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背影》的教案

朱自清《背影》的教案

朱自清《背影》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朱自清《背影》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徵,將敘述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體會課文精巧嚴謹的結構、平實簡潔的語言。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進行抒情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將人物特徵放在特定環境下進行描寫。

  四、教學工具

  PPT課件。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開啟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為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著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為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為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為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裡去,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裡去,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著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著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為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著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為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著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為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