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春語文教學教案

朱自清春語文教學教案

朱自清春語文教學教案

  《春》教學設計【1】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二 教學背景分析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技術準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

  (一) 教學內容分析《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

  它像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詩,一幅生機盎然、五彩繽紛的風景畫,一曲對充滿活力的春天的讚歌。

  作者以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花木爭榮的景象,讚美了春的活力和帶給人們的希望,激勵人們珍惜大好春光, 辛勤勞作,奮發向上,去創造人類美好的春天,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情況分析 1.由於《春》是七年級的課文,學生剛剛從小學步入到初中,對初中的學習方式還不是很適應,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還有一定的難處。

  因此,我採用了直觀並且容量大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大量的春天圖片應用到多媒體中,把同學們引入到一個春的王國裡,去領會感受作者筆下春天的魅力。

  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掌握課文的內容,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做了好多前期準備工作,針對初一的學生表現欲強的特徵,在背誦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男女同學比賽背,這大大激起了學生們學習的慾望。

  在後面的“知識拓展”這一環節中,同學們把自己找到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好段讀給同學們聽。

  2.從最近幾年的中考命題改革來看,各類開放性的試題大量出現,也明顯重視了創新思維的考慮,我想這也給我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尤其是閱讀教學。

  所以有步驟的,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3.普通中學的學生在剛升入中學時,普遍閱讀水平較差,不讀文章,隨心所欲的答題,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寫作手法,重點詞語的作用不會把握。

  (三)教學方法、手段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

  (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

  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

  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

  所以,我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

  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

  透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

  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

  問:指出問題。

  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定的問題。

  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

  寫:透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三、本課教學目標及內容設計: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透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透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 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用文字敘述或表格形式表示,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建議配以教學流程圖。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課堂引入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著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著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這是為什麼呢?你心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朱自清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寫春天的。

  1. 因為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

  2. 百花齊放 小草發芽3. 冰雪融化 燕子飛回4. 陽光明媚 奼紫嫣紅5. ……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整體感知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兩遍。

  1.第一遍看課文聽讀錄音。

  2.第二遍邊聽錄音邊閉上眼睛想像春天的美景。

  現在是透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

  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萊辛說:“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裡發現美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透過眼睛發現為美的。

  ”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字詞教學,作者簡介 1.難字難詞2.作者簡介: 1.提出並解決生字詞。

  2.學生相互補充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2.此步驟要求在預習時自己查詢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四、欣賞春色之美。

  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1寫春草作者為什麼卻寫孩子們的嬉戲?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句話的前後都 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春風是無形、無色、無味,但作者是透過哪些角度把它寫的有情有感的? 5寫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2.要求: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

  3.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

  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

  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

  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五、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

  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

  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

  精讀,透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六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湧旗風” 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1. 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

  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 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4.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5. (1) 重點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難點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 2課時【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 匯入語:同學們,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學們在欣賞完這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後,老師考考你們了:這首歌歌唱了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怎樣的特點?如果讓你用文章來描寫這個季節,你會怎樣寫?(學生各抒己見)好,同學們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

  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

  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寫於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

  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於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 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醞 釀 嘹亮 撐 傘 蓑 笠 稀 疏 抖 擻 安巢二、整體把握文章。

  1.配樂範讀課文,朗讀時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讀時展示幾幅春天的圖畫)問題:(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師生互動,共同討論以上問題(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本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

  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

  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

  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

  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三、探究質疑:(第一部分)(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盼望著”;“近”)“盼望著,盼望著”。

  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質疑:(第二部分)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1)看到了山,水,太陽。

  (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

  為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

  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一切”這個自然段的怎樣描寫春天的?(3)這段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運用擬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春草圖:朗讀(齊讀),思考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教師明確:嫩、綠、多)(1) 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裡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哪個好“鑽”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裡?“鑽”既表現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麼為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總結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透過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準確、生動地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佈置作業積累詞語。

  背誦課文。