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遊記散文的語言特色

朱自清遊記散文的語言特色

朱自清遊記散文的語言特色

  導語:濃妝淡抹總相宜。

  遊記散文的語言特點

  《旅歐雜記》和《威尼斯》兩篇遊記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從容地在語言上字斟句酌,使他的散文藝術達到臻於完善的境地。正如郁達夫指出:“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在這兩部遊記中,他極力避免在作品中‘我'的出現,既不寫‘身邊瑣事 ',也不寫浪漫情調的異域感,而是客觀地描述歐洲國家名勝古蹟,謹慎地介紹西方的歷史、文化和藝術,作者在白話口語的基礎上提煉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描述或介紹起來更使讀者感到自然、親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對面娓娓而談。

  《威尼斯》中:“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裡沒有什麼煤煙,天空乾乾淨淨。”反映出了威尼斯的明媚,突出了它是一座水上城市。“乾乾靜靜”、“微微” “釅釅”“來來去去”“疏疏落落”等疊音字的使用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威尼斯》第一自然段就用了四個比喻:“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就是小衚衕。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這些比喻把威尼斯河網著之密充分顯示出來,貌似陸地而實則水域,突出了此城的別緻。《威尼斯》敘述和描寫也用了很多樸素的現代口語,語言樸實、清新,富有現代口語的特點,簡潔,自然而很有新意,如“它哪兒都去”、“只要不怕轉變抹角,哪兒都走得到”、“德國德萊司敦畫院中有幾張,真好”,“威尼斯並非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出於名手的還有味”……這些句子中使用了現代口語的詞彙,描述或介紹起來更使讀者感到自然、親切,宛如作者坐在你對面娓娓而談。聖馬克方場是“偉麗”的,公爺府的牆面上用白色和玫瑰紅的'大理石砌成的方紋,“在陽光裡鮮明得像少女一般”。而威尼斯唱夜曲的歌女們“微微搖擺在紅綠燈球下,顫動著釅釅的歌喉”,“運河上的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紅的樣子”。用鮮豔的彩筆,描繪出威尼斯的美麗風光和文化特色,使其濃抹重彩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威尼斯“華妙莊嚴兼而有之”的特點。如“莊嚴華妙兼而有之”、“以典麗風華勝”、“惝恍迷離之感”等詞句,句式工整,節奏感強,使語言更加洗練。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新文學的開拓者,是我國現代散文大家,是著名的語言藝術大師。他的散文筆觸細膩、語言清麗、用詞精準而奇妙、文字簡潔。善於描繪景物,使其各具特色,且都充滿了詩情畫意,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這些都令人心曠神怡,留戀不已。總觀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語言特色,從寫景散文的語言凝練明淨,細膩秀麗、典雅到敘事散文語言的質樸腴厚,到遊記散文的字斟用“濃妝淡抹總相宜”來概括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特徵,是最恰當不過的。他在語言的鑄煉方面進行了刻苦的追求和嚴格的選擇。句酌,無不顯示出他散文獨特的語言特色和審美情趣,無不與時代息息相通,正像楊振聲說:“朱自清的散文,確實給我們開出了一條平坦大道,這條道將永遠領導我的自邇以至遠,自卑以升高。”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語言上不造作、不掩飾,真正做到了情從肺腑出。秦淮河的燈月交輝,畫舫凌波,與遊覽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諧調,而由歌妓賣唱引起的張惶、矛盾、悵惘、幻滅等情思,意使“清豔的夜景也為之減色”,“月色冷清清的隨著我們的歸舟”,“森林的水影,如黑暗張著巨口,要將我們的船吞了下去”。那煙一般輕、夢一般美的荷塘月色,則浸透著作家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疏朗的荷花,清幽的香氣與淡淡的月色,同作家意欲擺脫人世煩惱而偷得片刻逍遙的情懷融洽無間。寫景則融情於景,敘事則化意入事,這正是朱自清白話散文的動人力量之所在。“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高爾基語),朱自清散文藝術的高度成就和他語言修養是分不開的。他的散文不矯揉造作,他取法天然,水到渠成,如出水芙蓉,清麗淡雅;如風行水上,自然流暢。李廣田在《朱自清選集》的序言中說: “在當時的作家中,有的從舊營壘中來,往往有陳腐氣;有的從外國來,往往有太多的洋氣;尤其是往往帶來了西歐世紀末的頹廢氣息。朱先生則不然,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我們把握了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語言特點,就能領略其作品的獨特風格。所以說,朱自清先生在語言創造方面,達到了中國現代文學歷史的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