薪火相傳,青春生生不息,哪怕是冰雪覆蓋,哪怕是野火焚燒,依然是信念不衰、依然是志向不改。越是艱難越向前,吾輩必將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踏浪前行,聲震天下!

  以青春之我,踐行青春之使命,成就青春之中國。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吾輩必當經烈火炙烤,繪就英輩之青山,一覽天下風光,綻放灼灼之光芒!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

  身處和平盛世,我們距離戰爭彷彿十分遙遠,可關注國際新聞,我們知道全球範圍內,仍有不少無辜人民深陷戰火、艱難生存。反觀國內,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路飛速發展,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而這份和平與安寧,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與鮮血鑄就而來。從小在大人們對那段光輝歲月的講述中,一份熱烈的愛國之情便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現如今作為一名光榮的入黨積極分子,我迫切地想深入瞭解那段全民抗日的光輝歲月,在觀看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雄》的過程中,我深有感觸,第一次如此貼切地感同我們的英雄先烈們的所思所想。

  《白山黑水鑄英魂》是一部以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中國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東北抗聯事蹟為主要內容的紅色紀錄片,這部僅六集的紀錄片,記錄著六段觸動人心的抗戰事蹟,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風雨、低礪前行的高尚民族氣節,更是為黨團員群眾學習黨史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

  紀錄片中說到,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黨出賣以致東北全境淪陷。面對日寇的肆意侵略、殺燒搶奪,老百姓的生活痛不欲生。此時,中國共產黨人站了出來,與全體人民戰在一起,真正為了祖國安定、人民幸福而四處奔波,絞盡腦汁與國民黨及日軍抵死相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始人的羅登賢多次發出錚錚誓言,帶領2300名黨員英勇奮戰,他清楚地知道,武裝抵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是為東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徑。片中還展現了多名英雄先烈的英勇事蹟。其中,楊靖宇將:軍的事蹟深深激盪著我的心絃,楊靖宇將軍帶領的軍隊令日軍聞風喪膽,但最終在寒冬中因彈盡糧絕,與敵人殊死搏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卻發現他的胃中全是一些草皮樹根和棉絮,竟無粒糧食,這場超越生命極限的戰鬥,被日軍稱為男兒之泣。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中華兒女懷著赤誠的愛國之情,為建設中國的繁榮景象前仆後繼,這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予,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著先烈的優良傳統。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者從不止步,前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驅散戰火侵襲,現有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攜手共擊疫情。新冠病毒引發的嚴峻疫情形勢,牽動著。上萬國人的心神,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致攜手共抗疫魔,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3

  在他們心中,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敵人的子彈可以穿透自己的胸膛,但永遠也穿不透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就算是絕望也要將自己最後一滴熱血流淌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就是我們偉大的抗日英雄。

  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雄》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1931年隨著“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黨“出賣”致東北全境淪陷。面對日寇的肆意侵略、殺燒搶奪,百姓痛不欲生。此時,是中國共產黨,與全體人民“戰”在一起。共產黨戰士們為了祖國安定、人民幸福而四處奔波,絞盡腦汁與國民黨及日軍抵死相抗。影片中生動地再現了東北抗聯先烈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時刻,拼盡全力抵抗敵人的昂揚鬥志,和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精神。該片是一部以楊靖宇、羅登賢、張甲洲、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共產黨人鮮為人知的東北抗聯英勇事蹟為主要題材的紅色紀錄片,雖僅六集,每集都記錄著觸動人心的英雄抗戰事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楊靖宇的事蹟。

  楊靖宇將軍帶領的軍隊令日軍聞風喪膽,但最終在寒冬中因彈盡糧絕,與敵人殊死搏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卻發現他的胃中全是一些草皮樹根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這場超越生命極限的戰鬥,被日軍稱為“男兒之泣”。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楊靖宇同志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但忠貞不二的意志不可以動搖。”不僅楊靖宇同志,無數英雄先烈為打贏戰爭、保家衛國、護住我們的長白山、黑龍江而奮鬥著。作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始人的羅登賢多次發出錚錚誓言,帶領2300名黨員英勇奮戰,他清楚地知道,武裝抵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是為東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一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中華兒女懷著赤誠的愛國之情,為建設中國的繁榮景象前仆後繼,這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愾,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著先烈的優良傳統。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者從不止步,前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驅散戰火侵襲,現有中華兒女團結一致攜手共擊疫情。新冠病毒引發的嚴峻疫情形勢,牽動著上萬國人的心神,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一致攜手共抗疫魔,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身處和平的年代,在享受國家的保護和發展成果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應扛起肩上的責任,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紅色精神追求、感悟紅色思想偉力,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祖國的奮鬥之路,共築中國偉大復興事業。

