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守株待兔》原文及譯文

《守株待兔》原文及譯文

《守株待兔》原文及譯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守株待兔》原文:

  韓非〔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守株待兔》譯文:

  宋國有個種地的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於是,他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守株待兔》註釋:

  1、株:樹樁。

  2、走:跑。

  3、觸:撞到。

  4、折:折斷。

  5、因:於是,就。

  6、釋:放,放下。

  7、耒(lěi):一種農具。

  8、冀:希望。

  9、復:又,再。

  10、得:得到。

  11、身:自己。

  12、為:被,表被動。

  作者簡介:

  韓非子,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