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案設計「精品」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絡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難點
1.準確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2.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蒐集整理一些關於“春”的古詩句;瞭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可利用多媒體裝置,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或給學生的朗誦配上音樂,還可提供春的畫面。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作者是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於1898年,逝世於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著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後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後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國民政府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醞釀(yùnniàng) 應和(hè)
籠(lǒng)著一層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賣弄。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裡,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塗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B.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盼春(1)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春草圖
春花圖
春 繪春(2-7) 春雨圖
春風圖
迎春圖
贊春(8-9)新、美、力
2.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麼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豔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豔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麼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濛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緻,整個空間瀰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裡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麼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裡,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裡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後解決)
3.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①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讚美的感情。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裡,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複述課文結構匯入新課。
二、聽課文錄音,領悟語言美
三、研讀與賞析
1、作者用五幅美景描繪春天,你喜歡哪一幅?並說說為什麼?(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隨機賞析)
春草圖
讀這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草?
(1) 正面描寫。
先從情態上寫,抓住了“鑽”和“偷偷地”兩個詞語。鑽:表現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運用了擬人手法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再從質地:嫩嫩的;色澤:綠綠的;長勢:滿是的,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1) 側面描寫。
孩子嬉戲;寫春草的可愛。
春花圖
(1)作者筆下的春花有什麼特點?
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2)再次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是什麼引來了蜜蜂、蝴蝶?“鬧”、“飛”有什麼作用?
是“花裡帶著甜味兒“招來了蜜蜂、蝴蝶。“鬧”、“飛”表現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4)這一自然段中哪幾句是正面描寫,哪幾句是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這幾句是正面描寫,突出事物的特點。蜜蜂鬧,蝴蝶飛幾句是側面描寫,襯托出事物的特點。
(5)再讀“春花圖”。
春風圖
(1)讀這一自然段。
(2)春風的特點是什麼?找出關鍵詞。
柔和(不寒、撫摸)
芳香(泥草、花香)
和悅(鳥鳴、輕風流水、笛聲)
(3)說說第一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
引用、比喻、擬人(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
(4)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寫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從觸覺、嗅覺、聽覺三方面來寫,透過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感受。
(5)如何給這一自然段分層。
春雨圖
(1)讀這一自然段。
(2)春雨有什麼特點?作者從哪幾方面寫?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先從正面寫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用比喻、批比等修辭手法突出其多、細、密的特點。再從側面寫了“樹葉小草”和“景”兩個畫面,襯托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特點。
(3)再讀“春雨圖”。
迎春圖
(!)讀這一自然段
(2)前幾幅主要寫春天的自然美,這一幅由景及人,人們都在做什麼?表現了人們怎樣的精神狀態?
人人迎春:城鄉 老小
舒活 抖擻
一年之計在於春
表現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和對未來美好的生活憧憬
2、A.“頌春”中作者用了三個比喻,各寫出了春的什麼特點?
像娃娃——“新” (萬物復甦,新的生命的開始)
像小姑娘——“美” (百花爭豔,景色動人)
像青年——“力” (春天充滿活力)
B.三個比喻能否調換位置,為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個比喻形象地點明瞭春天的成長過程,其順序不能顛倒。獨立成段,抒發作者強烈的讚美春天的真摯感情。
3.有感情的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春天的美以及作者寄予的感情。
四、揣摩與練習
1. 朱自清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你是否也躍躍欲試了?
請仿照課文中“春天象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段話
或以《春天來了》為題說說你對春天的感受
五、課外延伸
你能說出一些描寫春天的詩句嘛?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曉》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詠柳》
5、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
六、課後作業
1、抄寫文中的字詞及解釋。
2、用自己擅長的形式描繪春天。(圖畫、照片、詩歌、散文等)
3、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