  “放膽白山驅日寇,忍悲黑水滅夷蠻”,這是中國人的勇氣,更是中國人的骨氣!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4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戰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們不能忘記抗戰時期的英雄,他們留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傳承,警鐘長鳴。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有理想,有信念,只有堅定了理想信念,挺起了我們的精神脊樑,才能深入推進黨的建設,為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提供有力保障。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5

  透過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紀錄片我感觸很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靖宇將軍,他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日寇戰鬥數日直至壯烈犧牲。六集的紀錄片,讓我深知今天的和平與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作為一名學生黨員,一名“新時代先鋒”宣講團的宣講員,我深感責任在肩。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將有計劃地學好“四史”,為豐富校園文化,弘揚龍江“四大精神”,積極傳播正能量。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6

  《白山黑水鑄英魂》影片真實展現了抗聯的生活戰鬥全貌,他們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的惡劣天氣下,爬冰臥雪,竭盡忠誠,既是為信念而戰,也是為後人爭取勝利捨身而戰,更是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尊嚴之戰。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縱觀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這些將士勇赴國難、忠貞報國的壯舉,生動詮釋了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7

  在艱苦歲月中,一個個民族英雄不畏困難,不懼犧牲,艱苦奮鬥,拋頭顱,灑熱血,將青春和生命獻給了祖國的偉大事業和偉大斗爭,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頑強拼搏,正是這種精神,激烈的充斥在後來人的心間,並不斷激盪,使在和平年代的新一代青年、新一代黨員而引以為豪,而不斷進取。

  這種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帶著抗日英雄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精神去打敗疫情,堅持就是勝利,我相信吉林終有吉臨時,長春定復往常春。我們一定能夠打敗疫情!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8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裡。”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懷揣著最純粹的愛國之心,同日本侵略者展開長達14年的苦鬥。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他們被稱為“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呼喚和凝聚起捍衛民族尊嚴的磅礴力量。他們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日聯軍。近日,就有這樣一部影片講述了他們的事蹟。

  《白山黑水鑄英魂》,該片透過大量珍貴檔案和歷史細節,反映了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英雄事蹟,再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鬥爭歷程,是深入闡釋東北抗聯精神的精品力作。東北抗聯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簡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這支英勇隊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九一八”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便是對於這段歷史的重現,也是這種精神的延續與傳承。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9

  《白山黑水鑄英魂》是由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六集文獻紀錄片,它以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六位東北抗聯領導人的英雄事蹟為切入點,真實地表現東北抗日聯軍14年的艱苦奮鬥。

  東北抗日聯軍與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並稱為中國革命“三大艱苦”,他們被稱為“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呼喚和凝聚起捍衛民族尊嚴的磅礴力量。他們在白山黑水間,在茫茫林海中長期與兇惡的敵人作鬥爭,用血和生命書寫著壯麗的抗日詩篇。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嚴寒造就了艱苦的生存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抗聯戰士只能在深山老林裡靠篝火取暖,“火烤前胸暖,風吹背後寒”,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曾發出這樣的誓言:“革命就像火一樣,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如果沒有強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撐,恐怕任何人都難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在東北抗日聯軍中,無論是總司令、軍長還是普通士兵,都面臨著餓死、凍死和戰死的威脅。他們懷著滿腔熱血,抱著視死如歸的心,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決鬥。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在監獄中堅貞不屈,在刑場上大義凜然。烽煙已遠,英魂永縈。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功績,從未磨滅;東北抗聯精神的傳承,也從未中斷。我們將帶著這精神,在新時代奮鬥。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0

