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兒女讀後感

朱自清兒女讀後感

朱自清兒女讀後感

  朱自清兒女讀後感1

  朱自清的《兒女》寫得清新自然,好像是寫關於我們自己的事情,其中有一段使我讀了又讀。“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養他們基本的力量——胸襟與眼光;孩子們還是孩子們,自然說不讓高的遠的,慢慢從近處小處下手便了,這自然也只能先按照我自己的樣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輝也罷,倒楣也罷,平凡也罷,讓們們各盡各的力去。我只希望如我所想的,從此好好地做一回父親,便自稱心滿意。——想到那‘狂人’‘救救孩子’的呼聲,我怎敢不悚然自勉呢?”

  讀罷此文,作為兒女的人都應有所感慨,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教會我們做人,是誰攙扶我們踏上崎嶇的人生之路,其答案就是父母。兒女無論是聰明還是愚笨,是懂事還是任性,是事業有成還是默默無聞,父母都會用寬大的心來接受他們。這篇散文用樸素、自然、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生活當中的一些瑣事,但讓人讀來感到親切,能讓讀者從中體會到父母對兒女的那份濃濃的愛。

  朱自清兒女讀後感2

  身為作家的朱自清我們瞭解,身為父親的朱自清又會是怎樣的?品讀《兒女》,讓我們走進這位父親。

  《兒女》委婉真摯。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沒有濃墨重彩,沒有刻意雕琢,朱自清用平靜的口吻向我們訴說著自己在對待兒女的態度的變遷:“在胡適之先生的《藏暉室札記》裡,見過一條,說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是不結婚的;文中並引培根的話,‘有妻子者,其命定矣。’”而自己卻已是五個兒女的父親了。原本自己是個“徹頭徹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強,做父親更是不成。”但一旦成為了父親,就得為“他們該怎樣長大”負上責任。所以這位父親按照古老的傳統,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兒女。“近來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漸漸覺得自己的殘酷;想著孩子們受過的體罰和叱責,始終不能辯解——像撫摩著舊創痕那樣,我的心酸溜溜的。“歲近中年,回首往事,才漸覺得自己的殘酷;而後更是決定要好好做父親,讓他們知道怎樣做人,幫助他們去發展自己,培養他們的胸襟與眼光。

  作者欣喜的向我們介紹了他的五個兒女:阿毛“你用手指去撥弄她的下巴,或向她做趣臉,她便會張開沒牙的嘴格格地笑,笑得像一朵正開的花”;閏兒不正確的發音,總逗人樂,他那胖胖的體態和短短的腿,走起路來蹣跚可笑;大姊便阿菜滿腦子的疑問,擁有強烈的求知慾;阿九是喜歡書的孩子;轉兒曾用了生硬的揚州話和那特別尖的小嗓子向著我:“我要到北京去”。他們以各自不同的面貌,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正面意義的‘幸福’,其實也未嘗沒有。正如誰所說,小的總是可愛,孩子們的小模樣,小心眼兒,確有些教人捨不得的。”身為人父的朱自清從兒女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看著兒女們真實的哭笑,旁觀著兒女們學話學走是的可愛模樣。“父親”一詞不再僅意味著責任,參與兒女的成長,幫助兒女的成長,正是一個父親所真正快樂的。

  文章沒有華美、綺麗的詞句,沒有精雕細琢的構造。簡潔的筆墨之間,具有一種自然美的魅力。樸實的向我們展現了作為父親朱自清的生活點滴和心路歷程,作者更把自己作為父親對兒女細密的觀察,對日常生活深切的體驗,向我們坦誠傾訴……

  朱自清兒女讀後感3

  我讀著朱自清散文《兒女》一文,那最後一段給我啟發頗深。“自然,人的好壞與成敗,也不盡靠學校教育;說是非大學畢業不可,也許只是我們的偏見。在這件事上,我現在毫不能有一定的主意;特別是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知道將來怎樣?好在孩子們還小,將來的事且等將來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養他們基本的力量——胸襟與眼光;孩子們還是孩子們,自然說不上高的遠的,慢慢從近處小處下手便了。這自然也只能先按照我自己的樣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輝也罷,倒楣也罷,平凡也罷,讓他們各盡各的力去。我只希望如我所想的,從此好好地做一回父親,便自稱心滿意。” 是 啊,孩子們謀求生活道路,也不定都靠靠博士什麼的。以後,孩子們光輝也罷,倒楣也罷,平凡也罷,只要是他們盡了自己的力的。我們都不能苛求。回想過去,實際上我是仍舊按照古老的傳統,在野蠻地對付著,是一種殘酷的愛。現在人到中年了,才漸漸覺得自己的殘酷;想著孩子們受過的體罰和叱責,始終不能辯解——像撫摩著舊創痕那樣,我的心酸溜溜的。咳!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它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它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在何處呢?”好一串精妙的排比,揭露了時間的獨特性和神秘性。這樣精煉的語言,又是誰描寫的呢?——朱自清

  朱自清,一位中國現代史上的文學大師,創造了一系列精美的文學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槳聲燈影理的秦淮河》……篇篇都是流傳百世的經典佳作。

  朱自清認為,文學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最大原因在於情感濃厚”。而他這種發自肺腑的濃厚情感在憶念親人、記述家事的作品中表現得極為充分。如《兒女》、《背影》、《給亡婦》等篇,將父子之情,夫妻之情等表達的真切感人。寫景時則又能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神與物遊。在《荷塘月色》中,將惆悵鬱悶的心情融化在細膩的景色描繪之中,真情實感表露無遺。雖只是一言一動之微,卻包蘊著全部的性情,最使人拍案稱絕的是它所擁有的與眾不同的趣味,才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感人清新的魅力。

  溫厚、樸實、自然、風趣的風格是朱自清散文創作的本色。朱自清散文體現出一種樸素美,乍一看是淡淡的,但讀起來卻韻味無窮,讀後耐人尋味。他的散文中對人物的描寫常常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對景物的描寫,又如丹青妙手,文中有畫,充滿詩意,呈現出一幅幅形態生動的中國山水畫。他還善於運用美妙生動的比喻、恰到好處的擬人等手法,賦予自然物特有的情趣,使景物形象具有優美動人、婀娜多姿的風采。郁達夫曾稱讚朱自清的散文“能夠存滿著那一種詩意”。

  讀完這本書時,我首先感覺到的這本書對人們尤其是對我們青少年的實用性。我覺得這本書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朱自清的散文中的語句都十分的精彩、恰當、連貫。尤其在一些重點語句上時,那是精彩非凡。而他的散文在整體結構的思考上,更是非同一般,整篇散文十分的通順連貫,又不是“流水賬”,句句都有自己的作用,他散文的體裁和一些語句可以使我們將來甚至現在就可以受益。

  讓我們一起用心去貼近朱自清,慢慢品味其中清新自然,如荷花般純潔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