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三到》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要三到》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簡介
《讀書要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絕對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作品原文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④”。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⑤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朗⑥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心既到矣⑧,眼口豈⑨不到乎⑩?
作品註釋
1、誤:錯。
2、倒:顛倒。
3、牽強暗記:勉強默背大意。
4、見:同“現”,表露出來。
5、曉:知道。
餘嘗謂:我曾經說過。謂,說
6、漫朗:隨隨便便,漫不經心。
7、急:重要,要緊。
8、矣:相當於''了"。
9、豈:難道。
10、乎:嗎,語氣詞。
作品譯文
只要是讀書,就要每個字都讀得很大聲,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就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致志,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會不到嗎?
作者簡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