  為了充分發揮紅色資源鑄魂育人功能、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自三月十八號開始推送的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第四集,講述了東北抗聯的主要領導人趙尚志等人的主要事蹟。紀錄片以一半旁白深情介紹歷史資料,一半由攝影組親自去往曾經東北抗聯紀念地的形式展開,引人入勝,浮想聯翩,彷彿我們不是在觀看影片,而是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一般,以旁觀者的視角仰視趙尚志的一舉一動。這種體驗使得紅色思想滲入無數觀眾心中,讓我們牢記這段命途多舛的往事。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1

  《白山黑水鑄英魂》記錄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看後,令人動容,激盪靈魂,真切感受到我們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面對殘忍暴虐、窮兇極惡的日寇,為了救亡圖存展開的艱苦卓絕鬥爭。他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我們今天很有必要對照抗聯英烈,補足精神之“鈣”,才能挺起精神脊樑,為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保障。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2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人民在我們黨領導下,抗擊日寇彪炳史冊的傳奇和典範,他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觀後,聯想到新冠疫情以及河南洪水災難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老少共產黨員衝鋒陷陣在一線,不懼生死,一心為民的英勇偉大行為,令人動容,激盪靈魂,堅定信仰,倍增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實幹創業的精神動力,為我們新一代共產黨員奠定了為人民服務,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思想品質。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3

  這是一段充滿生與死、血於火的悲壯歲月,這是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鋼鐵隊伍。他們威武不屈,鋼鐵為志,白山黑水除敵寇,他們竭盡赤誠,心懷信仰,甘將熱血沃中華。

  東北抗聯將士們將自己的身與心融入白山黑水,將自己的意與志煉做鋼鐵,沒有所謂的天降“英雄”,只有在家國危難之際奮勇向前的無畏“軍人”。

  東北抗聯的將士們端的是鐵骨錚錚,矢志不移,接過英雄的火把將意志與信仰繼續傳承下去,而在這白山黑水裡見證著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的忠貞不渝。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4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回顧這一百年來,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辛酸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的先烈前輩征戰沙場,使人民擺脫被殖民統治奴役的命運,因為他們的慷慨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華夏兒女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工作的細心、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愾,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先烈的優良傳統。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5

  觀看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後,我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展現出的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在身後無援、糧彈兩無和惡劣的天氣下,進行艱苦奮戰,為後人爭取勝利。也表現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精神。近吉林省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我居家觀看這部記錄片,更感受到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面對疫情,我們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疫情終將會過去,也感謝奮鬥在一線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們,向他們致敬。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6

  在疫情期間,我們觀看了紀錄片《白山黑水鑄英魂》,令我感慨頗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紀錄片中講述了羅登賢、楊靖宇、趙尚志等中國共產黨為東北抗聯做出的突出貢獻,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英雄們的不怕犧牲、勇於反抗的崇高民族氣節。

  1931年9月18日平靜的一天,被日軍的巨大陰謀打破,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東三省中的吉、遼兩省迅速淪陷,“白山黑水”淪為敵人鐵蹄下的犧牲品。作為黨中央駐東北代表的羅登賢,迅速在哈爾濱市展開抗戰部署。羅登賢說道“黨內不允許任何人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提出這樣的要求,那就是恐懼動搖分子,誰就不是中國共產黨員。”字字句句鏗鏘有力!

  可是抗戰總是慘烈的,太多生命因此喪失。英雄的身軀雖然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挺立!英雄雖然不能再繼續前行了,但是後繼而來的是擁有強大愛國信念的人民!

  我深知當下的和平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生命換來的,在黨的光輝沐浴下,我們健康幸福的成長,快樂的生活。那段黑暗的日子不能被忘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沒有資格代替前輩們原諒,只有在歷史的不斷提醒下,奮發作為,使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回顧歷史,是提醒我們不要忘卻;緬懷先輩,是讓我們珍惜和平,激勵我們當有作為,有擔當,有民族大義。斯人已逝,精神長存,我們會銘記先輩們,發揚先輩們的愛國精神,讓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7

