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文言文翻譯及原文,歡迎大家分享。
《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裡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裡,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裡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狼》文言文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的窺視著屠戶帶著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戶跑了好幾里路。屠戶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劃著給狼看,狼稍稍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戶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戶沒辦法了,於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戶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戶了。屠戶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戶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吊死在樹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戶因為害怕)小心地(在樹的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情形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銀子,屠戶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狼》文言文節奏劃分: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屠/無機,默唸/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竟/歸。昧爽/(黎明)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之,則/死狼也。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顎,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可/笑/已。
《狼》文言文啟示:
告訴我們要抵制誘惑,切莫貪圖小便宜,否則就會因小失大,害了自己。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主要作品:
除《聊齋志異》(包括嶗山道士、小青、畫皮等)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餘篇;詩集6卷,1000餘首;詞1卷,100餘闋;戲本3出(考詞九轉貨郎兒、鍾妹慶壽、鬧館);俚曲14種(牆頭記、姑婦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醜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雲曲),以及《農桑經》、《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還有《狼》、《山市》、《口技》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課文。
蒲松齡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郭沫若對其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後世紀念:
蒲松齡紀念館,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是為紀念蒲松齡而設立的文化名人紀念館,屬比較典型的明清風格的北方農家建築。
蒲松齡紀念館現擁有六個小院、七個展室,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展覽面積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築以聊齋為主題,向外輻射,院落門庭,錯落有致,既保持了歷史風貌,又獨具地方特色。蒲松齡紀念館收藏的文物包括資料在內達到500餘件。其中,蒲松齡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齡紀念館畫像》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主要景點有聊齋復原陳列、蒲松齡生平展室、蒲松齡著述展室、蒲松齡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齋故事彩塑展、館藏名人字畫展、回顧展。
2015年4月4日我國發行《中國古代文學家(四)》郵票,其中第一枚就是蒲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