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歐陽修作品賞析

《醉翁亭記》歐陽修作品賞析

《醉翁亭記》歐陽修作品賞析

  《醉翁亭記》 [北宋]歐陽修

  環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提攜,往來而不絕者,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然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集》。

  [賞]

  宋仁宗慶曆五年(一○四五),參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疏替他們分辯,被貶到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文章描寫了州一帶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

  本文是山水遊記,但抒情氣氛很濃。作者的欣慰和悲苦都含蓄地蘊藏在風景的'描繪和氣氛的渲染當中。為了增強風神情韻,通篇採取說明句式,共用二十一個“也”字,造成一種從容婉轉的詠歎句調。在寫景和敘事上,文章寫得既明晰簡潔,又豐滿生動,勾劃了一幅色澤鮮明、聲態畢現的圖畫。它的層次利落分明,自遠而近,由大及小,在疏朗的背景中鮮明地突出醉翁亭和作者的中心位置。至於語言的括準確,自然流暢,多用排偶而不失於板滯,以及音節的響亮和諧等,都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度技巧和特殊風格。

  【譯文】:

  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的幾座山峰,樹林山谷特別的美。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從兩個山峰之間流出來的,就是所謂的釀泉。山勢曲直,路也跟著彎轉,於是就可以看見在山泉的上方有個像鳥的翅膀張開著一樣的亭子。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字的是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在這裡飲酒,喝一點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因此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於飲酒,而在於山山水水之間。這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中,寄託在酒裡的。

  當那太陽出來以後,林間的煙霧逐漸散開,到傍晚雲霧凝聚,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的變化,正是山間早晚的景象。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秋霜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象。早上出去,晚上回來,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

  至於那些揹著東西在路上邊走邊唱,走累了在樹下歇歇腳,前面的的呼喊,後面的回應,拉著老人和孩子,來來往往不間斷的,是州人在遊玩。我們在溪水邊上捉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做酒,泉水香,酒色清;野菜野味,隨意放在地上。著這就是太守的宴會。宴會歡暢盡興,不在乎有沒有音樂。投壺的中了,下棋的贏了,於是舊杯和籌碼遞過來遞過去,有的站了起來,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鬧鬧的,是諸位賓客。那個面容蒼老頭髮花白,昏昏沉沉倒在他們當中的,是太守醉倒了。

  過了一會兒,夕陽要落山了,人影散亂,太守回去了,賓客們跟隨著。樹林漸漸暗了下來,鳥兒在樹林上上下下地叫著。遊人離開了,鳥兒開始高興了。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而不知道人們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樂趣,而不知道太守的快樂自有他快樂的道理。酒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可以用文章記敘下這快樂,那就是太守了。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檢測題】

  本文選自《       》作者             ,號             ,             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皆山:            2、林壑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峰迴路轉:                        。5、翼然臨於泉上:            6、作亭者誰:            
7、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 ;            謂:            8、輒醉:             9、醉翁之意:            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            寓:            11、日出而林霏開:            霏:            ;開:            
12、雲歸而巖穴暝:            歸:             ;瞑:            13、晦明變化:            14、野芳發而幽香:            15、佳木秀             16、山間之四時:            17、似樂亦無窮:            
18、負者歌於途:            19、:            ,這裡指             20、不絕:            21、臨溪:            22、酒洌:            23、野:            24、雜然而前陳:            雜然:            ; 陳:            25、宴酣:            
26、非絲非竹:            絲竹:            27、籌交錯:            28、蒼顏白髮:            29、頹然:            30、已而夕陽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