  有這樣一片土地,他用肥沃的土壤養育了祖國近半同胞;同樣也是這片土地,他養育了一批堅貞不屈,頑強拼搏的子民。東北——白山相繞,綠水橫穿的土地,凝聚了中華兒女的汗水與血淚,鐫刻了抗日曆史的偉大與艱辛。如今,我們透過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再次回到那段永遠無法忘懷的歲月。

  “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與東北人民共存亡,共患難,爭取東北人民解放,敵人在哪裡蹂躪我們同胞,我們共產黨人就在哪裡和人民一起與敵人抗爭!”,“九一八”事變之後,羅登賢如此說道。從此,“東北抗聯”這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引領著無數東北子民打響了保家衛國的鬥爭。

  中共將領張甲洲打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抗日第一槍”;人民英雄楊靖宇,在冰天雪地中與敵周旋,戰至最後一人仍舊寧死不屈;不屈戰士無所畏懼艱苦奮戰的趙尚志;文武雙全的西征先鋒,永遠衝在最前方的猛將李兆麟,抗戰到底的英雄周保中……巍巍長白山,滔滔松江水,白山有幸埋忠骨,黑水潺流育英魂,先烈英魂與山河同在,與日月齊明。

  感恩有您在,東北方得安寧淨土,感恩有您在,中國方得再無征戰,感恩有您在,如今方得太平年。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8

  白山蘊忠魂,黑水育英烈。白山黑水鑄就了東北抗日聯軍不朽的英魂。

  該紀錄片將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關東軍展開的那段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不屈抗爭,以一種蕩氣迴腸的方式重現於我們的視野當中,他們在飢寒交迫、身後無援這種惡劣處境下,仍能繼續作戰,在他們心中,個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敵人的子彈可以穿透自己的胸膛,但永遠也穿不透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就算是絕境也要將自己最後一滴熱血流淌在那片土地上。“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回顧歷史,我們黨和國家一路走來的辛酸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黨的事業,無數的先烈前輩征戰沙場,使人民擺脫被殖民統治奴役的命運,因為他們的慷慨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逸。

  一直以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莊嚴而偉大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了一場又一場嚴峻考驗,克服了一重又一重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今天,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我們也同樣深信,壓不倒,打不垮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定會帶領我們贏得最後的勝利!吉林加油!中國加油!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19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東北這片土地上,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歷史。其中,楊靖宇將士以棉架枯草為食抵抗至最後一人的英勇故事,更是催人淚下。這些抗聯英魂與山河在、與日月齊,永遠值得我們後人緬懷紀念。東北抗聯精神作為抗戰中民族精神的彪炳彰顯,不僅為推動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同時對後人仍具有多方面的當代價值。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東北抗聯精神對於肩負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意義深遠。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0

  東北抗聯堅定的信仰信念為建設偉大工程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注重思想建黨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首要任務”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著重強化對廣大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這方面東北抗聯堅定的信仰信念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因此,我們今天很有必要對照抗聯英烈,補足精神之“鈣”。堅定理想信念,挺起精神脊樑,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保障。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1

  曾經,白山黑水鑄就了英魂,如今,綠水青山養育了後代。《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的代入感很強,我的思緒和靈魂隨著節奏進入其中。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革命先烈的艱苦鬥爭,就沒有新中國。巍巍長白山,滔滔松江水,白山有幸埋忠骨,黑水潺流育英魂,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近代以來中國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生動詮釋了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艱苦奮鬥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2

  《白山黑水鑄英魂》中的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等幾位抗日先烈的英雄事蹟,令我感慨頗深,內心深處久久不能平靜。在他們心中,個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敵人的子彈可以穿透胸膛,但永遠也穿不透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就算是絕境也要將最後一滴熱血流淌在這片土地上。我時常想,現今的幸福、安逸、富足的生活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去珍惜?當我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魂》後,我明白了:勿忘國恥,緬懷先烈。在民族危難時刻,有人挺身而出,他們是革命的希望,是我們今天美好富足生活的奠基者。正因為革命先烈不顧生死、堅決不向侵略與壓迫低頭,他們的精神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被他們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我們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我們不僅要銘記他們,更要把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3

