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教學反思1

  做一個性情中人。常聽到一些語文老師說:我特別喜歡這篇課文。這就是性情中人。試想一想,你自己都不喜歡這篇課文,如何感染學生來喜歡?換句話,你自己都不喜歡,僅僅為了完成任務,或趕教學進度,你如何激情飽滿地來上這篇課文?白開水一樣地將這篇課文講完了,學生又能得到什麼呢?語文給人理想,但不能帶來當下的現實利益;教語文的人必須是一個性情中人。在教《醉翁亭記》的時候,我覺得我就像文中的歐陽修,和自己的百姓徜徉在山水之間,講到盡興處,情不能抑,自己一遍遍吟詠,完全自我陶醉在“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境界中,真不知何為醉翁,何為自己也!

八年級語文《醉翁亭記》教學反思2

  《醉翁亭記》是我很煩的一篇古文,我也知道他是古文中的經典,也知道這一冊中的很多文章都是遊記的文章,都是我們的經品,可我還是很怕教它。可課文由不得心情,還得教呀。文言文我最怕去翻譯,一句話一句話地去翻譯給學生聽,學生聽得很煩,我自己講得口乾舌燥,沒有多大的效果。可文言文要的就是要會譯句子,解釋詞語,這可是一件很煩人的事,費力去做吧不討好,而且又得不到學生的歡迎,真是苦惱。於是我開始尋找擺脫苦惱的方式。

  今天就上了這樣兩節悶的'課,在11班講課的時候,開始還好好地,我想這樣構思,先請同學分好組,兩人一小組,參照翻譯書去自主翻譯,把不懂的問題圈出來。接著再提問,由學生搶答。哪一位同學搶答上就給哪一位同學加分。想法不錯,可操作起來很是失敗。我就剛開了個頭,就被我自己給夭折了,我剛請完第一組黃希雅提問,結果搶答的聲音雜亂無章,我很焦急,自己去回答了,後面也沒有去組織,沒有去再嘗試,而是自己把第一段給翻譯了,真的是很費力,很不討好的一件事。下了課我就開始思考,下節語文課如何上呀,這樣子沒有辦法,我接著改變了一下,請同學把三四段一句話一句話地去譯,譯是譯了,可我沒去分析,一是先由學生找出同學在譯文中的錯誤,其次是我說出本句中的重點字詞,結果呢,也是一團亂。學生在亂哄哄的情況下上完了這一課,很是失敗呀。

  接下來12班的兩節課,我想可不能這樣上了,可有什麼好辦法呢,使文言文上得有生有色。也是誤打誤撞吧,在學生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腦中閃過這樣一個想法,分成四組,每組選一人背誦一段,可以給三次幫助機會。然後其它組同學考這位學生的翻譯這一段。不帶課文不帶參考書,可向本組成員求助三次。在這樣的想法下我行動起來,我先讓同學分組背一二三四段。接著我請同學來背,一組楊志祥,背得不錯,不過再解釋的時候就差了些,不過算是過關了,同學們的反響也很熱烈,接著鄧琦琪,後來是劉璐璇,都不——學生自己去考學生,問學生,在問的過程中他們自己反而完全調 動起來,這是非常 好的。這種方式值得我自己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