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教學思路

醉翁亭記教學思路

醉翁亭記教學思路

  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教師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節課的主導思想。《醉翁亭記》雖然是一篇文言文,從內容到思想都與學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學生在本節課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課堂效果較好。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點:

  1、理清課文結構,把握作者思路。(重點、難點)

  2、體會作者曠達的胸襟,正確對待挫折。

  3、賞讀、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對於難點的.突破,藉助重溫以前訓練的方法,即如何從每一層的意思中,找聯絡點和共同點,從而把握作者的思路。這樣做既是與以前的舊知識連結,又為新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整個分過程,大部分同學能較好的運用學過的方法分,個別同學還有更深層次的見解。如:分段,學生們在對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強化了對知識的把握,提高了歸納能力。在尋找各段之間的關係時,學生既找了其中的關聯,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間”引領下文的四時朝暮遊、人遊、太守宴、遊歸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點:各段都有“樂”字,“樂”字一線牽貫穿全文。

  這個環節的設定,使學生在研讀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也提高了分此類問題的能力,比教師泛泛講解效果要好得多,且學生在共同的研讀修改中,把技巧固化為了能力。為以後的分研讀打下了基礎。

  對目標2的完成,是緊接著目標1而來的。學生從文章的線索“樂”字入手,結合作者當時被貶的的處境,理解作者的曠達胸襟,可謂是水到渠成。從而也受到了有關如何對待挫折、如何對待得失的人生教育。

  對目標3的研讀,與教師備課時的準備有出入。對本文語言特色的賞,備課時是著重從21個“也”字和25個“而”字入手的,目的是想讓學生了解本文散結合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