  或許相比於楊靖宇趙尚志這樣耳熟能詳的大英雄,周保中這個人很少會有人提及。但是在保衛東北這片白山黑水的戰鬥中,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魂》後,我對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其中讓我最難忘的一段是,他中了敵人的子彈,在沒有麻醉的條件下,他用刺刀生生地割開自己的皮肉,取出子彈,並在傷口未痊癒的情況下繼續領兵戰鬥。這讓我看到了他拳拳的愛國赤子之心,以及不懼犧牲、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而他對戰爭形勢的判斷與領兵的能力,更讓我看到了他的沉著自信,驍勇善戰。無論遭遇多麼困難艱險的處境,他都堅定著自己的信仰,追求著內心的真理,為作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而努力著、堅持著。他的事蹟感動著我,也激勵著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4

  東北抗聯艱苦奮鬥精神為推進偉大事業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光榮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共產黨的取勝之道、傳家之寶。當年廣大抗聯將士面對自然環境之苦、後勤給養之苦、情感心理之苦、敵我力量懸殊之苦、長期孤懸敵後之苦,沒有退卻、沒有動搖,克服巨艱萬難苦苦堅持。我們現在雖然不用像抗聯將士那樣吃草根啃樹皮,但在新時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十分有必要弘揚東北抗聯這種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推進偉大事業必將遇到許多阻力和困難,尤其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遇到的阻力和困難必然更多。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尤其是當前我省正處在推動振興發展的攻堅時期,很有必要弘揚東北抗聯艱苦奮鬥精神。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5

  《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歷史文獻紀錄片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

  影片中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在實現偉大夢想中的重要作用。東北抗聯將士表現出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當年面對外敵入侵山河破碎,楊靖宇辭別老母、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兒女,隻身一人從河南來到東北抗日;周保中本可以遠離東北抗日烽火在蘇聯學習,可他卻來到東北爬冰臥雪、忍飢挨餓、出生入死。這些抗聯將士勇赴國難、忠貞報國的壯舉,生動詮釋了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高度責任感,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這些品質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吾輩當自強。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6

  東北抗聯不畏犧牲精神為進行偉大斗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價值引領。無論是哪種鬥爭,當年的抗日鬥爭也好,當前的偉大斗爭也罷,有鬥爭就會有犧牲。包括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在這方面廣大抗聯將士為我們樹立了不畏犧牲、勇於鬥爭的光輝典範。在東北抗聯三大路軍中高階將領共10人,僅4人倖存。在東北抗聯1—11軍中前後繼任軍長共19人,也僅有4人倖存。故此有研究者感慨: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支軍隊像東北抗聯這樣,主要建立者和領導人大半戰死。當前,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和平年代的鬥爭雖然與革命戰爭年代不同,但也需要我們具備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工作、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榜樣。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7

  在祖國的東北大地上,冰天雪地,白山黑水,英雄的鮮血灑滿了這片豐饒之地。《白山黑水鑄英魂》這個紀錄片全面真實地展示了東北淪陷的屈辱歷史,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佔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罪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和中華人民同仇敵愾的氣魄。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才是紀律真正的有紀律應該是內化於心,行動於外;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才是擔當真正的擔當應該是敢於承擔起肩上的的重任,不推卸;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才是無私奉獻真正的無私奉獻就是他們能夠放棄個人的安逸,用個人的身軀抵擋半邊天。

  革命先輩們的精神不僅僅於此,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前輩們的浴血奮戰,以後的美好生活更離不開現在每一個為它建設的人們,尤其是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該肩負起這樣的責任和使命,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8

  在紀錄片中,給我們展現了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6位抗日將領不屈的愛國情懷,讓我很受觸動,我想,我有很多話想說……

  在東北抗擊日本侵略者戰鬥中做出英勇貢獻的諸位愛國英雄們,他們離開親人,受組織委派來到白山黑水之間,他們將對家人的小愛放在了對國家大愛之後,至死都在為祖國的抗戰事業奮鬥著、抗爭著,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今日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血肉的身軀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的長槍、大炮,是他們用血肉的身軀一步步打開了新中國的大門,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蹟,展現了他們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黨的光輝、看見了一個先進組織的重要性,也看見了信仰的力量……敵人的槍炮消滅不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更打敗不了中國人的抗日決心,誓死不做亡國奴!

