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知識點總結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知識點總結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知識點總結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義項,在另一個句子裡又是一個義項。一般說來,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均有一定的聯絡。

  一詞多義是由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應該由本義入手,來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有兩種理解:A.就詞的說,即該詞的最初意義。如"去"的最初意義是"離開","兵"的最初意義是"兵器"。B.就詞的.應用來說,把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意義。如"兵"的常用意義是"士兵"等。

  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發展而來的,同基本義有相似的、相對的或相關聯的意義。如"刑",本義是"刑法",基本義還包含對犯人的處罰,後來這個意義發展出"懲罰"的意義(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比喻義是詞的比喻用法固定下來的意義,有的比喻義是從詞的本義、基本義產生的。如"窩"的本義、基本義都是"鳥獸昆蟲居住的地方",從這個意義產生出的比喻義,即"壞人居住的地方"。

  常見多義詞例釋

  按照多義詞、義項、例句及篇目順序整理

  從

  ①跟從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

  ②順從,聽從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③順著,隨著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書》)

  ④依從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⑤介詞,由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⑥介詞,向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策

  ①名詞,泛指馬鞭子執策而臨之(《馬說》)

  ②動詞,用鞭子打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③記載(名詞用作動詞)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故

  ①舊的,原來的(知識)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

  ②原因,緣故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兩小兒辯日》)

  ③特意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④所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具

  ①詳細,詳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②具有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核舟記》)

  ③工具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傷仲永》)

  ④備,置辦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

  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