  在白山黑水之間,中國共產黨人肩負民族希望和歷史責任,推動和領導東北人民走上抗日前線。在長達14年的艱難歲月中,東北抗日英雄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青山處處埋忠骨,氣壯山河勵後人。我們要像英烈們那樣丹心紅似火、意志堅如鋼,我們要學習並踐行東北抗日英雄心中有責、敢於擔當的精神,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在應對急難險重挑戰中磨鍊修養,在實踐探索中提升素質,隨時做好準備,只要祖國需要我……

  楊靖宇曾鼓勵大家說:“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抗日英雄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

  我們當代人也要時刻充滿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赴後繼的英勇戰鬥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我們要居安思危,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我們不僅要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

  山河雖已無恙,歷史仍應銘記,記住曾經的血淚、記住不屈的抗爭,用實力打破那些侵略者虎視眈眈想要佔領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妄想,吾輩當自強!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29

  曾經,白山黑水鑄就了英魂,如今,綠水青山養育了後代。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0週年,在這100年的辛酸歷程當中,共產黨人始終引領著我們不斷的發展進步,一步一步的邁向世界的舞臺,展示出中國的強大。而縱觀這百年的歲月,又有無數的革命先烈為此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觀看完《白山黑水鑄英魂》系列片後,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等幾位抗日偉人的英雄事蹟,令我感慨頗深,內心深處久久不能平靜。在他們心中,個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敵人的子彈可以穿透自己的胸膛,但永遠也穿不透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就算是絕境也要將自己最後一滴熱血流淌在那片土地上。

  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曾經我們被帝國主義侵略,哪怕是慘無人道、滅絕人寰這樣的詞語也不足以形容侵略者對我們祖國以及同胞的所作所為,歷史不會說假話,我們有太多的鐵證能夠證實侵略者對我們民族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南京大屠殺,幾十萬手無寸鐵的民眾變成了侵略者的槍下魂;731部隊,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當成他們實驗的物件……太多殘忍無情的事件無法一一道來,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艱難悽慘的歲月,這是每一位國人永遠的痛楚。

  在民族危難時刻,終有人挺身而出,他們是革命的希望,是我們今天美好富足生活的奠基者。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敵人面前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毫不畏懼,視死如歸,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喚醒國人奮起反抗。正因為革命先烈不顧生死堅決不向侵略與壓迫低頭,他們的精神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被他們的精神意志所感染,我們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還有更多像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這樣的英雄遭遇了更加慘不忍睹的迫害,但是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值得如今的我們用一生去緬懷。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心得體會30

  追憶百年黨史,弘揚抗聯精神。《白山黑水鑄英魂》是一本關於東北抗聯的“家庭檔案相簿”。今天我觀看了第一集,令我非常感動,引人深思。

  第一位是直接領導建立抗日武裝、早期踐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中共中央領導人羅登賢。1931年夏天,羅登賢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走進位於瀋陽的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開啟了他在白山黑水的戰鬥生涯,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並參與建立東北抗聯。1933年3月28日,因叛徒出賣被敵人逮捕。先後被關押在上海,南京等地監獄。獄中,遭敵人酷刑折磨,兩個腿骨折被鐵槓壓斷,但他寧死不屈,領導獄中難友與敵人作鬥爭。“我個人死不足惜,全國人民未解放,責任未了,才是千古遺憾。”羅登賢將28歲短暫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事業,在孩子不滿三個月時就忍痛把孩子交給姑姑家撫養,揮手之間,竟成訣別,自此父子天各一方,再也無緣重逢,而羅登賢在他生命最後一刻還心繫全民族的解放。

  透過紀錄片讓我們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領悟到其中的意義與真諦——東北抗聯精神的意義在於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一份愛國主義情懷,也是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為世界和平而前仆後繼的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更休慼與共、團結禦侮的一種國際主義精神。今天的盛世中國,已如先烈們所願,先烈們的英雄事蹟也成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從作品中汲取奮鬥的力量,再將這種精神世代傳播出去、接續下去,這也是對先烈最好的銘記和追憶。

  我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力透紙背、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這樣的精神也足以引領當代青少年以先烈的精神遺產為路標,看清前行方向,激盪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欣逢盛世,定當不負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